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4-04-21 11:49劉亞娜
中國報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生產率要素高質量

劉亞娜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F代經濟發展表明,企業強則國家強。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責任重大。

經濟發展質量主要體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指產出與綜合要素投入之比,反映了資源配置狀況、技術水平、組織管理水平,以及經濟制度與各種社會因素對生產活動的影響程度。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產出在下降,同時資源環境限制約束加大,不可能無限承載生產要素投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有企業應處理好做大總量與提升質量的關系,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在推動企業經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厚植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做好“加減乘除”,引導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途徑主要是提高“兩個效率”,一是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二是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表現為在生產要素投入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進步、體制機制優化、組織管理改善等無形要素推動經濟增長。

從宏觀層面看,可以通過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導向,做好“加減乘除”,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引導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加法”是要立足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加大對關鍵行業和重要領域的支持投入力度,同時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皽p法”則是要進一步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優勝劣汰,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使國有資本進一步向主業企業和優勢企業集中?!俺朔ā笔且獙藝H一流企業創新提升治理水平,通過管理、市場、商業模式的全方位創新為企業發展助力賦能?!俺ā笔且蛟旄呋貓舐?、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盈利業務和優勢項目,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從管理層面看,引導國有企業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切入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前提是,把全要素生產率指標納入國有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作用,將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納入考核體系,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更加注重企業科技創新、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組織運行管理效能,促進國有企業由勞動、資本投入轉向注重以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驅動,推動國有企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衡量指標,不是形而上、大而化的概念,要用切實的舉措讓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意識到,讓國資監管部門在推進國企改革的過程中涉及到,要加快形成衡量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體系、指標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進一步完善制度環境,形成全要素生產率和高質量發展的良好邏輯關系,即高質量發展是目標,全要素生產率是實現目標的支撐手段。目標不能大而化之,要可落地,手段不能虛化,要可衡量。

位于烏魯木齊的寶鋼集團的軋鋼廠內,車輛準備拉運鋼材。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從實踐層面看,通過引導國有企業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由之路、關鍵環節、根本保證,凸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特色。

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由之路,著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加快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強化國有企業的科技支撐作用。百年大變局下,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充分認識國有企業在我國科技創新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主力軍,重點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實現新突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展前沿和市場競爭主戰場,聚焦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在社會資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關鍵領域,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綠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二是在打造現代產業鏈供應鏈上實現新突破。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核心技術、關鍵資源、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優勢,培育現代產業鏈“鏈長”,圍繞現代產業鏈供應鏈核心原材料、技術和產品等強化自我發展能力、產業掌控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建立現代產業鏈供應鏈任務分工協調機制、合作機制、共享機制,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核心圈”、產業發展“朋友圈”、產業升級“輻射圈”,增強韌性和競爭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有效應對極限生存挑戰。

三是在科研創新體系和機制上實現新突破。以實效為導向,緊盯科技產出、科技成果、科技轉化、科技產業,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在四方面給予保障,即:給經費,通過調整預算分配、引入投資合作伙伴、爭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增加研發經費投入,確保充足的資金支持技術創新和研發活動;搭平臺,建立創新平臺和實驗室,提供良好的研發環境和設施,集聚研發人才和資源,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強合作,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享研發資源和成果,通過合作研發項目、聯合實驗室等形式,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重轉化,鼓勵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移,健全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成果收益分享機制,賦予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轉化有機融合。

打牢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撐

人是全部生產要素中最有活力的因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國有企業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具備長遠競爭優勢和發展動能,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環節,就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選用激勵評價機制,讓人才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一是制定全面的人才培養計劃,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激勵他們不斷提升技能和專業素養。

二是建立科學有效的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將績效與員工的薪酬、晉升等關聯起來, 通過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激勵機制應與個人能力和貢獻相匹配,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和創新意識。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提升研發團隊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梢酝ㄟ^設立人才培養計劃、引入專家顧問、與高校合作等方式加強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引進渠道,吸引具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人才加入。

四是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聯合培養人才等,及時獲得新知識、新技術,并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

五是建立人才交流平臺,促進不同部門和崗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崗位輪崗、交叉培訓等方式,拓寬員工的視野,提升組織的整體能力。

以效率為導向搭建科學高效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模式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是精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必然要求。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要以效率為導向搭建科學高效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模式,引導資源和生產要素從低效率向高效率轉化。

一是精簡組織層級和優化部門設置,減少冗余環節和決策層次,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決策效率??梢酝ㄟ^業務整合、流程再造等方式,優化組織結構,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二是強化內部溝通與協作,打破部門壁壘,促進信息的暢通流動和知識的共享。三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引入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等工具,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決策的科學性。

搭建組織體系和管理體系,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效率的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把牢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政治方向。組織體系無論怎么改,不能把黨的領導改弱了,把國有企業的“靈魂”改沒了。加強黨的建設是提升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力,增強國有企業內部凝聚力,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法寶和獨特優勢。

邁入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組織體系建設,要始終把握四條重要原則。一是把準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通過持續強化政治引領與思想武裝,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二是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建強企業領導班子和職工隊伍,釋放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讓企業領導人員敢為帶動企業敢干、員工敢首創,為高質量發展配置“智力引擎”。三是匯聚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通過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職工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激發實干動力。四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通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防范合規風險,嚴肅查處“靠企吃企”等違紀違規行為,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猜你喜歡
生產率要素高質量
中國城市土地生產率TOP30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國外技術授權、研發創新與企業生產率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關于機床生產率設計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