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與鮮明特質

2024-04-19 10:43郭廣平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4期

摘 要:習近平文化思想回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訴求,為民族文化復興指明了方向,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為消除文明隔閡、化解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提出有效路徑,明確了推進世界文明發展之路,具有鮮明的世界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強調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要,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理念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實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的創新發展,具有鮮明的繼承性與創新性。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品格;鮮明特質

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是堅持“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和特質。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民族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與世界文明發展的現實挑戰,積極回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訴求,為推進民族文化復興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與目標。

(一)論述了文化興盛與民族復興的內在關系

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了文化興盛對中華民族的意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文化自強與復興。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是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強盛不僅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需要和重要任務之一。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睆拿褡鍙团d的高度指出文化繁榮興盛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

(二)明確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時代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釋了世界文明發展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以及將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內在要求,明確指出了新時代我國文化事業的方向與目標就是建設文化強國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三)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隨著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逐漸從對西方的崇拜中走了出來,能夠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從容的態度與世界交往與對話,逐步在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與制度的自信,這種自信最終將整體提升為更高層面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根據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需要,適時提出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這一時代要求,并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

習近平文化思想實質上將文化復興作為民族復興的鮮明標識,把文化強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為推進民族文化復興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與目標,提出了內在要求,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厚植文化底蘊,這一文化思想成為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文化選擇的現實形態和具體表達。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放眼全球、堅持胸懷天下,立足文明與現代化的關系,面對現實中的文明隔閡、文明沖突等現實問題,超越文明優越論,致力于人類文明共同發展,提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念,以世界眼光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往何處去”的時代之問?;貞耸澜缥拿靼l展中的問題,明確了推進世界文明發展之路。

(一)指出了文明與現代化的內在關系

現代化的國家必然包括反映時代精神的文明形態,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不僅是一個物質文明不斷提升的進程,也是一個精神文明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二者都是人類本質力量的充分展現。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現代化不僅要實現物質富足,還要實現精神富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必須并駕齊驅、比翼雙飛。

(二)闡釋了文明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他指出,世界文明是由不同的文明類型組成,文明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強調全球各民族的不同文明應該平等交流。并主張不同類型的文明應該加強交流互鑒,在多元互動中共同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三)強調了消除文明隔閡、化解文明沖突、超越文明優越論的有效路徑

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進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文明視野下所謂“文明沖突論”的政治經濟根源,并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于世界文明發展的思想中,堅持全球應該通過共同努力不斷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與措施化解文明沖突,超越文明優越論,倡導共同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一)始終堅持文化為人民服務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這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命運的關鍵所在。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要不斷完善保證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機制,搭建多種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創造的平臺與載體。談及文藝創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p>

(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經強調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辈粩酀M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一直都是我們黨的重要任務。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提出,我們堅持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是面向人民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同志也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明需要的同時,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要依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在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苯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將滿足人民群眾精神與文化的需要作為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三)不斷激發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創新創造,要將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力緊密聯系在一起。要在文化領域充分實現人民群眾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過程的統一,讓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本質力量,并用人民群眾創造的文化成果不斷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及中華傳統美德時指出,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與中華文化的主體。

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繼承性

(一)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

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馬克思指出包括文化成果在內的一切人類成果,都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創造的,都是人類本質力量的體現。同時馬克思強調,任何一個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必然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同時,思想文化作為上層建筑,必然對其產生的經濟基礎發生相應的反作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高度,從文化復興對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意義以及堅定文化自信等層面,繼承發展了馬克思關于思想文化的本質與作用的思想。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地位,繼承了馬克思關于思想文化領域的領導權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全球各民族要在文明互鑒中推動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繼承了馬克思關于文化交往互鑒的思想。

(二)繼承了中國共產黨優秀文化理念

黨的百年奮斗史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建設始終是重要內容。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形成的文化發展理念,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所繼承。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構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又指出要堅持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人民主體性,即文化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針;要把握好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即要落實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并提出文化發展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發展的先進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提出“和諧文化觀”的理念,將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了黨的文化理念的立場、觀點、方法,與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關于文化建設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是中國共產黨文化理念的新時代體現。

(三)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習近平文化思想將傳統文化視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充分肯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性格的培育、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社會和諧等諸多方面的價值,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諸如,吸收了傳統文化中人民與政權二者的辯證關系,充分吸納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及“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等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堅持塑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文化,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以平衡、和諧、協調理念,為和諧社會文化提供滋養。以傳統文化中“胸懷天下”“協和萬邦”的恢宏氣度,堅持在文化發展中“開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斷吸納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社會主義實踐內在要求相結合,重塑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倫理體系。

五、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創新性

(一)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彼赋?,缺乏先進文化的引領,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支撐,民族興盛是不可能實現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將文化繁榮興盛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文化自信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文化、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關系,并強調我們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

(二)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睆娬{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是落實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要求,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當年東歐與蘇聯共產黨、工人黨失去政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執政黨放松了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致使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泛濫,侵蝕了黨員和廣大群眾的思想,最終導致思想的混亂。因此,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與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規律的科學把握。

(三)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的高度指出,推進民族復興必然需要推進文化的強盛,必然需要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將人民信仰與國家、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指出必須進一步在意識形態領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社會文化發展進程中必須精心培育、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在社會文化思想領域建立自己的價值標準與評價體系;必須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過程中,著力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影響力與國家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35.

[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01).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002).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5]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91.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2.

[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6.

[責任編輯:朱松琳]

作者簡介:郭廣平(1979—),男,河南淇縣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歷史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