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提升農村中學德育質量的對策

2024-04-19 10:43徐靜劉文英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鄉村振興德育

徐靜 劉文英

摘 要: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三農”問題擺上至關重要的位置。鄉村振興不僅是產業振興,還是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教育觀念較落后、教學方法不豐富、學校對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以創新農村中學德育方法為切入點,探索有效提升農村中學德育質量的措施,推動鄉村教育和文化振興,提升鄉村建設的文化軟實力,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開展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中學;德育;方法

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4 342元,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民平均水平。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是五位一體的振興。目前,我國農村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包括經濟、生態文明方面,文化建設層面的問題也亟待解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特別是學校的德育建設。德育建設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但農村德育的質量和水平與城市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德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效提升農村學生的德育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質,對于促進農村文化振興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中學德育現狀

(一)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對新媒體技術應用不熟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這為新時代改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升德育質量指明了方向。許多德育課教師對于德育課的教學方法缺少反思和研究意識,在教學技巧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呈現單一性和“填鴨式”的特征,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體現,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相關課程的主動性,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性的實現。再者,教育內容偏向大而空,難以引起青少年共鳴。這樣的教育對于正值青春時期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的中學生來說,只是表面敷衍的順從,甚至會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學校的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不符合學生發展和年齡特征,最終導致學生個體道德觀念缺失,缺乏實際踐行的精神。

(二)德育課教師師資隊伍不盡如人意,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新形勢下,新的教學思維、教學理念的出現對德育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同樣是“互聯網+”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教學技術不斷涌現,部分農村中學德育教師對于新事物的出現能夠很好地學習并運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農村中學德育教師忽視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和運用,難以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教學內容,也難以采取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德育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德育課教師不僅要傳遞書本上的知識,將理論講透徹,也要具備與開展育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匹配的人文素養,從中學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給予其良好的引領,從而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從目前我國德育工作的教學實踐來看,依然存在德育教學育人性不足的問題,部分德育工作者墨守成規,依然堅持陳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綜合教育能力不足,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施。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要以教育為導向,貫徹落實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德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多個維度引領中學生,推動中學生對德育內容的內化,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城市相比,農村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很難留住優秀的年輕教師。一直以來,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且相對不高,學科專業水平很難保證,少數教師即將到達退休年齡,不會考慮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德育課往往成為教師一個人的“演講”,且這類教師普遍難以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方法單一,和學生共同話題較少,與社會發展相脫節。學生在他們的引導下學習,課堂氣氛比較沉悶,不利于學生自身主體作用的發揮以及思想政治認識水平的提高。

(三)思想觀念落后,對德育課重視程度不高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和教育機制存在一定不足,直接影響到農村德育工作的開展。大部分農村青年渴望去城市打拼,很多農村留下的多為老人和兒童。走訪調查發現,當地村民對“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詞匯知之甚少。一方面,受小農思想影響,農民難以接受先進思想和事物,大多安于現狀,導致城鄉貧富分化;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大多跟隨祖父母或親戚生活,缺乏良好教育引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好奇心重,模仿力、自我意識較強,思維活躍,難免沾染不良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難度。另外,受應試教育以及大量農村優質生源流入城市的影響,農村中學為了自身立足,大多注重應試成績,想盡辦法抬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競爭力,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主科語數外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被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有效開展。

二、農村中學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創新路徑

(一)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提升師資水平

長期以來,城鄉教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鄉村振興,教育先行。農村中學不管在教師薪資待遇還是教學技術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這就造成大部分年輕教師不愿到農村工作。經費的限制也不利于農村中學留住人才。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補齊鄉村教育的短板,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加大農村中學經費投入,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在學生基礎教育和教師薪資待遇上,都要作出相應改進。例如:制定優秀教師獎勵制度以及人才引進策略,健全教師福利制度,減少農村教師人才流失。同時,改善教學環境。學校應引進現代網絡技術,充分發揮網絡載體重要作用,將農村中學的教育與現代社會發展聯系起來。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進一步促進學生與現代社會接軌。

(二)運用新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新媒體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人類傳統的認知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給我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許多新思考,推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德育課教師僅僅將書本上的知識搬運給學生遠遠不夠,還要與時俱進,使德育課與新媒體技術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可將中學生普遍關注的網絡平臺出現的熱點信息與德育教育進行融合,打破傳統教育的界限,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網絡時事進行積極正向的分析,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意識形態,增強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體驗思政課“VR虛擬”課堂,讓學生置身于虛擬的環境,身臨其境地體驗“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依托“VR虛擬”科技平臺,利用形象、直觀、刺激的視聽覺材料,讓學生親身體會課本中的歷史故事,豐富德育課的教學手段,實現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提升德育課的教學質量。

(三)關注學生現實需求,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

新時代創新德育課教學方法,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可以從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出發提升教學質量。要轉變教學觀念,優化德育課教學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睂W生既是教育的主體,也是德育工作的接受者。德育工作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學生的表現是最直接的檢驗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不同學生個體發展的階段性、差異性,針對學生各自的發展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耐心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實際出發進行分析,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們的生活并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打破以往一人“演講”的尷尬局面,以身作則,用淵博的知識和正確的行為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民主、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暢所欲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提升自身道德素質,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轉變思想觀念,從根本上提高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觀念是行為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統領和指導作用。要真正增強農村地區德育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就要讓相關部門、學校及教師轉變理念。學校要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重視程度及德育課的教學地位,引導教師和學生從內心認識到德育的關鍵作用,使中學生主動融入德育課教學環節。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要注重將課程內容與新時代相關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讓真理和實踐的力量充分融合發揮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教師也應時刻關注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政策,不斷學習,落實到德育工作實踐中。中學德育工作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德育課課程對培養中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學校要同家長建立強有力的溝通機制,真正做到家校聯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五)注重課堂內外的實踐教學,完善德育課教學機制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都是德育課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農村中學要進行德育課的創新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方法,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要根據德育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教學實踐機制,制訂相對應的課堂實踐方案,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形式多樣又豐富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感和中學德育工作的質量。第一,構建德育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機制,根據學生的思想特征等具體情況,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活動。堅持課程思政這一新時代指導中學課程建設的重要方向,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融入中學生的課程教學體系,使德育的信息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呈現,從而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對德育內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二,農村中學可以充分利用周邊資源開發當地特色校本課程,建立德育實踐基地。使學生了解家鄉的風俗習慣等特色文化,增強對家鄉的文化認同。帶領學生實地走訪、調查,舉辦相關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啟迪心靈、獲得感悟,把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自身成長的動力。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地調研并撰寫調查報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進一步提升農村中學德育質量水平。

三、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我國農村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鄉村振興不單單是經濟方面的振興,而是包含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方面在內的五位一體的全方位振興,這樣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偰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開展德育工作帶來良好機遇,農村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也可以助推鄉村振興。新時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關注農村德育工作。農村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家庭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農村中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進行德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有意義的探索。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不僅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推動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保障,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事業。學校應肩負起相應的責任,在德育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將學生的需要和發展放在核心位置,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3]蒲想榮.淺析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S2):133-134.

[責任編輯:李偉杰]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TJSZZX17—021)

作者簡介:徐靜(1999—),女,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劉文英(1981—),女,河北臨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史。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鄉村振興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芻議農村中學寫作教學
農村中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探析
陜南農村普通中學體育實踐課實行選課制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