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江壁畫文創開發探索

2024-04-21 14:17徐鳳怡蘇陽趙康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徐鳳怡 蘇陽 趙康

【摘 要】麗江壁畫是中國傳統壁畫藝術的珍貴遺產之一,已有超過600年的歷史。麗江壁畫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還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和文化內涵。隨著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文旅融合概念,麗江壁畫的文創開發成為未來展示麗江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通過對麗江壁畫文創開發的探索,分析了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以及如何將麗江壁畫特有的文化內涵與文創設計形式相匹配。同時,借助現代技術手段提升壁畫文創產品的創意和吸引力,旨在為麗江壁畫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來的壁畫研究與推廣過程中,除了繼續加大對麗江壁畫的保護和研究力度外,還需發展出更多創新且具有價值的文創產品,以推動麗江壁畫藝術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麗江壁畫;文創開發;文創傳承

【中圖分類號】K879.41;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195—03

一、項目背景

麗江壁畫起源于明洪武十七年的木氏土司阿甲阿得,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文化工程,至今已有超過600年的歷史。作為麗江大開放的產物,麗江壁畫體現了深厚的納西文化,同時傳遞了麗江地區團結、和諧、進步和發展的積極力量。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麗江壁畫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破壞。幸運的是,在1996年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恢復重建后,由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先后組織了多批專家對麗江壁畫進行了客觀臨摹和恢復工作,并將臨摹的壁畫移置到現今木府內進行展覽。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延續了壁畫的生命,也讓更多游客能夠感受到麗江壁畫的魅力。位于麗江古城獅子山下的木府因其輝煌的建筑藝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是到訪麗江古城的游客必去游覽的景點之一。隨著位于木府內的玉音樓壁畫館的開放,給木府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和動人的故事。古城是麗江的窗口,而木府則是古城的文化之眼。除了現場參觀外,各類媒體平臺也是游客了解麗江地區文化的方式之一。目前雖有各類傳播平臺媒體的推廣,但稍顯遺憾的是仍然缺乏文創產品作為攜帶和自主傳播文化的載體。除此之外,文創作為一種通俗的文化展示載體,不僅能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擴大文化的傳播力度,還能通過與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的設計,降低一些文化的認知門檻,吸引更多人主動了解和喜愛麗江地區的文化。進一步實現文化的傳承,助力文化保持長期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未來的麗江壁畫保護與傳承發展中,麗江壁畫將進一步推廣文創產品,讓游客能夠將文化帶走并自主傳播,從而持續推動麗江壁畫藝術的發展和傳承。

二、博物館文創與壁畫文創開發

(一)博物館文創發展現狀

文創產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分,其來源可追溯至 1997 年英國將“文化產業”的地位提升,并賦予“創意產業”的新定義[1]。近年來,國內外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在系列化開發、授權機制、商品包裝、體驗設計、商品品類、營銷推廣等六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同質化現象嚴重、地域發展差異明顯、商品化程度不高等[2]。除此以外,在展現體現文化價值的同時,遵循“日用即道”的設計理念[3]。在未來的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同樣應當注重文創產品的實用性,讓其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也是目前我國文創設計的重要關注點之一。

隨著“互聯網+”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國民文化認知及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參觀者開放共享及公共服務方式的技術變化,博物館已經從傳統的“守物”角色逐漸轉為“公共服務者”的角色[4]。作為公共服務者,博物館文創IP的吸引力和傳播力至關重要,為了滿足人們更高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圍繞“文化認同、交互聯想和提升親和力[5]”的情感化設計思路。這些改變意味著博物館文創產品需要激發人們對文化的認同感,引發參觀者的聯想和共鳴,并增進公眾的親近感。

(二)壁畫文創開發的獨特性

當前國內最成功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之一是故宮淘寶。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藏品和悠久的歷史,能夠給文創產品開發提供源源不斷的寶庫,并且其無可比擬的國民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熱賣程度。故宮的文創產品多次因其獨特的設計而備受矚目,目前淘寶粉絲接近千萬,是當之無愧的線上博物館文創的領導品牌。然而,知名度并不是文創成功的唯一因素。2021年風靡一時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就充分證明,只要產品設計與文化相結合得當,就可以實現產品售賣和文化傳播的雙贏局面。另外,蘇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館等也紛紛在打造地域文化特色上推出了符合國民審美的成功文創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的常見開發方式包括挖掘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融入地方特色,以及基于博物館的知名藏品進行創作。相比之下,壁畫文創產品具有獨特的特點。壁畫以二維形式呈現,但其卓越的藝術審美價值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是古代世俗風情與文化的生動歷史記錄。壁畫由于其繪畫特性,與承載這些圖案的空間密切相關,一旦完成后就無法移動。因此,對于壁畫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來說,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壁畫本身,二是承載壁畫的空間。

壁畫本身具有至少三個方面可供挖掘和開發創意文化產品的特有屬性,包括壁畫圖形的美感、壁畫蘊含的歷史文化以及壁畫制作或修復中的技術之美。對于一般游客而言,視覺上的第一眼沖擊力構成了他們接觸和入手產品的最低門檻,因此也是早期文創品牌開發的關鍵所在。除此之外,壁畫中的特殊人物、動物形象以及紋樣、肌理和色彩等因素對于產品的視覺吸引力同樣至關重要。而壁畫圖形所傳遞的深厚歷史與文化則成為用戶認可產品價值、喜愛產品并反復購買的核心所在。與具象圖案相比,文化內涵的接受門檻較高,但也能夠產生更強的用戶黏性,因此需要結合視覺元素以及適合的產品形式進行深度挖掘。最后,作為幾百年歲月的見證者,壁畫所使用的特殊顏料、繪畫保存方法以及當代修復技術也是文創開發的一個角度,并且具有較高的教育意義,但這一方面的接受門檻最高,需要建立在用戶對前兩點壁畫圖形和文化內涵的認可和理解之上。

承載壁畫的空間,常常進行了某種建筑建造,并以立體雕塑搭配,來豐富繪畫的層次。特殊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形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若空間本身與壁畫圖形有強烈的契合度,如聚攏的藻井與中心環繞型的藻井紋樣,則會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適合與類似形狀的產品結合,最大化發揮壁畫空間之美——藻井壁畫與穹窿狀產品,如雨傘和漁夫帽,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承載壁畫的空間通常通過建筑建造和立體構筑物的配合,創造出豐富繪畫的層次感。特殊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形式本身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果空間本身與壁畫圖案能夠緊密契合,例如集中在一起的藻井和中心環繞型的藻井紋樣,則會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適合與具有類似形狀的產品結合,以最大化展現壁畫空間之美。藻井壁畫與穹窿形狀的產品,如雨傘和漁夫帽的文創產品,是最好的例子。它們能夠完美呼應壁畫圖案的形狀和元素,從而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三、麗江壁畫文創開發思路

麗江壁畫的圖形種類非常豐富,不同的圖形題材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審美偏好的用戶,并可以匹配到不同的產品形式。例如,小神仙形象,如散花天女,常被稱為“飛天”,在這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少。由于其肢體形態優雅、服飾精巧,并寓意美好,敦煌壁畫中的小神仙形象廣泛運用于各種文創產品中。除了主尊和小神仙,麗江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凡人,看似最普通的一種形象。目前市場上較少使用壁畫產品中的凡人形象。然而,麗江壁畫中的凡人形象與世俗生活緊密相關,展現出生動活潑和喜人的姿態。參考故宮淘寶的成功案例,以小宮女形象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易于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同時也具有較大的產品開發潛力。這種形象可以很好地傳播麗江本土的風俗文化。除了人物類形象,靈獸、法器和紋樣的設計限制相對較少,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在各類產品中。它們經常以裝飾配飾的形式出現,能夠增強視覺上的吸引力并突出文化特色。因此,了解不同壁畫圖形的特點,并將其與恰當的產品形式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麗江壁畫空間的美感,并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審美偏好。同時,尊重形象的文化寓意,避免褻瀆,有助于保持對麗江壁畫的敬重和推廣當地風俗文化的價值。

地方文創的素材可以概括為四種元素,即自然景觀、特色建筑、方言文化和民族文化[6]。除了壁畫本身的藝術吸引力,麗江古城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旅IP,擁有雪山景觀、古城建筑、納西文字和民族風情。這四個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驗場景,即“環境—建筑—生活”,是麗江壁畫藝術生命力的源泉。據淘寶購買量數據分析,敦煌壁畫文創目前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壁畫文創中的頂級品牌,其中產品的形象如反彈琵琶等已深入人心。文創產品的識別度非常重要,因此如何開發新的用戶“壁畫心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麗江古城的完整場景“環境—建筑—人物”必須深度融入文創產品中,以打造其獨特屬性。例如,在麗江壁畫文創開發中,即使傳統的“帆布包”已經非常常見,仍然可以通過獨特的納西東巴文字和鮮明的扎染技藝,賦予其個人風格。此外,結合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季節性產品以及現場體驗性產品等,也是麗江壁畫文創開發中可用的手段。因此,麗江古城作為一個文化背景豐富的地方,將其獨特的自然景觀、特色建筑、方言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文創產品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品的獨特性和識別度,另一方面也能夠傳達麗江本土的文化魅力,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并且為當地的風俗文化傳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價值。

四、未來展望

作為明清時期納西族社會文化的圖像記錄,麗江壁畫是中國明清壁畫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文化的真正傳承,麗江壁畫文創應該注重文化傳播的準確性,精心設計視覺符號語言,挖掘和提煉其文化內涵、時代風格、地域特色和繪畫技法。此外,為了實現廣泛的文化傳播,除了探索適合當前時代用戶審美的表達方式和適配的產品載體形式之外,強調濃厚的地域特色是其生存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共同編制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以推動互聯網與博物館的跨界融合。隨后,在2020年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出臺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的新優勢。近年來,全國多個博物館的線上展覽和線上文創商店如火如荼,證明了這一發展路徑的可行性。未來已經來臨,麗江壁畫文創的IP開發與線上線下全面打通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CONNOR O J.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 Literature Review[J].Creativity:Culture and Education,2010(1).

[2]程輝.博物館文創產業研究的現狀、問題與方向[J].包裝工程,2019(24).

[3]徐燕,陸曉云.基于“日用即道”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8(18).

[4]申冰.“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新文創建設路徑研究[J].包裝工程,2021(22).

[5]周鑫海,曹星,伍稷偲.情感導向下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3(4).

[6]肖優,王洪亮.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云南省政府惠民實事“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麗江壁畫的傳承與文創開發項目。

作者簡介:徐鳳怡(1994—),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景觀參與式設計、園林職業教育;蘇陽(1992—),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歷史建筑保護、建筑工程職業教育;趙康(1980—),男,納西族,云南麗江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民族繪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