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族舞《吉祥樹》的肢體動作表達

2024-04-22 20:28高文凱
三角洲 2024年4期
關鍵詞:葫蘆絲傣族吉祥

高文凱

傣族舞《吉祥樹》是一部富有寓意的作品,不僅彰顯了傣族舞蹈的獨特美感,更包含了其民族文化信仰的深刻意蘊?!都闃洹愤x用傣族特色器樂合奏為伴奏音樂,在舞美、燈光和服飾等方面也頗有講究。其以傣族人民所尊奉的大樹為題材,用豐富細膩的肢體動作,刻畫了靈樹和小鳥這兩個角色形象,將戲劇和“萬物有靈”的文化理念融入舞蹈作品之中。本文將結合相關歷史文化背景和作品角色形象,來解讀這部作品的肢體動作表達,揭示其獨具一格的藝術性,為相關舞蹈研究提供借鑒。

傣族舞蹈歷史溯源與發展

傣族群落自古生活在我國西南部,其文化歷史悠久,特別是舞蹈文化。傣族舞蹈舞種繁多,對動物的觀察是其重要靈感來源。將動物姿態和人類的動作融合統一,構成了傣族舞獨一無二的個性特征。原始社會時期,傣族人民崇拜圖騰,寄生活美好的期盼于圖騰中。其圖騰不僅有動物,還有水等自然物質。圖騰文化是傣族文學和藝術的源頭。舞蹈藝術領域中的孔雀舞、大象舞、馬鹿舞、鷺鷺舞、貓貓舞、猴子舞等各種動物舞,便是最好的印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動物舞當屬孔雀舞。傳說,有一種人頭鳥身的孔雀與古代傣族氏族有血緣之親,同樣在諸多古老的壁畫上也刻畫了這一神鳥。跳孔雀舞時,人們戴上面具,著孔雀羽毛衣飾,仿孔雀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動作和姿態,習孔雀之神韻。那時的人們以模仿得相似逼真為審判的標準,追求對各種動物的各種形態的精細模仿,亦反映了人們對所有生靈的尊重和敬畏。

動物舞產生之際,還出現了原始的集體舞和武功舞。集體舞因人們模仿圍獵場景而產生。一群人成圈,逆時針走動,踩上節拍,唱出“唔唔——水”,整個舞蹈動作豪放、節奏感強。這一習俗也許是圍獵前的祈福儀式,也有可能是狩獵成功后的娛神儀式。另一種武功舞,也頗具實用意義。先輩們在狩獵過程中常常要與動物搏斗,為了安全,就必須掌握武功本領。于是乎,人們開始練習棍棒擊、拳打和腳踢等動作。武術舞應運而生。原始時期的武術舞是純粹的武術演習,動作有力而粗獷。

到奴隸社會時期。人們對舞蹈的審美需求不再停留于模仿動物的動作神態,也不再滿足于武術的演習及圍獵儀式場面的再現,而是渴望進一步增加動作的藝術性和表現力,來獲得美的享受和實現祈求神明保佑的愿景。因而,抽象的觀念性動作增加。動物舞中,孔雀舞成為祈求興旺、展現無畏勇敢精神的節日性舞蹈。而原始象舞則演變成用以祈求白象消除旱澇災害,帶來五谷豐收的祭祀農耕舞蹈。另外,這一時期誕生了鼓,并成為集體舞的主要伴奏樂器。人們踩著鼓點,以“罕半光”作為伴唱,訴說渴望平安豐收的愿望。而武術舞的藝術性也逐漸增加,展現著表演者的獨特魅力。同時,由于金屬業的進步,刀和劍被普遍運用。因此,武術舞增添了刀舞、劍舞等類型。

封建社會時期,除上述民間舞蹈外,還出現了宮廷舞。為滿足封建領主“通宵達旦舞不?!钡娜粘O順沸枨?,由宮廷舞女表演的傣族宮廷舞應運而生。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吸納民間舞元素并不斷改編,形成了宮廷與民間相交融的藝術特征。即柔美端莊、輕盈文雅,又有民間野性之美。較于上一時期,其藝術水平明顯提高??上?,由于時代久遠,這些優秀的宮廷舞大部分已失傳,曲面僅留存了一部分。如《手指舞》《蠟條舞》和《金牛公主》等,均是該時期宮廷舞代表作。而從肢體動作、用樂和題材內容等來看,該時期的傣族舞蹈還明顯受到了佛教影響。

直至現當代,傣族舞受國家政府關注,20世紀50年代,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成立了習傣族舞的文工團,60年代初還建立了縣級的民族文工隊。當代的傣族舞作品越來越偏愛于現實生活題材,為舞蹈增添了戲劇性和故事感。相關代表作有《丟包》和《趕擺》等。當代舞蹈家們,如方云琴、刀美蘭和毛相人,以傳統形式為基礎,嘗試創新,為這一古老的舞種形式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極大地推動了傣族舞蹈藝術的發展。

《吉祥樹》肢體動作解讀

一、肢體動作中的形象刻畫和文化寓意

相較于我國其他少數民族舞蹈而言,肢體動作在傣族舞中尤其重要,并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意義。傣族群落主要集中于亞熱帶地區,滿是森林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生長了許多珍稀植物。因此,遠古時期傣族先民就尤其敬重森林樹木。之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佛教中的“五樹七花”被他們視為住所之象征,崇敬貝葉樹、菩提樹和鐵力木等“五樹”。以此為題材靈感,《吉祥樹》的編導別出心裁,并沒有選用最常見的傣族舞中的孔雀舞蹈,或優雅柔情的傣族少女為形象,而是采用擬人手法,以傣族人民所崇敬的大樹為主題形象。

從整個《吉祥樹》的舞蹈中我們可以看到,編舞者企圖充分利用人體各個部位的肢體動作。包括手臂的大臂小臂、手指,中心軀干身軀以及腿部和足部,所有身體部位,甚至每一塊肌肉均參與到了形象的刻畫中。舞者需要盡可能地舒展肢體,通過肢體動作細節,一個人完成靈樹和鳥兒這兩個角色形象。

為了生動、全面地完成形象刻畫,舞者的右手和左腳纏上了藤條,所著服裝也掛滿了仿真樹葉。舞者赤裸上身,背部則繪上了象征靈樹的圖騰花紋。

所有服裝和配飾或手畫圖騰均為綠色。身體從頭到尾的每一個細節都緊貼作品題材形象,從舞臺視覺上呈現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美好純粹的大自然樹木形象。

前奏響起,幾聲鳥鳴,葫蘆絲吹出旋律動機,一下子將人帶入了森林的氛圍之中。舞者隨之舞動,以手為鳥,身體主軀為樹,用生動豐富的面部表情表達情緒。例如,開頭部分舞者用微笑的表情來表現,靈樹蘇醒時那喜悅而充滿期待的心情,結合舒展而靈動的肢體動作,刻畫了一棵活潑俏皮的靈樹形象。同樣,舞者充分利用每一根手指來塑造鳥兒的形象,它們在靈樹身上上躥下跳,生動而有活力。后來,鳥兒頑皮,“強吻”了靈樹,舞者立馬呈現出詫異又委屈的神態,這恰到好處地展現了靈樹靦腆嬌羞的性格。再如,到了作品的中段,舞者為了表現出“吉祥樹”的吉祥之意,一直微笑著,這種微笑與開頭不同,它是對未來抱有美好希冀的微笑,更張揚開闊。讓你注視舞者的時候,能感受到莫名的親切和溫暖。編舞者充分運用身體各個部位來表現內容。另外,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舞者的眼神和頭部大部分都是朝斜上方或正前方的,所有的低頭、側身和俯身動作,均是短暫地一筆帶過。這是因為,編舞者在有意打造靈樹高聳挺拔、積極向上的形象,并以靈樹與鳥兒融洽和睦的關系隱喻傣族人民“萬物有靈”的信仰,和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手部動作上,《吉祥樹》是頗有講究的。其運用了掌形、嘴形、屈掌等傣族舞蹈常見的手形。首先,作品中頻繁用“掌形”來表現靈樹的形象。掌形看上去如樹木枝葉,在傣族舞蹈中意味著“孔雀息枝”,象征傣族人民那綠蓋如蔭、生機勃勃的生活環境。其次,作品還運用了嘴形。其看上去像孔雀的腦袋,用以模仿孔雀,是一套規范的舞蹈肢體語言。另外,由于佛教文化對傣族文化的影響十分深刻,這類舞蹈手形“嘴形”在印地語意為“吉祥如意”,除上述的模仿意味之外,還具有神性的文化寓意。例如在“強吻”場景作品中,這其實是一段富有趣味性的情節,舞者左手為掌形,呈樹葉狀,右手則為嘴形,代表小鳥。一開始,兩者之間有一段距離,之后小鳥緩緩靠近,接觸到了靈樹的嘴部,“強吻”了它。另一方面,這一幕可以理解為,通過接觸,神性的靈樹將“吉祥如意”的某種神力傳遞給了小鳥,讓其變得更活力和俏皮,為表現這種寓意,舞蹈動作上減少了頓點的處理而更為流暢順滑。

足部動作上,同樣有許多有意味的細節。例如,在一段表演中,舞者需利用斜線軟調度,從舞臺右側連貫地行動至左側。舞者腳步必須靈活輕盈,走位精準,還要帶動上半身旋轉,使整個過程流暢而舒展。這就要求舞者要有良好的控制力和扎實的足部基本功?!都闃洹分兴械淖悴縿幼?,如蹲、跑和跳等,需要從始至終保持勾踢步伐,這是傣族舞的一大特征,保證了作品鮮明的民族性。

二、音樂律動中的肢體表達

音樂是舞蹈之魂,舞者隨樂舞動?!都闃洹返谋尘耙魳芬彩窃撟髌返囊淮罅咙c,即使單獨聽也會讓人感受到叢林密布、綠意盎然之意。配器上,使用的全是傣族地區的特有樂器,如葫蘆絲、傣铓、傣鑔和象腳鼓等。其中,葫蘆絲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也是普及度最高、最為人知曉的樂器。葫蘆絲出現在許多少數民族歌曲之中,其音色成為民族性的標志。此外,還會運用到如《雨竹林》和《孔雀飛來》等,這類富有民族性、用以表現大自然的舞蹈作品之中。

《吉祥樹》開頭先響起鳥鳴、樹葉摩擦的環境音,營造氛圍,立馬,葫蘆絲的響起,由于其共鳴體為匏,空間較笛子或簫樂器更大,因此其音色更空靈醇厚,并多添了一份空曠之感。旋律舒緩,十分愜意享受。短短幾秒的前奏就讓人感受到傣族人民那與自然共舞,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隨后,音樂動機不斷發展,將人帶到了被溫柔月光所照亮的夜空之下。舞者化成一棵大樹,在音樂的引領下舒展肢體。他仿佛佇立在茂密叢林之中,周圍充斥著祥和之氣。舞者的手部隨音樂節奏舞動,靈動的手化成鳥兒,圍繞著靈樹,嘰嘰喳喳。音樂的律動引領著肢體動作的變化,光影交錯間,舞姿態讓人沉醉。到了作品中段,葫蘆絲再次響起,此時,旋律更為緩慢悠長,意味著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期望,這時,舞者的動作也跟著慢了下來,上肢劃出柔美的線條,巧妙地體現出了作品標題的“吉祥”之意。在整個作品中,葫蘆絲承擔著暗示情節的功能,它緊貼劇情,引領著舞蹈動作,層層推進、絲絲入扣。其中,旋律上還使用了轉調,聽感上非常順暢自然,天衣無縫。由此可看出,葫蘆絲在這部作品中是多么重要。如果說舞蹈動作是作品的主體,那么音樂旋律便是作品內容、情感的領路者。另外,象腳鼓也是相當重要的配器。它的出現不僅明確了傣族的民族色彩,同樣還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功能。例如,第一段中,象腳鼓奏出四聲清脆的“咚咚咚咚”,預示著場景情節即將轉換。從葫蘆絲所營造的氛圍中抽離,進入另一場景。利用象腳鼓強調節奏吸引注意力,讓觀眾陷入出其不意的期待中。另外,又是在靈樹被鳥兒“親吻”的場景中,可以明顯地聽到象腳鼓的鼓點變得更為急促有力,舞者的動作也隨之變得更為急促和干脆,腳步動作加快,跟隨音樂的律動,踏著小碎步,上肢舞動的速度也變得更快。此時音樂進行到了節奏最快的部分。它不僅起到了營造氛圍的作用,還暗示了靈樹當下那不知所措的心理活動。為呈現作品內容,背景音樂中還加入了樹葉摩擦落下的“沙沙”聲、蛐蛐的“吱吱”聲、小鳥啼鳴之聲、溪水流淌、群鳥飛出等環境音。讓人仿佛置身于傣族地區那廣闊繁茂的大森林中。一切生動美好的景象通過音樂帶到了舞臺上。

通過解讀和分析《吉祥樹》的作品內容、肢體動作表達,及兩者的相互關系??梢郧逦卣J識到該作品通過對靈樹崇拜的描述,抒發了傣族人民積極樂觀、愛好和平的生活理念。對于表演者而言,在練習之前,一定不僅要知曉作品的內容和其要表達的思想,還要清楚這些肢體動作背后的文化寓意。只有這樣,其舞蹈動作的運動和發力方式才能正確貼近作品主題,展現出純正地道的民族風格舞蹈語言?!都闃洹凡粌H為觀眾帶來了全方位極致的感官體驗,呈現出一個五分鐘的綠色森林夢境,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虔誠和善良,亦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作者簡介:

高文凱,男,1998年生,回族,籍貫山西太原,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民族民間舞研究)。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猜你喜歡
葫蘆絲傣族吉祥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與人為善 一路吉祥
淺析葫蘆絲藝術的發展
回響葫蘆絲之聲,探尋小學音樂葫蘆絲有效教學方法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
我迷上了葫蘆絲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展的作用
葫蘆絲的“妙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