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蹄

2024-04-20 10:07王景琳徐匋
名作欣賞 2024年4期
關鍵詞:千里馬伯樂仁義

王景琳 徐匋

【題解】篇名取自本篇第一句“馬,蹄可以履霜雪”的前二字。在文章中,“馬”與“蹄”之間在詞義上是分開的,談的是“馬”,先說的是馬的“蹄”,然后說馬的“毛”,再說馬的其他性情。

文章開篇,莊子以伯樂治馬、陶者治埴、匠人治木為例,說明“治天下”的統治者是如何利用種種法度規范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前有橛飾之患,而后有鞭?之威”,直接殘害、扭曲了人原本純真質樸的自然本性,深刻揭露批判了現實世界的荒謬與殘酷。與此同時,莊子又以抒情流暢的筆觸,創造出了一個“至德之世”,描繪出一幅人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圖景。這個“至德之世”的構想,說明莊子在洞悉社會黑暗丑惡本質的同時,并沒有失去對自然放任、純樸天真的人性的憧憬與向往。

1

如果說,《駢拇》著重揭示了仁義如何束縛人的“性命之情”、一步步扭曲人的本性的話,那么,《馬蹄》則重在暴露仁義戕害人“性命之情”過程的殘酷與血腥。兩篇文章相輔相成,極為深刻地揭示了仁義對人精神與肉體的殘害。

本篇明著寫的是馬,說的是“馬性”,但字字句句都實實在在地落在人性上。莊子先從馬的自然屬性說起。他說無論是吃草飲水還是尥蹶子撒歡兒,都是馬的天性,都是馬鮮活生命的自然展現。馬不需要奢靡浮華的高臺樓閣,只需要生命的任性,需要一個可以任其馳騁的廣闊天地。然而,自從伯樂出現,憑著他一句輕飄飄的“我善治馬”,馬的世界便被燒灼而產生的血腥氣籠罩了。莊子一連用了“燒”“剔”“刻”“雒”幾個動詞,一個比一個更觸目驚心,其中哪一個不會讓馬撕心裂肺?籠頭、馬勒、絆馬索、韁繩、成排的馬廄,還有緊隨其后的皮鞭竹筴,不能不讓人聯想到刑場與囚房。在重罰與折磨的威逼下,馬是被伯樂訓練出來了,也能按照伯樂的意志整齊劃一地操練,但代價是付出了大半馬的生命。與此同時,那些被訓練出來的馬從此喪失了自己的天性。當人們贊賞伯樂“治馬”的功績,贊嘆于經他調教的馬的馴服,卻不知道或者是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伯樂在“治馬”過程中對馬的殘害。而只有追求自然天性的莊子才注意到“千里馬”光鮮故事背后所隱藏的黑暗與殘酷。

韓愈曾感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感嘆人世間不是沒有千里馬,缺乏的是像伯樂這樣獨具慧眼能夠辨識千里馬的“治馬”者。然而,假如是你的話,你真的愿意落在伯樂手中,去遭受“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皂?!薄梆囍?,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的折磨嗎?就算你真的有“千里馬”的資質,遇到了能夠看出你潛力的“伯樂”,你又真的能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嗎?“前有橛飾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的威脅壓迫,是不是一定是走向成功之路必須要遭遇的必然?

伯樂治馬是如此,陶匠治埴、木匠治木也是如此。馬、埴、木,難道就理所當然地應該扭曲自己的本性,被迫改變自己的天然本色?誠然,莊子的這層層鋪墊,大力渲染,目的當然不是為馬、為埴、為木鳴不平,這一段的高潮,也是其中的點睛之筆在于最后一句:“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鼻f子的批判鋒芒直指“治天下者”,他們才是迫害、摧殘人性的罪魁禍首!

在沒有讀《馬蹄》之前,人們往往對伯樂心懷敬意。特別是那些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抱怨沒有慧眼識千里馬的伯樂發現自己的人,很可能仍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著伯樂。然而,當你讀過《馬蹄》的這一段,那位曾經讓你崇敬、渴望相遇的伯樂是不是已經在你的心中大大打了一個折扣?你還是那么渴望在伯樂的調教下成為一匹千里馬嗎?你是不是覺得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

2

本來,大地承載著人與萬物,賦予了他們“常性”,萬物包括人都按照各自的“常性”融洽和睦地相處共存。馬,有皮毛御寒,有水草就可以生存,打滾撒歡,自由馳騁,這就是馬的常性。而人的“常性”,就是“織而衣,耕而食”,“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人們對世界萬物有著最純樸、最直接的認識,沒有是與非的區別,沒有善與惡的區別,也沒有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高興時,與人耳鬢廝磨,生氣時,也會拳腳相加。一覺醒來,該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想游玩了,可以找個禽獸做伴;想瞧一眼鳥窩里的動靜,就爬上樹去看一下。人對物沒有猜忌之心,物對人亦如是。

然而,自打圣人出現,這個世界就變了樣。仁義擾亂了人原本自然純樸的心境,也擾亂了人與萬物生存的環境。在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的時候,圣人又樹立起所謂的道德規范,強迫人們改變自己的常性,去適應原本不屬于人之常性的生活。就像伯樂治馬、陶匠治陶、木匠治木一樣,人之“常性”不是被治死、治傷、治殘,就是被囚禁在仁義的牢籠中,被扭曲,被異化。圣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制造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規矩”,就像套在馬身上的韁繩、馬銜一樣,緊緊地捆縛著人原本自由自在的心靈?!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倍R精英們又不停地在為圣人“背書”,使人淳樸天然的心境為仁義所擾亂,耳中所聽、眼中所見再也不是大自然的本色。所謂的六律、五彩、珪璋、犧尊、黼黻,如此等等,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把人一步步引向奢靡貪腐,把天下引向天下大亂。大自然原本賦予萬物包括人類的種種資源被控制在了少數人手中,“織者”不得衣,“耕者”食不果腹。從此,以往“一而不黨,命曰天放”的純樸世界只留存在了遙遠而模糊的傳說之中。莊子認為,這樣“毀道德以為仁義”的現實世界的出現,實在是“圣人之過?!?/p>

原來,我們一向以為可以規范人們行為的仁義道德,其實并沒有給人類帶來秩序、和平與繁榮,相反,卻激發起了人類的貪婪、殘暴與迷惑,以至把人類引向了萬劫不復、無法自拔、走向毀滅的道路。這究竟是不是僅僅是莊子的危言聳聽?

3

馬的天性原本就是餓了吃,渴了喝,高興時相互摩肩接踵,發怒時則盡情發泄,可是經過“善治馬”的伯樂的調教,卻激起了馬的強烈反抗,馬在重壓下試圖甩脫加在身上的重負,毀壞身上的枷鎖。在莊子看來,圣人的做法,恰恰是伯樂治馬術在人世間的翻版!只不過,馬毀壞的僅僅是身上的韁繩籠頭,或許還有車輛,人的破壞力卻遠甚于馬,人在擺脫對自己“常性”的扭曲、摧殘的過程中,毀壞的不但是人的天性、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且是整個現實世界!

前文中莊子已經勾勒出了一個一如藐姑射之山的理想盛世“至德之世”,與現實世界形成了鮮明對照,這足以證明莊子并沒有放棄這個世界,所以在本篇的結尾處,莊子再次把筆觸落到“赫胥氏之時”上,再次表示了對那個圣人尚未出現的時代的懷念。盡管過去的時代只是一個傳說,真實的情況或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與殘酷黑暗的現實相比,卻仍是令人憧憬與向往的:“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一派天然本色。生活在高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很可能你會覺得很難理解莊子為什么要懷念這樣一個單純質樸簡單的世界。其實,道理很簡單。那時的人們是那么天真,就像不懂事的兒童一樣,碰到嬉戲好玩的事兒,盡管嘴里還含著沒咽下的食物,也會興高采烈地與伙伴一起去游玩。他們又是那么容易滿足,吃飽之后,就拍打著肚皮悠然地在道上漫步了。假如我們所有人都依然是這樣的單純天真、幼稚爛漫,世上就一定不會再有血腥的戰爭,不再有充滿銅臭的貪婪,也不會再有你爭我奪的爾虞我詐了,這該是多么美好且令人向往的一幅圖景!

然而,是圣人把這一切都葬送了,不光扭曲了人的天性,扼殺了人最珍貴的生命,而且讓一切都走向了反面:“及至圣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跂踶好知,爭歸于利,不可止也?!倍嗌偃嗽谑ト说恼T導啟發下,追名逐利,內心丑惡齷齪,為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從此這個世界再沒有了昔日的和睦太平。

在散文史上,《駢拇》與《馬蹄》也是值得一提的名作。在這兩篇文章之前,先秦文章大多屬于語錄體精品,段落與段落之間,文意的跳躍幅度很大,前后段缺乏文脈之間的銜接與過度,這兩篇文章卻是一意貫通,段落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具有散文詩般的魅力。這兩篇文章,可以說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政治議論文了。

作 者: 王景琳,198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教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為加拿大政府外語學院漢語言文化教師。

徐匋,198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現任教于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外語系。

王景琳、徐匋二人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出版過《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中國鬼神文化溯源》《莊子散文選》《莊子文學及其思想研究》《莊子的世界》等著作,其中《莊子的世界》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好書”。

編 輯:得一 312176326@qq.com

猜你喜歡
千里馬伯樂仁義
WILD RIDE TO XANADU
三軸攪拌樁在仁義排澇站基礎處理中的應用
千里馬無須伯樂證明
伯樂之子按圖索驥
仁義不過是“客?!??
仁義不過是“客?!??
伯樂傳道
愛跳的“千里馬”
論孟子“居仁由義”的壯美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