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學習支架 助力古詩理解

2024-04-24 08:22朱永軍劉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稚子古代漢語詩句

朱永軍 劉穎

教師從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出發,依據學習內容為學生搭建相應的學習支架,不僅可以減緩學生學習的坡度,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而且能夠引領學生借“架”進階,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古代詩歌所描寫的內容距離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很遠,有些古詩中的景象甚至在當今社會中完全消失;其語言表達不僅高度凝練、跳躍性強,而且用語與現代漢語差異較大。對于小學生而言,古代詩歌的這些特點嚴重阻礙了他們對詩歌內容及其主旨思想的理解。因此,在古代詩歌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架更為必要。筆者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依據學情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

一、搭建知識性支架,降低理解難度

知識性支架就是由陳述、呈現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搭建起來的學習支架。搭建知識支架的對象主要有背景知識、專業知識、生活常識和通識知識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選擇背景知識、專業知識和生活常識為學生搭建知識支架。

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古代詩歌的首要任務是打通語言文字關,因為古代詩歌是用古代漢語寫作的,現代漢語雖然與古代漢語一脈相承,甚至很多古代漢語仍保留在現代漢語中,但也有部分古代漢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和用法迥然不同,這就是古今異義。鑒于此,筆者在教學《古詩三首》時,首先給學生搭建了專業知識支架,幫助學生讀懂詩歌內容,疏通詩句關系。比如,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時,筆者先讓學生結合詩歌注釋理解“耘田”“績麻”“解”“供”“傍”“陰”等詞語,接著給學生搭建了包括古今漢語、古代農事活動和古代家庭關系的知識性支架:①“雜興”是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②“兒女”在古代漢語中既可指兒子和女兒,與現代漢語的男孩、女孩意義相似,也可指成年的男子和女子,詩歌中指后者;③中國古代的農事活動被勞動人民凝練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顯然,詩中的“耘田”是農人于初夏時節在田間除草,詩歌的背景是初夏;④在中國古代,男子主要負責耕種,女子主要負責紡織,古代勞動人民心中的理想家庭關系“男耕女織”就是這個意思,可見,詩歌中的“耘田”“績麻”反映了這種社會理想。借助這些支架,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詩歌描寫的內容,并能通過想象描繪出詩歌景象,沒有再出現把詩歌背景理解為“生機盎然的春天”,以及將“村莊兒女各當家”誤解為“小男孩與小女孩在玩過家家的游戲”等情況了。

在其他兩首詩歌的教學中,筆者也根據詩歌內容為學生搭建了相應的知識性支架,這些知識性支架降低了學習難度,開闊了學生視野,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古代文化常識。

二、搭建情感性支架,助力主旨挖掘

《古詩三首》寫的都是兒童生活?!端臅r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寫初夏農忙時節,“童孫”學習大人種瓜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天真可愛、熱愛勞動的孩子們的喜愛之情?!吨勺优穼懞瑫r節的早晨,起床后的“稚子”玩弄冰塊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純真天性的尊重和喜愛?!洞逋怼穼懘杭军S昏時節“牧童”橫騎牛背、信口吹笛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小學生受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所限,雖然能夠通過具體詩句、注釋、教師講解和相關的知識支架讀懂詩歌內容,但很難通過詩句挖掘、提煉出詩歌蘊含的情感?;诖?,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搭建了情感性支架。

所謂情感性支架,就是教師提供學生熟知的事物,并引導學生從情感上對該事物進行分析,再通過類比、對比等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熟知事物的情感遷移到新事物中。比如,在引導學生挖掘、提煉《村晚》的主旨思想時,筆者為學生搭建了如下的情感性支架:城市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讓人們遠離了大自然,很多城市孩子甚至沒有見過真實的牛羊和原生的草地、樹木,所以城市的居民會在節假日到郊外踏青,到農村游玩,到山區旅游。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人們為什么要走出城市到郊外、鄉村、山區呢?這一支架源于學生生活實際,很快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學生說“郊外有真實的自然景物,能讓人心情舒暢”,有的學生說“鄉村沒有城市的喧囂,能讓人心情平靜,忘卻煩惱”,還有的學生說“山區空氣清新,景色美麗,讓人心曠神怡”。聽了學生的回答,筆者追問:“如果你常年生活在遠離大自然的城市中,你會不會喜歡并向往郊區真實的自然、鄉村淳樸的生活、山區美麗的景色呢?”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喜歡”“向往”。教學至此,筆者趁熱打鐵:“作者雷震可能就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也可能心情壓抑(真實的創作緣起是作者仕途失意,隱居鄉村,但對小學生而言,不宜將此原因作為解讀詩歌的鑰匙)。當他看到山村黃昏時分的美好春景和一個牧童悠閑自在地橫騎在牛背上信口吹笛的場景時,內心會產生什么情感?”學生稍加思考,就說出“喜愛”“向往”“熱愛”“憧憬”之類的答案。這樣教學,將學生對熟知事物的情感通過類比方式遷移到所學詩歌上,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生活實際,也能讓學生真正地與詩歌作者共情。

三、搭建想象性支架,助力思維提升

想象性支架是一種借助具體事物、關鍵詞等引發合理聯想與豐富想象的學習支架。這種學習支架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價值。

從詩歌鑒賞的角度說,解讀詩歌其實就是一種想象過程。因為我們既不可能與作者對話,也不可能完全復原詩歌內容,更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詩人生活的時代,要想理解詩歌內容,我們必須借助聯想和想象逐一分析詩句甚至字詞。因此,在教學古代詩歌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符合學情特點的想象支架。

教學《稚子弄冰》時,為了讓學生讀出“稚子”的神態和心理變化,筆者精選了詩句中的“脫”“穿”“敲”“碎”四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稚子弄冰”的過程。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通過模擬動作、揣摩心理、聯系現實生活等方式,想象出這樣的畫面:“稚子”早晨起床后,看到家中銅盆里的水結成了冰,就小心翼翼地把冰剜出來,又用火棍在冰塊上鉆了一個小洞,再用絲線穿起來,當銅鑼玩。(由此可見“稚子”的可愛和小心)他用一根木棍不斷地敲擊冰塊,冰塊發出清脆的聲音。(“稚子”的得意由此可見一斑)敲著敲著,突然聽見一聲清脆的響聲,像玉石掉在地上發出的破碎聲一樣,原來是他把冰塊敲碎了。(“稚子”的懊惱讓人忍俊不禁)。這樣的想象支架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詩句內容,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到了詩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村晚》時,筆者出示詩中的“滿”“銜”“浸”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所表現的春日美景,并提示:“草滿”“水滿”說明了草和水的什么特點?“銜”是用嘴含的意思,在詩中是誰“銜”誰?“浸”本指泡在水里,詩中的“浸”是什么意思?根據筆者的提示,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說出了不同的答案。經過筆者糾偏、整合、歸納、概括,學生明確:“草滿”說明了春天的青草非常茂盛,“水滿”說明春天雨水充沛,寫出了池水高漲的樣子,“銜”字寫出了遠山與落日的關系,“浸”字描繪的是落日和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這些關鍵詞寫出了春草茂盛、春水渙渙、落日與青山倒映水中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村晚”美景的喜愛。這樣的想象支架緊扣關鍵詞,將高度凝練、跳躍性強的詩句內容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

(作者單位:武漢市漢陽區鐘家村小學)

責任編輯? 吳鋒

猜你喜歡
稚子古代漢語詩句
真火錘煉稚子心
六一來了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可以“吃”的詩句,你見過嗎
讀詩句,寫成語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探討
袁亞湘: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袁亞湘: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