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產業學院視域下汽車人才培養的探索

2024-04-22 12:28王楷焱陳克高峰
時代汽車 2024年6期
關鍵詞:汽車工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王楷焱 陳克 高峰

摘 要:現代產業學院是新時代校、企、地深度融合的共同體,需要面向產業發展和地方需求實施人才培養。根據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的特點,汽車工程產業學院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及教學團隊、教學模式、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探索,形成了人才的有效路徑和方法,為同類型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提供了建設思路。

關鍵詞:現代產業學院 人才培養 汽車工程 課程體系

現代產業學院是對傳統產業學院的一次升級和發展,通過校、企、地等多方的合作,形成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的共同體[1]?,F代產業學院與產業緊密相連,面向產業發展前沿,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F代產業學院能夠有效的促進地方高校與地方企業、政府之間的深入合作,為產業培養人才的同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科研創新[2-3]。

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需要面向產業的發展需求,突出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4]。因此,在產業學院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多方協同的組織架構形式,使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的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改革和建設、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評價等環節之中,保證人才培養過程與產業緊密貼合,實現畢業生知識、能力、技能與企業用人需求相匹配[5-6]。

1 現代產業學院成立背景

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發揮應用型高校特點,以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產業學院。遼寧省教育廳在2021年為了貫徹落實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鼓勵應用型高校與行業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的有關要求,將設立了包括汽車工程產業學院在內的首批68個現代產業學院。

汽車工程產業學院依托與沈陽理工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采用校、企、地等多方合作模式,辦學主體為沈陽理工大學,通過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汽福田汽車、長城汽車、毫末智行等企業的合作,聯合打造面向汽車“新四化”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學院。汽車工程產業學院設有理事會,由學校領導,地方政府代表、行業專家、企業高層聯合組成,對產業學院的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進行決策。產業學院的管理由院長負責,學院下設人才培養與培訓中心,汽車工程產業科研中心,綜合辦公室。

2 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的特點

現代產業學院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在十四五期間,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計算、信息技術等將成為我國重點發展領域。面對這些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勢必需要對相關專業進行“新工科”建設。引入新類型課程,實施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能力的產出,將成為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保障[7]。

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向更具有指向性,能夠緊密貼合行業發展,更加注重學生職業的勝任能力[8]。產業學院的學生通常會面向較為明確的方向領域或企業的部門,根據企業對職業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學院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實現無縫銜接,快速進入工作崗位角色。

現代產業學院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F代產業學院面向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培養行業所亟需的人才。在這種背景下,就必須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創新課程、創新實踐的培養,具備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方法,這樣才能在步入工作崗位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創新,帶動企業和行業在新興領域不斷的開拓和發展[9]。

現代產業學院是校、企、地等多方深化合作的成果,因此,多方的協同合作將貫穿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除了需要結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共同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外,將企業的技術發展融入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與實踐過程與企業生產或研發過程有效結合將成為有才培養成功的關鍵要素。

3 面向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路徑

3.1 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

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這一理念正切合了現代產業學院對人才的培養需求。面對汽車“新四化”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知識的復合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復合特點,創新性的開展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10]。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注重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相對應、崗位需求與課程體系相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谛F笊疃群献?、產教深度融合,構建一個符合行業企業需要的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

3.2 課程體系及教學團隊的構建

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將面向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與學科專業知識創新相結合,注重學生復合知識能力的培養,打破學科界限,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將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系統重構,將企業基于崗位技術職業要求的培訓課程進行分解、整合,嵌入到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是以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集合與企業具體崗位的培訓的課程的有機組合。同時,整合企業和學校的資源,充分利用高校教師理論基礎優勢和企業技術人員實踐能力優勢,形成強有力混合的課程教學團隊。

3.3 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現代產業學院的對人才的能力的要求更具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與學已經無法滿足這種人才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多種手段相結合,建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產業學院豐富的教學資源,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課雙師”、項目式教學、校內外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多場景混合式教學等提升教學效果。

3.4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除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外,還可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能力都是企業所急需的人才的重要能力,現代產業學院具有專兼職教師優勢,校內外實踐平臺和基地優勢,企業實際課題優勢以及貼近產業課程優勢,通過對創新創業課程的優化、校內外專兼職教師聯合指導、依托于校內外實踐平臺和基地結合企業實際課題,可以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活動以及創新實踐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的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4 面向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式

現代產業學院需要校、企、地等多方深入合作,彼此互通互融,實現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在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團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合作的探索和研究。

4.1 人才培養模式

汽車工程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圍繞《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聚焦汽車“新四化”,按照OBE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建立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相對應、崗位需求與課程體系相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以產出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的崗位需求,從而分解畢業生需要掌握的技術技能,最后內化為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本領,淡化學科中心,打破學科界限,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將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系統重構,實施交叉融合和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并將產業工程實踐項目嵌入課程體系,實現工程教育課程結構優化、質量提升。

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方面,在現有的教學質量和評價機制基礎上,構建多元化評價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持續改進。利用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優勢,在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建設和培養成效評價等方面構成一個閉環。

4.2 課程體系及課程團隊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汽車工程產業學院構建了符合行業企業需要的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面向產業需求和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加強專業集群課程體系整合優化,校企合作開發與產業標準對接的專業課程集群,將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汽車技術、汽車新工藝引入課程,構建以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學院課程體系分為三類,第一部分:汽車產業概論課程,例如《汽車工程概論》。把產業的企業文化、生產經營管理、未來發展趨勢、技術現狀與前沿等整合成為一門概論課程,學生通過學習,到企業參觀、考察,感受企業文化,了解產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也便于學生謀劃職業生涯和制訂學習計劃;第二部分:崗位案例課程和基于崗位的實踐訓練。一是產品研發、生產項目按照專業特點編寫成為一門課程,例如《汽車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二是將研發項目、生產內容進行分解細化,作為教學案例嵌入到課程里,如《汽車理論》、《汽車設計》等課程;三是企業將產品開發或生產過程實際問題,作為課程設計、科技開發、學科競賽等項目內容。第三部分:綜合實踐訓練。學生進入企業,基于崗位進行實習實訓,替代專業原有的2周的生產實習,最后完成基于項目的畢業設計。

面向產業學院的課程體系,需要建立混合式的教學團隊,在現有高校教師基礎上,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專家參與教學全過程,構建多元化教學團隊,有利于項目化的課程教學,提高工程人才培養的教學效果。高校教師擁有教學經驗和課程開發能力,大多缺少企業經歷和實踐經驗,企業技術人員則正好相反。在產業學院的課程建設和開發過程中,通過依靠企業技術人員與高校教師的密切合作才能順利的完成。

4.3 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現代產業學院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利用多種資源、多個平臺,構建了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構建學習共同體。

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一課雙師”的授課形式,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各自優勢。同時,將課堂教學與到企業實踐結合,讓學生在接觸到概念知識的基礎上,到現場參觀考察,接觸到實物,做到理實結合。將不同的學習對象、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進行有機融合,包括學校學習與企業學習相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虛擬與實際場景相結合等。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拓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學形式的變革。

將企業實際項目或問題引入教學之中看,通過項目研發與教學,建立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以項目為引領,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項目開發,企業給予指導,雙方合作在實踐中育人,增強產業與教育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為社會培養合格工程人才。

4.4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需要系統化的課程、導師與創新團隊、以及創新平臺等方面的保障。創新創業課程以學校為主體,通過優化課程體系、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意、創新、創業能力,聚焦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必修和選修類的創新課程如《創造學基礎》、《汽車科技與創新》、《新能源汽車科技與創新》、《智能汽車科技與創新》等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創新實踐過程除了學生自身的能力和主動性外,指導教師和創新團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產業學院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通過組建混合式的指導教師團隊,將學生創新創業方向和內容與企業的實際課題相結合。依托于校內實訓平臺、創新創業平臺和校外聯合實習基地,搭建短學期實踐育人平臺,使用學生能通過創新創業活動、各類競賽及企業實踐,提高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

5 結語

汽車工程產業學院從人才陪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團隊、教學模式和學生創新能力等主要路徑對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贠BE理念,面向汽車“新四化”發展,構建多了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與職業發展銜接的課程體系, 實現能嵌入崗位技能的課程內容,組建了混合式教學團隊,并通過課程、導師、團隊及平臺全方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現代產業學院培養具備職業勝任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金項目: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遼教通[2022]166號);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遼教辦[2021]254號);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0900805022020);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沈理工教[2022]3號);沈陽理工大學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項目(沈理工[2021]14號)。

參考文獻:

[1]畢楊,王麗,宋飛,等.以產業學院建設為抓手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以西安航空學院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3,9(29):85-88+92.

[2]蘇志剛,徐旭英.高質量現代產業學院的表征、問題與建設策略分析[J].中國高??萍?,2023(10):65-69.

[3]牛國鋒,龔聲蓉,錢振江,等.基于現代產業學院的智慧教室建設探索——以常熟理工學院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為例[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3,37(05):119-124.

[4]李健,梁鵬,崔書婉,等.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協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探索——以廣西科技大學智能車輛(制造)與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23(06):4-7.

[5]沈潔,徐明華,徐守坤.現代產業學院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1(12):56-58.

[6]王強,姜莉,張鵬,等.基于現代產業學院的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協同培養模式[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1,41(03):110-113.

[7]沈潔,徐明華,徐守坤.現代產業學院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1(12):56-58.

[8]殷勤.依托產業學院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9(10):18-24.

[9]陳克,劉征.現代產業學院模式下的智能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22(10):174-177.

[10]王堯,周小龍,孫雪梅.以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為導向的課程改革研究——以“機電傳動控制”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27):65-68.

猜你喜歡
汽車工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論汽車工程領域中CFD技術的應用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汽車工程概論》課程建設與實踐
車身非光滑表面邊界層流場特性分析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