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軍搖籃的歷史回響

2024-04-18 00:18潘國琴
世紀風采 2024年4期
關鍵詞:張愛萍渡江華東

潘國琴

75年前,一場恢宏壯闊的渡江戰役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的誕生,讓泰州白馬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永遠載人中國革命史冊,被譽為海軍搖籃。正是從這里,人民海軍啟航駛向深藍,迎來了新中國的黎明。歷史給予白馬廟這樣的機緣,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中國共產黨的卓識遠見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醞釀建立人民海軍由來已久。

近代中華民族慘遭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蹂躪,港口城市和沿海、內河主權和管理權喪失,有海無防的屈辱歷史讓中國共產黨人進行深刻反思??谷諔馉巹倮跋?,毛澤東在延安提出抗戰勝利后要創建人民海軍的遠見卓識,指示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負責組織成立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個“海軍研究小組”,著手研究有關組建海軍和抗戰勝利后的海岸防衛問題,揭開了籌劃人民海軍建設的序幕。

抗日戰爭勝利后,大批國民黨陸軍主力遠在西南,短時間內難以調往內戰前線。國民黨一方面驅使海軍參加內戰,一方面借助美國空軍運送軍隊至華南、華東、東北、華北等地,迅速在軍事上占據壓倒性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解放區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至1947年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扭轉了戰場局勢。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等幾次大規模戰役,基本消滅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但因缺乏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約16萬國民黨軍分別從營口、塘沽、葫蘆島等地乘艦從海上撤逃。國民黨政府企圖利用長江天險,調集陸軍、海軍和空軍構成“立體防線”,實現隔江而治,阻擋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一次次的“陣痛”,成為人民海軍的“催生劑”。

順利渡江,進而解放沿海島嶼和全國,同時防止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海上入侵的現實需要,促使中國共產黨加快建立人民海軍的進程。1948年12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集劉少奇、周恩來等討論渡江戰役問題時,提出組建人民海軍事宜。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毛澤東起草的決議《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明確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

同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約見陳毅等人,會談籌建海軍事宜。從地域環境和戰場形勢分析,華東地區水域遼闊,島嶼眾多,中央指示駐守華東地區的第三野戰軍前敵委員會,盡快在渡江戰役前后,把華東軍區海軍建起來。

3月24日,毛澤東、朱德向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官兵發電,熱烈慶祝他們的英勇起義,并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作出創建人民海軍的偉大戰略決策,既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是基于對戰爭形勢的前瞻洞見。

歷史結緣白馬廟

白馬廟是地名,歷史上叫徐家莊,位于泰州城東南約10公里。相傳這里曾興建白馬將軍廟,以祭祀東漢名將蔣子文。元朝末年,張士誠起義后屯兵于此,其心愛的白馬因踐踏莊稼受到懲罰。百姓感念起義軍紀律嚴明,自發籌資在白馬將軍廟內豎立一座白馬雕塑,以示紀念。明弘治年間,居住于此的徐、王兩大家族為莊名相爭,告到縣衙,知縣以白馬將軍廟為由,確定莊名為白馬廟。由此,白馬廟地名沿用至今。

為完成黨中央、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戰略目標,渡江戰役總前委決定以第二、三野戰軍為主力,編成東、中、西三個集團突擊渡江。東集團以三野第8、10兵團及蘇北軍區部分部隊組成,共35萬人,由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粟裕加緊對國民黨防御部署以及地形水情的調查偵察,對指揮部的選址慎之又慎。

泰州地處長江中下游,靖泰縣(今泰州靖江市)向南突出,是長江最狹窄的地方。在黨隱蔽戰線的配合下,長江南岸江陰要塞基本做好接應大軍渡江的準備。泰州境內多條河流直通長江,便于屯集、隱蔽船舶,入江便利。泰州還是革命老區,黨組織在該地區開展工作較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群眾積極支前,作戰英勇,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經過篩選,泰州地區成為渡江東線大軍的首選。

粟裕選派熟悉泰州地情的人員多方偵察,先是選擇了泰州城北漁行地區。漁行造船歷史悠久,船工眾多,是為解放軍趕造運輸重型裝備的輜重船的理想地點。但由于特務竊取了解放軍情報,國民黨軍飛機多次對漁行地區狂轟濫炸,僅3月2日至14日,就轟炸房屋126間、木船12艘,炸死13人。另外,泰州城北及周邊鄉鎮水網密集,出行不便,容易暴露,不適合大部隊集結于此,粟裕決定另行選址。

經過再次調查,最后選定白馬廟。白馬廟南臨長江,北邊靠近交通干線仙海公路(今通揚公路)和通揚運河,東有姜(堰)八(圩)公路,西有口(岸)泰(州)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蘇北軍區司令部、華中工委和蘇北支前司令部等機關、指揮部都設在泰州城,這里離泰州城區僅10公里,便于渡江支前工作的溝通聯絡和靈活調度。白馬廟王姓地主家的200多間空瓦房隱蔽在一片樹林中,不易被敵機發現,便于部隊駐扎,在此設立指揮部正合適。

4月1日,粟裕率領三野指揮機關冒雨東移,5日到達白馬廟。指揮部設在王鏡湖的“湖三房”讀書樓,該樓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棟T型二層小樓,上下共八間。樓上作為會議室,樓下作為指揮員辦公室兼臥室。從此,白馬廟便與偉大的渡江戰役緊密聯系在一起,與偉大的人民海軍緊密聯系在一起。

人民海軍在炮火中誕生

1949年3月下旬,孫家圩總前委渡江作戰會議之后,司令員陳毅向三野前敵委員會委員張愛萍傳達了中央軍委關于成立人民海軍的決定,指示由張愛萍執行組建人民海軍的任務。張愛萍隨即趕赴白馬廟。

4月上旬,張愛萍來到白馬廟,與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會合。大戰在即,箭在弦上。粟裕等人將重心放在渡江作戰上,組建海軍的重擔更多地落到張愛萍身上。

海軍是高技術軍種,對人才、軍艦等有較高要求,籌建工作開局面臨很大困難。張愛萍認真開展調研,積極與粟裕研究商討。二人一致認為,組建海軍時間緊迫,只能一邊打仗一邊建設,先將海軍機構搭建起來。張愛萍選調第28軍84師副參謀長李進、三野司令部作戰參謀黃勝天、軍工部采購科科長張渭清、機關管理員溫禮芝等人協助籌建工作。

4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談判破裂。當晚,中集團軍從長江北岸安徽裕溪口至樅陽段先期渡江,成功搶灘登陸。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晚,東集團軍在江都三江營至如皋張黃港段渡江,很快突破江防,向縱深挺進。23日,南京解放。同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30艘艦艇在南京以東江面起義,另一部23艘艦艇在鎮江投降。長江上、中游國民黨海軍江防艦隊以及50多艘炮艇退路被切斷,收編國民黨海軍迫在眉睫。

戰事發展如此迅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要求加快發展海軍力量的步伐。中央軍委急電:“第三野戰軍立即組建海軍,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3日下午1時30分,張愛萍召集李進、黃勝天、張渭清、溫禮芝、盧學均以及4名警衛員、3名司機、1名炊事員等13人,在讀書樓二樓會議室召開會議,

由于時間緊迫,會議沒有留下相關文獻及會議資料。據黃勝天回憶,張愛萍在會上宣讀了總前委成立海軍的決定,并鄭重地說:“今天,1949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海軍誕生的第一天,現在,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軍第一批報到的成員?!睆垚燮紝M建海軍的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要立即行動,從速從快;首先成立臨時黨委,部隊邊打邊建;盡快吸收起義、投誠的國民黨海軍人員參加工作。當晚,張愛萍等人從靖江八圩港渡江南下,到達江陰。

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掀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史嶄新的一頁。戰爭的硝煙漸漸沉寂,遠去的槍炮聲也漸漸模糊了這段歷史的記憶。直到1988年12月30日,張愛萍將軍給泰縣縣委黨史工委親筆寫了一封回信,講述當年接受重任,組建華東軍區海軍的過程,提及“泰州白馬廟當然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之誕生地”。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批復海軍:同意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

開啟向海圖強新篇章

人民海軍初創時,三輛美式小吉普就裝下了所有的部隊。當時的戰艦包括國民黨海軍起義艦艇“黃安”號等,數量少、排水量低,南京、鎮江等地國民黨起義艦艇還未被接管、收編。海軍領導機關尚未建成,海軍人才、軍艦、艦炮都十分缺乏,基礎非常薄弱。三野總前委指示,司令部教導師師部率3團(原山東膠東軍區獨立團)、三野司令部偵察營和蘇北軍區海防縱隊作為海軍機關和直屬部隊的基礎,抽調具有海上作戰經驗人員充實軍隊力量。

蘇北軍區海防縱隊的前身是新四軍在蘇中地區創建的海防大隊。蘇中是平原水網地區,南臨長江,東靠大海,蛛網般交錯的水網限制了軍事斗爭的開展,軍需運輸和供應十分困難。1942年初,新四軍第1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粟裕決定創建海防部隊,開辟海上交通。同年秋,改建為蘇中軍區海防團。經擴編,于1944年春改建為蘇中軍區海防縱隊。1945年10月,整編為華中軍區海防縱隊。1948年3月,更名為蘇北軍區海防縱隊,奉命移駐靖江一帶江濱,為渡江做準備。12月,在八圩港接受部隊整編和干部任命,具體負責征集民船、拆裝新船,編成汽艇大隊。另外還分派指戰員為渡江船只掌舵,配合做好船員的思想工作,傳授水上活動技術等。渡江戰役打響后,汽艇大隊打頭陣,頂著江陰要塞江面上的雙重炮火,來往搶渡,為順利突破長江天塹立下汗馬功勞。

1944年11月5日,駐威海劉公島的汪偽海軍600余人起義,參加八路軍。13日,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根據中共中央關于“要熱烈歡迎該部殺敵起義,爭取該部編入八路軍系列……要保留海軍人才,對將來我軍建設海軍有重要意義”等指示,創建了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被冠以“海軍”之名的部隊。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進入東北作戰。戰后,支隊部分人員組成膠東軍區海軍教導隊,駐煙臺、威海一帶守衛海防,訓練海軍學員(包括地方海防民兵)。1947年膠東保衛戰后,教導隊分編到華東軍區所屬各部隊。后來,他們中有很多人被抽調參加人民海軍的建設,成為新中國海軍建設的重要骨干力量。

1949年4月26日,蘇北海防縱隊改編為華東軍區海軍第1縱隊,并執行接收暫駐南京、鎮江等港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等任務。28日,張愛萍在江陰要塞召開干部大會,宣布成立華東軍區海軍臨時委員會,領導機關由司令部辦公廳、政治部辦公廳組成。5月4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發出電令,批復同意三野關于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意見和臨時黨委組成人選,正式任命張愛萍為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5月23日,上海解放。華東軍區海軍機關人駐上海,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接管委員會海軍部,具體負責上海等地碼頭、港口及原國民黨海軍重要設施的接管工作。至6月14日,共接管30多個國民黨陸上機構和設施,接收艦船26艘、小艇54艘。

6月12日,上?!洞蠊珗蟆房菑垚燮己炇鸬年P于招募原國民黨海軍人員的通告。次日,再次刊登通告,具體說明辦理登記的時間、地點、要求等。兩則通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贊譽共產黨的眼光和氣度。短短兩個月時間,登記錄用原國民黨海軍人員1000多人。

1950年2月,人民解放軍第30、35軍軍部及直屬隊1萬余人調歸華東軍區海軍并分配到各部,人民海軍初具規模。

人民海軍從白馬廟誕生,掀開深海啟航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頁,在書寫盛世華章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昂\娬Q生地、水兵母親城”成為泰州最靚麗的標識,海軍文化深深熔鑄于泰州城市血脈中,激勵泰州人民跳出“城河思維”,跨過“長江天塹”,激活“大?;颉?,以“三個不相信”精神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

猜你喜歡
張愛萍渡江華東
華東銷售在一線
相華東:走在欣欣向榮的田野上
“自我罰站”的將軍
驅散洪澤湖上的陰霾——張愛萍洪澤湖剿匪紀實
電影《渡江偵察記》與聶鳳智
呂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題小品——一葦渡江
張愛萍的三句名言
多絲量新品種華東×春晨的引進推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