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核背后正在崛起的互聯網美學

2024-04-22 22:50許妍婷張陽
三角洲 2024年4期
關鍵詞:觀者藝術

許妍婷 張陽

如今,隨著科學創新技術的不斷完善,以網絡作為主要傳播媒介的互聯網美學開始逐漸興起,并且愈發蓬勃,作為一種受到部分群體追捧的小眾流行文化,怪核帶給了人們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并且為藝術的表現形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

怪核的定義與闡釋

怪核(Weirdcore),是近年來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具體起源日期尚且不詳,目前已知最早出現的怪核作品,可追溯到2017年。

怪核的進一步流行起源于2019年,應國外的討論區4chan上發布的帖子中提出的要求,一張被命名為“后室”(Backrooms)的照片被上傳,這張照片的畫質模糊,人們可以從后室的畫面中看到,房間的顏色只有黃色,在房頂上有一排整齊明亮的燈,房間內部還有多個突出的墻體,它詭異且怪誕的觀感,叫人不寒而栗,隨即,它吸引了一眾網友的探討,網友們紛紛為它編寫都市傳說、拍攝自創短片,由此,后室為廣大群眾引出了一種具有超脫氣質的互聯網新美學,即怪核。

迄今為止,怪核尚未在相對權威的網站有官方的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創作基于“閾限空間”的理論,根據柯林斯詞典的解釋,“閾限”(liminality)意為處于兩個階段之間的“中間狀態”,而怪核中展現的階段,多半是處在中間狀態的一種停留,符合閾限的特征,同樣的,怪核也兼具了超現實主義的特點,所謂“超現實主義”,就是通過在藝術中使用非理性與夢幻的因素,來破壞一切固有的規范與觀念,超越狹隘現實的束縛,它是對已有認知的大膽突破,使怪核作品超越了人們平常的認知,達成一種介于清醒與迷離之間的朦朧情緒。

怪核運作的原理

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操控人們的往往是恐懼,尤其是對未知的恐懼,怪核作品正是抓住并利用了這一點,才能形成其獨有的鮮明風格。它詭譎的觀感,一部分來自人類在閱覽完具象的事物后,腦內思維自行對其進行的判斷與發散,另一部分則來自作品自身將看似相對或本不相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進同一個畫面中。

怪核作品本身的價值,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依賴于觀者的。它帶給人們的并不是單純的視覺上的沖擊,而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會更偏向于個人自發產生,因人而異,并非統一,因此,每個人對作品的解讀也有所不同。這就致使觀者作出的反應,給予了怪核作品除本體以外一種精神上的補足,進而大大增強了它的完整性,使它的價值在集體認同中,被人為地提上了一個層次,而怪核作品采取的手段,是對人們傳遞出暗示,最終構成心理驚悚。

與傳統含義上的驚悚有所區別,通常情況下,為從表層上展現出直觀的驚悚,作者會結合形態、聲音等各種外界的客觀因素,對其加以扭曲,從而輔助整體,以刺激觀者的五感,與之相較,心理驚悚更像是隱藏在暗處的巨型冰山,它會在人們擁有明確的意識以前,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是事態的深入,于潛移默化之中對人們產生疊加的影響。前者帶來的效果會讓觀者感受到如針刺般尖銳的疼痛,雖然它同樣也能生效,然而這種刺痛極其短暫,只適用于當下,一瞬過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長遠來看,后者的余韻顯然要來得充足一些,究其根本,是因為它能遺留下來一種更為漫長且深刻的效應。心理驚悚主要講究的就是循序漸進,盡管它要花費更久的時間才能起效,乍一看成效也不如前者突出,可一旦它開始發揮作用,那么它的影響在短期內就不會消逝,甚至會伴隨著觀者的記憶無限延長,形成一個匪夷所思的、強烈的記憶點,從此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心中,令人難以忘懷。

怪核的藝術手法與表現形式

如果說傳統類作品是規則的,那么怪核類作品就依靠著對普通物件的另類解構,打破了傳統類藝術作品的規則。

一般來說,怪核作品的創作在以現實為基礎的同時,也仰仗于人類的想象,它做到了剝離現實卻又沒有完全脫離現實,是人們順應自身直覺的產物,作品中似乎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屬于理性的肅穆與嚴謹,但人們在觀賞作品后自發衍生出的感想,又為它看似缺失溫度的畫面注入了感性。

怪核作品的藝術手法較為彈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從整體上來看,它的表現形式有一個大概趨同的方向。

靜態的怪核作品所使用的制作手法,多圍繞攝影或者拼貼的形式,它側重于人們在視覺上留下矛盾,人們可以察覺出作品中的反常,卻又說不清楚究竟是哪里不對,讓人能在混亂中找到秩序,卻又無法將秩序抽離出它所處的混亂。靜態的怪核作品以寫實類和虛實結合類居多,一張簡單的照片就可以被列入寫實類的怪核藝術,而虛實結合類則會保留寫實的基底,并適當添加一些虛擬成分,創作多為在照片上組合一些意想不到的、割裂感十足的東西,例如被替換成眼睛的花朵花蕊、被放置在天空中的臥室房門,或是抹去一些本該存在的東西,例如將圖片中的人涂抹成黑色、給一些正常的地方打上馬賽克,以此制造出一種既合理又不合理的沖突,搭配上角落里晦澀的旁白或解說文字,用文字段落的不完整性烘托畫面,充分調動起“未知”,賦予了觀者延展和遐想的空間。

動態的怪核作品更偏向虛實結合和虛擬類,它的運作原理是基于前文中提及的“閾限空間”理論,動態怪核常見于游戲、短視頻、影視劇等,影像中的場景并不繁瑣,但是它在內層空間上的結構會比表面上復雜,開闊的室內有無數的拐角和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道路,伴有濃烈的空曠感和無盡感,宛如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觀者的主視角會跟隨鏡頭在空蕩蕩的場景中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因為視線的局限,無法判斷出所處環境的全貌而感到焦慮和緊張。

不論是靜態怪核還是動態怪核,它們的共通之處在于,都利用了人們潛意識當中的“共識”。它們傳播的載體,往往是一些為大眾所熟知的公共場所或者親歷者居住過的私密場所,如滿是暗角的房間、廢棄的游樂園、建于室內的老舊泳池、醫院門診前的長廊等等。

怪核作品在被塑造出雛形后,往往被有意或無意地做舊,這些作品會通過一些低分辨率的圖像,去復刻二十年前的電子數碼產品呈現出的視效,展示出一層積淀的年代感,來激發觀摩作品的人們對過去的回憶,營造讓人感到不適的氛圍。由于人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怪核類作品中提及的類似環境,但相關的記憶和場地在空間和時間上距離他們現在習慣的生活已經非常遙遠,人們便會在被畫面觸發時,滋生出一種熟悉又陌生、親切又疏離的感覺,這種抽象的感覺是怪核作品的藝術精髓。

怪核作品之所以能夠躋身于亞文化行列,為小眾愛好者們所接受,一方面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被現實世界中按部就班的乏味與單調裹挾了太久,這使得那些光怪陸離的奇思妙想被積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長期得不到釋放,于是,為擺脫這種一直束縛他們的困境,他們的心態開始發生轉變,逐漸演化出了獵奇心理,并從一個冷門的角度開辟出另一條新奇的途徑,去發泄排解那些注定不會被大眾所理解接受的想法,獲取那些他們無法在現實世界中獲取的樂趣。這可以被理解為,怪核類作品的誕生與流傳,是小眾愛好者們對自我的剖析、探索和抒發,對結識同類、尋找共鳴和被他人認可的極度渴望,以及對無聊的一種變相抗爭,其中也囊括了他們對藝術及其背后境界的一種追求。

另一方面,怪核作品是人們用以寄托精神、體現對過往追憶的媒介,除了一小部分作品跳脫出框架,有意在空間上進行了留白外,有很多在網絡上流傳的怪核作品都圍繞著在千禧年間隨處可見、放到今天卻幾乎絕跡的場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存在著中立的戀舊心理。

以享譽全球的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為例,他的代表作都帶著一股鮮明且突出的詭異感,早在怪核這個概念正式成形之前,他所執導的經典恐怖電影《閃靈》中,就十分前衛地采用了類怪核的拍攝模式?!堕W靈》的故事發生在一座名為遠望旅館的酒店,從現場的布置上來看,道具組將遠望旅館內的237號客房墻面粉刷成高飽和的色調,在旅館的地面鋪上了印有重復幾何紋樣的地毯,這些布景彰顯了一種略帶偏執的美學,它強迫式的工整抹滅了一家旅館本應彌漫的煙火氣息。影片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那就是小男孩丹尼騎著一輛兒童車,繞著遠望旅館的走廊不停轉圈,在這個片段中,攝影師的鏡頭從始至終跟在騎車的丹尼身后,并且故意在丹尼行進的路線中利用墻角的遮擋來制造視覺盲區,這使得屏幕前的觀眾在鏡頭兜兜轉轉的牽引下逐漸升起了警惕,終于在拐過最后一個轉角后,丹尼面對的長廊里猛地出現一對不該出現在那里的雙胞胎姐妹,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變故,把這個情節的駭人程度推向了頂峰。

怪核所涵蓋的旁支及延伸

由怪核延伸出的內容涵蓋了多條分支,其中包含了夢核、傷核、池核等等。

這幾條分支中,最常和怪核一起被提及的是夢核。夢核(Dreamcore),顧名思義,主題核心圍繞著夢境,本質上,夢核借助圖像、音頻等媒介,模擬了虛無的夢境對大腦產生的欺騙,從而促使正在觀賞作品的個體被催化出陷入夢境后的感知及狀態。單從字面上看,夢核的理解成本比怪核要低,它脫胎于怪核,又在細節上區別于怪核,如果說怪核是同類藝術籠統的總結,那么夢核在加入了“夢”的前綴之后,指向性要更加具體。

夢核類作品會去模糊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它所描繪的怪異意境,是對現實的一種扭曲變形,充滿了感染力,也很難用確切的、貼合的語言去解釋清楚,這就是人們現在俗稱的“意識流”。觀者起初是在以第三人稱的旁觀視角看待作品,但是在長時間的觀摩下,他們又會產生第一視角身歷其境般的感受,獲得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被困在一張黏稠的網里,沒有辦法從中掙脫、清醒過來。

縱觀影史,有不少導演在制作影片時,都采用了夢核這種非常規模式,在現實中穿插虛幻,去詮釋一個只可在情感上意會的概念或現象。著名導演大衛·林奇就在自己的影視作品中融入了很強烈的夢核理念,他所執導的電影當中,最經典的夢核類電影就是拍攝于2000年的《穆赫蘭道》。這部影片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著墨于女主人公所做的一場亦真亦假的夢,開頭在飽和度極高的純色背景下跳舞的人群、在歌唱途中忽然倒地的表演者、結尾處從小巧的藍盒子里鉆出來的小人,這些影片中的幻象,可以理解為對現實的影射,也是女主人公自己聯系現實所產生的臆想,它們編織出夢境的混亂和荒唐,讓觀眾能設身處地地從夢境中窺見主人公內心極度的慌張與不安。

怪核藝術的崛起,看似是一種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F代社會層出不窮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被完善,這促使人類文明發展異常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作為近期的熱門議題,被各類軟件廣泛應用的AI繪圖技術,已然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按照物極必反的規律,當事態的走向步入極端,人們反而會嘗試著回首過去,用自媒體、線上展等現代的途徑,去推動舊文化在現今的復興,將被掩埋的、被遺忘的、所謂“過時”的東西,重新帶回到大眾的視野,這實則很好地展示出了人們幾十年來的審美變遷。

在藝術領域,被重拾的藝術類別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音樂、穿搭、平面創作的表現形式,人們運用數字化手法,對損壞音質和畫面加以修復,或從以往的風格中完成汲取和改良,讓經過加工的藝術作品更為契合時代特征,煥發出蓬勃的新生。

怪核類藝術能取得小范圍成功的根源,與其說是人們對“舊”與“迷幻”的不舍與迷戀,不如說是人們在接受多元審美的前提下,對復古潮流的追捧。怪核類藝術的出現,不僅是創作者對舊事物精華的鞏固與保留,也是新舊融合的一次突破性試驗,是對藝術維度的一種開拓。此類作品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這個特征給予了廣大藝術從業者和藝術愛好者們一個頗為重要的啟示:盡管AI技術可以復刻一件作品的外在,但它無法真正取代的是這類藝術品當中所蘊含的獨特的人文精神。

(作者單位:魯迅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觀者藝術
心理干預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留觀者的不良情緒影響
端午節觀龍舟賽
認知視角下的實體觀者與漸變觀者
紙的藝術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心中的風光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