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種植模式下對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探討

2024-04-24 09:34李江林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大豆玉米生長

李江林

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目前在農業生產領域陸續出現了多種新型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模式,為創造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玉米和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性作物和油料作物,同時兩種作物在其他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之下,一塊土地只能種植一種農作物,不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復種指數。結合玉米大豆的生長發育情況,積極推廣應用復合種植技術能夠實現合理輪茬??朔寥烂娣e有限的缺陷,充分發揮土壤肥力,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也能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水熱資源,增加單位面積內的產出比,最終實現提質增效。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希望對更好的推廣應用該項技術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作為一種高效農業生產模式,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還具有降低化肥使用量、減少農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等優點,有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此外,該技術還有利于水土保持、減少土地荒漠化等問題的解決。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歷經20年研發,構建了“兩協同、一調控”資源利用和株型調控理論,研發出選配品種、擴間增光、縮株保密”核心技術和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綠色防控”配套技術。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原理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一種高效利用農田資源的種植模式,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為“擴間增光、縮株保密”。栽培管理過程中通過合理配置玉米和大豆的種植密度和行距,增加作物間的距離,使植株能充分接收陽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此外,擴間種植還有利于通風透光,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選擇適宜的品種和合理的種植方式,縮小大豆植株的占地面積,降低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同時,通過調整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比例,使兩種作物相互遮蔽,減少競爭,實現互利共生。玉米和大豆生長過程中對養分需求有所不同,帶狀復合種植有利于實現養分的互補利用。大豆根系具有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為玉米生長提供養分。而玉米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也可為大豆提供養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另外,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有利于提高作物抗病蟲害能力。兩種作物間作種植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同時,復合種植還有利于提高作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降低單一作物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通過優化種植模式,提高農田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玉米和大豆產量的增加。此外,合理選擇品種和種植技術,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

1、栽培模式確定

在玉米大豆栽培種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行比推薦3∶2、4∶2或者6∶13種種植模式。3∶2種植模式下是以3行大豆和2行玉米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單元,生產單元的一側種3行大豆,另一側種2行玉米。根據播種機的生產單元,寬幅控制在220-240cm,大豆與玉米的間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播種株距7-9cm,每穴播種一粒種子。玉米行距40cm,機械化播種株距11-15cm,每穴播種一粒種子。4∶2種植模式之下寬幅250-260cm,大豆與玉米間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機械化播種株距9-11cm,每穴播種一粒種子。玉米行距40cm,機械化播種株距10-13cm,每穴播種一粒種子。6∶4種植模式之下是種植6行大豆和4行玉米為一個生產單元,每廂種植3行大豆和2行玉米,往返一次,種植寬幅控制在440-480cm,大豆玉米間距60-7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行距40cm,大豆機械化播種株距7-9cm,玉米機械化播種株距11-15cm,每穴播種一粒種子。一般春玉米的每畝保苗量控制在3200-4000株,夏季玉米的保苗量控制在每畝3500-4500株。春大豆的每畝播種量控制在8000-1萬株,春大豆泡中夏季玉米的每畝大豆保苗量控制在7000-9000株。

2、品種選擇

選擇玉米品種時,考慮其植株高度以避免對大豆的遮蔭影響,尤其是在帶狀種植時,玉米的高大植株可能會對大豆的光合作用產生不利影響。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分布應互補,玉米的根系較深,而大豆根系較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壤養分和水分。同時,選擇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有較好抵抗力、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品種,這些品種能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環境,從而表現出更好的生長性能和產量??紤]種植成本和市場需求,選擇經濟效益高的品種。另外還應該考量玉米和大豆的農藝性狀,比如,大豆的分枝能力、結莢習性等,玉米的莖稈強度、耐倒伏能力等也需要考慮,以確保在復合種植模式下的協同生長。玉米春季種植模式之下,大豆品種選擇湘春2704、油春1204、湘春2701、湘春豆湘V8、天隆一號、中豆52等幾種。夏季玉米種植模式之下,大豆品種可以選擇使用中豆41、皖宿10-15。春玉米夏大豆種植模式下,大豆品種可以選擇使用桂夏7號、南農99-6、南夏豆25。常見的玉米品種主要有灃玉1號、灃玉4號、裕豐303、三北89、聯創808、百農5號等幾種

3、播種時間的確定

根據參考資料和我國農業科技部門的推薦,湖南省張家界市春玉米、春大豆、夏玉米和夏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播種時間如下:春玉米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時間取決于當地的氣溫和降雨情況,適宜播種時期為地表溫度達到10℃以上,且降雨量適中,利于種子發芽生長。春大豆與春玉米的播種時間相近,一般在4月中旬以前播種。同樣,播種時間受氣溫和降雨影響,要確保地表溫度適宜且降雨量合適。夏玉米在5月下旬-6月上旬播種。此時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適中,有利于作物生長。夏大豆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種。此時氣溫適宜,降雨量充足,有利于大豆生長。

4、田間管理

①查苗補苗

一般在玉米和大豆播種7-10d左右進行查苗,此后,每隔5-7d進行一次查苗,直到大豆苗全。對于查苗過程中發現缺苗斷壟現象,應選擇同品種、同齡期的種子進行補種,以保證作物生長整齊度。補種時要遵循“疏密補稀、遠距離補種”的原則,避免補種過于密集,影響作物生長。春玉米春大豆采用開溝補種法。在缺苗區域,挖開溝壑,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土壤后輕輕壓實。補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子發芽生長。春玉米和夏大豆采用穴播補種法。在缺苗區域,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挖穴,將種子放入穴內,覆蓋土壤后輕輕壓實。補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子發芽生長。夏玉米和夏大豆采用撒播補種法。在缺苗區域,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細土覆蓋,厚度約為1-2cm。補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子發芽生長。

②間苗定苗

玉米間苗通常在玉米生長至3-5葉期,大約種植后3-4周進行。選擇天氣晴朗、土壤濕潤的早晨或傍晚進行,以減少對作物的生長影響。去除弱小、病弱的苗,保留健康、強壯的苗。每穴保留1-2株玉米苗,具體取決于種植密度和土壤肥力狀況。大豆出苗后7-10d進行間苗,這個時期大豆一般長至1-2葉。與玉米類似,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以減小對作物的損傷。去除弱小、重疊和病弱苗,保留生長強勁的苗。

③水肥管理

按當地凈作玉米施肥標準施肥,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專用復合肥或控釋肥(折合純氮14-18kg/畝),播種時每畝施40kg玉米專用復合肥(15-15-15),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0-25kg。大豆不施氮肥或施低氮量大豆專用復合肥(如13-20-7),折合純氮2-2.5kg/畝;并根據長勢在分枝期(苗期較旺或預測后期雨水較多時)與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5-50g/畝,兌水40-50kg噴施莖葉實施控旺。在玉米的拔節期和大豆的初花期,要結合降雨情況進行妥善有效的灌溉處理,保障添加持水量能夠達到60%以上。

5、常見病蟲害防治

①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一種常見的玉米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尤其是屬于鐮刀菌和赤霉菌等。玉米穗腐病的發生與高濕度和適宜的溫度(一般為25-30℃)有很大關系。濕潤的環境有利于真菌孢子的產生和傳播。真菌的孢子可以通過風、雨、昆蟲等方式傳播到玉米穗部,侵染穗頸或穗粒。一般在玉米抽穗至成熟期間感染風險最高,尤其是抽絲期。土壤中的真菌孢子和上一季作物的殘體是重要的病原源。連作和高密度種植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傳播。穗粒腐病的癥狀是粒粒間發黑發霉,粒體變軟,嚴重時整個穗粒呈黑色。在雨水較多或灌溉不當時,穗部積水導致的腐病,癥狀為穗部變色、軟化。一些真菌如赤霉菌可以產生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這些毒素可污染糧食,對人和動物健康造成威脅。大豆穗腐病推薦使用5%的井岡霉素水劑1100每間隔7-10d,噴灑一次,連續使用2-3次,效果顯著。

②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由大斑病凸臍蠕孢引起,玉米小斑病則由玉米小斑病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殘體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到玉米植株上。病害的發生與溫度、濕度、光照、土壤肥力、品種抗性等因素有關。高溫多濕、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玉米大、小斑病主要發生在生長中期至成熟期。其中,大斑病在玉米生長中前期發病,小斑病在生長中期至后期發病。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危害葉鞘和苞葉。病斑呈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cm,寬1cm左右。病斑可相互連接,形成大型枯斑,嚴重時葉片枯焦。玉米小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橢圓形或近圓形,灰綠色或黃褐色,大小約為2-4mm。病斑邊緣顏色較深,中心顏色較淺,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在連雨天時,病斑上可出現灰黑色霉層。針對玉米大小斑病在發病初期可以選擇使用50%的甲基硫菌磷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者50%的多菌靈可食性粉劑800倍液,間隔10天噴灑一次,連續使用2-3次。

③玉米螟

玉米螟為雜食性害蟲,以幼蟲鉆蛀玉米、高粱、西紅柿等植物莖稈。玉米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葉片上有排列整齊的小孔。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抽穗后,多數下移蛀入穗柄。雌穗抽絲期,斷花絲,取食籽粒,鉆蛀穗部和莖桿后,蛀孔外有糞屑堆積。玉米螟成蟲為夜行性,飛翔能力較強。雌蛾在夜間產卵,卵孵化成幼蟲。幼蟲共有5齡,齡期約10-15d。幼蟲孵化后,先取食卵殼,然后轉移到植株莖稈內蛀食。幼蟲在莖稈內化蛹,蛹期約10-15d。蛹羽化后,成為成蟲,飛出尋找配偶交配。玉米名推薦使用1.8%的二維菌素手游500液進行大鐵分散或者選擇使用1%的辛硫磷顆粒,在玉米心葉期撒入到玉米心葉當中,每株使用1-2g。

④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由多種土壤習居菌復合侵染引起,包括真菌、細菌和病毒等。病菌主要通過土壤、種子、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根腐病的發生與氣候、土壤條件、大豆品種抗性等因素有關。高溫多濕、排水不良、土壤貧瘠、大豆品種抗性較低時,病害發生較為嚴重。根腐病主要發生在苗期和成株期。苗期發病較重,而成株期發病較輕。種子在出土前受害腐爛,導致不能萌發。幼苗出土后,根部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隨后擴展為凹陷的斑塊。嚴重時,病斑為鐵銹色或紅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地下側根由根尖開始變為褐色,水浸狀,并逐步發生腐爛。病苗地上部分生長發育不良,葉片發黃,嚴重時干枯死亡。病根部形成不規則的褐色斑,嚴重時根系開裂,木質纖維組織外露。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植株矮化,比健康植株要矮6-8cm。大豆開花結莢期為最高發病期,可在大豆田間觀察到大量的黃葉。輕者雖能緩慢生長,但葉片開始由黃轉為脫落,結莢少,子粒也小,造成產量的降低。防控大豆根腐病推薦使用25%的甲霜靈800倍液每間隔10d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

⑤大豆蚜蟲

蚜蟲成蟲約2-3mm長,體型較小,呈灰綠色或黃綠色。其身體細長,有6條黑色腿。翅膀透明,前翅較后翅長。個體間有明顯的大小差異,雌性比雄性大。蚜蟲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在春季,大豆蚜蟲從越冬的鳥糞蚜樹上飛至大豆種植地。雌蟲產卵于大豆嫩葉的背面,每只雌蟲可產生多達100-200顆卵。卵孵化后產生初生若蟲,它們在嫩葉上取食并蛻皮,經過幾次蛻皮后轉變成翅態若蟲,然后再次蛻皮成為成蟲。整個生命周期大約為16-23天。蚜蟲主要危害大豆的葉片和莖部。其取食葉片的汁液,導致葉片變黃、卷曲、干癟甚至脫落,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合成。較嚴重的感染會導致大豆植株生長遲緩,減產甚至死亡。此外,大豆蚜蟲還可通過吸取植株的汁液傳播病毒。大豆蚜蟲可以選擇使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間隔10d使用一次,連續使用1-2次。

6、收獲方法

對于地勢平坦地區以大豆先熟、玉米晚熟的種植方式為主,可根據種植方式種植帶寬地塊大小作業要求選擇相應的收獲機械設備。4∶2種植模式之下選擇寬幅130-180cm,整機寬度小于190cm的大豆收割機。3∶2種植模式下選擇寬幅100-150cm整機寬度小于170cm的大豆收割機。大豆收獲完成之后,選擇兩行玉米收獲機或者常規玉米收獲機進行收獲作業。6∶4種植模式之下,通常選擇寬幅不小于160cm,整機寬度不超過200cm的玉米收獲機。對于丘陵地帶要結合地塊面積大小科學選擇機械設備。對于大豆先熟的地塊可以按照地勢平坦區域的作業方式進行收獲。對于玉米先熟的種植地3∶2或者4∶2種植模式下建議選擇使用兩輪胎外側間距不超過140cm,整機寬度不超過170cm的兩行玉米收獲機進行收獲作業,避免碾壓大豆植株。6∶4種植模式之下選擇使用寬幅不小于160cm,整機寬度不超過200cm的玉米收獲及進行跨溝收獲作業。對于山區地區主要選擇使用人工收割搭配小型動力脫粒機,完成脫粒作業。

綜上所述,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主要基于資源利用效率、糧食需求壓力、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抗病蟲害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與發展等方面的需求。推廣應用這項技術,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環保、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大豆玉米生長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碗蓮生長記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我的玉米送給你
生長
《生長在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