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思維在微項目式學習中發展

2024-04-20 10:08陳春風
小學科學 2024年10期
關鍵詞:科學思維小學科學

陳春風

〔摘? ? 要〕? 微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小規模、短時間內完成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微項目式學習應用于小學科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與傳統的知識灌輸相比,微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將微項目式學習與小學科學課程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還可以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 小學科學;科學思維;微項目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0? ? 019-021

近年來,在小學科學教育中,項目式學習法逐漸普及。微項目式學習法是項目學習法的一種,它通過設計一系列小型、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協作中培養科學思維。相比完整的科學項目,微項目更注重過程,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課時內完成。通過設計多個微項目串聯,學生可以在不同學科內容中反復鍛煉科學思維,逐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微項目式學習法為小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微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微項目式學習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逐漸得到應用和推廣。這是教學法發展的必然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在認知發展方面,微項目式學習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小學生正處于具體操作階段向抽象思維轉變的時期,微項目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時長較短的探究活動,可以合乎認知發展規律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在學習過程方面,微項目注重“做中學”。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完成有意義的項目,可以主動構建知識,形成科學概念。這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學習者主體地位和知識構建過程的重要性。在學習效果方面,微項目式學習法強調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運用。這有助于促進素養導向教學,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的轉變。在課程結構方面,微項目式學習法將完整的科學探究項目分割成一個課時內可完成的小項目,便于與科學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將科學思維培養融入具體知識和技能學習中。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微項目式學習法,可以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這是深化科學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二、在微項目式學習中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展

(一)立足學生現狀,創建真實探究情境

優秀的任務情境既能激發高層次思維,又可以為學生提供立體的探究空間。微項目式學習中的情境設置,必須貼合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且有一定難度,能夠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和已有知識結構,并以此為基礎構建真實的科學探究情境,以有效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要調研學生已積累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找到學生認知發展的“近似區”,設計微項目的科學探究內容,讓微項目任務稍稍超前但仍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既不過于簡單,也不過于復雜,從而將新知識牢固地植根于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之中。另外,教師要設計豐富真實的探究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用品和場景組織科學探究學習和活動。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可以感受到科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這種貼近生活的真實有意義的探究情境,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科學素養。立足學生的認知發展現狀構建真實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在一個貼近生活、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中主動探索,是培養科學思維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和運用這一策略,以更好地推進素質導向的科學教育。

以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中的《運動與摩擦力》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情境,比如滑滑梯、騎自行車等日常運動,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在滑動摩擦力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備木質、塑料和金屬三種材質的小板塊,然后在各板塊上分別使鉛筆盒滑動,比較不同材質對其滑動性能的影響,測量各種情況下鉛筆盒的滑動距離,由此找到滑動摩擦力與表面材質的關系。在滾動摩擦力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滑行和滾行兩種情況下的運動狀態,感受到加上輪子或滑輪后物體的運動更為順暢,阻力減小。通過與不用輪子滑行的比較,學生可以理解輪胎、滑輪等運用滾動減小摩擦力的作用原理。在空氣阻力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紙片、紙球等不同形狀的物體,從同一高度落下,比較下落時間的長短,感受物體形狀對空氣阻力大小的影響。學生可以明確球形受阻力小、薄片形受阻力大的知識點。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與具體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加深理解,培養運用科學思維分析問題和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二)注重因材施教,提供分層思維支架

在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認知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需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提供適切的思維支架,以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調查、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科學思維發展水平,區分認知發展較快和較慢的學生。隨后,在微項目設計中,教師針對兩類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分層化的思維支架:對于認知發展較快、思維較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微項目中設計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實驗現象,尋找規律和原因,并進行概括和歸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減少直接的思維提示,讓這部分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對于認知發展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具體詳盡的思維支架,比如針對每個實驗步驟給出詳細指導,在學生出現偏差時及時反饋糾正,并適時給出啟發性提示。在整個思維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必要引導,讓這些學生也能順利完成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微項目實施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反饋,靈活調整思維支架,適時縮減或增加支架,使之始終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推動所有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動態調整的分層思維支架,是促進學生培養科學思維的重要策略。

以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中的《不簡單的杠桿》一課為例,在介紹杠桿原理時,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杠桿實例,并思考杠桿原理及杠桿與力的關系,給予開放性的思維問題,鼓勵其獨立思考。而對于認知發展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用課本示范實驗演示杠桿原理,同時詳細解釋杠桿的力矩平衡關系,給出清晰的思維支架。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也可以因材施教:對理解較快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而對認知較慢的學生,教師需要詳細指導實驗步驟。在實驗反思中,教師可以鼓勵學優生歸納總結杠桿原理及其運用規律,并提出開放式的思考問題,讓這些學生回顧實驗過程;而對學困生在思維上給予更多啟發和引導,例如提醒這部分學生回顧實驗中的力矩平衡關系,引導他們思考杠桿作用的相關條件。通過這種動態調整的分層思維支架,教師可以因材施教,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理解上取得新的進步,而不是被固定的思維模式束縛,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科學思維培養目標。

(三)重視學生個性,搭建多元展示平臺

在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存在學習風格和表達方式的個體差異。教師需要重視這一點,搭建開放多元的展示平臺,讓不同特質的學生都能在科學探究中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的表現,分析他們回答問題的策略,評估完成任務的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習風格特征。在微項目式學習的組織中,教師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并給予相應的學習機會和支持,讓各類學生都能在微項目式學習中使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開展適合自己的科學探究。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習慣和個性,設計開放的展示平臺,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結果展示方式,如制作實物模型、寫探究報告、進行演講展示等。教師還可以建立網絡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在上面上傳自己制作的探究視頻、PPT、照片等,豐富展示形式。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展示結果的評價活動,或是采用展示展評的形式,由學生分享對優秀作品的看法和心得體會。通過這種評價活動的設計,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同伴的不同嘗試,不僅欣賞了同伴的創造,也能從中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實現互促共進的目的。教師應重視學生個性差異,搭建多元展示平臺,讓不同學生都能在科學探究中得以發展,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有效培養。

以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中《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課為例,在讓學生了解地震成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基于個性采用不同形式的展示方式:善于制作的學生可以制作地殼運動模型來模擬震源生成;善于繪畫的學生可以通過繪圖演示震波傳播規律;善于計算的學生可以統計不同規模地震的威力對比。在學習地震的危害時,教師可以支持學生設計防震預警系統。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制作結構模型,測試不同材料的抗震效果,思維活躍的學生可以設計防震逃生方案。教師也可以創建網上展示平臺,讓學生上傳地震模擬動畫、防震科普視頻等。平臺可以包括學生自制的地震成因模擬動畫,通過動畫生動展示地殼運動對震源的形成,也可以收錄學生制作的防震減災科普視頻。學生可以采用簡單易懂的形式,宣傳地震時的避險方法。最后教師要組織展示評價,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探究成果。通過開放的展示平臺,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伴不同的科學思考方式,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科學問題。這不僅可以讓不同學生的科學思維得到展示、交流、碰撞,還可以實現互促共進的學習效果,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項目式學習法是教學方式不斷發展和優化的產物。它融合了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優勢,通過設計一系列小型、具有實際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推行微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程度,設計針對真實世界問題的探究項目,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從而找到微項目式學習法與小學科學課程有機結合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陳曉云.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微項目化學習范式研究[J]智力,2023(13):163-166.

[2]王幼華.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樣態的設計與實施[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2(12):30-33.

[3]林臨婧.項目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8):136-137.

[4]黃梅玲.微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實踐與意義[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0(10):63-64.

猜你喜歡
科學思維小學科學
用面向科學思維的教學方法改進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教學
淺析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
重視科學實驗課教學發展學生科學思維探析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于高中三年級的第二輪復習的思考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