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課堂中的教學實踐及意義研究

2024-04-23 13:26陸媛媛姚佳怡
音樂生活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間音樂課堂

陸媛媛 姚佳怡

中國民間音樂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民族音樂的根脈,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保護、傳承、弘揚我國的民間音樂以樹立文化自信變得愈發重要。高校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和德育的有效途徑,中國民間音樂的重要課程理應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到強化,這踐行了高校音樂教學目標的相關要求,具有較大的教學實踐價值及現實意義。

一、中國民間音樂融入高校音樂課堂的意義

中國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歌舞、民間戲曲、民間說唱、民間器樂等,同中華文化一樣博大精深,同時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教師應以傳承弘揚中國民間音樂為己任,將民間音樂帶入高校音樂課堂,加強學生對于中國民間音樂的認識了解。

(一)以高校音樂教學為手段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是中國人民顯著的精神標識,是堅持文化自信的底氣,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富含源頭活水,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發,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良好方案,可以為民族飛躍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勞動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等,其中精華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要在不斷踐行中汲取嶄新的、合時代要求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公開場合提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不言而喻,傳承并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教育是核心途徑。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高校時期的學生思維發展愈發成熟,也具備了反思的能力,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上有了更深刻的發展,能夠接收有深層內涵的教學信號,教師應當要選擇正確的路徑和方式,以高校音樂教學為手段來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立足并發揚傳承,這相比于其他教育階段會有更顯著的成果。

(二)以高校音樂課堂為載體增強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高校時期正是強化培養學生優秀品格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要從培養新時代青年開始,高校學生正是新時代青年的第一梯隊。在通過分析經典的歌曲、欣賞優美的旋律來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一點上,高校音樂課堂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整合歷史事件來看,學校課堂等一些有關教育的地方往往成為了傳播其時代精神的重要場所,例如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以及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報刊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正是通過教育場所和教育手段,才能夠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以及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精神有效的大范圍傳播。

通過借鑒成功的歷史經驗,以高校音樂課堂為載體來增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實現中國夢和迎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內在要求。愛國主義教育的材料理應從學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取,這在情感方面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我國的許多地方學校把當地的一些地理文化、歷史、音樂都融入到了學校的課堂教學之中,以故鄉的歷史和音樂文化作為背景進行熏陶學習,能產生一種對家鄉的熱愛情感。[1]這種產生的愛鄉情感就是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基礎。

(三)以學校音樂教育為基點確立校園良好文化風向

一名學生的知、情、意、行、德各方面的形成發展都有賴于良好的校園文化風向,要受到正確校園文化的熏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學校是重要的文化傳播陣地,在校園基礎設施中加入有關類似于中國民間音樂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能有效增強學校文化氛圍,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以學校音樂教育為基點,為構建有特色且良好的校園文化風向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站播放一些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合適的地點放置民族樂器或貼上各種樂器的圖片,合理有效安排關于民族民間歌曲欣賞的特色活動或學術講座,這樣通過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升級改造創新,營造傳播音樂文化的濃厚氛圍,讓校園成為培育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校園良好文化風向的樹立除了通過一些傳統的方式進行外,還可以采取一些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新媒體的途徑播放一些關于音樂方面的節目,通過流行音樂引經據典,使同學們產生對中國民間音樂的興趣和喜愛。

二、中國民間音樂融入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

根據考察和了解發現,部分高校音樂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除教科書、現代多媒體外,使用最多的就是鋼琴或電子琴,鍵盤樂器確實為教唱時進行和聲伴奏或彈主旋律的得力助手,但與此同時也要加強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學生潛意識中的地位。

(一)中國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高校音樂課程在其思想性上飽含著美育的理念,在其時代性上往往傳達著合乎時代的理論思想,在其功能性上為學生打下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堅實基礎。高校音樂教學內容包含中西方音樂、中外民族民間音樂、中外流行樂音等,尤其中國民間音樂是黃土大地各民族經過漫漫長河而凝聚的精華,同時隨著國家政府政策指導和社會影響等,進行中國民間音樂方面學術研究的人數上升以及全國各大高校逐步重視中國民間音樂的教學,中國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地位正在提升。

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對中國民間音樂版塊的教學作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在學生得到音樂技能方面的提升時,也要能夠與優秀的音樂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溫潤心靈的效果,音樂學科相比于其他學科來看,在情感熏陶上略勝一籌。通過課后的交流和課上的觀察,發現學生對中國民間音樂有著極大的興趣,相較于日常生活中常聽的流行音樂歌曲,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也同樣吸引著他們,在高校音樂教科書中的中國民間音樂單元版塊會教唱或鑒賞地方民歌,介紹有特色的民族民間器樂以及讓學生們深入感受戲曲的魅力,相較于其他單元,這些富含中國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能更快地達到使優秀作品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要求。

(二)高校音樂鑒賞教科書中民間音樂版塊分析

以高校音樂鑒賞教科書《中國民族音樂》為例,其包括民歌與歌舞、民族器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四個版塊內容,內容豐富且均在章節開頭對內容做出概述,包括特征和類別等。民歌與歌舞版塊鑒賞內容為北方、南方、漢族、少數民族的各地民歌,該版塊將南北方漢族的號子、山歌、小調、歌舞以及南北方各少數民族都作了較細的劃分,涵蓋面較廣。

民族器樂版塊主要分為兩大類獨奏樂器:吹奏、彈撥、拉弦類樂器和合奏類樂器:絲竹樂、吹打樂、重奏樂和大型合奏樂,介紹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樂種。曲藝音樂版塊從南北方主要曲種入手,除了講解我國說唱音樂的主要體裁京韻大鼓和蘇州評彈外,還涉及了大鼓、琴書、墜子、時調、好來寶、清音、南曲等曲種。戲曲音樂版塊講解了三個方面:全國性劇種、北方主要劇種、南方主要劇種,幾乎將所有劇種都舉了例子,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耳熟能詳的曲目入手來了解中國戲曲的韻味,譬如昆曲《牡丹亭》讓學生感受清新婉約的“水磨調”;京劇《貴妃醉酒》讓學生體驗京劇的優美和典雅;越劇《紅樓夢》選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唱腔的清麗動聽,讓學生有真切感受的同時又提升了文學素養;黃梅戲《女駙馬》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又讓學生了解到戲劇也可以變得清新活潑。

上段所述皆為我國傳統劇目中的經典名段,教學內容常設計為讓學生聆聽后學唱,由此體會傳統戲曲的韻味同時也是在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中國戲曲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種,當今古希臘戲劇和古印度梵劇都已退出舞臺,唯有中國戲曲仍然活躍,因此戲曲的傳承不容忽視。

(三)高校音樂中民間音樂版塊教學實踐分析及其問題

“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音樂課堂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也沿用過去的傳統做法?!眰鹘y教學的過程或許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讓學生提前預習上課內容以及課后布置作業,這些或許不能起到預期的作用。目前很多學校的音樂考試通常會采用書面考試形式,主要考查學生樂理知識方面的理解程度,采用期末評估考試的方式會讓教師忽略學生的自主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除了形成性評價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在學校方面,各學校之間音樂教學設備的提供也有參差,各方面的硬件設施和配套的教學工具都非常完善,資源條件良好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學校各方面的基本設備來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良好的熏陶環境;在教師方面,高校音樂教師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方面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對音樂欣賞和情感體驗能力的提升,創造一個在眾多課程中獨一無二的音樂課氛圍。

三、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民間音樂融入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實踐構想

新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要在國際圈中展現出中國特色,在高校音樂教學方面傳承中國民間音樂就是音樂教師可以貢獻的力量。社會變革加快、科技迅猛發展,這些為中國民間音樂的傳承發展既有利又有弊,譬如若實施不合理的城市化的過程中會導致鄉村文化流失,包括一些民俗文化和民間音樂等等,這些鄉村文化無法跟隨人才進入城市,城市中也很少有民間音樂可以立足的場所,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中國民間音樂的傳播途徑和方式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教學設計多角度

高校音樂教學究其根本是要在學生已習得的樂理知識的基礎上,有見解地分析并充分感受音樂,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課堂也成為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幽蘭之室”。高校階段的學生已有音樂相關的基礎知識儲備,通過初高中階段的學習已經能夠熟練地視唱譜例音高并熟練地打出正確的節奏型,且已學習過思想品德課,因此在高校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具備加入思政教育的條件。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價值觀。[2]在音樂課堂中進行思政教育時,要立足于新時代背景下、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從實際出發以美育人,弘揚中華民族各類優秀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民間音樂、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并發揚中國民間音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二)課堂內容多元素

高校音樂課堂與素質教育有著密切聯系,與其他文化性較強的課程相比較,藝術類課程更具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音樂課甚之。完成高效且輕松的一堂音樂課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主線,以此來提高學生本節課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狀態,也能獲得不同的音樂體驗。完成多角度教學設計和多元素課堂內容的前提首先是教師具備扎實的音樂專業技能,課堂中教師的親身師范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幫助學生近距離體會音樂的旋律節奏和情緒情感,其次也要具備當下時代全面的知識信息儲備,提升教師的綜合知識體系,最后是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各方面入手,讓有時枯燥的樂理知識講解變得生動起來。

(三)師生互動多樣化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教師為活躍、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學達到最優化效果,師生互動的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因而產生了它的豐富多樣性。在教學設計和課堂內容做出改變時,師生互動也已經有了不同,課堂導入到課堂小結全程都存在著師生互動,但師生互動不能局限在口頭問答中,更應該存在于音樂相關的實踐活動中。高校音樂教學相關要求為教師設計師生互動的環節帶來了新的思考途徑,多樣化的師生互動要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通過優秀的音樂作品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教師豐富教學內容以獲得新的教學發現,達到與學生的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進步。

結語

中國民間音樂是由古至今、結合各民族各地區的藝術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音樂課堂是傳播弘揚中國民間音樂的重要場所,無論是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或是時代的要求,都表明需要保護中國民間音樂這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高校教師要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注入創新型血液,展現音樂課堂的特點,創造音樂課程與其他課程截然不同的課堂氛圍,逐步提中國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注釋:

[1]鐘昱:《高校課堂在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西南大學,2020年。

[2]張宇迪、李花:《大美育背景下高校音樂通識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探究》,《音樂生活》2023年第9期,第75—78頁。

陸媛媛 南通大學副教授

姚佳怡 南通大學碩士在讀

(責任編輯 李欣陽)

猜你喜歡
民間音樂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音樂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