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視角,提升高技能人才擬合度

2024-04-22 06:25邱志敏
人力資源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技能技能人才

邱志敏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35年,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基本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共同編制《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近三千萬人,缺口率高達48%。當前,我國人才市場技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仍然巨大,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比較突出。

高技能人才供需的存缺口

●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相對偏低

雖然近些年高技能人才在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地位有所提升,相應的勞動報酬也有所提高,但與高技能人才的個人價值和社會貢獻并未成正比,與相關勞動部門的待遇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盡管當前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維持較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勞動報酬溢價指數有所上升,但勞動報酬溢價仍處于較低水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技能人才的正常流動和健康成長。

●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培養乏力

培養高技能人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也是解決企業技能型人才短缺的良策。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是滿足生產經營的最佳方式,同時也能促進企業升級改造,然而,由于企業規模和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僅有極少數大型企業開設專門的培訓機構,絕大部分企業僅僅是與相關機構聯合舉辦技能培訓班,因此,大部分高技能人才主要來源于校企合作單位的定向委培。

從相關企業的反饋看,高校合作辦學培養的人才的實操能力也并未能達到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預期,企業對于人才的培養更多地注重投入與產出比,擔心技術泄露與人才培養后的流失,很多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中給予學生的僅僅是基本技能的培訓,沒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深入、高層次的培養,更沒有設計較為完善的人才培訓方案,部分企業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意愿不高,甚至有些懈怠,進而導致企業高技能人才流失現象屢見不鮮。

●培養機制不完善

高校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給者,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的設置、培養方案的制定都會影響輸出技能型人才的層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成績斐然,但個別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策略與區域經濟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仍存在一定的脫節,比如:課程標準的開發與產業和技術的發展滯后、教學實踐過程與生產過程匹配度低,致使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與區域內行業、企業的需求無法形成合力。同時,各高校專業培養的趨同性與傳統性無法應對新興技術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高技能人才擬合度的影響因素

●教育與人才培養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企業轉型升級改造,對新型高技能、高素質、工匠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漸增大,因此,高校是在人才培養設置與企業契合度方面急需完善。實踐中發現,人才在理論教育與實踐能力的不匹配,往往會導致企業的用人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

●技術更新

當前,我國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個別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大力推廣建設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是突破技術壟斷的最佳路徑之一。關鍵核心技術的更新,對企業和高校間的互動交流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可有效盤活企業與學校間的供應鏈條,激發供需雙方的創新活力,促進高校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協同發展,推動兩者之間的復合型合作,實現更有效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

●政策支持

政府和企業、院校等各方都在努力推進高技能人才供需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這些政策對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揮高技能人才作用具有前瞻性和指引性作用。世界級技能大賽獎勵政策對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同樣起著重要的導向功能,讓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了解并感受當代世界先進的技術,激發高技能人才的創新熱情,推動高技能人才的技術技能快速提升。

此外,物質和非物質獎勵也是兩種重要的激勵途徑,政府和企業、院??梢罁瞬艅撛斓膬r值和貢獻,給予對應的物質和非物質獎勵,同時在企業中構建學習型組織,為高技能人才學習專業知識、訓練業務技能提供穩定的環境支持,激發高技能人才對自己技能的提升熱情,提高對企業、職位的認可度。

●產業鏈融合升級

產業鏈本身受到規模經濟以及分工深化的影響,具有橫向、縱向和網絡的結構特征。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與教育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高技能人才擬合度的重要路徑,對新形勢下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是高技能人才輸出的重要保障,高校需要與企業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給予支持、全方位合作,才能輸出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人才提升是產業鏈升級改造的主要方向,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都離不開人才,各行各業都要以人才提升為主攻方向,培根、溯源、協調、融合發展。創新是產業鏈發展的第一動力,技術賦能、企業聚力、師生共進的融合發展必然是在創新驅動下螺旋式上升。在“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融合協同發展之下,才能實現整體提升高技能人才擬合度的目標。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類各級高校在與企業合作中逐漸形成了工學結合、院校聯合、定向培養、帶薪頂崗、勤工助學、訂單培養等多種模式的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高技能人才,部分校企合作運行的時間不長,其社會效果還無法得到考量與驗證,各高校應結合本專業特色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定制型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推動企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共同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臺。

提升擬合度的有效路徑

●優化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高校應注重實踐性教育和素質教育,加強人才培養計劃和企業需求的對接,實現人才的素質提升和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為企業提供高層次、堅實的人才支持,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優化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提升擬合度。

第一,理論教育與實踐培養相結合,強化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聯合實踐教育、實習實訓等各種形式的實踐教育,讓學生更加貼近社會實踐,適應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和應用性。

第二,提高招生、教育和培養的適配度,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調整招生、教育和培養模式,采取更加符合市場主流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

第三,高校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提高高校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通過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構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學習環境。

●重視技術更新

技術可以激發供需雙方的創新活力,促進高校教育、科研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協同,使得兩者之間的配合更加緊密,實現更有效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

第一,加速高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統一。隨著技術的迭代,高校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有效應對實踐場景中的具體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創新能力。

第二,提高人才定位匹配度。高校在進行課程設計和專業培養時,可以根據企業技術更新的需求來調整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向,使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企業的技術人才需求。

第三,優化創新路徑。技術更新使得企業生產模式發生了變化,也為高校提供了科學研究和創新實踐的機會。企業可以通過和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和新思路,促進企業技術水平和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

●創新培養模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提升人才結構的重要渠道。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群體高技能人才實施具體的差異化培養項目,開展訂單式、套餐制培訓,為相關需求者對接最佳人選。通過名師帶徒、技能研修、技能競賽等形式,開放式培訓高技能人才,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全套制度,培養敬業奉獻、技藝精湛、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對于在職人員,應建立技能型人才繼續教育制度,完善技能教育體制,實現技能人才新興知識的與時俱進,適應技術創新、工藝改造、產業優化升級的大變革。

●完善激勵政策

激勵機制的實施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起到關鍵性作用,設置高匹配的激勵措施尤為重要,而針對高技能人才也要考慮到具體的崗位和能力,合理分配物資與精神激勵,具體可以從薪酬、物質、榮譽、培訓等多個方面來綜合分析。一方面,依崗適度激勵。高技能人才較為看中培訓機會、創新平臺等成長因素。另一方面,拓寬人才晉升渠道。結合各自崗位的工作職責,以能力為導向,豐富評價形式,建立分類評價方法。靈活采用考核、成果評審、述職、答辯、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不同方式,把握各種評價方式的應用場景,對高技能人才的價值和貢獻進行整體衡量。

●制定有效的區域人才引進策略

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有效的人才引進戰略的支持密切相關,吸引高技能人才遷入的強有力措施是政策,各地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推動高技能人才的流入。

其一,統籌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充分保障異地就業落地,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暢通項目落地、人才就醫、子女就學、交通旅游等綠色通道,打造全周期、人性化服務鏈,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讓人才“第一資源”享受一流的服務、創造一流的業績。

其二,優化人才聯系制度,健全各級領導直接聯系服務的專家機制,構建“問候、問情、問需、問策”的服務機制,定期開展人才座談、聯誼會等活動,密切關心專家人才的生活、事業、思想,辦實事、解難事。

其三,制定人才使用的配套政策,研究出臺支持人才發展的系列政策,落實支持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構建人才流動、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加大優秀人才表彰獎勵、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創設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的空間。

作者 韓國南首爾大學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高技能技能人才
高級技能
人才云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