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匠心鞠躬

2024-04-24 09:34謝思球
今古傳奇·當代文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青檀沙田涇縣

謝思球

20世紀80年代,中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曾數次造訪涇縣宣紙廠。一次,他在撈紙車間里看著看著就愣了神?!皳萍垺笔切埳a過程中最為神秘的環節,只見兩兩一組的撈紙工人,嫻熟地操縱著一張竹簾,在紙漿池里晃一晃,一張濕漉漉的宣紙就出現在竹簾上了。再移動竹簾,輕巧地一掀,宣紙就落在了碼放得整整齊齊的紙堆上,然后進入下一道曬紙工序。一張張宣紙就是這樣生產出來的。它從無到有,整個過程,耗時不過幾秒,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撈紙工人就像變戲法一般,眨眼間就完成了。

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得出其中的一些門道,宣紙的秘密完全在池子里的紙漿中??杉垵{的具體成分,外人就無從知曉了。凡是目睹過撈紙操作的人,面對這般神奇的場景,沒有不嘆為觀止的。在一次參觀時,李可染就情不自禁地向撈紙工人深深地三鞠躬。他深情地說:“沒有你們就沒有我?!?/p>

無獨有偶,20世紀,一個日本客商也被這撈紙的場面深深地迷住了。此人是個商業間諜,他前來打探宣紙的秘密。他當然知道宣紙的秘密就在池子中的紙漿里。工人們當然不會讓他隨便接觸紙漿。此人想了個點子,他站到池子邊,像李可染大師一樣,也向撈紙工人深深地鞠躬,卻故意讓領帶拖到了池子里。他起身后,帶著濕漉漉的領帶,如獲至寶般地離開了。日本人對領帶中的紙漿進行了嚴格的分析和化驗,結果并沒有從中發現什么神秘的成分,可以說一無所獲。那宣紙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時令進入秋天,青檀剛剛落葉,若在此時進入皖南涇縣,到處都能看見百姓在砍伐青檀枝條??撤デ嗵词怯兄v究的,要選取老樁上三年生的枝條。也就是說,三年生的枝條最適宜用作宣紙原料。時間短了太嫩,韌性不足;時間長了青檀的纖維會老化。所以,就像割韭菜一般,青檀的枝條都是三年砍伐一次。青灰色的枝條吸足了三年的陽光和雨水,彈性十足,充滿活力。伐下來的青檀枝條大約有兩三米長,整齊劃一,長槍一般,被捆成一束一束的,放在公路邊,等待著被車輛運走。這只不過是第一步,它們離一張宣紙的距離,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檀并沒有化為柴薪,別看它只有三年壽命,此后,它們將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一張薄薄的宣紙里,將會獲得更加長久的生命。據考證,宣紙的壽命,可以達到一千零五十年。紙壽千年,并不是一句妄言。

青檀的枝條被砍伐下來后,先要將檀皮從枝條上剝下來,開始灰漬、洗滌、蒸煮、攤曬等前期工序。攤曬的過程較為漫長,將經過粗加工的檀皮攤放在朝陽的山坡上,除了偶爾翻曬,就不用去管它了。經過長達十個月左右的晾曬,歷經一個寒暑的風吹雨打,“吹盡狂沙始到金”,青檀的白色纖維就顯露出來了。這個過程稱為自然漂白。

宣紙的主要原料除了青檀,還有涇縣特有的沙田稻草。顧名思義,這種稻草長于沙田,稈高節少,色澤金黃,纖維性強。沙田稻草在撕除枯葉、破節、浸漬、曬干、蒸煮等十幾道工序后,同青檀皮一樣,也要放到野外攤曬,天然漂白,成為“燎草”。宣紙的前生,像一位隱居在皖南山中的高士,侶煙霞而友泉石,吐納日月精華,吸取天地靈氣,內心篤定,自我修煉,“任爾東西南北風”?!蔼氉捏蚶?,深林人不知?!敝挥腥绱?,時候到了,方能成得大器。攤曬檀皮和稻草的山坡極為壯觀,白色的檀皮如白浪翻滾,金黃的稻草如金沙瀉地,各成奇觀。靈山秀水的滋養,獨一無二的原材料,獨具匠心的加工,注定了宣紙不會出落成凡俗物品。

到時候了,該讓這對孿生兄弟見面了。青檀和燎草經過選檢,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進入作坊,正式開始了室內加工。更精細的工序開始了,混后的皮草經過碓皮、切皮、漂洗,加入楊桃藤汁之類的植物膠,再進行踩踏。踩踏即踏料,顧名思義,自然是用腳踩踏,踩勻,使皮草充分混合,成為料球,像個面粉團。然后是袋料,將踏成團的料球,放進紗布袋里,扎緊袋口,系在一根竹竿上,在水池里來回攪動。原料中的漿汁經過過濾,源源不斷地注入水中,形成紙漿。接下來才是撈紙、曬紙和檢紙,一張宣紙總算大功告成。

從投料到成紙,宣紙的生產一共要經歷十八個環節,計一百零八道工序,歷時三百多天。慢工出細活,匠心出精品,久久為功,千錘百煉,哪一道工序都不能出問題,否則,就可能功虧一簣。

宣紙的興盛,與涇縣小嶺村曹氏家族有關。八百多年前,南宋末期,為躲避戰亂,曹氏一支在曹大三的率領下,來到涇縣小嶺。然而小嶺山多田少,資源匱乏,無法維系生存。面對窘境,曹大三沒有消沉,更沒有改遷別地。當時,涇縣及周邊的老徽州地區,多有造紙作坊,曹大三及其子孫亦以此為業。不同的是,曹大三對當時的紙業現狀并不滿意,他苦心孤詣,決心要造出一種舉世無雙的紙來。整個唐代,加工紙風行,什么墨光、冰翼、凝霜、蟬翼等佳紙麗箋層出不窮,宣紙匿名不顯。

宋代,宣紙的需求量雖有所增加,但涇地宣紙生產卻日漸衰微,無法滿足需求。曹大三率族來到小嶺定居后,不斷改進工藝,精益求精,將宣紙制造技藝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涇縣宣紙遂一枝獨秀,名揚四海。曹氏紙坊精品宣紙的出現,震驚了世人,一時驚為天物?!拜p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钡搅饲宕?,小嶺有十三個山坳,當地人稱山坑,坑坑造紙,一時間就有了“沿溪紙碓無停息,一片舂聲撼夕陽”的熱鬧場景。

青檀、沙田稻草,當天物遇上匠心,想不出絕世精品都難。宣紙離不開涇縣這方水土的天然饋贈,“皮、草、水、技”,缺一不可。日本人也曾處心積慮地將青檀的種子帶回國內,精心培育。無奈,由于氣候和土壤的差別,制出來的和紙就是無法與宣紙媲美。宣紙屬于涇縣,屬于皖南的這片山水。離開了這里,它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天壤之別。曹大三遷居涇縣小嶺時,周邊地區以紙為業者眾多,何以最終只有曹氏掌握了宣紙秘訣?

這當然與曹大三及其子孫的聰慧和努力有關。在家族資料和當地志書中,鮮見他們如何攻克技術難關的文字記載,但是,僅從宣紙生產煩瑣卻絕對有條不紊的工序里,可以看出,它們絕非一日形成,而是在長期的生產中點點滴滴不斷積累和改進的結果。它們是一條長長的鏈子,一環咬著一環,且耗時長久,稍有閃失,就會前功盡棄。匠心,需要敬畏的態度,專注的精神,日復一日的艱苦磨煉,還需要神助般的靈光乍現。

宣紙是天賜神物。沒有它,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就無所依附。所以,李可染大師才會情不自禁地向紙工鞠躬。他是在感謝紙工們的匠心,將天物變成了神器。

對著光亮舉起一方宣紙,可以清晰地看見紙內有一團一團如云朵般的絮狀物,這就是青檀的纖維,它已去蕪存菁。風起云涌,像林濤起伏,又像萬葉吟風。檀的靈魂仍在,只不過,通過匠心的加工,通過一雙又一雙手,它變成了另一種形態,獲得了新的生命。宣紙的最大特點就是洇墨。洇,指水墨著紙后向四周散開。依助于檀的纖維,紙上的水墨獲得了無數坦途,它天馬行空地奔跑著,如花般地自由綻放著,成為一門輝煌的藝術。

宣紙沒有秘密。不過是青檀、沙田稻草和山泉,不過是匠心。

(責任編輯 秦思緣 mbqlg@qq.com)

猜你喜歡
青檀沙田涇縣
從鹽田到沙田
墨韻書香
沙田鎮:“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
滄桑之美 熊梅生
二月,青檀如一張宣紙開始舒展
養生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及開發對策研究
青檀種群結構及分布的統計分析初探
涇縣蠶桑產業發展困境與破解對策
男子信用卡詐騙10萬余元還不上錢玩“躲貓貓”
棗莊青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