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助力小學生數學量感的培養

2024-04-22 13:30張明嬋
家長·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量感白板重量

張明嬋

量感是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關鍵,數學量感的培養是關鍵的教學目標。學生具備良好的量感,能夠將數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數學成為認知、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有效工具。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量感的發展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促進學生量感的培養。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生數學量感培養的積極作用

(一)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數學思維

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圖像、動畫等形式呈現抽象的數學概念,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數學印象,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通過使用數字圖像、幾何軟件等,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數學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建立起對數學思維的認知和理解。

(二)幫助學生將數學問題具體化

信息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數學實例和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并通過實踐操作來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利用數學游戲、數學建模軟件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模擬不同的數學問題,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例如,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育App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

二、傳統教學中數學量感培養的不足

(一)學校資源的差異性

傳統教學中,學校資源的差異性導致了教學質量的差距。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相對薄弱,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限制了學生數學量感的發展。

(二)課堂氛圍缺乏互動性

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氛圍缺乏互動性和活躍性。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影響了學生數學量感的形成。

(三)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

傳統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教師往往采用講解和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差異,難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限制了學生數學量感的發展。

三、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數學量感的培養策略

(一)運用線上軟件,在對比中建立量感

在數學教學中,線上軟件的運用為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和數量關系提供了新的途徑。以《千克和克》為例,通過線上軟件,學生可以更輕松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比較和對比,從而建立起對重量單位的量感。

在利用線上軟件進行重量比較時,首先,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為例子,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千克和克的重量關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比較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蘋果、鉛筆盒、書包、小貓等。這些物體在重量上會有明顯的差異,蘋果的重量約為0.2千克,鉛筆盒大約是0.1千克,書包可能是1.5千克,而小貓的重量大概是3千克。教師通過線上軟件展示這些物體的圖片,并且配以對應的重量數字。圖1是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蘋果(0.2千克) 鉛筆盒(0.1千克)

在這個示意圖中,每個物體都配有對應的圖片,并且顯示了其重量(以千克為單位)。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圖片和重量數字,直觀地比較不同物體的重量,并且理解千克和克之的轉換關系。

其次,線上軟件還可以結合圖表等工具,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重量單位之間的關系。軟件可以生成條形圖,展示不同重量單位的比例和變化趨勢。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這些圖表,更深入地了解千克和克的換算關系,提升對重量單位的量感認知。例如,比較一個蘋果和一塊巧克力的重量,并且理解它們在千克和克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假設蘋果的重量為0.2千克,對應的克數為200克;巧克力的重量為0.1千克,對應的克數為100克,現在用一個條形圖展示這些數據并進行比較,如圖2所示。

在這個條形圖中,每個黑色方格代表10g相應物體的重量,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條形圖的個數,直觀地比較蘋果和巧克力的重量,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換算關系。

(二)借助可視化,在學習中感知量感

可視化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直觀的圖形和動畫,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量感。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動畫和模擬軟件,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來感知這一數學概念的變化過程,加深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數學動畫可以生動地展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過程。例如,在講解“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用動畫效果展示長方形的長度和寬度,然后以面積為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學生通過觀察動畫中長度和寬度的變化,能夠直觀地理解面積是長度和寬度相乘的結果。另外,適合的圖表和可視化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概念,教師可以使用條形圖或者面積圖來展示不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讓學生通過圖表直觀地比較不同形狀的面積,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概念的認識。假設有兩個長方形,一個的長度為5厘米,寬度為3厘米,另一個的長度為4厘米,寬度為4厘米?,F在,我們可以將這些信息制作成條形圖來展示不同長方形的面積,如圖3所示。

長方形A的面積:長×寬= 5×3=15平方厘米。長方形B的面積:長×寬=4×4=16平方厘米。

通過這樣的圖表,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長方形的形狀和對應的數值,從而直觀地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

(三)運用白板互動,在體驗中豐富量感

在數學教學中,白板互動技術的運用為教師和學生的實時互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以《厘米和米》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白板互動軟件進行數學問題的演示和解答,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感知數學問題的實質和規律,培養數學思維和量感。教師可以利用白板互動軟件展示厘米和米的概念,通過生動的圖示和實例向學生介紹這兩種長度單位的關系。

首先,教師可以繪制一條直線代表1米,然后在白板上標注出相應的厘米數,讓學生直觀地理解1米等于多少厘米。通過這樣的演示,學生可以形成對厘米和米的直觀感知,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如圖4所示。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白板互動軟件展示一些與厘米和米相關的實際問題,并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方法。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一根繩子長10米,你能用多少厘米表示它?”學生可以通過白板互動軟件進行實際測量和計算,嘗試找出正確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實踐操作感知數學問題的實質和規律。

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白板互動軟件展示一些與厘米和米相關的數學游戲和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搶答”游戲,讓學生通過白板互動軟件快速回答問題,加深對厘米和米的理解;設計“填空”游戲,讓學生通過白板互動軟件填寫正確的長度單位,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

(四)利用網絡資源,在擴展中加深量感

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和工具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網絡課程和教學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數學學習,根據個人學習進度和興趣進行個性化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以《千米和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加深其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首先,網絡課程和教學視頻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數學學習資源。教師通過視頻形式呈現數學知識,生動展示千米和噸的概念,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它們的含義和關系。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再結合老師的講解,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加深對千米和噸的理解。

其次,網絡資源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工具,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的在線測驗和練習題,檢驗自己對千米和噸的掌握程度,并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的學習工具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復習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關于長度和重量的單位轉換時,教師可以在網絡課程中提供了一組在線測驗和練習題,其中包括以下類型的問題:

1.選擇題:1千米等于()米?

A:100米B:1000米C:10米D:10000米

2.填空題:3000米等于____千米。

3.計算題:一輛貨車裝載了8000千克的貨物,這車貨物相當于多少噸?(學生需要根據給定的問題進行單位換算,并計算出答案為8噸)

4.應用題:如果一輛卡車每次能裝載10噸貨物,那么需要多少卡車才能完全裝載60000千克的貨物?(學生需要根據實際情境拆解問題并進行單位轉換及計算)

在學生完成這些在線測驗和練習題后,系統會即時給出反饋,告知學生哪些題目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并提供相應的解析和講解。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加深對相關計量單位的理解。

再次,在在線討論區,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分享觀點,并與其他同學展開討論。例如,學生可以對某一數學概念或解題方法提出疑問,其他同學或老師可以給予解答和建議,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疑惑,還能從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經驗中獲益,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

最后,網絡社區也是學生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便于學生參與各種數學學習小組或討論組,與其他同學共同探討數學問題,分享學習心得和解題技巧。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從而豐富自己的數學認知,拓展數學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網絡資源中參與各種數學競賽和挑戰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競賽和挑戰,發掘自身數學潛力,提高自信心。

(五)布置個性作業,促進學生形成量感

布置個性化的作業和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數學量感積累的有效途徑。教師設計與學生生活和興趣相關的數學問題和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探索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其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首先,個性化的作業和任務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和興趣緊密相關??紤]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設計與這些方面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和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關于購物、游戲、運動等方面的數學問題。如,購物情境:學生需要根據給定的商品價格和購買數量計算總費用,或者根據促銷活動計算折扣金額。這樣的問題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習興趣。

其次,個性化的作業和任務應該注重實踐操作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參與實際操作和探索,能夠在實踐中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關于統計家庭開銷的任務:學生需要收集家庭成員在一個月內的生活開銷數據,并進行分類和統計,然后根據數據制作柱狀圖或餅圖,展示各類開銷的比例和變化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和圖表制作,還能夠反思家庭開銷的管理和規劃,培養理財意識和責任感。

最后,個性化的作業和任務應該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和探索精神。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法進行問題的拓展和解決方案的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小學生數學量感的認知與掌握程度。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希望本文的探討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猜你喜歡
量感白板重量
兼收并蓄
巧用希沃白板 助力英語課堂
重量
巧用白板奏出識字教學新樂章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學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靜待“量感”生成
創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