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2024-04-20 15:51鞠苗徐馨菲
中國集體經濟 2024年11期
關鍵詞:持續發展生態文明鄉村振興

鞠苗 徐馨菲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著力構建綠色之路,未雨綢繆,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也造就了今天的現代化生態文明。而鄉村振興治理工作也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鄉風文明、和諧美好的鄉村建設目標,這一目標成了當前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成了打造我國美麗鄉村名片的重點工作。文章通過分析當前鄉村生態治理的困難,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從而分析其應對措施,助力當前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真正實現富饒、綠色的現代化鄉村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生態文明;持續發展;自然恢復;措施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利于改善鄉村環境,助推鄉村振興

農村一直都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鄉村建設,推出了各項政策輔助治理,各種宣傳工作也在全國各地開展。隨著社會發展,我國鄉村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逐漸跟隨著電商發展、工廠開設、產業基地等方式,創造了巨大的收益。但也正是這些產業的發展,導致鄉村出現了各種需要治理的生態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鄉村發展,大量垃圾與污水的排放導致周邊環境遭受巨大破壞,必須采取有效舉措助力農業農村建設。將農村生態環境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馬克思指出生產關系體現著人們和大自然與現實的歷史聯系。隨著社會主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明確了人與自然界相互之間辯證統一的聯系。自然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進步的基礎條件,敬畏自然,適應自然,促進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就需要正確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才可以促進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有利于促進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生態環境是當前現代化鄉村建設的重要指標,以往發展中,總是出現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錯誤行為。這種發展方式造成了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利于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過去的發展中,很多鄉村為了林果或特色自然產業的產量增加與經濟效益的提升,罔顧可持續戰略的原則,砍伐樹木進行加工以達到個人的經濟利益的提升,造成了我國生態環保系統的不平衡。雖然這種方式提高了經濟效益,但也導致當下很多鄉村無法正常發展,甚至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當下綠色農業的推行,不僅能夠助力農民走上致富道路,助力鄉村農業升級,還能夠保持鄉村可持續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量產到質產,特別是在生態環保工作開展中,鄉村可以針對背街小巷、主街道環境、村容村貌、河湖沿線等環保問題,開展裸土覆蓋整治工作,巡查、治理、督促整改與特殊風景區建設。真正發揮“綠水青山”的獨特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實現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

(三)充分彰顯以人為本,實現鄉美民富

要實現生態美好鄉村建設,必須依據當地生態系統進行發展,不同地區鄉村的生態系統造就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偟膩碇v,生態鄉村就是遵循自然資源的分布情況與特點來進行發展的模式,在過去也有著相關理論,但并沒有以恢復生態圈為根本。因此,要實現鄉美民富,就要堅持生態鄉村建設,發揮人的力量轉變未來發展的具體思路,將未來的發展目標定位于鄉村當前的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利用各種不同的渠道,售賣特色產品,打造出鄉村品牌效應,并通過引進技術人才與先進技術設備來追求經濟可持續增長,真正讓農民過上富足的生活,并進一步加快綠色鄉村建設,加速治理周邊自然環境問題,實現自然與人類的共贏,在保護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尋求美麗環境建設。

同時,只有貫徹“雙碳”理念,處理好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的關系,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才能在“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得以生存。過去幾年,我國部分鄉村地區深刻認識到生態環保的重要性。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關“雙碳”“可持續”的發展規劃,打造綠色、潔凈、清爽、有序的鄉村,全力守護“中國藍”,開始立足鄉村管理主責主業,創新工作機制、踐行生態保護、提升服務標準、強化工作舉措,帶領全村各地區切實落實精細治理服務舉措。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環境整治等活動,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幾年的時間中,許多鄉村街道的灰塵早已不見,隨之而來的是大街小巷中的噴霧車、濕掃車、灑水車的身影,真正助力了鄉村環境的變好,形成美麗富饒的生活環境,從而在未來能夠積極去探尋旅游項目的發展,助力鄉村經濟轉型,展現出中國鄉村的亮麗名片,打造出專屬鄉村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困境

(一)人們對于鄉村生態參與的意識淡薄

在當前的生態鄉村治理中,最主要的困難便是很多居民對于環保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過去的振興宣傳中,雖然也對保護環境進行了宣傳,但僅依靠人們自覺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當前很多農民還沒有走上富足的生活,導致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對于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具體的概念。同時,在垃圾治理等方面,雖然也有著分類設施,但是但礙于人們的不了解和疏忽,也遠遠未做到垃圾分類。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也日益嚴重,甚至在當下企業發展中還仍有將產生的廢水、廢液、廢氣等污染物直接或間接排放到周邊水域,導致水質惡化,危害環境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行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導致周邊環境中污水排放和廢棄物增加。這些廢棄物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和化學物質,對水生生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導致周邊環境遭到破壞,不僅無法發展旅游產業,甚至連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這些都提醒我們推行垃圾分類已刻不容緩。而通過結合當下的環境治理情況,發現城鎮污水與生活垃圾已成為主要障礙,這源于人們對于鄉村生態參與的意識淡薄。在未來的生態文明治理中,我們應當重點加強城鎮垃圾分類,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生態環保產業園的發展建設,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使城市環境衛生更加清潔,市容秩序不斷改善,擦亮城市清潔底色,亮出“干凈”這張城市名片。

(二)相關制度不夠完善

在過去的鄉村治理中,對于破壞環境行為并沒有嚴格的條例與制度去制約,要真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必須要有法律去規范各種行為,當前農村生態保護法規制度體系不完善,存在法律短板,法律法規既缺乏對具體防治措施和監管內容的要求,也缺少對鄉村環境保護的專門性法律條文,相關的懲戒措施沒有有效法規作保障。我國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起步較晚且大多適用于城市,與農村實際治理的匹配度不高。同時,我們更應當明白生態鄉村治理,并不僅是口號,它更是一種有形的傳承,演化出無數的行為習慣。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以制度規范,讓保護環境的行為潛移默化刻在人們的心中,才能共同創造出一個文明潔凈的新鄉村。同時,對于生態環保的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環境監管力度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使現實中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緩慢;相關政策舉措浮于表面,對鄉村污染產業的整治查處形式化嚴重,加上執法機構人員管控力度不夠,使鄉村的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農村生態面源污染加劇、綠色發展受到制約的困境。

(三)相關技術制約

過去鄉村振興發展為響應國家政策,解決“三農”問題,很多鄉村都主動積極號召人民利用資金“貸”動產業興旺添動能的方式,成功建立了合作社、置辦了現代機器等等,使多地村民擺脫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但是在生態環保治理方面仍缺乏,導致的現代化綠色農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即使,很多鄉村也引進了環保機構,但也僅僅是浮于表面,并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深入了解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安全處置,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等問題,也沒有人去協調各方經驗,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因此,將科技賦能農業迫在眉睫。雖然,在當下雖然許多外來公司都針對周邊環保提出了要求,但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管理困境,比如,基層管理建設不完善問題有待解決,破壞生態系統與傳統建筑的情況仍需打擊,企業建設的發展受到制約科技應用水平不充分,包括發展綠色節能的基礎設施有些偏遠地帶還不夠完善,發展經濟效益還比較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綠色物流的規?;?、產業化向縱深層次發展,從而導致不得不通過破壞區域環境的方式來節約成本。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化路徑

(一)加強監管力度,提高主體意識

在生態鄉村治理方面,必須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嚴厲打擊亂排污水、垃圾、采伐、販賣等破壞周邊環境的行為。并要繼續加強對森鄉村周邊生態系統破壞行為的管控,完善相關懲罰條例,保障制止亂砍濫伐的現象,保障最初劃定的生態林,從根本上制止過度開采、濫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從而盡快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并結合實際,堅持科學發展,使傳統鄉村逐步向現代鄉村邁進。通過數據分析的形式,考慮當地森林生態分布特點最適宜的發展方向,以當地的主體資源為基礎,初步形成規?;?、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和區域化布局的現代農業新格局。還可以發展第三產業如鄉村旅游,但在開發時,首先要做好對周邊景觀的保護,維護好其地方性知識的傳承以及對周邊的山河湖泊等生態環境的保持,去實施和保護,維護好傳統民俗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互相映襯的風景格局,實現這些不僅需要當地勞動人民的努力和社會的支持、游客的自覺,還要依靠國家的約束和管理,在國家引領之下,按照最新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進行相關的保護工作,并劃定核心保護區,在維持現有的狀態下進行適當翻新,盡量保護鄉村周邊地區的傳統風貌,并維持其獨特的環境與歷史氛圍,推進綠色現代化鄉村的建設進,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使得浙江省的生態環境重新煥發生態與活力,綠水青山的美麗景象重現。因此自然環境與經濟效益并不是相互對立的,二者辯證統一互相聯系,只有通過完善政策制度,才能對周邊環境進行保護,實現綠色農村建設,實現鄉村的綠色經濟轉型。

(二)完善環保法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在鄉村治理方面,相關的法律規范無疑是最基本的保障手段,要進一步加強生態林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建設離不開相關法規的環保機制規范,只有通過監管機制去監督,才能夠在現代鄉村治理方面,讓每個人都主動節約資源。這就必須要完善相關的政策扶持,并針對各地的鄉村生態分布情況與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當地的自然產業應當如何發展,實現可持續產生經濟效益,又不破壞當地生態系統。并從各個角度綜合考慮未來的發展道路,結合其生態特點與村民的分布情況研究出較為完善的計劃,比如,在臨海、臨林、臨礦產等資源的鄉村,可以通過劃分出經濟區與保護區的方式,實行休產期制度,或者積極引入相關的高技術環保專業人才,吸引各種環保機構去維護當地環境。同時,還要加強綠色生態效益的宣傳,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態意識,在根本上制止濫砍濫伐的現象,從而保護好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并且,大力造林育林,提高森林覆蓋率,走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并重的道路,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確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合理平衡。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使生態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環保;推動生態補償政策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創新生態補償方式,提高補償效果等,從而確保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有序推進。

(三)吸引環保企業,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在未來的鄉村振興中,要保障綠色生態鄉村建設,就必須增強企業責任感,吸引綠色環保達標的企業進駐,可以樹立限制競爭控制理念,讓各企業都能夠認識到,生態鄉村建設既是一個風險期又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國內綠色企業轉型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挑戰企業只有擁有敢于革新、奮進的精神,不斷跟隨發展的腳步調整自身,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通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鄉村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他們樹立綠色、低碳的生產消費觀念,共同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讓各企業通過優化包裝材料、推動包裝回收和再利用、鼓勵循環物流等措施,減少浪費,降低對周邊水域環境的影響。

在當前農產品運輸、電商直播、生產加工廠區大量引進企業的今天,存在著貨物重復搬運、過度包裝等問題,導致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增加,加劇了對周邊環境的危害。導致土地退化、植被消失和垃圾堆放等問題。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如燃油、電力等。傳統的運輸模式往往存在能源浪費現象。還有,在發展過程中大量的包裝材料被使用,如包裝紙箱、塑料薄膜等。但這些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非環保性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企業監管,并對企業責任進行考察。特別是如今數字化技術正蓬勃發展,迅速蔓延于各行各業,鼓勵鄉村企業采用綠色生產技術,減少廢物和污染物排放。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倡導資源的節約利用,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在農產業物流運輸層面,通過當今數字化經濟高度融合的方式,線上下單,對訂單進行集中統一的處理,幫助客戶適配快遞運輸方式,不斷增強鄉村物流在運送過程中的效率,保障包裝、運輸資源能夠充分合理地運用,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同時,駐村企業應采取更多主動節能技術措施,幫助駐村企業提高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達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

(四)推動鄉村生態與致富結合,加快農村綠色經濟發展

首先,要把生態鄉村建設與發展生產、致富緊密結合,鄉村綠色建設是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在鄉村周邊環境的改善與綠色經濟的發展中,要實現跨越發展,便在于將周邊人力、企業等各種資源聚攏,匯聚力量、技術、資金參與到綠色農業的發展治理之中,形成多元主體互動融合的長效治理機制。同時,在當前鄉村生態與致富結合道路上,不僅需要當地居民的深入參與,還需要國家支持,發布調控政策進行協助治理,堅持林、農、牧等各業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立足林業管理的主責主業,創新生態管理機制、踐行生態保護,并提升服務標準、強化工作舉措,引進相關人才來帶領當地林業部門根據森林生態的分布特點來切實落實精細治理林業發展舉措。同時,還應當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下達的綠色環保踐行理念,共建清潔美麗鄉村,特別是在當前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維護鄉村形象與低碳清潔、能源提供的關鍵一環,要將無害化、無廢化、低碳節能的理念銘刻于心、踐行于行。

四、結語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必須采取有效舉措破除意識、制度、技術等困境,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大多數鄉村產業依托于自然環境,只有充分參考周邊生態系統的分布與特點,與經濟發展結合,才能更好地發展?;谏稚鷳B保護的發展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應該堅持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執著與對創造美好生態社會的追求從思想上重視環保,深入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堅守創造潔凈世界、創造綠水青山的信念,時刻牢記保護環境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始終堅持著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執著與對創造美好生態中國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霍松濤.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的困境和突破[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04):226+236.

[2]耿國彪.鄉村振興描繪現代新農村的美麗圖景[J].綠色中國,2018(07):20-27.

[3]胡恒.用法治護航鄉村生態振興[J].農業知識,2021(03):52-53.

[4]李真熠.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9(07):51-52.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持續發展生態文明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環境會計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