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教學模式在中職素描頭像教學中的應用

2024-04-21 14:17管笛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多元教學基礎創新

【摘 要】中職素描頭像教學是一種基礎性、職業化的美術教學,一方面,它注重基本功的培養。另一方面,作為現代美術教育的一部分,它又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美術才華、藝術人格,實現自己的人生。因此,中職素描頭像教學不光要立足日常實踐,更要在中西方美術、藝術的宏觀框架下,采取多元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未來提供多種途徑與可能。

【關鍵詞】多元教學;頭像素描;中西方藝術;基礎;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J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213—03

繪畫藝術在哲學分類中的定位是造型藝術、視覺藝術。造型是繪畫之本、畫家之職。造型是繪畫的語言,畫家通過“造型”這個獨特的語言創作出美的作品,表達自已的感情和思想境界。這是不分東西方、民族、語言、國界,是屬于人類共同的語言[1]。

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掌握造型藝術、造型語言,能夠通過“二維”的繪畫技法,通過出色的空間想象與造型設計實現“三維建?!?,是中職美術教育的關鍵與精髓,為此,必須采取多元性、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達到這一目標[2]。

一、素描頭像教學的特征

在美術教學中,“素描”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因為素描是一切美術形式的基礎,也是繪畫入門者的必經之路??傮w來說,素描教學必須強調其真實性、客觀性[3]。

(一)真實性

“真實性”這一概念,是超越了東西方美術,具有廣泛認同的美術屬性。哪怕是以巴勃羅·畢加索為代表的現代派、薩爾瓦多·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他們也強調建立在自己強烈情感與個性的“主觀真實”,他們基于現實,又對現實進行了根本性、顛覆性的重塑。但是,哪怕他們筆下的作品與“真實”看起來背道而馳,他們的美術語言依舊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的[4]。

而東方藝術、中國美術對于“真實”更是極其重視,以宋徽宗為例,雖然他是一個失敗的、恥辱的政治家,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

比如,宋代鄧椿在《畫繼·雜說·論近》中記載:“徽宗建龍德宮成,命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皆極一時之選。上有幸,一無所稱,獨顧壺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有近。上喜賜緋。褒錫甚寵,皆莫測其故。近侍嘗請于上。上曰:‘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差,故厚賞之。又有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結實,喜動天顏。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畫院眾史,令圖之。各極其思,華彩斕然。但孔在欲升藤墩,先舉右腳。上曰:‘未也。眾史愕然莫測。后數日,再呼問之,不知所對,則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左。眾史駭服?!?/p>

由此可見,宋徽宗對于“真實性”的要求達到了何種駭人聽聞的程度?。ㄔ录净ㄋ募镜膮^別、孔雀飛翔時先邁哪只腳),雖然傳統繪畫藝術并沒有“素描”,但大量的“寫生”與實踐仍然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5]。

當然,宋徽宗對“真實性”的過分苛求(“格物”),從更高層次的藝術創造來說,會限制畫家想象力的自由發揮,大文豪蘇軾就批判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保ó嫯嬕螽嬍裁炊枷?,簡直是小孩子的認識)但是,從“打基礎”的角度來說,素描頭像教學必須在“真實性”上下苦工,你只有先掌握“形似”,才能去追求畢加索、梵高、塞尚、馬蒂斯等各種流派的不同風格的“神似”。

對于繪畫教學、素描教學的“真實性”,主要分為三種真實,通過教學實踐,我們把它概括為“形似”“神明”和“義通”。

1.形似:總體真實

素描是強調真實的基礎性繪畫,因此,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總體真實”,比方說:畫蘋果、驢子,雖然不同的蘋果和驢子在細節上有著這樣和那樣的區別,但是——你不能把蘋果畫成鳳梨,把驢子畫成騾子,這就是“總體真實”(頭像素描也是如此)??傮w真實是一種框架性、原則性的真實,有了這個大的前提,才能談到其它的真實。

2.神明:細節真實

如果說,“總體真實”是一道及格線,那么“細節真實”就是一種無上限的還原與拔高,就“頭像素描”而言,最后呈現的作品還原度有多高(像不像),就在于臨摹者、繪畫者能夠實現多少“細節真實”,也就是通過捕捉細節抓住了被臨摹的頭像多少獨特的神情與特征,達到“神明”的境界。

3.義通:生活真實

做到了“形似”和“神明”,還有一點就是——要符合生活的真實、生理的真實,就像宋徽宗作畫,會計較春夏秋冬四季的月季花各有什么特點、孔雀飛翔時會先邁哪只腳,這就是“生活的真實”?!吧畹恼鎸崱辈卦诳傮w真實、細節真實之中,雖然不容易被感受到(誰會注意到孔雀飛翔時的腳呢?),但卻能體現出畫家的水平與嚴謹,也彰顯了他對于藝術與生活的尊重。

(二)客觀性

不同于畢加索對于客觀事物近乎瘋狂地肢解、重構,素描繪畫者的情感與態度是客觀的——素描檢查、鍛煉的是一個人的繪畫功力,這需要繪畫者忠實地“記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因此,就頭像素描而言,繪畫者必須對象客觀、立場客觀、情感客觀。

1.對象客觀

首先,素描的對象是客觀的,無論是雞蛋、蘋果,甚至是裸體的模特,都是確實存在的事物,而不是縹緲的存在。素描無法像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甚至未來主義、抽象主義、解構主義那樣,可以天馬行空地用色彩和線條進行繪畫,素描必須尊重對象的客觀性,反映客觀的對象。

2.立場客觀

畢加索的代表作《格爾尼卡》,用極度扭曲的現實宣泄出了作者對于納粹的極度憤恨,具有極其鮮明的立場與情感。但從素描的角度來看,畫家不存在什么立場,如果說有,那就是“照相機”式的立場——鉅細靡遺地還原、記錄真實,“真實”就是繪畫者唯一的立場。因為,客觀是主觀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通過素描熟練地掌握色彩、空間、造型等藝術語言,才能在基礎扎實后實現直抒胸臆的快感。

3.情感客觀

最后,素描鍛煉的不光是一個人的觀察與畫技,更是情感與意志。比如,當饑腸轆轆的你臨摹香蕉,是不是能做到客觀細致,當你面對異性的裸體模特,是不是能一切從繪畫的角度出發,冷靜地實現最大程度的真實?“情感客觀”同樣是一個繪畫者不可避諱的基本功。

二、素描頭像教學的方式

我們的素描頭像教學,也是圍繞這個原則展開的。

(一)夯實基礎:必須堅持寫生

素描的產生,與寫生密不可分,因為素描需要的材料簡單(紙和鉛筆就行),甚至在筆記本、草稿紙上都可以隨時素描,因此,練好素描必須不斷寫生。

在古代中國,唐宋時代是非常注重寫生的,尤其是宋徽宗時代。但元明之際的文人畫強調“直抒胸臆”,并不注重寫生的積累。魯迅先生晚年就對寫意文人畫的弊端提出了批評,他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里說:“我們的繪畫,從宋以來就盛行寫意,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p>

因此,為振興中華繪畫藝術,康有為率先向沒落的“文人畫”發起了批判,得到精英們的踴躍擁護和響應。他們以上海為重心掀起了兩個高潮。(1)舉辦新學。(2)出國留學,吸取西方繪畫的精髓。在舉辦新學時,全部采用外國培訓繪畫的方法進行教學——畫素描、進行寫生,李叔同(弘一法師)率先在課堂上進行人的裸體寫生,劉海粟甚至率先在課堂上進行女性裸體寫生。一時嘩然,引起吳佩孚的勒令禁止。然而,劉海粟不屈不撓,把吳佩孚告上法庭。法庭判吳總督敗訴,從此,新學畫裸體得以合法,暢行無礙了。

在這樣對于“素描基礎”的努力與堅持下,林楓眠、徐悲鴻、張道藩、秦宣夫、周鼎新、劉開渠、常書鴻、董希文、吳冠中、張大千、陳之佛、傅抱石等藝術大家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中國現當代藝術終于擺脫了文人畫的桎梏,創造了新的奇跡。

(二)注重拔高:善于博采眾長

對于素描教學、繪畫教學來說,拿工業制造來類比——造飛機固然是從擰螺絲釘學起,可如果你的夢想是造飛機,在擰螺絲釘時,必須對“怎么造飛機”有一定的認識,那么你的努力才有方向,不至于走彎路。

因此,在強調大量寫生、夯實基礎的同時,我們在課堂上必須注重理論的教育——不光是繪畫技法、繪畫理論,還有就是對于美術史、藝術史,尤其是中西方繪畫大師的理解與分析,從而讓站在起點的學生們明白:終點在哪里?我們如何到達那個終點?

中國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在留學法國時,不僅在寫生、臨摹、創作上付出了巨大的血汗,他更是利用休息的時間,在巴黎參觀各流派繪畫大師的杰作,以此開拓眼界、博采眾長。

還有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在享譽中外之后,他并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他在敦煌莫高窟刻苦學習、臨摹中華藝術殿堂的精華,一學就是整整三年,完成了他從“中國繪畫大師”到“世界繪畫大師”的蛻變。之后,1949年,他在巴西繼續吸收外國藝術營養,20世紀60年代始創大潑彩水墨山水畫,再次攀上一個世界級的高峰。

由此可見,“夯實基礎”和“博采眾長”是學習繪畫的一體兩面,同樣重要。中職教育固然是基礎性、職業性的教育,但這并不是忽視學生才華與可能性的理由,我們要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完成對學生“美術人格”的塑造,拔高學生的眼界與胸襟。我們要通過“頭像素描”一窺“素描”,通過“素描”一窺“美術”,最終知道什么是繪畫、什么是藝術,不光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更能受益一生。

(三)勇于創新:運用現代科技

隨著現代教育、現代科技的進步,互聯網、Photoshop、AI的出現,讓個性化、多元化教學有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1.通過現代3D建模技術培養造型感

素描、繪畫是一種二維的平面藝術,而要實現用“二維”實現“三維”,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感、造型感。

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用unity3d、3dmax等軟件,進行3D建模的實操。因為,“建模前”與“建模后”,是否親身參與到3D建模,學生的感受、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他們一點點用自己的雙手,透過平面的電腦屏幕,通過現代3D建模技術進行建模,就可能非常鮮明地知道——如何用“二維”實現“三維”。

2.通過Photoshop等軟件培養“模塊感”

繪畫最終呈現的效果是全面的,但繪畫的過程卻是通過實現一個個“部分”,最后將部分拼裝起來,實現整體的真實效果。比如,在頭像素描中,學生要一點點確認——眼耳口鼻像不像、臉型發型眉毛像不像,最后整體的繪畫作品像不像。我們通過Photoshop等軟件,可以培養起學生的這種“模塊感”,這種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四)戒驕戒躁:要從初學做起

在美術教學中,經常有一種危險,說好聽一些,叫“現代派的誘惑”,說通俗一點,就是年輕氣盛的學生往往會在畫作中過多展現自己的“個性”,“走”還沒有學會,就開始天馬行空地“跑”了起來。

但其實,堅實的基本功必須要經年累月地培養才行,這樣才能夠在未來一飛沖天。我們必須矢志不渝、戒驕戒躁地夯實基礎、苦練基礎,通過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牢牢打好基礎,才能有明天、有未來。

就像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在結識了藝術大師達仰揚后,達揚告誡徐悲鴻勿慕時尚,毋甘小就。達揚的教導使他沒有被當時法國時尚的現代派畫風誘引,而是堅定踏實地鉆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造型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

(五)注重默畫:培養造型記憶

素描的過程,是不斷的“觀察—記憶—繪畫”,就是將看到的東西記下來,然后畫在紙上??梢哉f,你記得越持久、越細致,臨摹得就越傳神。

因此,“記憶”是需要訓練的,要通過“默畫”來培養。

以頭像素描而言,老師不應該滿足讓學生邊觀察、邊臨摹,在學生漸入佳境后,要勇于突破,嘗試讓學生“先觀察、在臨摹”,也就是在看到需要臨摹的頭像后,努力記憶,然后憑借記憶作畫,并越畫越像、越畫越精,逐步拜托對“臨摹對象”的依賴。

從實踐看,“默畫”不僅可以培養天才,也可以讓一般的學生養成使用的繪畫記錄的實用技能,對于學生造型感與美術記憶更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大量寫生夯實學生基礎、博采眾長開拓學生眼界、現代技術磨練學生技巧、注重默畫苦練學生記憶,讓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學有真章。

在中職素描頭像教學中,一方面,我們要“腳踏實地”,一點點培養起學生的基礎技巧、美術水平,另一方面,我們依然要“仰望星空”,帶學生領略璀璨的人類藝術寶庫,培養起他們絢麗的藝術思想、藝術夢想、藝術人生。這不僅是美術的要求,更是教育的本質——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一門技術,更要給予學生一種人生。

參考文獻:

[1]李娜娜.當代美術教育課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1.

[2]李奕萱.二維畫面的“沉浸式”體驗——窺探視角繪畫[J].美與時代(中),2020(7).

[3]王蕓君.淺談追求美術課堂的真實性[J].新課程(下),2012(10).

[4]魏佳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藝術特色和美學思想[J].大觀,2021(9).

[5]張惟.談宋徽宗繪畫中的“格物”精神對筆者繪畫創作的影響[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管笛(1990—),女,漢族,南京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工藝美術。

猜你喜歡
多元教學基礎創新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讓我們有效遷移,多元而教
論述初中英語多元教學法的實施
《電動力學》課程多元教學信息平臺的構建
“五抓五促”夯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