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轉型

2024-04-22 21:34王亦軒
三角洲 2024年4期
關鍵詞:跨文化研究生交流

王亦軒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革命的加速演進,我國藝術教育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學生需求多樣化、跨文化交流增多以及社會和文化價值觀的變化,藝術學科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轉型。本文探究了這一轉型的背景、原因和可能的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滿足研究生的需求和期望,以期為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傳統模式亟待突破

一、課程結構相對固化

一般來說,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課程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其一,基礎課程。在研究生階段,盡管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藝術基礎,但仍然需要上一些基礎課程來加深對某些技巧或理論的理解,如繪畫技巧、音樂理論、舞蹈動作等。其二,專業核心課程。這些課程針對每個專業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入探討。例如,雕塑專業可能會有關于材料和技術的核心課程,音樂作曲專業可能會有關于和聲、配器等的核心課程。其三,藝術歷史與理論課程。這些課程旨在幫助研究生了解藝術的歷史背景、流派和理論基礎,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批判性思維。其四,技能訓練課程。針對各個專業的特定技能進行訓練,如聲樂訓練、繪畫技法、舞蹈排練等。除了上述四類課程外,藝術學科研究生還需要撰寫畢業論文、項目報告,或參與作品評審與展示等活動。這種固定的課程結構意味著研究生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要按照既定的順序和要求完成各門課程和學術任務。雖然這為研究生提供了系統性的學習路徑,但也可能限制了他們的創新和探索空間。隨著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變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這種固定的課程結構正受到重新關注和審視。

二、學科交流受到局限

當前,多學科、跨學科的合作在各個專業領域都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但就藝術學科而言,其研究生教育的學科交流仍然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獨立的學科界限。在傳統模式中,各個藝術學科(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往往各自為政,有著明確的界限。這意味著,每個學科內部可能有自己的課程、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與其他學科的交集較少。其二,學科間的“高墻”。由于長期的學科獨立發展,可能形成了一種心理和實際的“高墻”。這使得跨學科的創意碰撞、合作與創新受到限制。其三,缺乏跨學科課程與項目。傳統模式下可能缺少為促進跨學科交流設計的課程和項目。例如,一個音樂與視覺藝術的結合項目或課程在傳統模式中可能是罕見的。其四,資源分配與管理方式。資源(如教室、實驗室、設備等)通常根據學科進行分配和管理。這可能使得跨學科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需要跨越不同部門或團隊的行政管理障礙。其五,評價與獎勵機制。由于各學科有其特定的評價標準和獎勵機制,跨學科的項目或研究可能難以獲得適當的認可和獎勵。其六,學術觀念與傳統。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教育方法可能強調專業內部的深入挖掘,而對跨學科的探索和實驗持保守態度。

三、學科資源存在錯配

資源分配問題主要是指如何分配和管理學院或學校內部的有限資源,以支持教學、研究和其他相關活動。這些資源包括但不限于經費、教學設施、設備、材料和人力資源。由于藝術活動通常需要特定的工具、空間和材料,資源分配在藝術教育中尤為關鍵。首先,關于如何分配經費的問題。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傾向于支持那些有歷史、聲譽或更大研究生基數的專業,而新興或邊緣的藝術領域可能獲得較少支持。其次,不同的藝術專業需要不同的設備和材料。例如,雕塑可能需要特定的工具和材料,而數字藝術可能需要高性能的計算機和軟件。如何確保所有研究生都能獲得所需的設備和材料,是資源分配的一個關鍵問題。再次,如何分配教師、助教和其他支持人員以滿足各個專業的需求,是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由于部分高校存在師資隊伍薄弱的問題,人力資源的分配會嚴重影響相關學科授課能力。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轉型的驅動因素

一、數字化與技術進步加速

近年來,數字化與技術進步對各個學科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藝術學科同樣如此。比如,Photoshop、Illustrator、3D建模軟件等數字工具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這使得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更為豐富,同時也要求藝術教育體系在課程內容和技能培訓上同步進行更新。比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的應用,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沉浸式體驗和交互式展示手段,這要求研究生不僅要掌握傳統的藝術技能,還需要學習如何創造VR和AR內容。再比如,隨著在線教育平臺的普及,藝術教育也可以跨越地理限制,為更多研究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大數據和數據分析工具,使教育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的學習習慣、需求和進度,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而數字化的資料庫、圖書館和檔案室則為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參考資料,大大增強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與此同時,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還直接產生了全新的藝術形式和學科門類,如數字媒體藝術、交互設計等,這就為藝術教育的課程設計和資源配置等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二、研究生需求與期望變化

隨著“Z世代”研究生進入高等教育體系,不同于以往研究生的期望、學習方式和價值觀逐漸成為主流。首先,當代研究生是在數字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習慣于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數字工具,因此,他們也希望教育體驗可以融合這些技術,例如在線學習、虛擬實驗室和數字化作品展示等。其次,與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同,當代研究生期望獲得更加個性化的學習經驗,希望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能夠根據他們的興趣、能力和學習方式進行調整。第三,當代研究生越來越重視實踐經驗和實際應用,希望學習內容能夠與真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相結合,例如參加實地考察、工作坊、實習和項目合作等。最后,當代研究生還清醒地意識到,要成功地在當今多變的藝術和創意產業中開展工作,需要融合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他們期望學校提供跨學科的課程、項目和合作機會。最后,對于當代研究生來說,社交和社區參與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期望學校能夠提供平臺和機會,讓自己與同齡人、老師和行業專家進行交流和合作。以上期望值的變化,都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社會與文化價值變遷

藝術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敏感性的公民,因此,社會和文化價值變化必然會對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帶來影響。比如,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碰撞越來越頻繁,文化的日趨多樣性要求藝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還要增強對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比如,當今社會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平和公民參與,這種趨勢要求藝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還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能夠用藝術為更廣泛的社會目標服務。比如,在現代社會,藝術不再被視為高高在上和遙不可及的,而是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這種趨勢要求藝術教育更加注重實用性和與社會的互動。再比如,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創新和創意被視為關鍵競爭力,這就要求藝術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鑒于以上種種趨勢,藝術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跨學科的合作和交流,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養,幫助他們更好應對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問題,促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價值有效實現。

四、全球化與跨文化交流增多

隨著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也面臨著如何提升學生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課題。全球藝術市場的迅速發展,使得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機構和收藏家跨越國界進行合作和交流,這意味著藝術學科研究生需要對國際藝術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技巧。同時,全球化帶來的文化交融使得藝術家越來越多地采納跨文化的元素和觀點進行創作,這使得藝術專業的國際交流和合作項目不斷增加,研究生交換、合作研究和共同策展等,這要求管理層制定有效的國際合作策略,并提供支持和資源,為研究生提供更多展示和學習的機會。此外,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強調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價值觀,這對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倫理和價值要求。而國際交流的發展,勢必會增加對外語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需求,這要求藝術教育在傳統的藝術技能培訓之外,也加強外語和跨文化交流的教育。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轉型的路徑探索

一、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驅動的解決方案

充分利用最新數字技術,改進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更為高效、靈活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具體包括:其一,數字化行政管理。使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GIMS)進行研究生注冊、成績管理、考勤追蹤等,并利用數字平臺進行課程規劃、時間表編制和資源分配。其二,在線與混合學習。開發和提供在線課程,使研究生能夠靈活地學習,這點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能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同時,采用混合學習模式,結合在線教學、實踐和傳統課堂教學,為研究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學習體驗。其三,虛擬實驗室與工作室。使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研究生提供模擬的實驗室或工作室環境,使其能夠進行沉浸式的實踐和創作。其四,數字資源庫與在線博物館。創建和維護數字資源庫,為研究生提供各種藝術作品、資料和參考書籍的在線訪問,并利用數字技術展示和分享研究生和教師的作品,促進學術交流合作。其五,數據分析追蹤進度。利用數據分析工具追蹤研究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果,為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幫助他們調整教學方法。同時還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識別研究生的需求和問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幫助。

二、個性化轉型——采取靈活機動的管理機制

面對不同專業藝術科學研究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就業方向,教育管理工作應以研究生為中心,靈活調整策略,采取個性化、差異化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培養質量。其一,動態掌握學生需求。高校應定期開展研究生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討論或一對一訪談,了解他們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術資源和職業發展的需求和期望,盡量滿足不同研究生的學習風格和需求,例如提供在線和線下教學、小班制或一對一指導等。其二,強化教育跨界合作。與藝術界、企業和其他組織建立合作,為研究生提供實習、講座、工作坊、實訓中心和其他職業發展機會,根據行業趨勢和研究生需求,定期評估和調整課程內容,加入新的技術、方法或理論。其三,更新拓展教育資源。除了傳統的教學資源外,高校還應為研究生提供數字資源、工作室空間、展覽場所等,開設心理咨詢和藝術治療課程,幫助研究生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和情感問題。其四,吸納學生參與決策。設立研究生委員會或其他機構,讓研究生參與教育管理、課程設計和其他相關決策,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確保研究生可以方便地提供對教學和服務的反饋,并及時進行回應和調整。

三、社會化轉型——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導向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應保持對社會文化最新發展趨勢的敏銳性,并以此為基礎變革學術培養實踐,確保藝術學科教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其一,加強形勢教育。高校應通過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持續開展形勢教育,確保教職員工對社會和文化的最新趨勢和變化有所了解,定期評估并更新課程內容,確保契合當前的主流趨勢和文化前沿動態。其二,完善教學規劃。高校應重點教授研究生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并鼓勵他們對不同的文化和社會價值觀持開放態度,學會從多個視角看待問題,使研究生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藝術觀念,培養其全球化的藝術視野。其三,鼓勵批判思維。面對社會多元價值并行的現狀,高校應鼓勵研究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客觀看待藝術領域的最新趨勢和成果,避免盲從和重復性、模仿性藝術創作。特別是要讓研究生認識到,藝術不僅是自我認知和思考的具象化表達,還應當作為對社會現象和變化的反映和評論。

四、國際化轉型——推進廣泛交流的培養模式

推進藝術教育的跨國、跨文化交流,對于研究生教育管理至關重要,其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還能為學校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提高學校的國際聲譽。實現這一目標,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快國際合作步伐。與海外藝術學校、機構建立伙伴關系,進行教育交流與合作,定期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專業研討會,邀請國外專家和學者共同參與基金項目等。其二,設置國際化課程。一方面,應開設如“世界藝術史”“比較藝術學”等涵蓋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課程;另一方面,可邀請國外藝術家、學者來校授課或開設短期課程,以彌補課程設置國際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其三,擴大資金支持。高校應為研究生提供專項獎學金或項目資助,支持他們參與國際交流和學習,并尋求外部贊助和合作,為跨文化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其四,營造開放多元的校園文化環境。鼓勵學生尊重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通過社團活動、留學生沙龍等方式,分享不同的文化經驗和故事,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的學校文化。其五,制訂學生交流計劃。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換項目,到國外藝術學校學習,并接受國外學生到學校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學習交流,建立起真正國際化的藝術教育環境。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轉型是必然的,也是積極的,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轉型,教育機構和管理者必須強化以研究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取靈活和前瞻的策略,與時俱進地更新課程內容,加強與國際藝術界的聯系,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藝術家,為建設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本文系基金項目:202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后疫情時代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路徑研究”(編號:2023SJYB1686);2023年江蘇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新時代教育評價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編號:JGKT23_C075);2018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法治視域下中外大學治理模式現代化體系比較研究”(編號:2018SJA1215)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南通大學研究生院。

猜你喜歡
跨文化研究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