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融合的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探索

2024-04-22 10:41雷達羅斌趙中國鄧克莉胡進玲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工程技術卓越工科

雷達,羅斌,趙中國,鄧克莉,胡進玲

(1.四川農業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2.村鎮建設防災減災四川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都江堰 611830;3.四川省教育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成都 610000)

隨著新工科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持續深入推進[1],在做好學術及職業教育的同時,激發青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復合型工程匠才的培養質量[2],培養“獨具匠心”的卓越工程師[3],是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建設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的工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配套政策支持有待加強,活動平臺建設亟須優化,相關能力與培養體系建設處于探索及經驗積累階段[4-5],與發達國家相對成熟的大學生綜合能力培育體系相比[6-8],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提升空間。在新工科建設中,需探索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校企聯盟,推進合作育人、合作促就業、合作發展,實現共同發展與合作共贏[9]。在此基礎上,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平臺,進一步探索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路徑,不僅符合人才強國戰略,更是新時代行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1 校企融合的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方向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在關于教育行業重點推進項目及重大事項中指出:需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產教融合,大力推行訂單培養,提高就業率[10]。在探索契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校企融合既是發展需要,也是大勢所趨。應依托校企融合聯合培養平臺,將能力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結合,有效提升各方面的培養效果。

1.1 工程實踐融合,鍛煉實操技能

將校外工程實踐訓練和校內實踐教學融合,充分發揮企業在工程建設領域的獨特優勢,為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供平臺,為企業參與工程實踐教學提供渠道,為拓寬專業視野和營造良好的創新型人才成長環境創造條件,豐富新工科卓越工程師培養內涵。

1.2 專業技術融合,注入創新動力

將企業在實際生產活動中使用的設計方法、施工工藝、實用技術引入專業學習領域,將工程技術理論與實地勘查應用緊密聯系,使學生在專業思辨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發掘創新元素,為基于專業背景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供動力。

1.3 發展驅動融合,優化建設格局

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是校企聯動的根本動力,在融入企業各方面優勢資源的同時,需要著眼企業升級轉型發展需求,進一步構建產學合作雙向閉環,共享校企融創紅利,形成持久長效的共建內驅力,為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建設添磚加瓦。

2 校企融合的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素

依托校企共建的合作平臺,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為行動指南,將提升專業素養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支撐,將工程核心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要素,將卓越工程師作為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在專業實踐訓練、核心能力培養、卓越匠才塑造3 個方面尋求突破,力求達到“澆筑校企融合之臺、夯實專業能力之基、強化工程創新之柱、搭建卓越匠才之梁、砌筑協同發展之頂”的遠景目標,如圖1 所示,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渠道。

圖1 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建設遠景目標

2.1 強化專業實踐,堅持“既習又學”

作為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工程學科,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基石。茅以升撰寫的《工程教育之研究》指出: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相輔相成,需要遵循“邊習邊學、既習又學”的育人思路[11]。目前,學生專業實踐主要通過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實現,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實操技能有待加強,不符合工程領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應依托校企融合發展的豐富資源,構建“校外工程實踐基地+校內實踐教學平臺”的實踐育人體系,將人才培養與新技術、產業鏈對接,在學科實踐中鍛煉實操技能,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探索協同開放的培養模式,不斷豐富新時代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內涵。

2.2 突出能力培養,注重創新教育

在校企加速對接的新工科人才培養背景下,通過共建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等培育機構,充分整合雙方在工程技術、師資力量、科技研發、資金設備等領域的優勢資源,實施共創共建路線。通過聯合設置專業實務、工程實踐、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課程體系,融合不同學科背景,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線,著力提升學生專業核心能力,使其掌握通識基本技能,為學生成長成才筑牢根基;實施校企聯培“雙創”項目及團隊,深入發掘工程技術人才創新潛力,訓練其創新思維,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打造品牌項目;開展校企共建專業精品賽事,推進“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建”的新工科人才培養路線,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創新及應用能力。

2.3 優化定向聯培,塑造卓越匠才

高校探索與上市公司、世界500 強企業、國有企業等共建人才定向培訓班,以行業需要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導向,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依托校內外多元化工程實踐基地,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度,推進教學主體多元化、學習形式多元化、實訓平臺多元化,落實人才培養目標標準化、培養過程管理信息化、培養質量監控全程化的一體化工作機制,校企協同使人才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內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著力提高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建設成效,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卓越匠才,使學生增強技能,企業得到人才,高校獲得發展,適應新時代行業發展需求。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使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檔升級,達到校企協同育人的效果,在實踐中探索工科人才隊伍建設路徑,歸納總結校企融合的聯合培養工作經驗,形成可持續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 所示。

圖2 實施路徑技術路線圖

3 校企融合的新工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

探索校企融合聯培模式,豐富工程教育發展內涵,不僅是培養工程領域“時代新人”的重要路徑,也是新工業革命下發展創新的時代需求,對培養基建強國所需的大國工匠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3.1 校企聯動建設卓越工程師培養平臺

根據新工科面向產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建設目標,不斷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強高校和企業交流互動,形成工程教育共同體,是培育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必經之路。高校通過引入校外企業在工程實踐、技術改進、設備研發等領域的優勢資源,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樹立創新型工程教育理念,從培訓教育體系、創新孵化機構、政策激勵機制等方面構建立體化卓越工程匠才培養平臺,主動適應新工業革命下新工科建設的歷史發展趨勢,加速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為培養引領未來新技術和行業發展的卓越工程師創造條件。

3.2 產學融合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推進產學融合能有效整合優勢資源,為新工科人才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12]。通過校企融合共創,雙方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在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將雙方的功能和資源優勢協同集成化,達到人才培養要素的有效組合,形成校內外雙向協作育人的運行模式。通過樹立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優化人才培養過程和考核環節,重點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操技能,培養其面向未來的工程應用和創造能力,激發創新引領的潛在活力,在潛移默化中持續提高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水平,使學生增強技能、企業得到人才、高校獲得發展。

3.3 協同育人機制提供校企融合發展路徑

隨著工程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轉變,校企協同育人已經成為培養工程領域卓越匠才的重要保障,并在國外工程教育中取得較好效果[13-14]。通過建立“企業參與、學校推進”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突破過去以高校教育管理為主的運作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教育師資隊伍,共同完善管理合作機制,推進教學主體多元化、學習內容和形式多元化、實習實訓平臺多元化,最終形成“建設目標明確、管理協調同步、崗位責任到位”的協同育人運行機制,歸納總結新工科卓越匠才培養合作范式,探索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為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猜你喜歡
工程技術卓越工科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工程技術矩陣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大作為 走向卓越
創新,只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夢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