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2024-04-22 13:30陳麗華
家長·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素養

陳麗華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辈⑶?,在“政治認同”模塊指出,學生要具備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中華民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熱愛家鄉,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此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于核心素養視域,將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教學課堂有著必要性與必然性,能讓學生全面認知家鄉文化,形成熱愛家鄉的理念。學生基于家鄉文化認同,將持續深化家國情懷素養,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積極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以更為恰當、合理的方式融入課堂?;诖?,本文論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現狀與策略,旨在增強學生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汲取中國智慧,增強民族自信,助力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內容涉及了方方面面,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多個模塊。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在課堂中融入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能以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傳統禮儀、節日習俗、民族文化等均屬于地方傳統文化的范疇,是一定地域范圍和歷史時期內人們創造出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綜合,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相輔相成。兩者的融合不僅可以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學生以豐富的生活經驗為依托理解課內知識,也能夠讓學生從這些文化中獲得豐富且深刻的認知,形成愛家、愛國的情懷,砥礪達成道德與法治思政育人目標。由此觀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有效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其知識儲備,幫助其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促使學生達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樣態。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將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融于課堂,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豐富文化生活,拓寬文化認知視野,拔高精神境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既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目標,也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方向。豐富的地方傳統文化的融入,能讓文化資源更具個性化、獨特性,能從多元層面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凝聚優秀傳統文化中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價值取向與思想品質。并且,學生也能循著自身獨特的鄉土文化記憶,去挖掘地域時代傳承的精神內核與價值追求,持續豐富精神文化內核,以此形成人文精神,從精神、道德層面審視地域文化,樹立辯證統一的文化觀。

(三)有利于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與源泉,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程中融入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能有效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傳承的意識理念。學生將基于所學知識,多維解讀地方傳統文化,近距離觀察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實際操作,思考文化傳承與發展、創新與延續的有效路徑。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一)教師缺乏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整體認知

綜合分析現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融入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可以發現,部分教師缺乏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認知,忽視結合社會時代背景對其進行綜合詮釋。

一方面,部分教師弱化了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認知不足,未能基于所教學的內容挖掘豐富的地方傳統文化,讓兩者有機融合,使得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并未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特色來詮釋地方傳統文化。一些較為晦澀難懂、復雜生硬的傳統文化內容并未賦予新的載體、新的形式及新的內涵,使得學生難以結合時代背景對地方傳統文化內涵形成深刻認知,更無法認清其應用價值,阻礙了兩者的有機融合,難以彰顯育人功能。

(二)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未與學生生活關聯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影響,認知經驗有所限制,難以自主理解一些較為復雜的文化內容,所以地方傳統文化的滲透及融入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認知特點。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在不了解、不注重學生道德成長特點及認知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隨意選取地方傳統文化內容,導致學生對這些內容不感興趣,甚至出現了反感情緒。綜合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該以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讓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于道德與法治課堂,這樣才能夠讓這些內容在學生接受范圍之內落實,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使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更好地貫徹于教學課堂。

(三)兩者融合形式單一,難以彰顯主體性

現階段,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融入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時,基本采用傳統單一化的教學形式,缺失兒童立場;多照搬教材內容,僅僅以簡單的口頭講述式向學生實施地方傳統文化教育,忽視了地方傳統文化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契合點與興趣點,難以讓學生基于豐富的認知經驗展開多維互動。這樣就導致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效果較為低下,無法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傳統文化內涵,更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了學生探索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導致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探索認知與教師教育之間產生了斷層,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地方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文化解碼,尋求地方傳統文化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切入點

教師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知影響著兩者融合的效率與質量。教師應根據所教學內容,多維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地方傳統文化,加強對這些文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掌握文化精髓,激發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尋求將其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切入點,使學生的思維對地方傳統文化產生觸動,將傳統文化構建到自身的思維結構和知識體系之中。所以,教師要以專業的視角解碼地方傳統文化,掌握并挖掘地方傳統文化中與時代精神、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思想內涵,以科學合理的教學引導學生、教化學生,全力推進學生文化自信素養的培育,反哺核心素養生成。

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我們當地的風俗》教學為例,涉及的核心素養目標是讓學生感受風俗與自己的密切聯系,理解并體會不同地區風俗所承載的豐富內涵,正確看待風俗的演變,主動體驗并傳承優良風俗?;谶@一教學目標,教師要先從整體視角解讀教學內容,再挖掘豐富的地方風俗文化資源。比如,莆田地區有獨特的風俗,如“做牙”習俗,這是深深刻在莆田人心中的;“年暝歲尾”是莆田人到了歲末年終常常掛在嘴邊的詞,指的是到了這一段日子,有著各種習俗、儀式和禁忌?;诖?,教師可以從學術的角度解析這一傳統風俗,將其作為豐富的生活資源融于課堂,幫助學生完成課堂探究,以自己成長中經歷的風俗活動感受風俗與生活的息息相關。

在課堂初始階段,教師用方言說《莆田十六尾牙贊句》,激發學生的生活記憶,讓他們互相分享自己從大人口中聽到的贊句及老一輩給自己解釋的贊句意思,讓課堂承載濃厚的鄉土氣息。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莆田人過尾牙、掃巡、做紅團的視頻(節選《年暝歲尾(上)》紀錄片)。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風俗加以闡述。比如,“掃巡”一般選擇“農歷雙日”進行,工具一般是蘆葦、青蒿或者稻草,捆成一大把,再貼上一張紅紙,將其綁在竹竿上,打掃灰塵或者蜘蛛網等。教師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莆田人的“做牙”習俗,并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自主表達,闡述自己印象中的“做牙”習俗,能讓學生憑借豐富的實踐體驗、感受中華民族濃郁的民風民俗,從而讓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等豐富的思政內涵、道德觀、社會觀融于課堂,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及政治素養的提升,讓地方傳統文化更好地融于課堂,為學生帶來愉悅的課程體驗。

(二)落實實踐,提升地方傳統文化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行動力

要想將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融于課堂,教師便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滿足學生內在需要、能力與興趣,鼓勵學生結合地方特色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課程內容,完成多元化的實踐探索,拓展新的文化內涵,以自己的言行闡釋自己對地方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受。因此,教師要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協同家庭與社區的力量,打破學科壁壘,撬動社會研學活動、親子活動、少先隊活動的育人力量,使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育同向而行,打造融合教育主陣地,提升融合教育行動力,高效推動核心素養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請到我的家鄉來》教學為例,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特產情況及家鄉人的特點,感知家鄉人的可愛。同時,需要學生通過調查活動,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探究并解決問題?;谶@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從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引入“哈爾濱爆火”的社會熱點,讓學生為家鄉文旅局出謀劃策,邀請全國人民來到莆田。確定了探究活動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各種力量展開實踐活動,以多元形式向人們展示莆田好風采,吸引游客。具體活動如下:

1.少先隊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戴著紅領巾,與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合作,開展以“重走革命路,重溫紅色景點——莆田之旅”為主題的游學活動。少先隊員們的路線:閩中革命烈士陵園——中國工農紅軍207團舊址·澳柄宮革命舊址——東泉列寧小學——中共莆田黨團混合支部成立舊址——陳國柱故居。少先隊員們帶著沉重的心情游覽了這些紅色革命地,生發出了諸多感悟。然后,教師讓各小組依據游覽路線寫一份“莆田紅色之旅攻略”,將每一個地方的地址、相應歷史事件一一描寫。

2.研學活動。

教師可以借助社區的力量,帶領學生走訪距離學校較近的劇院,讓學生觀看莆仙戲,了解莆仙戲悠久的歷史,聽莆仙戲,與戲曲演員交流,了解“最可愛的家鄉人”,感悟家鄉深厚的戲曲藝術?;顒雍蠹瓤梢宰珜懷袑W報告,也可以親身體驗一次唱戲曲活動,以豐富研學成果。

3.親子活動。

教師可以讓家長利用周末的時間陪伴孩子挖掘莆田的特色美食,如煎粿、山里熗粉、鍋邊糊、豆漿炒、土筍凍、鹵面、興化米粉、白粿等。家長可以用手機錄制“尋訪莆田特色美食”vlog,與孩子探訪美食、評價美食,記錄人與美食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各個家庭將錄制的vlog上傳至家校平臺,將優秀的視頻及學生在前面兩個活動中的優秀作品集合上傳至學校抖音號、公眾號,展現學生的成果,讓更多的人認識莆田,使整個課程變成了一堂真正的“社會課”,做到知行合一。

(三)多維創新,豐富地方傳統文化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融合線

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結合實際需要,創新手段與模式,豐富兩者的融合線。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單純的講授形式,讓豐富多元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課內知識與地方傳統文化的興趣,支撐其展開多維探索,成為課堂上的主人。這樣也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感受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結合時代主題思考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使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與課堂深度融合,助推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家鄉的喜與憂》教學為例,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關心、了解家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生發憂患意識與公共參與意識?;谶@一教學重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呈現莆田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如“隨著社會發展,莆田一些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正在逐漸衰落”。隨即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議題探究,議題為“如何增強莆田民風民俗文化的生命力?”讓各小組結合課內知識,選擇經典案例加以辨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整個課堂變成了“問題解決”課堂,各小組生活見聞、知識與技能基礎不同,所提出的策略自然不同。結束了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回答,最后選出最切實可行的方案。比如,有的小組認為可以溯源歷史,根據特定史實向眾人普及莆田的民風民俗,以“家國情懷”凝聚人們對家鄉文化的認知,如莆田獨特的五日歲習俗便與戚繼光帶兵入閩抗倭相關;有的小組認為可以翻新民風民俗館,編寫民風民俗歷,讓民風民俗代代相傳等。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讓整個課堂教學氛圍開放、自由,使學生像文化研究專家那樣思考地方傳統文化的發展,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體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地方文化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堂得到深度融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與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有效融合,能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全方面分析當下地方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的現狀,尋根糾錯、對癥下藥,尋求融合的有效路徑,通過文化解碼、落實實踐、多維創新,讓地方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課堂實現深度融合,喚醒學生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全力推進學生獲得綜合及全面發展。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課題編號:PTJYKT23092)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素養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