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探索

2024-04-22 09:12王婷
云南教育·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王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中小學生塑造民族情感、增進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式,總結了所在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現狀,分析困難和問題,提出實施建議,希望能為推動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走深走實提供參考。

一、宣威市東山鎮瑞錦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現狀

筆者所在的宣威市東山鎮瑞錦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在校生226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23%;有教職工15人,其中本科畢業生占73%,師資力量逐漸加強,教學水平逐年提高。近年來,瑞錦小學在市級以上各類民族團結征文比賽或演講比賽中多次獲獎。

為充分了解瑞錦小學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和發展需求,并對其成效進行總結,筆者從認知、情感、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重點集中在教學開展情況、開設課程、平臺使用、教學資源發布與課堂互動等方面。此次調查問卷發放對象為瑞錦小學三、四、五年級的老師與學生,發放問卷共計134份,回收有效問卷134份,基本上掌握了瑞錦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總體情況。

1.教學活動開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瑞錦小學通常采取愛國主義教育、國慶活動、參觀革命紀念館等集中學習的形式進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中華民族”“祖國”“文化”等詞匯在活動中被提及較多,說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以及各種形式教育間的相互聯系,才使教育更具感染力。正因如此,學生對民族文化能產生更為清晰的認知,一些學生也開始大方地穿著本民族服裝進入校園,并使用自己的少數民族語言和本民族同學交流。

2.學生認知狀況。為準確獲取瑞錦小學學生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認知的基本情況,在調查問卷中專門設置了4道問答題,其中,對于“你是否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當我們的祖國遇到危險時,你是否會站出來保家衛國?”這兩個問答題,所有受訪學生都給出了肯定答案。結合調研結果,充分說明學生對偉大祖國有著深厚感情,能準確識別國家符號,對中華民族有著堅定的認同,并愿意積極投身祖國建設。

3.學校教育宣傳情況。在瑞錦小學的教室、走廊、餐廳、校園宣傳欄等場所,均呈現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相關宣傳內容,對學校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有積極的效果。瑞錦小學采取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主題班會、手抄報、主題演講、主題征文等活動,同時,通過多媒體等新型傳播媒介,開展系列主題活動,營造了駐足可見、觸手可及的愛國主義教育濃厚氛圍,有助于引導小學生自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4.教師隊伍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瑞錦小學的教師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把握和認知情況較好,其中表示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體內涵的教師占比達68%,仍有少部分教師對其了解不夠深入,僅限于概念層面。不少教師認為,應該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活動形式及方法,并且應該定期開展調研座談、民族文化宣傳、愛國主義教育與培訓等活動。

二、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困境

1.學校統籌規劃不夠系統。雖然廣大中小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但是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缺乏系統的整體認識、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等問題,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體系以及配套措施,以至于在工作上出現了“不催不動、小催小動”的應付行為,甚至流于形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開展。因此,學校要把是否有效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衡量標準,緊密結合學校實際,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安排。

2.教育模式有待優化與創新。根據調查,瑞錦小學的課程設計中蘊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內容,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存在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結合不足,學科滲透效果不佳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理論儲備相對薄弱,概念認識不夠深入,課后反思不足,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學校教育途徑單一,實踐活動開展不足,沒有建立完整的實踐活動體系,未能有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日常管理和服務中。

3.家校協同育人銜接不足。云南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薄弱,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導致家校溝通不暢,家校協同育人不足。從學校層面而言,學校的課程內容設計忽視了對主流文化的深層次探討,僅僅圍繞應試教育內容來展開教學活動,缺乏系統完整的文化認同教育,很難讓少數民族學生真正去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含義。從家庭層面而言,偏遠農村地區依舊存在家庭教育普遍缺失、思想觀念較為落后、“隱性”輟學等突出問題,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關注嚴重不足。

三、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建議

學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在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基礎上,開發拓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1.開拓思路,引導課堂。對處于中小學階段的青少年而言,主要認知仍是通過教師講授灌輸而獲得的,因此課堂教學仍然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重要的方式。應在中小學課程教育中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全員性,并與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情教育相結合,細化各個學段中“五個認同”意識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地方課程具有課程資源內容意義豐富、貼近日常生活、適宜實踐探究等特點,在云南各地,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源遠流長話云南》,了解云南地方與祖國內地相互交流的歷史,增進學生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認識,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家、愛民族的深厚情感,自覺地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2.網絡輔助,豐富課堂。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契機,對于提升教育品質、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意義重大。積極推進“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數字化課程建設,是輔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有效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需求下,教師自己動手并發動學生去查看或制作體現中華文化精髓、中華民族精神、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網絡視頻、動漫作品、有聲讀物、微電影、短視頻等,都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豐富教育形式,改變一味理論灌輸的單一方式,將更寬廣多彩的世界展現給學生,將體驗的過程還原給學生,從而提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歷史、文化、民族元素,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主動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引導學生主動在網絡上查找探索家鄉的歷史文化傳統,更熱愛自己的家鄉,培養學生從愛家鄉的情感上升到愛國家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

3.科學實踐,延伸課堂。中小學應精心設計系統全面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體系,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實踐活動,著力發掘其在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育人功能,注重儀式教育,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儀式中感悟愛國情懷,激發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國家意識和民族團結的觀念。學??梢愿鶕W情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將知識的獲得從間接變為直接,進一步深化感受。比如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可以開展讓學生動手做關于國慶節主題的手抄報或者相關作品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國慶假期,或深入家鄉或隨父母外出游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用鏡頭記錄下來,再回到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探討。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雙眼和雙腳,看到了、體驗到了家鄉之美和祖國的遼闊,用事實說話,在自己的內心構建起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共同體意識。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