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聚科普思政涓涓細流筑成教育強國磅礴之勢

2024-04-20 10:08梁強
求知 2024年4期
關鍵詞:強國科普思政

梁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國家科普教育能力建設”“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中的重要性,為我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指明了方向,也為科普教育工作厚植創新人才培養土壤、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營造了踔厲奮發的文化氛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創新才能搶占先機??萍紕撔?、科普教育是教育強國的基礎。在邁向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需要創新科普理念,提升科普綜合服務能力,推進中華民族教育強國的偉業。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代表的天津市普通高校在開展長達7年1000余場科普活動實踐基礎上,逐漸凝練出“科普思政”理念,為科普工作注入新動能。

1.科普思政面向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為教育強國培根鑄魂??破账颊侵噶⒆阌谒刭|教育培養,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同時,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破账颊w現了國家科普教育服務向縱深發展的價值理念,同時基于科技、面向教育、靶向人才,是深入貫徹“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創新發展”等戰略的有機統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民族強。教育強國戰略的實現依靠具有創新思維和謀略的青年,教育強國的新征程歸根結底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應時刻牢記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為億萬青少年兒童培根鑄魂,打好科技報國的人生底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5萬所,在校生2.93億人,教育規模體系居世界第一,這為科普思政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茖W素養已成為新時代青少年發展的核心素養,成為新時代全民素質教育的新命題。推動科普思政一體化,要構建學前、小學、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全學段融合式發展體系,通過科學活動、科普讀物、科普思政綜合課程,鼓勵青少年樂于探索、觀察、發現、嘗試,從兒童時代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培養科學精神,鍛煉科學思維和方法,實現科學啟蒙教育、科技探究、技術開發及轉化應用螺旋上升式推進。

2.科普思政是高質量的全域科普,匯聚教育現代化的歷史洪流?!吨腥A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為提升科普思政服務能力提供了制度規范。然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口規模龐大、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國家更非易事,僅依賴教師、科技工作者群體的努力遠遠不夠。這需要以大局觀念和系統思維來推動資源整合,上下聯動、多方協同,推進高質量的全域科普合作。在此過程中,建立健全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科普思政嵌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全過程。高質量推動“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科普工作格局,助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加強科普思政教育助力教育創新發展,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省、市、自治區大中小幼科普思政聯合實踐,加強東西部協作科普教育,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助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以科普思政積極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城鄉科普教育一體化、優秀師資配置均衡化、智慧科普思政教育數字化、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公平化為重點,加快推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同時,新時代科普思政教育工作應注重融合“云大物移智”技術,提升科普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增強科普體驗的共享性、具身性、交互性,讓在線科普思政、沉浸式科普思政體驗成為教育公平和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3.科普思政面向新時代“科教產用學”融合式發展,激發教育改革的澎湃動力。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長期以來,科普教育以科學課程、活動課程、志愿服務、科技館展示等形式成為學校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的一股洪流,但也存在著重視程度不高,與產業發展、科學研究融合度不足等問題,沒有成為學??蒲谐晒夥?、企業創新成果及時推廣應用、各級各類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轉化器和練兵場?;诖?,新時代科普思政應更加具備社會容納度與知識生產性,借助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以用致用,支持和指導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組織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互為依托、多元融合。對此,應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建立高效的科普教研新模式,明確大中小幼不同層次的科普思政目標,建設虛擬教研室,吸納優勢產業聯盟、科研團隊、教育機構,建立教學研討、課程研發、項目拓展、儀器設備研發等發展體系,形成針對真實產業需求、科研轉化和學校教育的高水平研究與實踐成果。發揮科教產用學各單元“各自為戰”的創造優勢和特色。定期開展教學研究和競賽評比,打造“元宇宙”式的研究理念、教學方式、產教融合以及學術交流的合作新高地。最終,將科普思政成為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促進成果轉化及推廣、打通科技成果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努力為國家儲備高素質創新人才,加強科技創新力量培育,為推進我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教育高地貢獻力量。

4.科普思政工作面向全球治理,贏得對外教育輸出的主動權??茖W無國界,具有世界性、共享性;思政無時限,具有永恒性,引領性。中國科普思政要有貫穿國內東、中、西協調發展的戰略眼光,更應成為提升中國科普服務能力的新名片。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和平穩定等大局,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擴大我國教育的影響力。這些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成熟的學科積累、高精尖平臺支撐和高質量科普產品輸出?;诖?,國家要建立各級科普思政研究組織,形成科普思政學科群,創建專業學術期刊,形成系統化研究體系。以科普思政學科為龍頭,培養大批高級專、兼職教育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聚焦系統知識構建和實踐平臺育人,開展高質量人才培養工程和高水平團隊建設項目,培養多層次科普思政人才。搭建高精尖研究平臺,促進零散的科普隊伍轉向高素質的領軍團隊。以團隊為基礎,主動參與國際重大科技制度、項目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以科普思政的專業影響價值獲取更多主動權和話語權。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一班(第64期)學員、天津商業大學理學院(基礎課部)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朱 健

猜你喜歡
強國科普思政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科普達人養成記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