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因素解決高學歷就業難題

2024-04-22 12:47張宇
人力資源 2024年3期
關鍵詞:工科就業指導碩士

張宇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培養了上千萬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支撐了我國工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從2001年到2021年,我國工科本科生在校人數從157.4萬增長到644.0萬,增長了約3.1倍;工科研究生招生人數從6.3萬增長到41.9萬,增長了約5.6倍。從數量上說,我國工科教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工科生第一大國”。但與此同時,工科教育也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其中高學歷就業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就業教育比較滯后

●系統課程缺位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開展就業指導是高校的分內之事,但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卻長期處于空白狀態。對工科碩士生來說,多數學生有直接就業的意愿,但是部分高校就業管理部門對其就業指導上的投入力度并不夠。部分高校在本科培養階段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就業指導課程,但研究生階段基本上是沒有此類課程的。

●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在課程設置上,研究生培養計劃基本長期不變,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在專業設置上,由于工科碩士的專業設置通常比較寬泛,學生的發展更主要取決于其研究方向,而學生的研究方向多數是由導師定的,導師對其指導要更加重要。從理論上來說,學術型碩士主要是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專業型碩士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培養過程中這兩者的區別不大,培養學碩和專碩的是同一批教師,專碩的培養模式還常常是在學碩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和改造,喪失了專業碩士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就業方面的優勢。

●就業指導不足

在研究生階段導師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學生的學業、科研、就業、思想等方面承擔著全面的責任,然而一些導師卻更注重學生科研而忽視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研究生輔導員雖然會有意識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但囿于1對N的限制、就業指導專業知識的匱乏以及對行業前沿發展的認識不足,經常是左支右絀、心有余而力不足。

現實困境

●就業市場存在結構性矛盾

從就業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來看:“供”的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攀升和研究生的新一輪擴招,使得碩士研究生數量激增,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3月,全國在校碩士生人數高達309.75萬人;而“需”的方面,由于經濟原因,企業用工需求量明顯下降。此消彼長下,碩士研究生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愈加凸顯,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就業市場逐漸成為“賣方市場”,企業的招聘門檻逐步上移,幾年前要求本科學歷的崗位現在要求碩士了,學歷的貶值帶來了人口紅利逐漸消退,部分行業“招工難”和學生“就業難”同時存在;二是應屆碩士畢業生的薪資增幅下降,麥可思研究院發表的《2023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22屆碩士畢業生的起薪漲幅(相比2021屆增長6%)較2018屆(相比2017屆增長8%)下降了四分之一。

●畢業壓力過大

從本科階段到研究生階段最大的改變,就是學習方式從記憶理解型轉變為研究發現型,學習強度、學習難度都有了質的提升。當前研究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學業和科研方面,尤其是化工、材料等科研實驗任務重的傳統工科專業。以江蘇某高校某工科專業為例,2023屆碩士研究生未能在6月份按期畢業的有12人,因科研成果不滿足學位授予要求暫時拿不到學位證的更是有四十余人,占比超過10%。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學生不得不把畢業視為研究生階段的頭等大事,將主要精力用在科研實驗和論文撰寫上,錯失就業“黃金期”。

●學歷歧視和性別歧視

隨著兩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的出爐,“雙一流”逐漸接棒“985”“211”而成為社會公眾對國內高校的另一主要評價依據。面對浩如煙海的簡歷,很多企業招聘時把教育背景作為簡歷篩選的基本條件,將非“雙一流”“985”或“211”學校的畢業生直接淘汰。很多學生即使辛苦考上了“雙一流”高校的碩士研究生,由于第一學歷是??苹蚨驹盒?,在求職中也依然屢屢碰壁,盡管教育部表示不存在“第一學歷”的概念,但實際上“第一學歷歧視”現象仍普遍存在。即便在相對公平的選調生招考中,不論是選調崗位還是報考機會,“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都有更多的優勢。而在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政策中,更是列出了“國內外知名院?!鼻鍐?,將“四非”碩士拒之門外。此外,女性在就業市場上也長期處于劣勢,智聯招聘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男性的求職進展好于女性,且這種差異隨學歷的提升而逐漸增大。對于工科學生來說,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會優先考慮男性,特別是許多行業由于工作條件較艱苦、工作強度較大,更是直接明確了只招男性。

主觀認識不足

●就業預期與實際存在偏差

一方面,對就業形勢的認識不充分。受當前經濟形勢影響,許多企業不得不縮減產能、縮小招聘規模,而長期投入在科研工作中的工科研究生往往“兩耳不聞窗外事”,對經濟和就業形勢的嚴峻性認知不足。另一方面,就業期待值過高,一些工科畢業生將求職第一選擇放在國企或者頭部企業的研發崗位上,總想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結果卻事與愿違。

●缺少必備的求職技能

目前校園招聘的形式五花八門,對應屆生的考察也更加綜合,但對許多工科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卻不善于應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一是信息搜集能力欠缺,善于捕捉有效就業信息是求職成功的前提,而多數學生更習慣于被動接收,搜集就業信息的主動性不強,搜集招聘信息的渠道不豐富,同時也難以從浩瀚的就業信息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目標崗位。二是缺乏必要的就業技巧,簡歷排版不佳、個人優勢和亮點不突出,對無領導面試、結構化面試、即興演講等不同形式的面試認知不到位,面試表達時語言組織簡單、缺乏邏輯條理。三是缺少求職規劃,很少有學生進行職業發展的思考,求職中常陷入顧此失彼的困境。

●就業心理失衡

通常情況下,高校畢業生的回報率總體較高,收益也會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和計算機、大數據等互聯網行業熱門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薪資比起來,受限于行業自身屬性,工科碩士畢業生的起薪明顯偏低,求學階段的辛苦付出不能換來相應回報,許多畢業生難免心有不甘。而隨著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這些行業的薪資待遇不斷提升,而以土木為代表的傳統工科逐漸走向“沒落”,兩者對比之下,傳統工科方向學生的就業心理失衡進一步加劇。所以很多學生在就業抉擇時往往把薪資看得過重,放棄深耕多年的專業賽道,選擇跨方向甚至是跨行業求職就業,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約有14.9%的非數字畢業生選擇轉向數字類專業,但這樣做極有可能導致的后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在新的領域缺少根基、發展不順。

破局之策

●加強高學歷就業教育指導

針對系統課程缺位所致的研究生就業率不高問題,高校應該意識到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除了在完善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以外,還可以通過設立就業工作室、開展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講座、開通個性化就業指導咨詢熱線等方式補短板,形成系統性、有針對性的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及相應的教學體系。

工科學生在研究生階段不論是學碩還是專碩都要進組實驗,都要承擔導師安排的科研任務,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時,可以多注重就業導向,科研的內容盡量契合當下國家戰略和社會熱點需求,使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更高,學生畢業時可將研究生階段的科研積累轉化為求職就業的“敲門磚”,提升就業“硬”本領。

導師除了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外,更應重視學生的就業思想、就業技能和自我展示等“軟”實力的塑造。研究生輔導員在工作中也應注重幫助學生認識就業形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指導學生修改簡歷等。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在學生就業方面的幫助各有優勢,如果能做到“取長補短”,就可以形成就業教育上“1+1>2”的合力。

●提高研究生就業主觀意識

作為求職者主體,畢業生應當充分認識就業形勢,充分了解當下的經濟和行業形勢,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放下“學歷包袱”,擺正姿態,好的職位都是從一線、從基層做起,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信息搜集能力,不能只等待學校發布的就業信息;學習就業技巧,在簡歷制作上下功夫,提前了解各種面試形式并進行訓練;進行求職規劃,根據招聘季時間合理安排求職計劃,加強對目標行業重點企業的錨定和關注;適當降低就業期待值,調整就業心理,不單純看重薪資待遇,充分發揮自己所長,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

[本文系2023年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政課題“后疫情背景下提升高校學生核心就業能力路徑研究”(SZ20230403)]

作者單位 南京工業大學

猜你喜歡
工科就業指導碩士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