?

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背景下,中國貿易結構變化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2024-04-18 05:32董瑩琬
經濟師 2024年1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摘 要: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價值鏈中斷及疫情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速度不均衡,使得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傾向將價值鏈“區域化”“本土化”。在面對全球價值鏈調整及發達國家對我國貿易政策的變化使得我國的資源類產品、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等產品面臨進出口額下降等問題,我國可以嘗試建立以本國為核心、亞洲國家或地區為次核心、其他國家為邊緣的階梯狀貿易網絡結構。該貿易結構將充分利用亞洲各國優勢、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帶動亞洲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貿易對象 進出口產品 貿易網絡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1-025-02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得益于我國貿易結構做出的適時調整。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進出口總量年均687.53億美元,僅占世界總貿易量的1.4%;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參與全球價值鏈貿易后,盡管經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國的貿易量仍上升到了年均25855.59億美元;在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及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我國的進出口總量更是在2022年達到了超63200.45億美元,在世界進出口總量中占比甚至達到13%;然而近年來某些國家開始推行“筑墻設壘”“脫鉤斷鏈”的逆全球化政策,使我國現有的貿易結構模式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在經歷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事件后,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決定。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國是否應該再次進行貿易結構調整,這一問題變得值得探討。

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調整對我國外貿結構的影響

(一)我國貿易對象相對集中將增加自身外貿風險

一國的貿易風險與其貿易對象分布均衡情況有著密切關系。盡管我國的貿易市場分布在全球各大洲,但是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的貿易對象國主要集中于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其中中國同亞洲的貿易占比雖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50%以上。在亞洲貿易中,中國同日本、韓國的貿易比重均呈現下降趨勢,而東盟已成為我國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對象(2022年已占中亞貿易的30%)。中歐與中美貿易比重之和也占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3%左右。其中,中美貿易在整個中國同北美進出口總額占據絕對優勢,大約是90%以上;中國同歐盟的貿易比重占在整個中歐貿易的70%。而中國同大洋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的貿易比總合僅達到16%。我國的貿易對象相對集中在美國、歐盟、東盟的現象將會嚴重威脅自身貿易安全、甚至產業鏈安全。尤其自從拜登政府上臺后,美國政府開始推行所謂“友岸外包”、美國與歐盟宣布啟動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促進兩方的供應鏈合作、“印太經濟框架”等一系列政策,妄圖建立美國掌控的全球價值鏈(徐秀軍,2023)。由美國帶起的同歐洲及亞洲的新貿易合作和價值鏈試圖排擠我國的行為將會增加我國的貿易風險。

(二)貿易對象相對集中對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GDP及貿易量的大幅度增長推動的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進口各種資源類商品(魏浩,2015),然而貿易對象國政策調整將會影響我國的進出口產品結構及后續生產。以美元結算的原油、鐵礦、銅礦、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在我國總進口量的占比已從2015年的10%上升到2022年的17%。新冠疫情造成的各國經濟復蘇不均衡,使得美國等國增加流動性的政策推高了鐵、銅等資源類產品價格;而我國企業目前所從事的中間品與最終品貿易,主要還處于微笑曲線中間附加值較低階段,更高的生產成本將降低我國對資源類產品的進口。類似的政策變化還有自拜登政府上臺后組建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和“四方芯片聯盟”以遏制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研發(梁向東,2022;徐秀軍,2023),圖2顯示出,截至2022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進口分別下降至7634.65億美元、10458.52億美元。美國等對華貿易政策的改變一方面減少了我國實際需求產品的進口,使我國出現貿易失衡及產業升級調整受到阻礙。

一方面,盡管我國的出口量始終保持增長狀態,但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出,2021年開始我國的高科技產品、自動處理設備、手機等機電產品出口量呈現下降趨勢,這種現象可以部分歸因于新冠疫情后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與“制造業回流”等價值鏈調整政策。

三、建立核心——邊緣貿易網絡結構應對全球價值鏈調整

(一)建立以中國為核心、亞洲國家或地區為次核心、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邊緣的貿易鏈網絡

為應對全球貿易鏈、產業鏈調整對我國貿易安全的影響,我國可嘗試建立以中國為核心、亞洲國家或地區為次核心、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邊緣的貿易鏈網絡(此處的邊緣不是指減少貿易或者不進行貿易狀態,而是指其作為貿易鏈末端進行最終產品銷售、或者是將部分服務貿易布局在此)。首先,伴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日益增長、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中國作為貿易網絡中的核心部分應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培育高科技企業發展、建立更加開放、法制的營商環境。其次,在美國與歐盟對中國的投資審查日益嚴苛的情況下(潘圓圓和張明,2018;裴長洪,2020),我國可以考慮充分利用亞洲各國的比較優勢進行區域產業鏈、貿易鏈布局。以亞洲國家和地區作為次核心布局是基于三點原因:一是,東南亞國家具有廉價勞動力、土地價格低廉等優勢,有利于我國在此投資建廠,將部分中低端產業轉移至此。二是,日本的研發能力、韓國等國或地區的較高端商品及零部件生產能力(魏浩,2015),以及日韓印提供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服務(Baldwin and Tomiura 2020)使得中國同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一方面促進了中高端產品的生產,以便解決以美國為首對我國高科技產品及關鍵零部件進出口的貿易限制;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和地區可以起到中國與“核心——邊緣”網絡中邊緣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間貿易橋梁的作用。三是,亞洲有超過47億(占世界總人口的59.2%)的人口將為以中國為核心的貿易鏈帶來更具潛力、更具規模的消費市場。最后,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向歐洲、非洲、太平洋群島及南美洲延伸實現貿易對象多元化。盡管非洲、太平洋群島及南美洲在我國的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較小,但加強與這四大洲的貿易往來可以擴充我國資源類產品、農產品等的來源地,以減緩貿易對象國家或地區過于集中所帶來的風險。

(二)核心——邊緣貿易網絡結構建立中的問題

盡管建立以中國為核心、亞洲國家或地區為次核心、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邊緣的階梯狀貿易網絡將增強我國及整個亞洲的區域經濟發展,但仍需注意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新冠疫情造成的貿易鏈中斷造成的美國等國家物資缺乏狀況,可部分歸因于其將產業鏈的全球布局;另外大量的產業鏈轉移也會使一國經濟呈現“脫實向虛”趨勢。因此,中國在轉移產業鏈轉移時應逐步、有序轉移,涉及民生及高精尖等關鍵產業鏈仍應考慮主要在國內生產。這樣不僅可以保留一定量的就業機會,也可以使金融機構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第二,我國主要在亞洲進行區域產業鏈布局可以減少交易成本,但是我國與日本、印度等國家仍存在爭端、地緣政治博弈、各國機制不統一、甚至一些國家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我國還應繼續堅持平等協商,以和平的外交方式解決爭端,促進亞洲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第三,能源類產品進口的定價權一般掌握在賣方手中,根據Spencer &Raubitschek(1996)及魏浩(2015)的建議,通過建立中國企業采購聯盟進行集體采購以壓低資源類產品的壟斷定價。同時,我國也應該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電能等新能源,逐步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類產品的使用。

四、結語

美國等發達國家為緩解其國內矛盾,將價值鏈轉移及對我國的貿易限制政策的增強將增加我國的外貿風險。從產品結構看,我國資源類產品進口、自動設備等機電產品進口、手機等機電產品出口及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均受到貿易對象國或地區的政策調整影響。為解決此問題,我國可以考慮建立以自身為中心、亞洲國家或地區為次中心、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邊緣的階梯狀貿易網絡結構。該貿易結構將利用亞洲各國或地區的比較優勢建立區域價值鏈,也將促進沿線國家的產業結構升級及經濟發展,使亞洲作為一個整體進入世界貿易舞臺。

參考文獻:

[1] 梁向東,井中鳴,陳懋林.制度異質性、外生沖擊與對外貿易結構——基于斷點回歸的短期與長期判斷[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2(43)

[2] 潘圓圓,張明.中國對美投資快速增長背景下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改革[J].國際經濟評論,2018(05)

[3] 裴長洪,劉洪愧.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基于習近平百年大變局重要論斷的思考[J].經濟研究,2020(55)

[4] 魏浩,李曉慶.中國進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世界經濟,2015(38)

[5] 徐秀軍.中國角色:引領全球經濟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力量[J].世界知識,2023(05)

[6] Baldwin, R. E., & Tomiura, E. (2020). Thinking ahead about the trade impact of COVID-19[J]. In Economics in the Time of COVID-19 59, 257-258.

[7] Spencer, and R. S. Raubitschek,(1996). “High-Cost Domestic Joint Ventur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Do Domestic Firms Gai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 37, 315-340.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 北京 102445)

[作者簡介:董瑩琬(1990—),女,滿族,河北秦皇島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經濟。]

(責編:趙毅)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走,找對策去!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