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論文學理論和生態論文學理論的區別解析

2024-04-20 07:27羅仁之
鹿城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區別

羅仁之

摘 要:人本論文學理論和生態論文學理論作為文學理論的兩種指導思想,對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下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兩種文學理論交相呼應,使得人們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并從文學角度探尋以“人”為中心的人本論到關注世間萬物內部的和諧共生的生態論。從文學理論本質、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形式、理論影響等方面對兩種文學理論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比較,發現兩者在內涵、理論基礎、起源、表現及影響力方面都存在顯著區別。

關鍵詞:人本論文學理論;生態論文學理論;區別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istic Literary Theoryand Ecocritical Literary Theory

Luo Renzhi

(Hu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430014)

Abstract:As two guiding ideologies within literary theory,humanistic literary theory and ecocritical literary theor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etal development.In todays rapidly evolving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these two literary theor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enabling individuals to pursue personal life values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This fosters a literary exploration from a human-centered humanism to an ecocriticism focused o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literary theories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ir essence,manifestation in literary works,and theoretical impact.It is foun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content,theoretical foundation,origins,expression,and influence.

Key words:Humanistic Literary Theory;Ecocritical Literary Theory;Differences

在探究人本論文學理論和生態論文學理論時,應當將兩種理論充分比較。橫向比較可以從中西方兩種文明的文學進行理論探索,縱向比較可以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當代文學作品入手,在具體的文學作品中探究其中的差異。兩種文學理論的研究,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二者內在關系,進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指導人類社會更好地發展。

一、 兩種文學理論的本質差異

(一)內涵的差異

人本主義又可以稱作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和文化概念,它以“人”為思想核心,關注人的尊嚴、自由、理性和創造力等方面。人文主義的核心觀點是強調對人的尊重和對個體自由的肯定。人本論文學理論可以看做人文主義在文學領域的一種發展。它們以人為主體,從書本出發,進而影響人的思想、群體的行動標準、社會的秩序規范,最終促進人類文明的變革。

相比人本論文學理論,生態論文學理論更強調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作為一個整體應和諧共生。這種以保護自然為核心觀念的文學作品并不把人類看成自然界的中心,不再以人類的利益作為價值的評判標準。支持者認為只有把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重視,才有利于人類社會更好地發展。

(二)理論基礎不同

人本論文學理論的理論基礎是人類中心主義,即強調人的價值,注重人情感的表達,以“人”的視角認知并了解整個世界。學者傅華將人類中心主義定義為“人類作為自然進化的最高產物,總是根據自己特有的視角、方式和需要來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簡而言之,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的利益作為價值和道德的評判原點,以人作為價值評判標準的尺度和主體。

生態論文學理論則以生態哲學為基礎,它以整個生態系統為對象,以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為基本問題,反對人類過多地干預生態環境、向生態環境進行過多的索取,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對環境的開發與活動要以遵守自然規律為前提,人與自然應達到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狀態。

(三)起源的不同

人本論思想起源于軸心時代。中國的人本論思想來自于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孔孟時代,“人本”是相對于“君本”而產生的。如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荀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思想,都可以體現出對人民的重視。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人本思想亦可體現。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價值觀念,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準則,不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束縛。西方人本思想可以溯源到古希臘時代,西方人本思想是相對于“神本”出現的。普羅泰格拉曾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他將人的價值凌駕于神之上。在文學作品方面,《荷馬史詩》中的英雄都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而之后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中的作品里,無論是薄伽丘的《十日談》,還是塞萬提斯的《巨人傳》,作者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角度入手,從普通人物的悲歡離合中反映時代的改變——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市民階層追求現世的享樂,人本思想得到突出。

生態論文學的發展在我們國家歷史也十分悠久?!对娊洝分袑ψ匀痪拔锾貏e是植物生動細致的描寫,如《蒹葭》中美好平靜的景象把生態環境和人生情感融為了一體,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對生命產生深深的思考;《山海經》中上古先民對非凡生活的描寫和想象;《徐霞客游記》中作者對祖國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觀的體驗和感受;《赤壁賦》中蘇軾對天長嘆“唯江山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的感嘆。先人對“天人合一”的思考,指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這些文學作品也匯聚成了我國古代生態文學作品的精華。近代西方生態文學思想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這種文學思潮逐漸形成西方生態主義文學流派。人類進入工業化現代化時代以來對自然生態文明資源的種種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引發人們深思。該流派強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反對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掠奪,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想法不謀而合。西方當代生態思潮主要源自海德格爾和斯沃特的生態存在論哲學中保護環境的理念并形成“天、地、神、人四方游戲”,詩意地棲居在天地之間的生態審美觀。

二、 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差異

(一)人本論的體現

1.西方文學作品中的人文主義

在人本論文學理論中,以“人”為核心成為文本的核心主題和文本表現的重點,人本思想進一步推動人文主義的傳播。人文主義思潮的誕生,也和當時歐洲中世紀后期(14-16世紀)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政治上,意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等城市國家政治斗爭激烈,推動統一的王權和集權國家的建立;宗教上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進一步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縛,人們能夠獨立地思考和判斷事物的對錯;經濟上歐洲貿易頻繁,海外殖民擴張興起,逐漸建立起了一個以大西洋為中心的貿易網絡,歐、亞、非、美各洲聯系增強;文化上以彼得拉克(“人文主義之父”)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一場解放思想,重新認識“人”作為主宰世界的主體的人文主義運動。這些社會條件都為人文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如《十日談》中,人文主義的思想體現在對個人自由和權利的尊重上。在第一天的第二個故事中,主人公亞伯拉罕本信奉猶太教,但在朋友苦苦勸說下決定去羅馬教廷一次。結果他看到的是教皇和神職人員貪財好色,濫用職權奴役百姓,整個教廷被弄得烏煙瘴氣。作者從側面寫出中世紀歐洲百姓受到羅馬教廷的奴役與壓迫,封建宗法制度成為束縛百姓生活的枷鎖的社會現實。作者一邊用小人物的冷嘲熱諷揭露著社會的黑暗,一邊打著反對教會的旗號,肯定人本主義,提倡人性解放,追求現世享樂,反對禁欲。

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本精神

以人為本的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根本的精神,體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上,它們大多有著鮮明的人本色彩和理性精神。

人本精神包含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北Pl一個王朝,是君王和臣子應該商討的事情;保衛整個天下和國家,盡管我們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是也有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他也說過,“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亡國只是改朝換代、易姓易服裝,但仁義道德崩塌,導致野獸吃人,人們自相殘殺,便可以稱作亡天下。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后代,在面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時刻,應團結一心,抵御外辱,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付諸實踐。

大同精神也是人本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笸眮碜杂谌寮医浀洹抖Y記》中的《大道之行也》:“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币虼思橹\之事不會發生,盜竊害人謀反不再發生,外出不用關門,便可以叫做大同。大同社會更像是西方“烏托邦”的理想社會——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沒有戰亂,社會秩序得到了恢復。正如儒家提倡的“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選舉賢能,取消權力壟斷,保障全天下民眾權力的公有,保障公有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政治上的選舉賢能和人民權利的公有,也體現了人本色彩。

(二)生態論的體現

在生態文學理論中,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了生態文學的第一要素。生態文學理論的擴充基于生態文學的發展。在表現形式上,生態文學側重于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思考和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西方生態文學強調喚醒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不斷打破傳統上以人類中心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文學觀念,以生態整體利益作為價值判斷的最高標準。

以《瓦爾登湖》為例,梭羅結合自己瓦爾登湖兩年多的經歷,通過自己自給自足的生活和簡單樸素的生活,探索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并且主張人們去體驗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美妙,表達了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守護地球家園的觀點。書中作者提出的生態倫理觀把自然萬物分成了三種形態:動物、植物、非生物。這三種形態都是梭羅生態倫理觀的具體表現,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期待與希望——在描寫冬天的動物赤松鼠時,將松鼠在雪地里玩耍描述成“跳芭蕾、翻筋斗、兜圈圈、上躥下跳”,豐富幽默的細節描寫給讀者一種溫馨的感覺。梭羅不害怕動物,相反他認為動物是最可愛的伙伴。他對野兔的描寫也十分有趣“它像彈簧一樣跳到雪地上,優雅地伸展身子和四肢,體現大自然的活力和尊嚴?!蓖ㄟ^對動物的細膩描寫梭羅也逐漸意識到人與動物是平等的關系,人類不應該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了整個生態環境,并且提出“人類應該尊重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觀點。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思想家也對生態保護的主題進行了探究:莊子在《養生主》中寫到“道者,天地之始,萬物之母”,他認為人類要追求與道的合一,與自然界保持和諧關系,順應自然規律發展,回歸人內心的平靜。荀子在《王制》里也提到“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比藗兊囊暰€開始向自然環境和生態保護轉移,文學作品主題也開始變化。

當下,多部中國生態文學作品也體現了鮮明的人與自然、人與生態保護的思想主旨,在世界生態文學作品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以寫“父親”“母親”為代表的雪域牧民建設者艱辛的精神史為背景,反映了藏族人民社會形態和生活樣貌的時代變遷,自始至終地貫徹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主題——賽毛的高聲吟唱“前路上的坡坎低下來,開出一扇安康門,前路上的河流別擋道,吹來一陣清涼風?!备枨粌H唱出了雪域牧民建設高原的辛苦,也贊頌了自然造福牧民,改善了牧民的生活環境。紅孩的散文《運河的槳聲》在表達作者對家人和故鄉的濃濃思念之情的同時,也描寫了京杭大運河周圍的生態環境,給人一種淳樸的自然之美。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家們把脫貧攻堅和生態文學結合,徹底貫徹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觀念。比如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在寫湘西農村進行脫貧攻堅的同時也注重生態文學的寫作,使中國生態文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三、 影響的區別

(一)人本論文學理論的影響

一方面,人本論文學的出現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十日談》《巨人傳》《唐吉坷德》等一批優質文學作品深刻表達出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人的自由和權利應該得到尊重。文學的發展也成為社會革命的先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沖破了人們思想的枷鎖。思想的解放助推了工業革命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另一方面,在人本論的影響下,人類中心主義文藝思想影響了人類的征服意識,片面的以“人”作為世間萬物的主宰者激起了人類徹底征服自然的野心。給整個生態環境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污染,在“人類至上”思想的指導下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必定導致環境惡化最終出現生態危機。

(二)生態論文學理論的影響

生態論文學理論思想在此環境下應運而生。它們的出現是工業現代化導致的生態變化威脅到人類生存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的反應。生態論文學理論引導著人們的關注點由自身發展到整個生態環境、人類社會生存的需要,進而進一步影響政策的制定。生態文學理論也在不斷提醒著人們:生態環境不僅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源泉和生產生活的空間,它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文明的根源和精神家園。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應該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我們應該愛護自然,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通過對兩種文學理論的比較,可以看出人本論文學理論和生態論文學理論雖然存在很大區別,但不是相互對立的,二者是相互包容、相互共生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引領著文藝創作的方向,人本論文學理論和生態論文學理論作為文學理論的兩種指導思想,對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下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兩種文學理論交相呼應,從文學角度探尋以“人”為中心的人本論和關注世間萬物和諧共生的生態論,使得人們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不斷追求與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秦劍.從“人的文學”到“生命的文學”——論生態文學的倫理價值訴求[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59-62.

[2]韓秋霞.論人本精神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中的重要性[J].大觀(論壇),2019(2):223-224.

[3]陳杰.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人類中心主義重構[J].法制與社會,2014(24):136-137+141.

[4]譚宇.淺析人文主義的文學特點以及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體現[J].喜劇世界(上半月),2023(7):53-55.

[5]畢靜.淺談中國古代文學的人文精神[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3):32-33.

[6]李登瑞,郭茂全.《瓦爾登湖》的生態倫理觀[J].作家天地,2023(16):164-166.

[7]李金靈.淺析中國生態文學的新視野和新空間[J].名家名作,2022(26):53-55.

(責任編輯 郭文斌)

猜你喜歡
區別
應用比較 區別異同
浸在浸沒有區別
不要小看這一“點”——“鳥”與“烏”的區別
影與像的區別
區別“發明”與“發現”
本文、此文、該文的區別
離職申請和辭職申請有區別嗎
20+歲與30+歲的區別
位置的區別
看與觀察的區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