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場景轉化視覺化策略?提升學生習作水平

2024-04-22 15:36陶葉飛
家長·下 2024年3期
關鍵詞:習作游戲語言

陶葉飛

習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情感、思維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加以重視。當前,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語言干癟、生硬,材料干澀、枯硬,學生畏懼習作等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改善寫作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場景轉化視覺化策略對小學中段習作教學的啟示

(一)習作要基于生活場景

場景具有現實的情境性。小學中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處于感性逐漸向理性過渡的階段,加上小學中段正是習作起步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以適切的場景為支架服務于學生的習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因此,在日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捕捉合適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學會觀察、聯想、體驗和思考,從而獲得更好的寫作體驗。

(二)場景視覺化轉換,為習作教學提供新的視角

將場景轉化為視覺化語言,實質是視覺思維在習作教學中的嘗試。經研究,想象、觀察、構繪是兒童視覺思維發展的三要素,而語言表達同樣離不開觀察和想象。再對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其在課程總目標中也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激發創作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币虼?,語言表達和視覺思維在習作教學實踐中可以融會貫通。

二、定格場景,轉化視覺化語言,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習作其實是視覺化的思維活動,若能幫助學生捕捉到活動場景,借助視覺思維形成視覺意象,再用說寫的方式表達出來,習作便會輕松許多。為此,在習作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定格場景觀察,轉化視覺化語言來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采用“捕捉場景—選取場景—整理場景—再現場景”的方式消除寫作“恐懼”,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一)捕捉場景,收集素材,發掘與擴展視覺資源

視覺化語言的理解需要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嘗試去不同的地方觀察不同的事物,能激發創作靈感。但現在的學生缺乏與真實場景之間的持續互動,無法深度感悟。為解決上述困境,教師可采用關注自然、參與活動、傳承習俗、實踐勞動四種形式發掘與擴大視覺資源,指導學生以“身入其境”的方式進行寫作。

1.關注自然,沉浸體驗。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一種美妙表現,每個季節都具有獨特的景色和氛圍,學生總會被最引人注目的景色所吸引。比如,春天校園玉蘭花盡情綻放,夏天一灣荷塘亭亭玉立,秋天滿園桂花飄香四溢,冬天墻角臘梅暗香浮動。此時,學生也會深受觸動,有感而發:有的說白玉蘭花像一只只白鴿站立在樹梢,有的說像一盞盞蓮花燈……瞬間,視覺化語言便傾瀉而出。于是筆者趁機告訴他們,若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就是非常優美的小作文了。如果再去摸摸、聞聞,還會有更多的感受。于是,他們都來了興致,跑過去近距離接觸,紛紛議論起來?;氐浇淌液?,筆者鼓勵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記下來,記錄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

2.參與活動,深化感悟。

《新課標》指出:“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教學實施中,將習作表達和生活情境、課外資源緊密聯系,實現課堂內外學習內容的融合?!币虼?,校本研學不失為一條有效路徑,能內化積累資源,激發寫作動力。

案例1:“萌兔迎亞運”活動

學校開展“萌兔迎亞運”活動,每個班級領養一只兔子。筆者結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教學《我的動物朋友》,要求學生記錄領養日記,讓學生在領養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一些趣事、糗事并記錄下來。在習作課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聊聊養兔經驗,再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如下情境:

情境一:放學回家,我的萌兔不見了,我想請小伙伴們幫忙找一找。

情景二:這兩天,我們全家出門去了,請朋友幫忙喂養我的萌兔。

情境三;領養任務到期了,得把萌兔轉交給下任領養者。

學生根據情況自選情境,結合切身體會構思思維導圖,文章便有了雛形。

3.傳承習俗,體驗生活。

中國擁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其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至今仍然保持著影響力。筆者抓住文化習俗活動特點捕捉場景,助力學生有效表達。

案例2:“食春”活動

結合三年級《中華傳統節日》習作教學,按照節氣(恰逢清明節),筆者結合傳統節日,在習作教學前開展“食春”活動:

第一步:先在少先隊活動課上介紹關于艾餃的傳說、諺語和古詩,然后出示艾草的圖片,展示事先采摘的艾草,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的方法識記艾草,接著播放艾草做成美食的視頻,將生動的視覺素材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寫作內容具有新鮮、豐富的特點。

第二步:實地考察。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隊員們興致勃勃地來到田間地頭采摘艾草,按照之前學習的方法忙活開來。素材記錄:在實地考察過程中,鼓勵學生記錄所見所聞,包括景物、人物、感受等,為后續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第三步:動手實踐包艾餃,摸索成功竅門。采艾葉,備餡料,包艾餃,煮艾餃等。

第四步:說一說“食春”過程中出現的“小場景”,挑選最有興趣的互相交流。

以下是學生的場景描述:

“場景”1:剛開始包艾餃時,我感到新鮮、有趣,可是當拌好餡料、和好面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包艾餃有點麻煩,當我帶著滿腔的熱情包出一個四不像的艾餃后,我有些泄氣。

“場景”2:當媽媽咬了一口我包的艾餃對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我深深地陶醉在勞動帶來的喜悅與滿足中。

4.家校融匯,整合說寫。

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但小學生的生活空間單一,生活經歷有限,若發揮家校融匯、整合說寫,把勞動教育與習作教學融合起來,能夠為習作創設更豐富的勞動場景。

案例3:校園采摘活動

六月的一天,正好輪到班級勞動實踐課。于是,學生們頭戴遮陽帽手拿菜籃子,興高采烈地奔向學校菜園子,展開了期待已久的采摘活動。學生兩人一組,分工合作,不一會兒大家的菜籃子里便裝了許多青青的、嫩嫩的四季豆。于是,大家又嘰嘰喳喳地計劃起來,孩子們不亦樂乎,興致十分高漲?;氐浇淌?,筆者預留學生談話的時間,讓他們說一說自己遇到的采摘見聞。傍晚時分,學生果然變身“小廚師”,將勞動成果變成了美食?;顒拥那鞍雸鍪窃趯W校完成,為讓學生在家把活動完整記下來,首先,筆者把拍攝到的采摘照片放到微信群里,供學生自主選擇需要的場景。其次,活動延續是在家里完成的,讓家長拍攝孩子做美食的場景,為孩子的寫作提供素材。最后,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使用語音轉換文字的軟件來口述勞動過程,生成電子文檔再適當修改。這種通過說寫即興完成的創作,既能為學生帶來視覺盛宴的學習體驗,又方便修改,深受學生喜歡。

(二)選取場景,豐富細節,轉化視覺圖像為生動語言

選擇一個特定的場景、特定的角度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研究,把視覺圖像成功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可通過“代入場景,角色扮演;深化場景,體悟生活”的途徑,使學生在有趣和快樂的氛圍中觀察人物情態,深入體驗中形成感受,獲取富有變化的習作素材,豐富視覺意象和習作內容。

1.代入場景,角色扮演。

在習作教學中,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與習作主題相結合,有意識地創設游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動”與“樂”中選取特定的“場景”,促使學生進入興致盎然的寫作狀態。

案例4:“說悄悄話”的游戲

以三年級上冊《那次玩得真高興》“說悄悄話”游戲為例。要求:選取精彩場景,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片段描寫入手寫具體。游戲分三個環節進行:做游戲、說游戲、寫游戲。

第一個環節,做游戲:第一輪游戲開始,老師先對第一位學生耳語,再一個個往后傳,要求其他組的學生仔細觀察;第二輪游戲時不但要傳話還需加動作,并注意觀察同學們“傳”的神態和動作;第三輪游戲不僅要傳話和加動作,還要清楚自己的心理活動。

第二個環節,說游戲:先來說一說印象最深的場景,如抓住其中一個畫面;抓住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抓住自己的心理活動等。

第三個環節,寫游戲:根據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來看游戲并命題,如一次失敗的游戲經歷、快樂的游戲課等。最后指導學生畫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白只需注意觀察、多思考,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進行調整,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即可。

到四年級《記一次游戲》為題的習作指導時便會輕松多了。因以前經歷過做游戲的場景描寫,在本次習作創設的“蜈蚣爬”游戲活動中,學生自然而然地能抓住幾個看點。

2.深化場景,體悟生活。

深化場景可通過文字、繪畫、音樂或其他媒體來創造或呈現一個特定的場景或情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使其重新體驗或記憶過去的事件或經歷。

案例5:觀察綠豆發芽

四年級上冊的觀察日記,有序呈現了綠豆芽生長過程的圖片,激發了學生轉化視覺性語言的欲望。于是,視覺意象馬上生成,學生脫口而出:“綠豆長胖了許多,鼓鼓的‘綠衣裳快撐破了,露出了白白的小肚皮。真有趣!”

這樣的表達源于視覺化語言的淳樸、真實,拒絕了假大空現象,營造寬松愉悅的習作氛圍,有助于學生增強認知體驗。

(三)整理場景,清晰條理,梳理視覺表達

“寫清楚”是中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目標,但對小學生而言,“有感覺”不等于“能表達”,將龐大復雜的視覺資源梳理成有順序的習作表達還存在一些難度。所以,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輔以可視性工具,以聚焦場景、繪制線路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視覺意象,規整可視性的思維,厘清思路完成習作。

1.聚焦場景,強化感知。

聚焦場景,有助于學生強化感知,并將視覺思維轉化為生動的語言文字。

案例6:美在校園一角

在三年級上冊《這兒真美》的習作教學中,筆者選取了校園一角的景物,但發現學生寫文時的景物內容表達不清,描述沒有一定的順序、條理不清,景物的特點把握不準,體現不出習作主題的“美”。于是教學前,筆者先帶領學生來到校園一角實地感受體驗,再把課前制作的視頻傳至電腦,有意將有看點的景物有順序地進行視頻拍攝,拉長、聚焦、定格,適時配上風聲、竹葉沙沙聲、噴泉流動聲……此時,學生關注到了細節,抓住了重點,眼中的竹子、噴泉、水中的魚兒有了生命、有了主次、有了順序,很快把看到的、聽到的、聯想到的,通過視覺思維轉化為生動的語言文字。從學生的文中我們能夠聽到“沙沙的”竹葉聲響、“嘩嘩的”噴泉聲,看到了甩著尾巴游動的小魚兒、碗口大的噴泉花、晃動的竹子……

2.繪線路圖,厘清景點。

在游記類自作教學中,筆者利用“手繪線路圖”支架,助力學生提高視覺思維能力,提升其語言能力。

案例7:秋游陳家園

針對《我游覽過的一個地方》四年級下冊的習作教學,學生之前已學過習作例文《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掌握了游記作文可按移步換景、空間順序的觀察順序描述景物,但要把觀察到的景點有條理、詳略得當地表達出來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一張游覽順序示意圖,把景點與景點串聯起來,深化可視效果。本次習作的景點是學校邊的陳家園村,年級組組織了一次秋游陳家園,出發前布置按順序觀察的任務,以“什么地方什么景”的句型加深記憶?;貋砗?,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的是哪個場景?里面有什么?為什么喜歡這里?最后,憑著記憶手繪秋游路線示意圖。這既能幫助學生梳理游覽過程,又能定格場景,關注到細節,提高視覺思維能力,并在交流的同時得以情景再現,調動了習作的積極性。

(四)再現場景,多元展示,提升視覺意象演繹能力

1.多元展示,獲得自信。

創辦《爬山虎》班級作文“???,供學生隨時翻閱,增強成就感,提高積極性;開辟“優秀習作展示臺”板報,讓學生在欣賞同時反思自己尚存在的習作問題,從而提高鑒賞能力;開設流動日記,引導學生對同學的日記進行評論;充分發揮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媒體作用,協助學生學習。這樣的可視化作品展示能激發學生創作的動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2.活動展示,深度分享。

在每一篇單元習作完成后,精選出比較典型的文章供學生評析,或開展知識競賽、班會、詩歌朗誦、故事會等活動。(如表1)

3.巧借資源,促進交流。

在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內容——寫信習作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傾訴欲望,筆者通過外界資源,取得外省、外市、外區學校同年級的學生對接,幫助學生梳理日?;顒又杏∠筇貏e深刻的場景,喚起記憶,再現場景,以書信的方式結交了千里之外的小伙伴。學生們感到新鮮,特別是收到對方的回信時,情緒更是高漲,信心倍增,取得了《新課標》要求的“樂于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愿意與他人分享,增強表達的自信心”的效果。

三、結語

“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確立“生活區域掠影”,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捕捉到場景,把視覺化語言成功轉化為感悟性語言,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提升教學效果,真正助力學生習作水平和能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
習作游戲語言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我有我語言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