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之美 融素養之行

2024-04-24 08:22程芳蔡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跨學科研學橋梁

程芳 蔡磊

一、遵循“知—行—做”思路,設計學習任務

“江城的橋梁”跨學科研學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為出發點,重點發展學生運用不同學科思維創新性地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科學、信息科技、勞動等學科。結合學情特點,學校設計了三大學習任務以及與之相應的課程活動。

任務1“世界橋梁藝術賞析”包括三個活動?;顒右唬航柚Z文課“橋梁朗讀者”,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搜集資料、參觀橋梁博物館等方式,獲取關于世界橋梁的知識,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橋梁知識,并以小導游的身份帶領大家參觀世界橋梁藝術展?;顒佣航柚佬g課“千姿百態的橋”,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欣賞圖片了解橋梁發展歷史及橋梁的功能?;顒尤航柚畔⒖萍颊n“橋梁講解員”,教師帶領學生動手實踐,運用Word中的各種工具,制作橋梁宣傳海報。

任務2“武漢橋梁微科考”包括三個活動?;顒右唬航柚鷶祵W課“橋梁中數的認識”,教師出示多座橋梁數據,引導學生感受數在橋梁中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顒佣航柚鷶祵W課“橋梁中的圖形”,教師以江城橋梁為素材,引導學生在“說一說”“畫一畫”中逐步形成幾何直觀,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顒尤航柚茖W課“認識橋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如何讓橋梁既能承重又方便通行,了解我國高超的造橋技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任務3“橋梁設計與制作”包括三個活動?;顒右唬航柚鷦趧诱n“我是小小橋梁建筑師”,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制作木橋,了解木橋的制作方法,初步養成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顒佣航柚畔⒖萍颊n“橋梁講解員”,教師引導學生編程,設計講解橋梁知識的“機器人講解員”?;顒尤航柚⒄Z課,師生共同設計“Bridges?in?Wuhan”主題學習活動,以“課后學習+特色作業”的形式,豐富學生跨學科學習的形式與內容。

二、依據學生認知邏輯,開展跨學科教學

跨學科實踐課程的實施應有整體觀,各學科的授課內容和順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各自為政。在“江城的橋梁”的教學中,各學科教師按照以下順序和時間進行學科授課:美術(20分鐘)、數學(兩節各20分鐘)、語文(20分鐘)、科學(20分鐘)、勞動(20分鐘)、信息科技(20分鐘)、英語(20分鐘)。

第一節是美術課“千姿百態的橋”。教師以介紹武漢橋梁的視頻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千姿百態的橋”。接著,教師播放小溪流水聲、江水奔流聲、海水翻騰聲、繁華街道上的汽車鳴笛聲,讓學生想象這些地方會出現什么樣的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欣賞不同橋梁的造型特點、功能,說一說自己看到過哪些不同造型和功能的橋梁。最后,師生共同欣賞懸崖峭壁上的橋和公路鐵路兩用大橋,讓學生在拓寬視野的同時感受我國的橋文化。

第二節是數學課“橋梁中數的認識”。在欣賞橋梁之美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在橋梁中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主要教學目標有3個:通過“比大小”活動,讓學生感受我國橋梁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借助丹陽昆山大橋的數據,強化數的表示、數的改寫、單位換算等;了解我國橋梁的發展歷程,感受數學在橋梁建設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三節是數學課“橋梁中的圖形”。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本節課學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的特征。主要教學目標有3個:用數學的眼光認識橋梁,能夠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發展空間觀念;通過所學的幾何與圖形知識了解橋梁結構,建立橋梁與圖形的關聯;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節是語文課“橋梁朗讀者”,第五節是科學課“認識橋梁”,第六節是勞動課“我是小小橋梁建筑師”,第七節是信息科技課“橋梁講解員”,第八節是英語課,開展“Bridges?in?Wuhan”主題學習活動。這些課均緊扣研學主題,采取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依托三層組織結構,完成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檢驗跨學科實踐課程開設效果、保障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環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課程評價貫穿始終,評價方式主要有學生層面的全流程評價、教師層面的反思性評價、管理層面的點評式評價。

1.學生層面的全流程評價

跨學科實踐課程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據此,“江城的橋梁”跨學科研學課程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部分。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記錄其他學生的研學表現,如在科學課“認識橋梁”中,學生對各小組在資料整理、任務分工、學習態度、學習貢獻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記錄與反饋;另一方面,客觀評價學生研學成果,如在勞動課“我是小小橋梁建筑師”中,各小組成員對其他小組制作的木橋進行點評。學生在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既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又通過其他學生的評價,借鑒了經驗,拓寬了視野。

2.教師層面的反思式評價

所謂教師層面的反思性評價,指教師從課程主題設定、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組織實施、課程實施效果四個方面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經過反思性評價,教師得到如下經驗:在研學主題的設定上,“江城的橋梁”體現了武漢地域特點,符合學生學段認知實際、發展水平與興趣點;在內容設計上,以研學形式讓學生近距離觀察武漢的橋梁,融合了多學科知識點,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體驗感;在組織實施上,既有課堂上的學科延伸與拓展,又有社會研學的學科實踐與應用,拓展了學生的學科視野;在實施效果上,學生表示喜歡這種開放式、互動式的課堂,學習體驗感較好,學生的審美、表達、探究、合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當然,教師在反思中也發現了不足,如研學問題鏈條銜接不自然、研學課程內容結構不嚴密、研學任務單適應性不強等。這些不足可讓教師在以后的跨學科實踐課程的實施中引以為鑒。

3.管理層面的點評式評價

作為跨學科實踐課程的管理者、監督者和推動者,學校課程管理中心組織開展了“江城的橋梁”跨學科實踐課程說課活動,要求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科學、信息科技、勞動等學科教師分別從素養目標達成、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師生收獲四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課程管理中心主要從四個方面作出點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能否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從學科割裂走向學科統整,從表面學習轉向真實學習。通過管理層面的點評式評價,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更新,進一步堅定了上好跨學科實踐課程的信心。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 吳鋒

猜你喜歡
跨學科研學橋梁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手拉手 共搭愛的橋梁
句子也需要橋梁
研學之旅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