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濱”憑什么站上C位?

2024-04-23 19:30B.L.
關鍵詞:鄂溫克族狍子曲棍球

B.L.

憑借零下二十幾度的氣溫,漫天飄舞的雪花,宏偉壯觀的大型冰雕,刺激的超長冰滑梯,還有鐵鍋燉、殺豬菜、馬迭爾冰棍等美食,哈爾濱在去年冬天俘獲了一批又一批南方游客的心。

為了表達對哈爾濱的愛,大家甚至親切地把哈爾濱喚作了“爾濱”。

作為東道主,哈爾濱也積極回應著南方游客的熱情,開始各種“整活”——機場空姐快閃演節目迎賓客;城市地鐵化身免費擺渡車;市民開私家車免費接送游客……他們甚至將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少數民族——鄂倫春族請了出來。鄂倫春族人戴著標志性的狍頭帽在中央大街巡游的畫面,一時間登頂各大網絡社交平臺熱搜。

有網友調侃稱,這鄂倫春族本地人都沒見過,他們上次出來還是在乾隆時期。

東北少數民族的搖籃——大興安嶺

在了解神秘的鄂倫春族之前,不得不先提到大興安嶺——是大興安嶺廣袤的森林與河流,養育了生活在這里的少數民族。

大興安嶺是一條很獨特的山脈。

它算不上雄偉,即使最高峰黃崗梁,海拔高度也只有2029 米。

它南起內蒙古赤峰,北至中國“北極”漠河,全長達1400 多公里。綿長的山體北高南低,以流經烏蘭浩特的洮兒河(連接著阿爾山市與白城市)為界,可分為南北兩段:南段屬于東亞中溫帶闊葉林區,北段屬于歐亞寒溫帶針葉林帶(泰加林)——我國只有大興安嶺北部和新疆阿爾泰山兩處才有泰加林,但大興安嶺的更為完整、面積更大。

更難能可貴的是,大興安嶺的東西兩側分成了兩個典型的植被區:東側屬于中溫帶的夏綠闊葉林,西側屬于橫貫歐亞的大草原帶。

一些喜歡地理的科學少年,大致也能說出,大興安嶺山脈東側是松嫩平原、遼河平原與科爾沁草原;西側是呼倫貝爾高原與內蒙古高原。

獨特的地質地貌使得大興安嶺擁有400 多種野生動物、1000 多種野生植物。正是因為它豐富的物產,養育了諸如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wò)爾族等少數民族。

鄂倫春族——中國唯一允許狩獵的民族

相信不少人都刷到過這樣一個短視頻:一位穿著極具民族特色服裝的年輕人在哈爾濱的街頭把一頂外形像“鹿”的帽子贈送給了一位南方的小女孩。小女孩唱起了一首兒歌:“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著勇敢的鄂倫春?!?/p>

是的,歌里唱的正是在“爾濱”火出圈兒的鄂倫春族。懂行的人也一眼就能看出來,那頂外形像“鹿”

的帽子是鄂倫春族標志性的“狍頭帽”。

狍頭帽,是用完整的狍子(鹿科、狍屬的一種動物)頭皮縫制而成,狍的眼睛、鼻子保留,有時候兩個角也保留。早期鄂倫春人的傳統服裝“皮袍”,便是用狍子皮為面,毛為里。

注:狍子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狍頭帽”

如今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F市面上的狍頭帽采用的都是人工飼養的狍子皮毛加上現代紡織材料制作而成。

為何鄂倫春族這么鐘情狍皮呢?一方面是因為氣候寒冷,大、小興安嶺屬寒溫帶氣候,冰雪期長達7個月,最冷時氣溫可降到零下45℃左右。冬天落雪后的狍皮毛長,絨毛也很厚,用來做冬季御寒的皮袍最為合適。

另一方面,便是他們多年來游獵的習性。大興安嶺狍子多,鄂倫春族獵取狍子得心應手。

千百年來,鄂倫春人就在這山林中過著游獵生活,是我國唯一被允許狩獵的民族。

鄂溫克族——唯一馴養馴鹿的民族

接下來要說到的這個少數民族,叫作鄂溫克族,是不是感覺和前面的鄂倫春族傻傻分不清楚?

其實,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無論是語言還是血緣上都很相近。若要說兩個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鄂倫春族以狩獵騎馬為主,鄂溫克族以畜牧為主,且是目前唯一馴養馴鹿的民族。

相比于鄂倫春,鄂溫克族更廣為人知一點,因為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

“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但事實上,歷代鄂溫克人一共進行了7 次遷徙。

他們有的學會了放牧和農耕,而其中保持了馴鹿文化傳統的一支,幾百年前趕著自己的馴鹿群渡過額爾古納河,在大興安嶺北端的密林里搭起了“撮羅子”,他們就是今天“使鹿鄂溫克”的先輩。

“使鹿鄂溫克”又稱敖魯古雅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其中一支,也是中國最后一支馴養、使用馴鹿的部落。

馴鹿,在鄂溫克語里叫作“鄂倫”,性情溫順且耐寒,喜歡食用森林里的苔蘚、石蕊等。也正是因為馴鹿愛食苔蘚的習性,鄂溫克人只能帶著馴鹿在森林里不斷遷徙,數百年如此。

如今的“使鹿鄂溫克”早已經走出深山,轉向以農業為主的多種生產,但馴鹿依然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天氣暖和的季節,他們趕著馴鹿回到山林,尋找新鮮苔蘚,繼續著傳統的遷徙生活,待天氣轉冷,則回到定居點過冬。

達斡爾族——熱愛曲棍球的民族

相比于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的親近,同為“東北三少”的達斡爾族更像是他們的鄰居,也是“三少”

里面人口最多的民族(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統計,中國境內達斡爾族的人口數為132299 人)。

關于達斡爾族的族源,得到較多論述并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古代契丹后裔說。

因為主要分布在嫩江兩岸,達斡爾族將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了起來:農牧并舉,漁獵兼營,手工業、采集業、商業、林業、交通運輸等多種經濟成分同生共存,主打一個全能。

漁獵兼營的達斡爾族有一種獨特的狩獵方式——鷹獵。就是用經過馴養的鷹,在冬天下雪后出獵,獵取野雞、兔子等。出獵時,獵人騎馬,把鷹架在手臂上,待發現獵物,即放鷹追捕。

達斡爾族也是熱愛體育的民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曲棍球。

曲棍球在達斡爾族的歷史可追溯到遼代契丹時期;1975 年,中國第一支專業曲棍球隊在達斡爾族居住的莫力達瓦旗成立;1982 年,以達斡爾族球員為主力隊員的中國曲棍球隊,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杯曲棍球比賽中奪得第三名;1989 年,國家體委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命名為“曲棍球之鄉”。

除此之外,還有獨具漁獵文化的赫哲族(今總人口約5000 多人),他們以魚為食,用魚皮做衣服、皮包,用魚骨做裝飾品。還有騎馬、摔跤、射箭樣樣在行的錫伯族,在清代,英勇的錫伯人為守護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前往新疆,守護著國家的西部邊境,因此在今天新疆伊犁等地,也有錫伯族的分布。

遼闊的東北大地上,還孕育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共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鄂溫克族狍子曲棍球
黑龍江鄂溫克民族傳統服飾藝術之美
民居趣讀
對曲棍球比賽中短角球進攻得分重要性的探討
曲棍球:持一棍而動全身
狍子車
狍子車
鄂溫克族音樂文化
鄂溫克族傳統服飾的文化功能與變遷研究
狍子真的傻么?
就要這份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