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白云觀的儀式音樂

2024-04-22 21:58王祖彤
三角洲 2024年6期
關鍵詞:法器信眾道士

王祖彤

蘭州白云觀,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987號,坐落于黃河南岸,與白塔山風景區隔河相望,九曲黃河從門前自西向東奔流而過,水流湍急,水石相激,雪涌濤飛,形成激浪洶涌,白浪密集,猶如萬千匹白馬踏浪奔馳,故此地又稱“白馬浪”。坐落于此美景前的白云觀是甘肅省重點道教宮觀之一。

白云觀歷史

白云觀的修建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間。據記載白云觀原有上觀、下觀兩處,皆為道教全真道士修持活動的場所。上白云觀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崔家崖黃河南岸的極壽山上,20世紀50年代修建蘭新鐵路時被全部拆除。改革開放之后,當地信眾集資在原地山梁上重新修建大殿與配套設施,香火綿延。下白云觀即現在的白云觀,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據史料記載,白云觀原名為“呂祖廟”,因其主要為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祖(呂洞賓)而建得名。相傳當年呂祖就在白馬浪顯形,據陳墉《白云觀碑記》記載,清嘉慶年間,純陽祖師屢次“凌波徐行于黃河白馬浪上,萬目共睹”“翁興行妙道,綿歷千年,宏慈博獲,浹于人心……”白云觀建筑規模宏大,占地30余畝,當時成為蘭州道教除金天觀外的第二大宮觀。

1945年,國民政府占用白云觀作為征兵機關,白云觀內的宗教活動被迫停止,大量建筑、壁畫、雕塑遭到破壞。直至蘭州解放后,白云觀宗教活動重新恢復。

1958年,在當時社會環境影響下,敬神、燒香者趨近于無,蘭州道教活動基本停止。白云觀殿舍被各個單位、居民征用?!拔母铩睍r期部分空地又被一些單位修建樓房占用,觀內長期無人管理,殿堂建筑損壞失修,破爛不堪。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宗教政策逐步實施。1986年,白云觀歸還給道教,當地信徒捐款重新修繕,于1988年先后完成了16座神像的重塑,同年白云觀首次舉行迎神開光誦經活動。

1998年,白云觀受到香港德士活集團“譚兆慈基金”大德同仁的資助和本觀道眾的籌資,開始包括修繕、彩繪、塑像、雕刻等工作。歷時五年,2003年才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白云觀。

白云觀布局

白云觀主要分為前殿、中殿、后殿、東西配殿以及其他配套建筑設施。

前殿(呂祖殿),清代遺留的建筑物,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殿堂造型雄偉,采用傳統中式建筑,屋檐卷頂四角高翹、懸梁起斗明柱雕堂。此殿原為白云觀的過殿,建筑面積280平方米,塑神像16尊。

中殿(玉皇殿),建筑面積280平方米;后殿(三清殿)建筑面積240平方米。殿內供奉銅鑄神像大小6尊,其中中殿供奉3尊、后殿供奉3尊。東西配殿(三官、三法殿),清代建筑。

戲樓,清代建筑物,距今168年,是蘭州市僅存的一座古戲樓。鐘、鼓樓,原建筑保存完好,上部主體為木質結構,地基是青磚砌成,建筑面積各15平方米。

東西廂房:前院左右各五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仍保留舊房。西廂房三間暫時出租經營道教經書字畫等用品;東廂房經堂誦經所用。

燒紙樓:2003年建成,八卦形,青磚砌成,三層,高5米,樓塔正面設孤魂爺神龕。專為燒紙送冥錢建造。

觀內還有7棵國槐參天挺拔,枝繁葉茂。1997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將這7棵國槐作為重點古樹名木掛牌保護。

儀式內容

白云觀于農歷四月十四舉行慶賀呂祖圣誕及第十屆居士入道皈依法會。這次法會是疫情之后白云觀第一次舉行大型法事,皈依法會是今天最主要的儀式。

一、參與人員

參與人員主要有三類道士、皈依人員、信眾。合計200余人參與到整個儀式的過程中。

參與儀式的道士分為三個大類:師傅、高功道士以及負責和保持儀式各個環節正常進行的普通道士。白云觀作為全真派道觀所舉辦的法事本不應當讓正一派道士參與,但由于蘭州全真派道士人數較少,且法會較大、人手不足,故允許正一派道士參與,部分儀式內容也選取了俗家弟子參與。參與儀式的有5位師傅,皈依的信眾分別拜在這5位師傅的門下。參與儀式的道士中最重要的是3位高功道士,他們主要負責掌控整個儀式的進行。其他部分的道士主要有樂隊伴奏的道士、持法器的道士等,這次儀式共計100余名道士參與其中。

皈依人員不限制參與條件,在參與儀式前需要拜師并且上交300元,道觀向他們發放居士所穿的衣服和帽子、皈依證,以及皈依狀。到場的皈依人員有96人,還有部分人員并未到場領取皈依狀。

儀式當天,白云觀是開放的,信眾可隨意出入,皈依人員的家屬和部分信眾也可自愿參與到皈依儀式的祈福和叩拜活動中。

二、儀式具體過程

儀式于早上9點正式開始,歷時3個小時,主道場設置在前殿。開始前,俗家弟子身著紅色道袍、手持經幡將道場圍起來,經樂團在殿內奏樂,10名道士站在呂祖前兩側手拿法器一同奏樂,皈依人員及部分信眾跪在殿前的軟墊上開始祈福。

9點樂隊開始擂鼓,3位高功道士換上道袍,儀式正式開始,樂隊奏樂,3位高功三叩九拜,誦唱《天尊板》,樂團鼓手持手鼓引領隊伍出殿,手鼓和大鑼在最前,之后是俗家弟子所持的經幡,然后是3位高功和樂隊,皈依人員和信眾在最后排成兩列跟上。隊伍由正門出觀向東繞行至側門再次進觀,行至西側配殿—醫道館,至此第一階段儀式完成。這一期間都只演奏《天尊板》。

西側配殿設置第二道場,隊伍在此等待,皈依人員站立在道場左側觀看儀式。3位高功開始念白后樂隊改奏《云中樂》,5位師傅坐于壇前。高功三叩九拜,高功手持朝簡、踏罡步、拈香。一輪結束后,起《慢澄清》全體誦唱。高功再次手持高手持朝簡、踏罡步、拈香。第二輪結束后,高功開始吟誦,樂隊停奏,只搖法鈴。吟誦后,高功起《三寶詞》眾人齊齊誦唱,高功第三次手持朝簡、踏罡步、拈香。然后,在經過兩次踏罡步、拈香之后,高功向天跪拜吟誦,第二環節宣告結束。大鑼引領隊伍從側門出觀繞回正門入觀,順序變為經幡在前,皈依人員和信眾緊跟其后,之后是香爐、呂祖牌位、手鼓、高功和法器,最后是5位師傅和樂隊。

最終隊伍回到前殿,進行儀式第三個環節。同樣經過五輪念白,吟誦、持朝簡、踏罡步、拈香,后3位高功與5位師傅依次叩拜祖師,此時殿外皈依人員需一同叩拜后第三環節結束。

最后,5位師傅坐于呂祖像前,向弟子們講話后,依次給皈依人員分發“皈依狀”。皈依人員入殿叩拜呂祖和師傅。發放完畢后樂隊又演奏《天尊板》,按照第一個環節的隊伍將香爐從前殿西側送回至西側配殿,隊伍又從后殿繞回至前殿,高功、經師和皈依弟子在殿前叩拜呂祖后儀式到此正式結束。

整個儀式到此結束。儀式結束后凡是進入白云觀的信眾都可以進入后院領取齋飯。儀式結束后皈依人員即可成為道教居士,居士可以參與白云觀日常的早課和晚課,也可在家自行進行早晚課修煉。

皈依儀式中的音樂

白云觀的道教音樂采用全真派的“十方韻”,主要由白云觀的經樂團來演奏。曲譜來自白云觀住持所編寫的《仙樂雅集—全真正韻譜集萃》。儀式中用到的“十方韻”均來自此書,整個儀式用到的曲目由高功決定,高功領誦哪一首,樂隊就演奏哪一首。

一、常用“十方韻”音樂分析

譜例1:《慢澄清》是四二拍由商起韻,G宮煞尾的G宮清樂韻調。以宮、商、角、羽為骨干音的四句式韻調。采取了起承轉合的寫作方法,“當請板”節奏由慢至快,入奏前第一小節未打“當請板”,但最后一小節由“當請板”收尾。全曲速度較慢,但旋律在整個“十方韻”中較為復雜,多為級進和四度音程的進行。

譜例2:《天尊板》是由四二拍引腔與單句體及最后尾腔共同構成的F宮五聲韻調。該韻樂句簡短,整首韻曲具有方整性的結構特點;全韻起于商音,結束于宮音,且商、角、徵為整首韻的骨干音。

譜例3:《云中樂》是一首純器樂伴奏曲。節拍為四二拍,二句式E羽五聲調式。全韻為方整形結構,以商、角、徵、羽為骨干音,角起羽收。兩句旋律采用同頭異尾的寫作方法。旋律簡單,朗朗上口。

綜合以上3首來看,“十方韻”音樂的旋律都不復雜,來源多為民間音樂,較多地使用了具有西北地區音樂特色的二度、四度音程。整體上既體現了道教傳統又展現了白云觀的地方風格。

二、儀式中的樂隊構成和樂器

根據白云觀經樂團中的王宗沐道士介紹,由于人手不足,伴奏樂隊不強制配器和人數,依據舉行儀式當天的情況來定。當天用到的樂器有揚琴、二胡、竹笛、笙、管子、中阮、大鼓、手鼓、懺悔鈴幾種樂器。經樂團還有琵琶、三弦等樂器,由于人員不足無法在當天使用。具體人員分配如下表:

其中揚琴和管子是由同一人演奏,在前殿時演奏揚琴,西側殿時演奏管子。中阮、大鼓、懺悔鈴在殿內演奏,手鼓在殿外演奏,其中大鼓和懺悔鈴由一人同時演奏,左手敲鈴右手擊鼓。由于人數不足,以上四種樂器由兩人交替演奏,整個白云觀經樂團共有7名人員。

三、儀式音樂所用法器

道教的法器種類頗多,人們通常所說的法器即以下兩類:一類是各種用來驅惡辟邪的器物,如朝簡、令牌、令箭、玉印等;另一類是各種打擊法器,如磬、木魚、鐃、鼓、镲等。

這次儀式上用到的法器主要有朝簡、磬、木魚、鐃、鼓、镲、云鑼、法鈴、鑼這幾種。其中朝簡主要是高功所持,在儀式中進行做法。其余8種法器主要配合經樂團進行儀式音樂的演奏,這8種打擊類法器缺一不可,即使只有6人持法器也要8種法器俱全。

呂祖圣誕及第十屆居士入道皈依法會的音聲內涵

“儀式中,不同的環節由不同的儀式行為組成,不同的儀式行為構成了不同的象征符號,不同的象征符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不同的象征意義對信眾產生重要影響。這些不同的重要影響源自不同的儀式行為,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不同的儀式行為是人類通過儀式創造了富有意義的文化行為,更是人類通過儀式行為對社會現實需要在虛幻世界的深層次反饋行為?!?/p>

在道教中法器發出的聲音能夠和上天溝通,高功和經師們通過念白、吟誦、唱誦和樂曲與上天交流,向神仙表達人們美好的祈愿,人們對自然、對上天的敬畏之心。前來參加皈依的人們通過這一場儀式完成一部分身份的轉化。在儀式過程中,他們的身份是平等的,也許他們在生活中的身份差距很大,但為了心中的美好祈愿他們叩拜于此,這時的他們都服從于白云觀執儀道士的權威。通過3個小時的儀式,他們從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凝結成了一個“群體”,他們互相敬拜道別。在不同的儀式場景和音樂轉化中,參與儀式的人們也發生著變化,場景和音樂的轉化也切合人們心境的轉化。他們在整個莊重儀式過程中完成了一次身份轉化,獲得了一次身份認同,肯定了自己的文化認同,傳達了自己的美好祈愿。

由于疫情,白云觀法會中斷3年之后再次舉辦。人們借這場儀式向上天表白,有人表達痛苦、有人悔恨錯誤、有人祈愿美好,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懷揣著向美、向好、向善之心。儀式結束后他們不光獲得了新的身份,也擁有了新的開始。

作者簡介:

王祖彤,女,漢族,甘肅蘭州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

猜你喜歡
法器信眾道士
服務信眾與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探微
妙寶莊嚴
——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
A New Way of Dao
《道士下山》
不該舉手時別舉手
印度“神廟”:保佑美簽
一頂神奇的道士帽
撫案桌——憲法宣誓不可或缺的規范法器
《道士下山》:紅塵亂世走一遭
世界末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