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與實踐

2024-04-19 08:10姜寧李雁冰劉東宇李沐陽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7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營養飼料

趙 磊 姜寧 李雁冰 劉東宇 李沐陽

摘要 為適應現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從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強化實驗室條件建設,增加案例分析的課程思政內容,以及開展教學評價方面進行了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改革。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 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農學人才培養;蛋白質飼料資源;飼料加工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 S185;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7-0124-04

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是在動物營養學與飼料學研究進展的基礎上,與經典化學分析、儀器分析、企業生產管理和生物統計等緊密結合發展起來的一門重點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飼料常規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使學生了解一定的飼料質量檢測方法和飼料營養價值評定技術。實踐中,本科階段采用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發揮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1]。動物科學專業在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許多共性的待改進之處。例如,(1)在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學可能存在重理論知識而輕實踐能力的現象,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實踐教學可能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理論教學。另外,部分實驗、實踐教學內容驗證性項目多,存在教學內容待及時更新的情況。(2)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有待進一步優化,部分實驗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或短缺,使實踐教學的開展遇到了一定困難。(3)學生的自覺實踐習慣和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升。(4)考核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規范,過程性考核有待豐富和多元化。(5)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有待進一步補充,以及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以上情況的解決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動物科學專業持續發展[2-3]。

針對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實踐現狀,本文從以下方面進行實踐教學改革。(1)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更新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方式,建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2)強化實驗室軟硬件條件建設,全方位開放實驗室,提高科學研究及教育的質量和效率。(3)增加案例分析的課程思政,讓學生從真實案例中認識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領會重要人物的高尚情操。

1 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的基本內容

1.1 教學內容

本課程共設立3個課程目標,15個實驗項目,將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轉向研究性實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1.1 制定科學合理的日糧配方? 根據飼養動物的營養需要、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分析等,設計合理的日糧配方。在基礎日糧配方的基礎上,根據正交表中不同的因素和水平,設計實驗性日糧配方,對全班學生的設計配方進行篩選,選出1~3個進行實驗[4]。

1.1.2 開展動物消化實驗? 選擇健康的、有代表性的公畜,每組實驗動物數量大于3頭,以4~5頭為宜。全價配合飼料要同批次配制,分組分裝,取樣待分析。實驗分為兩個階段:(1)預備實驗階段,要求動物適應實驗飼糧和飼養環境,掌握采食量和排糞規律。(2)正式實驗階段,觀察檢測動物飼喂效果與生產性能表現,在實驗動物肛門處綁上糞袋,采用指示劑法,定時收取糞便,糞樣稱重,將采集到的糞樣混合均勻,按總重的1/50~1/10比例取樣,每100 g新鮮糞樣中加入10%的鹽酸,體積10 mL,固氮防腐。動物飼養過程中及時記錄投料量、剩料量、初始體重和末重,用于分析實驗動物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

1.1.3 日糧和糞便中相關營養成分分析? 根據動物營養學研究方法及飼料質量分析技術,測定日糧和糞便中的有關營養成分,評定動物消化營養物質的能力,即營養物質消化率。

1.1.4 實驗結果分析? 要求每個試樣取兩個平行樣進行測定,以其算術平均值為結果。水分測定中,兩個平行樣之間的測定值相差不超過0.2%,否則應重新測定。其他營養成分測定時,根據所得含量計算絕對偏差,進一步得出指標的相對偏差,觀察其結果是否在標準范圍內,若沒有達到標準范圍,則實驗失敗,實驗結果不準確。

1.2 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對出勤、操作態度、操作能力、實驗結果準確性、口試和實驗報告等進行全流程綜合考核評價。同時,在實驗課考核中增加實驗心得環節,加大實驗技術考核和平時成績權重,加大過程性評價力度[5]。每個實驗項目的總體成績劃分為3個方面,即課堂表現(40%)+口試(30%)+實驗報告(30%)。第一,課堂表現。主要注重考核學生對實踐學習的參與度,以及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實驗管理的嚴謹性。第二,口試。通過建立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題庫,在實驗全部結束后,從題庫中和隨機抽取問題作答,考核學生對實驗規范性操作和技術要點的掌握程度。理論與實操存在多種形式表現,例如,演示滴定管的半滴操作、粗灰分測定時碳化終點的確定標準以及脂肪包標記時為什么用鉛筆等。第三,實驗報告。主要考察實驗報告撰寫的規范性、結果的展示程度以及討論部分的深入程度和邏輯性。實驗全部結束后,評閱實驗報告,對個別學習態度不端正、實驗操作不規范、實驗結果計算不準確的學生,及時提醒并讓其重新完成實驗操作及計算過程,督促其正確書寫實驗報告,以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課程目標的達成。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方式如表1所示。

2 課程目標達成度

2.1 課程目標形成性評價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跟蹤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達成課程目標,通過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和口試等方式觀察和評價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和最終學習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并對其學習效果開展形成性評價[6]。授課過程中主要圍繞3個課程目標進行定期評價,采用定量評價方法完成目標達成度分析。

2.1.1 課程目標1? 通過理論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飼料分析、飼料質量檢測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內容和研究進展。了解飼料法規和飼料綜合質量管理的主要內容,掌握有關飼料標準的基本內容和飼料營養價值評定的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提問和互動討論等方式對其上課狀態進行評價,督促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高其課堂提問回答效果,使其正確掌握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及實驗操作方式。通過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來評價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能力及操作方法的完整性,對部分學生進行重點輔導,使其完成課程目標。期末通過口試形式評價其學習成果,判斷學生對飼料分析、飼料質量檢測的方法原理和技術要點的掌握程度,對未達成目標的部分學生進行預警、輔導。

2.1.2 課程目標2? 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鍛煉,熟悉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使其熟練掌握飼料常規成分分析、純養分分析、飼料衛生指標、飼料加工質量、常用物理檢測分析和快速檢測分析等操作方法,掌握并了解本專業飼料配方設計、飼料原料加工、飼料配制、動物試驗評定飼料營養價值的實施方法以及實驗儀器設備的配套建設。使學生在實驗室的動手能力得到加強,具備從事飼料分析、質量檢測、營養價值評定與生產管理的能力。通過課堂提問和互動討論對其上課狀態進行評價,通過實驗操作過程判斷學生的操作能力。通過實驗報告評價其對操作關鍵環節及參數正確表達分析的能力,對部分學生進行重點輔導,使其完成課程目標。

2.1.3 課程目標3? 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協調合作,并作為成員或領導者在團隊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課堂實驗過程的表現和實驗報告的撰寫評價學生對團隊合作的理解,使其體會與團隊成員和諧相處、協調合作的重要性。

2.2 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

課程評價結果在學生整體課程目標達成度和學生個體課程目標達成度兩個方面進行展示。學生整體課程目標達成度如表2所示,可以更為直觀地觀察課程總體目標是否均在0.6以上,且了解各目標達成度的相似程度。觀察學生在單項目標中的完成程度,有效了解學生是否掌握飼料分析、飼料質量檢測的注意事項和技術要點,且完成實驗操作。有針對性地對非全面發展的個別學生進行提高。最后,將達成度數據反饋給學生,使其知悉課程學習狀況對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督促其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注意、改進和提高。

3 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案

3.1 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課程,按照畜牧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將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轉向研究性實驗,實現課程配置最優化[7]。更新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與評價方式,增加過程性考核,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形成性評價結果及目標達成度,分析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過課堂實操跟蹤其學習效果,關注個別學習效果不夠理想的同學,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輔導、溝通。

3.2 強化實驗室條件建設

強化實驗室條件建設,全方位開放實驗室。在動物營養實驗室建設方面,除要求具備進行飼料一般性分析的設備外,還應創造條件把實驗室建立起來,并盡可能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的實驗手段,以提高飼養和營養學的教學和科研質量。實驗室條件(如實驗室面積、儀器設備數量和種類)是實踐教學的硬件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對此,可以通過項目申請、科研經費投入等渠道提升實驗室硬件條件[8]。同時,完善實驗設備資源共享機制,加大實驗室開放服務力度,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深入實驗室,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更多時間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提升其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9]。

3.3 增加課程思政案例分析

在深入梳理和分析動物營養學課程特點、優勢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課程教學內容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社會熱點等思政素材[10]。例如,在粗蛋白測定時,可以針對豆粕價格居高不下的現狀,搭配低豆粕日糧等時事,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優秀人才。由于蛋白質資源很珍貴,需要勤儉節約,利用氨基酸平衡理論,研發飼料加工調制新技術和開發新的蛋白質飼料資源;讓學生認識到從事專業學習的重要意義,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基于蛋白質的互補與利用原理,通過蛋白質飼料合理搭配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的理論,切入團隊協作、互助共贏理念,培養其團隊協作意識;碳水化合物中淀粉資源緊張,而秸稈等粗纖維量大,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其利用率;培養學生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意識[11]。

4 結語

為滿足社會對畜牧專業人才的需要,本文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轉變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為準則。通過優化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設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使學生全面掌握動物科學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未來從事畜牧生產和相關領域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綜上,為適應現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動物營養和飼料學綜合實驗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從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強化實驗室條件建設,增加案例分析的課程思政,以及開展教學評價方面進行了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改革。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施曉麗,李輝,蔡惠芬,等.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課程群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17(36):126-127.

[2] 李松林,陳乃松,黃旭雄,等. 水產養殖專業核心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本科課程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36):72-74.

[3] 郭亞芬,何勤,胡傳活,等. 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深化動物類專業教學改革,提高人才質量[J]. 高教論壇,2004(3):37-39.

[4] 納嶸,胡波,陳西風,等. 高職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技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以飼料配方設計項目為例[J]. 黑龍江科學,2021,12(1):28-30.

[5] 李永洙,井文倩,金太花.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9(30):147-149.

[6] 張靜,劉強,王聰,等. 基于案例分析的動物營養學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J]. 現代農業科技,2023(20):173-177.

[7] 宋小珍,瞿明仁,易中華,等. 研究型教學模式在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群中的探索與實踐[J]. 家畜生態學報,2020,41(4):94-96.

[8] 譚占坤,商振達,強巴央宗,等. 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技術實驗教學方法改革[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6):77-80.

[9] 李曉梅.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綜合性實驗設計[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34,38.

[10] 王念哲. “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9(1):81-83.

[11] 薛梅.高?!皠游餇I養與飼料”課程思政的教學創新策略: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探索[J].中國飼料,2021(14):154.

(責編:楊 歡)

基金項目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研究課題(NDJY2108,NDJY2262);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YJG202203);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SJGY20210613)。

作者簡介 趙磊(1994—),女,吉林松原人,博士,講師,從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等工作。

通信作者 李沐陽(1991—),男,吉林長春人,博士,教授,從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等工作。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營養飼料
四種青貯法 飼料新鮮又適口
粵海飼料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羊飼料的營養成分及配制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營養Q&A
春天最好的“營養菜”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