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楚辭》研究成果概述

2024-04-20 10:07周建忠史浩然
名作欣賞 2024年4期
關鍵詞:楚辭屈原學者

周建忠 史浩然

《楚辭》作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不僅在國內享譽盛名,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學者和文藝學家的關注和重視?!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币部蓮摹冻o》在海外的傳播發展狀況中窺見一二。

《楚辭》在海外傳播研究就地域方面來說,在東亞地域內的研究是最為廣泛和深刻的?!冻o》在古代就流傳到日本、朝鮮半島以及越南等國。就研究成果方面而言,日本和韓國也確實是其中最為突出的。

日本在楚辭學研究方面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除了與我國相鄰的地理位置之外,更多的是歷史文化層面的相近相通,如很多漢字進入日本語言之中增強了文化傳播的效果等。有學者認為,《楚辭》中的語句出現在《圣德太子十七條憲法》中:“《楚辭》最遲在公元703 年已經傳入日本,這在奈良時代正倉院文書《寫書雜用賬》中也明確記載?!边@也充分表明了《楚辭》在日傳播時間已達到一千三百多年,值得我們著重關注和研究。奈良時代(即公元8 世紀),《文選》在日傳播,其中的《楚辭》作品對于日本文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平安時代(即公元9 世紀),藤原佐世奉詔編纂《日本國見在書目》,其中《楚辭》相關著作就有六種,“著錄有‘《楚辭》家卅二卷,其中《楚辭集音》注明‘新撰,可見此時的日本學者在接受、傳播《楚辭》文本的同時,已經開始從事對《楚辭》的研究工作”?!皳毡緦W者石川三佐男先生統計,江戶時期與《楚辭》相關的漢籍‘重刊本及‘和刻本達 70 多種?!标P于《楚辭》在海外的傳播和接受方面,國內外學者也有了進一步的關注,代表性研究有王海遠《日本近代〈楚辭〉研究述評論》《日本20 世紀50—80 年代的〈楚辭〉研究》以及鄭友階《海外楚辭學研究評述》等,著重梳理了《楚辭》在日本的傳播歷程;李佳玉《日本楚辭文獻版本的調查與研究》從傳統??睂W方法出發,對在日傳播《楚辭》版本進行點校。

日本本土的研究也有極大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古代,時間截止明治維新,江戶時代雖然還處于《楚辭》在日本的傳入期,但是也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冻o》的學術研究注重注釋和補充,政府努力推廣儒學,一大批漢學家和《楚辭》研究者在那時大量涌現,例如東山、淺見炯齋、西村時彥等,大家紛紛學習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典籍,日本學者發現《楚辭》這樣較為晦澀的文字,對于當地普通人來說在理解上還是頗具難度,出現了對《楚辭》進行注解,使其具有日文版本的行為?!冻o》刻本就此誕生,其實質上向普通民眾大力傳播了《楚辭》,《注解楚辭全集》就是其中傳播力度最大、較為全面具體的《楚辭》訓詁注本?!冻o玦》是日本《楚辭》學者龜井昭陽的著作,最值得贊揚的是其對于中文原意的忠實遵循,對于中國古典詩賦的音韻、格律等方面都有嚴格對應,在跨語言翻譯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值得一提的是,龜井昭陽的《楚辭玦》是日本《楚辭》學者獨立完成的第一本注解書。徐志嘯先生認為“這一時期日本學者對于包括《楚辭》在內的中國古代文獻典籍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延承中國古代的研究方法,即以訓詁、考據、義理為主,同時還對我國歷史上的《楚辭》注本加以評介”。第二階段為近代,處于明治維新至“二戰”時期,此段時間中的《楚辭》研究幾乎處于停滯低迷期,這一時期的學術關注深陷西方敘事話語中,漢學被邊緣化,自然關于《楚辭》的研究也偃旗息鼓。第三階段為現當代,時間從“二戰”至今,學術界涌現出的學術成果斐然,學術大家眾多,最為著名的《楚辭》學者竹治貞夫編寫了《楚辭索引》,其分為上下兩篇,分別對應研究《楚辭》的敘事形式和《楚辭》的創作思想及主題?!八饕边@一概念也是首次被提出,形成了具有個性化理解的系統性體系研究,使得《楚辭》研究逐漸深入透徹。通過檢索知網、萬方、讀秀以及可搜索到的日本圖書館數據庫,成果具有代表性的學者還有石川三佐男、桑山龍平、淺野通、稲畑耕一郎、藤野巖友、鈴木虎雄、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等,其中前三位主要致力于考證方面的研究,后三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楚辭》的文學史方面。日本《楚辭》研究還呈現出側重考古文獻和實證調查的特點,史料的證明效力在研究中占比更高,在觀點的說明上也更具說服力,以歷史線索的梳理和著作述評的方式展開,確實對于《楚辭》的研究展現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值得國內學者關注和思考,其成果對于國內研究有積極啟發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囿于地域、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國內的研究成果確實更為豐碩和深厚。

《楚辭》在韓國傳播的研究成果也頗為豐碩,目前學界公認《楚辭》傳入韓國的時期是在韓國的三國時期,即公元前57 年至公元668 年。隨著《史記》《漢書》《文選》等文學作品的傳入,《楚辭》亦逐漸流行于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當時文人極其推崇《楚辭》,《海東野言》《清江先生詩話》等詩話筆記中多處記載了當時文人誦讀《楚辭》的場面,《楚辭》不僅已經成為文人的必讀書,也成了應舉備考的必備知識,誦讀《楚辭》甚至作為文人表達對于政治不滿或是自我消遣的途徑之一。在高麗王朝時期,以《楚辭》為核心的騷體文學極為盛行,文人模仿屈原寫作騷體賦成為當時文壇的一大熱潮,著名詩人金時習寫下《擬離騷》《汨羅淵》《吊湘累》等作品批判朝廷奸臣,金凈因政治被治罪,賜自盡,死前絕筆采用《楚辭》體的形式,以屈原典故自比,以表衷心。更有甚者,模仿屈原投江,鄭希良遭遇流放被放還后,喟嘆朝廷腐敗,五月初五投江,以屈原自擬。

朝鮮王朝后期《楚辭》研究成果更為顯著,詹杭倫《韓國詩話論楚辭述評》在論述《楚辭》研究成果時認為其“在韓國詩歌作者中是以格篇研究《楚辭》的專家,他對《楚辭》有系統的研究,擅長從哲理方面解析《楚辭》,善于利用內證和旁證解決《楚辭》研究中的問題。他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與中國明清時期的《楚辭》學者媲美”。李瀷所作《星湖僿說》“詩文門”涉及《楚辭》的篇目眾多,他對于唐代詩人李、杜也頗有研究,并且提出深得屈原之意的只有李白一人,他認為李白詩歌的源流是《離騷》,而“得《離騷》余意者,惟白也”。確實這對于中國文學源流的研究極具啟發。還有一類篇目是在為其他詩詞中的語句作注時引用到《楚辭》,許多詩話中也有類似的以《楚辭》來注釋詩歌的,例如《詩家點燈》(李圭景)、《芝峰類說》(李晬光)、《五山說林藁》(車天輅)等,確實表明朝鮮王朝時期對于《楚辭》的學習和應用已經到達文學的各個領域。韓國本土的詩中也含有大量有關《楚辭》的內容,尹潔《飯筒投水詞》記錄和展示了將飯筒投入江中來表達懷念這一場景;李晬光《芝峰類說》中記錄了端午節期間,我國百姓通過“競渡”這一習俗儀式來紀念屈原;“南羲采的《龜碉詩話》乃是朝鮮——韓國詩話的一部巨著……內容龐雜,如同一部《藝文類聚》,是朝鮮——韓國詩話之最,在東方詩話之林也是比較罕見的詩話之作?!辈替偝凇侗容^詩話學》中記載了我國極多的傳統習俗,其中就有許多關于我國古代端午節的制度與習俗,如“‘ 踏草斗草‘競渡鳧車,皇帝在端午節時賜文武官員衣服,賜侍臣宮冰等;此外還有端午的特色飲食文化,如九子玉粽、長命彩縷、楝花塞筒、菖花泛酒等”。以上確實可見《楚辭》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朝鮮半島上的傳播和發展是極為深遠的,也對于朝鮮本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開創了新的文學范式,是值得我們著重關注和研究的文學傳播現象。

與此同時,《楚辭》經由東亞的傳播后,更是遠播到大洋彼岸的歐美國家?!皻W洲學者研究《楚辭》迄今約有 400年歷史,歐洲學者譯介《楚辭》的文獻資料有 200 余種,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意大利語、荷蘭語、俄語、波蘭語、匈牙利語、羅馬尼亞語、捷克語在內的十幾種文字?!睂W者陳亮的調查研究顯示出歐洲的《楚辭》傳播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F階段歐洲《楚辭》研究可以劃分為三個基本階段,即以20 世紀為界限,20 世紀之前為早期研究,20 世紀上半葉為現代研究,20 世紀下半葉為當代研究。

20 世紀之前的歐洲早期研究中,明萬歷四十三年(即1615)出版的《天問略》一作,其作者是葡萄牙耶穌會士陽瑪諾(1574—1659),很顯然“天問”二字取自《楚辭·天問》。除了書名之外,書中兩次化用《天問》語句,對于《楚辭》提出的疑問做出了自然科學性的解答。由此可知,《楚辭》在歐洲的傳播至少有400 年的歷史。此后法國耶穌會士的馬若瑟贊揚《離騷》充斥著隱喻特質,并作為范例寫于拉丁文《漢語札記》之中,其與雷慕沙合著的教材培養出奧地利皇家科學院院士——費茨梅爾,費在奧地利科學院會議上宣讀論文并次年在《皇家科學院報告》刊登這一突破,具有歷史開創意義。該時期代表性的研究著作還有法語譯本《離騷章句》(德理文,1870,巴黎東學出版社)、法語長文《中國詩歌》(哈利茲,1982—1893)、英語譯本《離別之憂——離騷》(莊延齡,1879,《中國評論》)、英國譯本《〈離騷〉及其作者》(理雅各,1895,《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報》)。這些譯本代表了這一時期學術水平的高峰,在文學表現力上也各領風騷,雖有譯本暫未完成,但就其手稿部分即可看出其卓越的水平。還有著作如荷蘭高延《中國廈門歲時記》對于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傳說,尤其是端午節的習俗進行了翔實的考證。英國艾約瑟《戰國至漢代的中國詩人研究》將宋玉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拜倫等進行比較,開創了比較文學的先河。

20 世紀上半葉的現代《楚辭》發展以中國文學史的發展作為主要脈絡展開,《楚辭》的研究隨著文學史的撰寫而展現,其文學史的代表有《中國文學史》(翟理斯),他是將《楚辭》放置在中國詩歌發展歷程的大軸上進行評判的,從而彰顯出其特點:《楚辭》是中國詩歌發展繼《詩經》之后的又一個里程碑,“詩言志”和“詩無定法”兩個詩歌文學規律在其中展露無遺;還有在《中國文學史》(顧路柏)中,除了常規介紹作者、背景,選譯《漁父》和《離騷》之外,更是將其中典故、隱喻這些生僻晦澀的內容當作屈原博學的證明,提出作為讀者可以參透其中的奧秘也是一大樂趣這樣的觀點。還有如法國《古代中國》(馬伯樂,1927)一書,雖未完稿,但更重要的是馬伯樂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葉乃度在其指導下以《宋玉的〈招魂〉》獲得博士學位,并且用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譯注《楚辭》,對宋玉作品的開拓是其最為重要的研究方向。鮑潤生在其指導下以《屈原的〈遠游〉》獲得博士學位,雖英年早逝,但大力駁斥了中國國內疑古派并注釋翻譯了《楚辭·九章》。楚辭學成為一個研究的專門方向,后蘇聯科學院費德林在阿列克謝耶夫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歐洲的楚辭學發展得如火如荼,從人類學、宗教學、考古學等多個方面介入《楚辭》的研究,確實與我國內部文學研究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徑,國內學者給予一定的關注,可以幫助我們從時間上進行歷時性觀照,也可以從空間上進行共時性對比研究,為《楚辭》在世界文學中進行定位,《楚辭》必定會在世界文學史上擁有一席之地。

20 世紀下半葉的《楚辭》研究從1953 年轟轟烈烈開始。1953 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同一年,我國也舉辦了紀念屈原逝世2230 年的活動,蘇聯在莫斯科召開了紀念屈原的會議,費德林在此之后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屈原的論文和著作。其師阿列克謝耶夫翻譯的屈原眾多作品,文筆流暢,流傳很廣。阿列克師后又培養了杜曼、艾德林、謝列布里亞科夫等,這些青年學者確實在《楚辭》的研究方面涉及文學的各個方面,從屈原創作論到《楚辭》的主旨、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再到中國詩歌傳統等。研究《楚辭》的國家從原本的西歐國家為主到遍布整個歐洲,東歐的波蘭學者赫米耶夫斯基、匈牙利學者杜克義、捷克學者吳和等研究者都對此有深入研究,與東歐的研究相比,西歐國家的研究傳統還是更為深厚,英國魏理《九歌:中國古代巫術研究》、霍克思《楚辭:南方之歌》,法國馬迪厄《楚辭》全譯本,奧地利施瓦茨《屈原問題研究》,德國彼得·韋伯- 舍費爾《中國贊美詩》、坎多爾芙·麗達《〈楚辭〉中的神秘旅游》、白馬《王逸對〈招魂〉的注解》等著作和論文體現了當代歐洲《楚辭》學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較為精準的全譯本,為后世歐洲《楚辭》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海外的《楚辭》學研究在千年時間之內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得非常迅猛,從地緣因素上,無論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還是遠隔重洋的歐洲,都顯現出楚文化和《楚辭》文學研究的蓬勃發展。足可以見得世界范圍內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珍視,《楚辭》“走出去”的過程之中也激發出更多的民族自豪感,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掌握更多中華文化的話語權。

作者: 周建忠,教授,南通大學楚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史浩然,南通大學楚辭研究中心研究生。

編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楚辭屈原學者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辭
秋夜讀《楚辭》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學者介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