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動態關系研究

2024-04-18 05:32郎立魁郟聚寶王豐效
經濟師 2024年1期
關鍵詞:綠色技術創新熵權經濟高質量發展

郎立魁 郟聚寶 王豐效

摘 要:為分析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文章基于2012—2021年時間序列數據,從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選取代表綠色技術創新的系統性指標,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領域選取代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指標,并構建指標體系。根據熵權-TOPSIS法確定指標權重并分別計算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的綜合得分,基于綜合得分構建VAR模型并對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從整體來看,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均表現出逐步上升的態勢,二者存在同步增長趨勢;綠色技術創新進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沖擊效應一直為正向效應影響,且短期影響強度更為明顯。

關鍵詞:綠色技術創新 經濟高質量發展 熵權-TOPSIS 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1-012-04

一、引言

為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突出強調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要求。經濟高質量發展表明中國經濟的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核心競爭力都與綠色技術創新發展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將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互為內生因素,運用綜合評價方法熵權-TOPSIS法對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分析,建立VAR(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它們兩者的協調關系,逐步解釋綠色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影響規律,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能有效促進綠色技術創新變革和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關于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在綠色技術創新研究方面:劉元雷等[1]運用系統CMM模型和工具變量法探討城市蔓延對綠色工業轉型的影響,結果表明:城市蔓延影響技術創新并阻礙工業綠色轉型。朱誠義[2]基于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研究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和碳排放的機制作用,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可以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來減少碳排放。溫馨等[3]人實證分析了四川省和重慶市由綠色科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環境規制構成的復合系統的耦合協調性,結果顯示:自2013年之后,四川省三系統耦合協調度均高于重慶地區,并相對于重慶地區有更為迅速的上升趨勢。趙卉心等[4]測度了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的耦合協調度,研究發現2013—2018年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耦合協調度呈上升趨勢,且顯示出明顯的區域差異和城市差異。針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測度,王利軍和陳夢冬[5]對31個省份2008—2019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在研究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影響方面:程廣斌等[6]構建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可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代秀梅等[7]運用雙向固定效應和中介效應模型來研究數字經濟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認為數字經濟能夠借助于綠色科技創新的進步來有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針對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研究,胡瑩和李靜[8]運用NDDF模型測算佛山市2010—2019年的綠色技術創新效率并與珠三角其他城市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佛山五區的創新投入差異較大,并且綠色創新水平也處于珠三角各個城市的后面位置。

在綠色技術創新領域選取符合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態勢并充分體現技術創新性的六個系統性指標;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宏觀角度,選取總共14個經濟指標,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從社會經濟發展角度來看,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確實存在相互影響關系,但兩者相互作用的方向、長短期效應以及貢獻率大小值得研究,借助脈沖響應結果分析圖、方差分解等探求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動態作用關系和內在影響規律。

二、研究設計及方法

(一)熵權-TOPSIS模型

文章使用熵權法來確定統計指標的各個權重,此方法不需要對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主觀賦值,不但避免了主體對研究內容產生主觀意識影響,而且操作方便。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帶來的影響,之后計算個各指標的信息熵,最終計算得到各系統指標的權重。TOPSIS法[9]利用對有限個評價對象與理想化目標的接近程度進行排序的方式,對研究目標進行優劣評價。具體步驟是首先構造標準化權重,之后確定正負理想解并計算各個目標到理想解之間的距離,最后根據公式(1)得到綜合評價結果。

Ci=(C∈[0,1])(1)

(1)式中Di表示正負理想解的歐式距離,Ci的計算值表示該每個指標系統的綜合評價結果。

(二)VAR模型

VAR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會充分利用相互依存的互動關系得出較為準確的分析結論。將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互為內生變量,先進行兩個統計指標的ADF單位根檢驗,通過脈沖響應結果分析圖和方差分解等產出結論去分析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相互動態作用過程。一個n維p階的VAR模型的標準形式為:

Yt=A0+A1Yt-1+A2Yt-2+…+ApYt-p+εt,=yy…y,εt=ε1tε2t…εnt,A0=A10A20…An0

Ai=a11(i) a12(i) … a1n(i)a21(i) a22(i) … a2n(i) … ?… ?… ?…an1(i) an2(i) … ann(i),i=1,2,3…,p ? ?(2)

式(2)中,yit表示n維內生變量列向量,A0是截距項,aij(k)是第i個方程中yj,t-k項對應的自回歸系數,每個εit都是獨立同分布變量。

(三)指標體系構建和權重確定

文章在綠色技術創新指標體系構建時選取的各項指標及權重信息見表1;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標體系各項指標和權重信息見表2。

三、實證分析研究

(一)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

文章采用的數據來源為國家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網站。在實證分析部分,首先對綠色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進行預處理使其標準化(歸一化),根據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并使用公式(2)計算原理得出最終的綜合評價結果,基于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的綜合得分,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進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趨勢變化圖,見圖1。

觀察圖1可以得出:整體來看,綠色科技創新系統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在2012—2021年間呈上升態勢,并且兩者的發展水平在2020年達到近十年的峰值;分類別來看,綠色技術創新系統起伏波動較小,但在2017年和2019年出現相對明顯的漲幅。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繼續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等內容。這一系列措施和要求為發展綠色技術創新提供了政策引導和社會保障;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強調了綠色技術創新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這些政策和意見的提出與2017和2019年綠色技術創新領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經濟高質量發展在2012—2021年間上下起伏較大,2015年達到第一個峰值,2018年下降至2015年后的最低值,在2020年又達到近十年的最大值。從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得分整體波動的情況來看,可以推測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關系,為研究兩個系統之間的動態作用關系,基于綜合得分建立VAR(向量自回歸)模型,為使數據之間的差異更平滑并提高可比性,先對綜合得分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

(二)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態關系

1.模型估計結果。對于時間序列數據,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及模型差分階數見表3。

觀察表中數據可知:原始數據不平穩,對兩個系統指標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再進行ADF檢驗,結果顯示p值分別是0.027和0,均小于0.5,說明有95%的把握拒絕原假設,即此時時間序列是平穩的,滿足同階單整的條件,構建VAR模型是合適的。

定階原則是選擇的滯后階數越小越好。觀察表中數據可知:只有HQIC準則表明以2階為準,且四個指標值中最小值為1階,因而最終選擇滯后階數為1階構建VAR模型。

VAR(1)模型構建后,通過AR特征根圖判斷模型的穩定性,從AR特征根圖(見圖2)可知,所有特征根值均在單位圓之內,意味著構建的VAR(1)模型穩定性較好。

2.脈沖響應分析?;谝陨蠙z驗分析結果構建VAR(1)模型,文章做出正交化脈沖響應圖,表示某變量沖擊對該變量自身或其它變量產生的動態影響情況,詳細數據見圖3和圖4。

圖3反映了綠色技術創新沖擊對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對自身產生的動態影響效果,從整體情況來看,綠色技術創新對自身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都有長期穩定的影響。首先從綠色技術創新對自身的影響來看,整體的動態趨勢是先負向效應逐漸增大,在第2期開始負向效應逐漸減小,第7期開始產生正向效應,并且對自身的影響效果逐漸降低并最終趨于穩定;反觀綠色技術創新進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沖擊效應,從第1期開始一直為正向效應影響,且短期影響強度更為明顯。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我國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條件制約,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模式,著力向綠色化和低碳化方向演進,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且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圖4反映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沖擊對綠色技術創新以及對自身產生的動態影響效果,從正交脈沖響應圖整體情況來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自身和綠色技術創新有相反的影響態勢。首先根據經濟高質量發對自身的影響強度來看,第1期產生了負向效應,從第2期開始出現正向效應并且影響強度逐漸增加,在第4期達到峰值,在第5期之后正向效應逐漸減少并趨于穩定;反觀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的沖擊效應,在第一期就達到了峰值,短期作用效果明顯,盡管影響曲線處于逐漸下降趨勢,但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一直保持正向沖擊效果。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側重于描述指標變量對系統預測方差的貢獻比例,如果某個變量的方差貢獻比例很大,那么該變量在決策中的作用更加顯著,更加值得關注。

從表5中數據可知:一是在對綠色技術創新系統變化的貢獻率中,第1期綠色科技創新對自身的貢獻率達到了100%,隨著期數的不斷增加,綠色科技創新對自身的貢獻率逐漸降低,在第6期時貢獻率下降到93.022%,之后便呈現出相對穩定態勢。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系統變化的貢獻率逐期增長,在第6期時達到6.978%,整體來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的貢獻較弱,變量沖擊影響較小。二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變化的貢獻率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自身的貢獻率下降較快,且在第一期只有95.374%;反觀綠色技術創新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率增長幅度較大,在第10期達到了28.726%。三是綠色技術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強度高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的貢獻強度。說明在推進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綠色技術創新變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及建議

文章在構建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后,利用熵權-TOPSIS方法確定指標權重并對兩個指標系統進行綜合評價,基于綜合評價得分數據構建VAR(1)模型并對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相互動態關系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首先,從整體來看,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均表現出逐步上升的態勢,從上升幅度來看,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明顯優于綠色技術創新發展水平,二者存在同步增長趨勢。其次,從VAR(1)模型中的脈沖響應函數來看,綠色技術創新進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沖擊效應一直為正向效應影響,且短期影響強度更為明顯,表明著力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變革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且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最后,方差分解的分析結果進一步顯示了綠色技術創新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動態作用關系,綠色技術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貢獻率高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綠色技術創新的貢獻強度,說明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綠色技術創新變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變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堅定地走綠色生產、低碳生活、文明發展的道路。綠色技術創新變革既是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趨勢;其次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節流”更要“開源”,全力保障綠色產業的發展權益,為綠色化企業提供切實充分的政策指引。最后要加快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現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的協同發展。綠色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著力提升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綠色技術創新變革注入內生能量。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XTJ001)]

參考文獻:

[1] 劉元雷,申杰.城市蔓延、綠色技術創新與工業綠色轉型[J].統計與決策,2023(07):122-126.

[2] 朱誠義.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和碳減排——來自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時代經貿,2023,20(03):17-19.

[3] 溫馨,戚雪嬌,蔣龍.綠色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與環境規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07):10-13.

[4] 趙卉心,孟煜杰.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與綠色技術創新耦合協調測度與評價[J].中國軟科學,2022(09):97-107.

[5] 王利軍,陳夢冬.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3(06):87-91.

[6] 程廣斌,吳家慶,李瑩.數字經濟、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統計與決策,2022,38(23):11-16.

[7] 代秀梅,張水平.數字經濟、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證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23,35(03):1-9.

[8] 胡瑩,李靜.佛山市綠色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2,22(08):264-270.

[9] 馮朝睿,趙倩瑩.中國政府數字治理能力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研究——基于熵權TOPSIS方法的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3,39(03):98-110.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新疆喀什 844000)

[作者簡介:郎立魁,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與社會統計;郟聚寶,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與社會統計;通訊作者:王豐效,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應用概率統計。]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綠色技術創新熵權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技術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策略研究
環境規制強度對資源型產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下大氣力破難題、補短板
六種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
新時代科技創新創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機制研究
新時代科技創新創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機制研究
自主研發、技術溢出與我國綠色技術創新
湖南地方政府績效評價及時空演化特征分析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基于熵權—TOPSIS法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