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構建研究

2024-04-21 16:32白雪濤王昆林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共建共享困境

白雪濤 王昆林

【摘 要】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構建已經成為新時期文化產業建設的主要內容。高校博物館作為我國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面臨知名度低、資金缺乏、發展受限等困局。立足高校博物館現狀,學習借鑒成功案例,在中國博協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的帶領下,發揮高校博物館能動性。打造高校博物館品牌,樹立IP。構建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推動高校博物館走出發展困境。真正讓高校博物館走進社會大眾的視野,發揮出高校博物館的力量,以滿足新時代以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

【關鍵詞】共建共享;高校博物館;困境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253—03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高校博物館總量已近500家。這些高校博物館擔負著學校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雙重使命,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博物館在其學科建設、對外交往中的作用。更有不少高校在新建、改建和擴建場館,甚至是打造博物館集群。不過,與此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均每館5萬人次的年觀眾量,以及70%以上高校博物館年舉辦臨時展覽次數的不足。高校博物館數量雖多,但多分散于各個城市的高校中,遠沒有發揮出他的作為博物館教育功能。在新時期這一背景下,高校博物館如何發揮出其功能,這就需要通過構建共建共享機制來進行高校博物館之間的資源整合利用。

一、我國高校博物館的特點與功能

高校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相比,既有共性,即實物性、直觀性和廣博性等特點[1],同時也因為其歷史底蘊、地理分布、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具有獨特性。昝淑芹將高校博物館的特點概括為:專業性強,深而不博;相對封閉,利用率底;資源豐富,潛力巨大[1]。宋向光指出高校博物館具有“學術化、專業化、理性化”的特點[2]。一方面高校博物館作為行業類博物館同樣具備收藏、研究、教育等三項基本功能。丁燁、馬金波指出高校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的一種特殊形態,更需要走出校園,成為高校文化的“名片”,同時服務社會,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3]。張安勝指出,高校博物館是輔助教學科研,思想教育,文化素質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功能[4]。其他學者的觀點也都多從以上功能出發來進行闡釋??偟膩碚f,國內學者對高校博物館特點與功能的總結都十分中肯,也比較完善。

二、構建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的必要性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边M入21世紀20年代以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波波博物館熱,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為廣大人民群眾所重視。通過游覽博物館了解歷史,對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這一背景下需要高校博物館積極參與其中,跟隨時代的步伐面向社會大眾。唯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做出自我改變才能脫穎而出,在此情況下構建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已是一種必然趨勢。

(一)我國高校博物館所面臨困境

在研究高校博物館的特點時,許多學者也認識到高校博物館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者提出我國高校博物館規模不大,分布不平衡;對外開放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與改善;服務水平和質量明顯不足;數字化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最后提出高校及高校博物館自身都應該相互支持并配合,實現共建共享,共同發展[5]以及高校博物館在運營管理、倫理問題和運營實踐三方面的困境[6]。

(二)長期封閉缺乏自我改變意識

高校博物館作為高校內的一個教輔部門,其主要對校內師生開放以及負責部分政務接待講解。一方面開放人群有限,另一方面開放時間也受限于學校放假情況。在我國《博物館條例》中規定: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博物館應當開放;國家鼓勵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這一規定在各省市縣級國有博物館落實較好,但在高校博物館中落實明顯不足。大多數高校博物館深處學校內部,不僅社會人員進校參觀困難,甚至本校學生對本校博物館所在位置都不甚了解。平時高校博物館事務性工作較少,這導致部分從業人員沉溺于現狀,不愿意進行主動改變。

(三)經費來源單一,制約發展

高校博物館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學校撥款,作為教輔部門高校博物館經費往往不足,甚至僅夠基礎運營。有限的經費首先是用于保證基礎運營,在基礎運營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改造。借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多數高校博物館還停留在“生理”階段。高校博物館如想進行展陳更換,藏品的特殊性要求專業團隊進行藏品轉移保護,布展設計。場館升級則需要專業設計團隊,這些都不是僅靠博物館自身就能完成的工作,這一筆筆經費支出對高校博物館而言不易申請。同時高校博物館屬于學校內部機構,很難享受到國家針對博物館免費開放提供的相應補貼。經費的缺乏極大的限制著高校博物館的各項活動,限制著高校博物館的發展。

(四)展陳落后,宣傳力度不足

高校博物館與同為教輔部門的高校圖書館人流量與知名度相比,顯得冷清與低迷,在高校內部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處機構。而高校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往往不愿主動改變,博物館中的展陳往往一次布展多年不換,部分高校博物館的展陳已經落后于時代。而這些落后于時代的展陳又如何吸引參觀者前往參觀,各省市級博物館多還通過舉辦臨展來彌補和豐富展陳不足。但高校博物館極少聽聞有臨展舉辦,或臨展基本不為人所知,缺乏高質量的展陳。高校博物館不是缺乏藏品,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統計,高校博物館藏品總量遠遠超過了故宮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吉林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的總和[7]。但大家往往對各省市博物館如數家珍,對高校博物館一無所知,這與宣傳力度不夠有極大關系。過去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各個省市博物館都在想盡辦法進行宣傳。但部分高校博物館還是跟過去一樣,“風雨不動安如山”不主動擁抱時代。

三、構建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的途徑

國內學者對高校博物館現狀與困局進行研究的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策,都具有借鑒意義。如:鄒磊提出豐富資源,創新服務,培養專業人才以及加強構建博物館與高校教育之間的協調發展模式的解決方案[8]。昝淑芹提出高校博物館應該向綜合化發展、向研究型過渡,并建立數字化博物館[9]。高榮斌認為高校博物館要辦好基本陳列及臨時展覽,要有一定的規模和現代化設備,開設相關的博物館學課程[10]。鐘霞軍提出了地方高校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根據學校特色,準確定位,多方籌措資金,廣招賢才,提升展陳方式,打造精品[11]。眾多的學者都為高校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解決之道,但這些解決之道在實際中如何落實也值得我們深思。

(一)走出校園尋求多方合作,打造高校博物館新模式

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強烈,博物館熱已成一種趨勢。各省市博物館成為外出游玩參觀的必去地點,這帶動了博物館的發展。通過參觀博物館也豐富了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但目前各省市博物館多為歷史類博物館,缺乏專業性博物館,而高校博物館恰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部分高校博物館側重于某一主題進行藏品征集與布展。如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多側重于中醫藥文化的展示,地質類大學博物館多側重于地質方面,航空航天類大學對側重于航空航天方面。這些展陳也正是社會上所缺乏的。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在于向多少的觀眾傳遞了具有價值的信息,有多少觀眾從中學習受教育。

同時高校博物館藏品不可謂不多,藏品不可謂不精。如此多的藏品和各種主題的展陳如何走出校園展現給社會大眾,是高校博物館所面臨的問題。目前針對這一問題已有高校博物館進行過積極探索,并有成功案例。如:成都市與成都理工大學合作,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館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舊館位于校內,僅限于校內師生參觀。新館則搬至學校西北側緊鄰地鐵等交通路線,有利的區位交通便于公眾前往。自開館以來,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現狀,目前該館已成為成都市一處重要的社教場所。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這一模式即未脫離高校博物館的范疇,同時也探索了一種高校博物館發展新模式,是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的一處成功案例。當然早在成都理工之前中南民族大學博物館,已主動為周邊社區和武漢市中小學生提供免費開放服務。

(二)發揮自身優勢,拓展資金來源

針對高校博物館我們常提及資金不足的問題,僅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索取,并不是解決資金短缺的唯一途徑。高校博物館自身有著無可比擬的自身優勢,有著豐富的藏品資源以及專業的團隊。有部分高校從自身開源上下功夫。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物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等采取對外門票收費的政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物院開展各項展覽進行增收,這樣下來的收入已經能夠大大減輕博物館的資金壓力。目前有部分高校博物館為接待社會觀眾專設通道,方便社會大眾前來參觀。高校博物館在對外開放方面,多視高校寒暑假情況而進行開放。寒暑假往往又會是博物館這一類社教場所的參觀高峰期,因而已有部分高校在寒暑假對外開放。部分高校博物館積極與小初高學校合作,接待學生研學參觀等活動。如: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作為首家被認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高校博物館,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該館主動利用自身優勢,與小初高學校合作開展科普進學校等活動。開發研學課程,吸引學生進高校博物館。這一系列的活動,使該館進一步走進社會、面向公眾。這樣大大拓展的高校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也為其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三)發揮博物館力量,打造品牌樹立造IP

在2022年的上博主辦的博物館的力量 賦能城市未來——國際博物館館長對話”中,多為專家學者提及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品牌,而高校博物館也是高校自身的一個品牌。當前多數高校博物館的影響力多僅在學校、行業協會內。極少有高校博物館“走出高?!睂⒂绊懥U大到社會,或將藏品外借其他博物館進行展出。這樣“居家自守”既不利于藏品為社會大眾所知,也不利于高校博物館的宣傳。在各省市博物館IP層出不窮的時候,如:陜歷博的唐妞,甘肅省博的銅奔馬,海南博物館的南溟子等,我們卻極少聽說某高校博物館有自己的IP。沒有自身的品牌意識,宣傳力度不夠,高校博物館受制于學校本身,難免出現“酒香就怕巷子深”的情況。各大博物館IP其原型多來源于自身的藏品,這要求高校博物館深挖自身藏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符合自身特點的IP。未來幾年,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必定成為熱門IP [12]。高校博物館想脫穎而出,博物館文創也將是一個超車道。一個深挖藏品又極具博物館特色的文創,往往能讓一座博物館火速“出圈”。

(四)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

全國高校博物館均為中國博協高等學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員。如何推動高校博物館進行溝通交流,推動高校博物館走出本校。高校博物館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藏品展出等活動。這需要專業委員會進行牽頭,在專委會的帶領下搭建平臺讓各高校博物館館長之間進行對話,對高校博物館內部的展陳互動、藏品交流等達成一致。真正達到高校博物館引進來,走出去。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博物館學界的學者對高校博物館的特點、功能、問題及發展建議等方面都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高校博物館發展現狀也為學者們所關注,實際中各地高校博物館發展水平不同。目前學界大部分以東部地區尤其是發達地區的高校博物館為研究主體,而關于西部地區的高校博物館的研究則還有所欠缺。針對高校博物館發展困局,已有部分成功案例可供參考。在中國博協高等學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牽頭,結合成功案例發揮高校博物館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系統科學的研究高校博物館發展現狀,打造高校博物館共建共享機制。為高校博物館體系的完善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為高校博物館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讓高校博物館既服務于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也服務于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昝淑芹,金利勇,續顏.關于高校博物館現狀與發展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1999(2).

[2]宋向光.從大學文化視角解讀高校博物館的特點和發展[J].文化學刊,2007(3).

[3]丁燁,馬金波.上海高校博物館現狀分析與功能再定位[J].上海藝術評論,2021(5).

[4]張安勝.高校博物館育人的內涵、定位與路徑論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

[5]謝祥,章鑫,沙迪.高校博物館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2).

[6]趙桂玲.中國高校博物館之價值、困境與發展思路[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2(2).

[7]林毅紅.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博物館如何破繭重生[J].中國博物館,2012(2).

[8]鄒磊.高校博物館現狀與發展研究[J].文化產業,2021(22).

[9]昝淑芹,續顏,陳軍.中國高校博物館特色與發展趨勢[J].中國博物館,2003(4).

[10]高榮斌.試論我國高校博物館的功能與發展[J].中國博物館,1996(4).

[11]鐘霞軍,朱智德,韋威,等.新時代對地方高校博物館發展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9(12).

[12]鄭曉芬.互聯網IP浪潮下的“博物館文創”[J].商業文化,2016(22).

作者簡介:白雪濤(1982—),女,漢族,陜西吳起人,大學本科學歷,歷史學碩士,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文博系列館員,研究方向為博物館學基礎理論與藏品研究;王昆林(1998—),男,漢族,四川南充人,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博物館。

猜你喜歡
共建共享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高校動畫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構想
Interlib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的應用初探
創新應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鳳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贏
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現狀思考
關于構建黨校圖書館中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方案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論狹義平等理論的三重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