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星樓三千里

2024-04-24 12:01李慧
今古傳奇·當代文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老叔金庸家鄉

一莎在《返程路》三叩問:“地里埋著祖先,路上埋著童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里,刻舟求劍?!薄懊γβ德底非笫裁??”“背井離鄉為了什么?”直擊靈魂,讓我等游子瞬間破防。離鄉三十載,情牽三千里。天命之年,回望家鄉,復盤人生,反思哲學三問。

一、我是誰

1992年我上大學時,湖湘大地正猛漲南下打工潮。為了能南下廣州或去深圳淘金,年輕人紛紛花錢去培訓電腦操作,學習生澀難懂的粵語。我也躋身其中,當時并沒有明確的方向,覺得多學門技能,也許能多條出路。自幼愛好文學的我,14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加入邵陽市作協,當時是市作協最年輕的會員。1994年進入隆回宣傳部實習,因文章屢屢見諸《湖南日報》,很快就嶄露頭角。時任鎮黨委書記的老叔,樂呵呵地調侃我說,哎呀呀,以前人家都說你是我的侄女,現在我只能變成你的叔叔了??磥砬巴敬蠛?,畢業后還是回隆回謀發展吧。

可是,初出茅廬的我,從沒出過湖南,正值憧憬“詩和遠方”的年紀,并不理解老叔的苦心。何況,迷戀金庸武俠小說的我,只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一心只想走出升子山,告別邵陽,去闖蕩江湖,成為一名見義勇為的女俠客。在李氏家族的侄輩中,老叔最關心我的成長,對我的影響也直接:不時回來送些課外書,給年少的我開闊眼界;從選擇專業到畢業擇業,給青年的我指點迷津;從生活變故到職場抉擇,幫中年的我做理性裁決。我走過的路和老叔也相似,都是因筆桿子過硬,從學校教務處調入政府部門,成為中途換賽道的體制內寫手。

人總是被命運之手推動前行。1995年7月,我回學校領畢業證,正碰上廣東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需要引進大量師資力量,來學校招徠人才。在幾個要好的同學鼓動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參加了招聘面試,卻稀里糊涂被錄取了,馬上被提走人事檔案,連思考的余地都沒有。老叔聞訊趕來,對父母說,女孩子背井離鄉,等于白養了,最好留在家鄉工作。父母說隨我自己心愿。老叔又勸我說,讀書人要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游。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毅然決定遠行。

老叔見我始終無意留在家鄉,雖然心有遺憾,臨行還是給我送來一只大紅皮箱,喜慶又吉祥,以壯行色,還鄭重其事地贈言:“賢侄女,今天出去勇闖天涯,明天要把打下的江山,裝進皮箱帶回家鄉來?!蔽倚膽雁裤?,揮手告別,頭也不回地走了。這只大紅皮箱,成了我初闖江湖時的唯一家當,陪著我出隆回、過邵陽,一路輾轉南下,最后在浙江安身立命。跟我一起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早已破舊不堪,但我一直沒舍得扔。

當初那個“人面桃花”的青春少女,如今變成面容再也無法精致的中年人了??上]能成為女俠客,也沒有成果裝入皮箱帶回家鄉。幸運的是,母親在世時,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我都堅持回家陪父母過年,似乎就為了隔著老遠喊一聲:“媽——我回來啦!”母親接過行李,連聲問,累不累???千里萬里趕回來,就為了吃兩餐半夜飯。家鄉年夜飯吃兩餐,都是凌晨開吃,母親稱為“半夜飯”。在外裝大人累了,回到家里,誰還不是個孩子呢?喜歡蒙頭睡得昏天黑地,母親總會端著熱氣騰騰的飯菜上樓說,先起來吃飽,再接著睡。

春運期間,往返于謀生地和出生地的風雪兼程,成為嵌入我人生歷程中,永遠無法泯滅的痕跡。從灰塵滾滾的大巴,到水泄不通的綠皮火車,從長途疲勞自駕,到一票難求的高鐵。三千里的返鄉路,需要橫穿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經歷過擠綠皮火車,被人托舉著,從車窗爬上爬下;經歷過自駕堵車、服務區關閉加不上油;也經歷過冰雪天氣,麻木后,一腳油門踩下去,車子飆飛而不自知。進入湖南境內,精神就會振奮起來:因為再往前開幾個小時,就可以吃上母親燒的飯菜了。

異地謀食,入鄉隨俗需要脫胎換骨。在千里梅山出生長大的我,是典型的山里人性情,為人處世,也如大山一樣堅挺,寓住江南,和水鄉的柔性很難交融,常常凸顯出許多的不合時宜來。在別人的地盤上生活,本該謹小慎微??赡贻p氣盛時,總掩飾不了率真的個性。不習慣別人在介紹我之后,加一句,湘妹子??倳齺砗闷娴淖穯枺簽槭裁磥碚憬??理想告訴我,為了金庸筆下的俠客夢?,F實告訴我,故鄉安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顛沛流離,不過為了碎銀二兩,“詩和遠方”也蛻變成“漂泊和鄉愁”。

所幸,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浙江正是金庸故里,謀食之地和金庸頗有淵源:衢州一中是他的母校,龍游石窟的洞里,有他寫過的小作文,他的武俠小說列入地方課程,文獻記錄有他的足跡。機緣巧合,1999年5月浙江省四大高校合并為新的浙大,金庸出任人文學院首任院長。我毫不猶豫選擇人文學院來提升學歷,期待能夠面聆金院長的文學講座,沾點靈氣洗洗腦袋??上г谡愦筮M修三年,一次都沒能偶遇金庸,四處打聽才被告知,人文學院“院長”是金庸的名譽稱號,八十多歲的他常居香港,非特大校慶事件,不回浙大。

無緣拜見金庸大師,我失落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憑著對這個名字的追逐,年輕的我沉浸在浙大人文學院,也實實在在吸了點墨水。金庸的武俠小說,讓70后的年輕人,在青春期不缺精神的滋養。重朋友、講義氣,多是武俠精神的影響。那種“仗劍走天涯、掃蕩不平事”的三觀,曾經燦爛了無數少年的夢。我對金庸先生的景仰之情,從沒缺席過。只是人到中年諸事瑣瑣碎碎,忙得會忘記曾經的豪情萬丈,俠客夢也會被現實慢慢磨平了棱角。但我內心一直有這樣的堅守:行走江湖,應該無畏無懼。但活到最后,講的還是有情有義。

大概在水鄉浸潤久了,沾了點水的靈性,懂得百川終歸入海,剛烈的性情也變得柔曼了些,也悟出些中庸之道:他鄉謀食三十載,回望故鄉三千里,無論身在何處,都要保持對出生地的思念,對謀食地的感恩。天命之年,情緒已經難起波瀾,但內心卻雙倍充實與溫暖,面對“我是誰”這個靈魂發問,不再困惑:人人都是孫悟空,去往西天的路上,必經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有顆石頭心,千錘百煉后,才練就火眼金睛。普通人在取經路上,一顆七竅玲瓏心,飽受七情六欲苦,最后九苦一甜,方能豁然開朗。

二、從哪來

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淡忘。對家鄉的念想漸漸模糊時,臘月,老叔在線問我,車塘要搞首屆村晚,有時間回來嗎?這畢竟是老叔退休后回村策劃的首次活動,還得到了芒果TV的支持。市委原巡察組組長、一級調研員的愛國叔,特邀市京劇協會秘書長韓冰,攜京劇長綢舞《天女散花》助陣。兩位叔叔都在為老家首屆村晚忙碌,我又怎敢懈???當然,想到可以面見“望星樓”文化的各位鄉賢,尤其是族叔李鵬程,他是我寫梅山文化的引路人。最后一個理由嘛,就是我饞老家的豬血丸子了。

正值春運,四處托人才買到票。臘月二十一,我休了探親假,風塵仆仆趕回去。這趟送客到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和四川五省的高鐵,已經被擠成了綠皮火車。不少長途歸鄉人,通過購買短途站票擠上高鐵。過道上堆滿了行李,我吆喝著讓一讓,大家很客氣,幫忙把沉重的行李箱傳送到座位上。有那么一剎那,我恍惚記起年輕時,擠綠皮火車,大家也像遞行李箱一樣,把我遞到窗外。同是天涯歸鄉人,車廂里濃濃的鄉音很親切。

車??吭陂L沙南站時,我突然頭暈目眩,胸口發悶,有種中暑的感覺,連忙下車去透透氣。在人來人往的站臺上,精神有點游離了,前面這個不遠千里趕赴、只有親戚和熟人的家鄉,是真正意義的家嗎?后面那個我謀食三十載、積攢了圈子和人脈的他鄉,是真正意義的他鄉嗎?一年中,我匆匆回到生我的地方來,和親人團聚十天,又回到養我的地方去忙碌?!懊C<t塵坎坷路, 風風雨雨度春秋?!边@一車跨五省的歸鄉人,到底從哪來,回哪去?

2月2日,臘月二十三,距離除夕僅有一周,凍雨天氣異常寒冷,車塘鋪村首屆“望星樓”村晚如期舉辦。雖然經費不足,舞臺略顯簡易。只搭了三個大棚,燃起三堆柴火,供嘉賓和村民取暖看演出,但村晚節目質量卻不含糊。除了兩個特邀,其他都是村民演出。舞上央視的《天女散花》,因為舞臺太小,長綢甩不開,依然在寒風冷雨中堅持表演完。專業歌手一曲高亢的《我是魏源故鄉人》,聽得我這個歸鄉游子有點熱淚盈眶?!睹飞絻{》堪稱一絕,夫妻同臺,丈夫揮毫,妻子獨唱。

我見過不少村晚,但老家這臺村晚,大概是最接地氣的?;ㄗ钌俚腻X辦熱鬧的事。最讓人高興的是,《早安隆回》的演唱者袁樹雄,應鄉賢之約,為車塘首屆村晚特意錄制了視頻祝福,還有芒果TV的加持,車塘首屆村晚也算光芒四射了。村書記李學文是我小學同桌的弟弟,車塘鋪村由原來的車塘、興隆、崇福三村合并后,他成了第二任村書記。上任沒有多久就給我打電話,請教如何振興鄉村。

跨省農業招商實屬不易。機緣碰巧,一次芍藥花節,我看著滿山芍藥花開,能觀賞還能做藥材,覺得這是個農業好項目,想方設法和經營芍藥園的俞總對接上了。俞總是上海籍客商,深耕農副產品領域多年,對隆回產的百合很感興趣,溝通倒也流暢。我請俞總去隆回種芍藥,實現雙贏共富。俞總說,隆回土地肥沃,更適合種黃精。老叔對這個項目用心跟蹤,俞總也親赴隆回實地考察了,寄到上海土壤檢測機構的樣土,pH值也合格了,卻因為政策原因擱淺了。

此次返鄉,學文書記對這個半途而廢的農業項目,當面做了解釋。我雖然有點遺憾,卻懂得土地紅線碰不得。俞總實地考察隆回后,印象不錯,致電給我說,雖然種不成黃精,若隆回百合等農產品需要到上海銷售,他愿意幫這個忙。老叔聯系了隆回高寒山區的小沙江,說有300畝可種黃精的基地,想請俞總前去做技術指導,俞總也愉快地答應了。也不知道自己搭建的這座山海協作的橋梁,最終能否結出一點果實。

俞總關注隆回百合,我更關注《早安隆回》。流量為王的時代,播放量達1000億次的《早安隆回》,讓隆回得到全網的關注,成了火爆的網紅打卡地。身處異鄉的我們,也可以驕傲地說,自己來自隆回??赡瞧浄N滿糧食、養大了我們的熱土,卻是我們已經逃離的地方。有意思的是,這片土里長出的小苗,移栽到外地,重見這片土地,內心居然充滿了傷感。

這算不算“我從哪里來”最微末的解釋呢?當年的放牛娃們,長大后相繼走出去了,剩下的老人也種不動地了。昔日那些長滿了稻子的農田,父輩當年可是寸土必爭,常常為了一個田角,口角不斷。由于缺水,種出的每一顆糧食,都沾滿了汗水。碰見天旱,稻子抽不出穗,父母只好帶著孩子挑水淋禾,沒錯,就像澆菜一樣,澆出的稻子多是秕谷??粗改敢荒槼钊?,內心暗暗發誓,一定要逃離這個累人的地方。

記得幾年前返鄉拜年,光榮入黨50年的老兵姑父,趁著酒性對我們嘟嘟囔囔:家鄉養大了你們,你們卻跑出去,建設別人的家鄉。我對此深有感觸,但也只能留下一聲長嘆。

三、到哪去

正月初二,帶著親戚饋贈的一袋滿滿的豬血丸子,我離鄉返程。和三十年前一樣,我毅然離開升子山,離開車塘鋪,告別早安隆回,繼續前行。之所以用“返程”,是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詞來表達。這是一個“從哪來,到哪去”的哲學問題。這個拋在身后、僅待了十天的地方,是我的來處。那個我將抵達、奮斗了半生的地方,是我的去處。這個充滿濃濃親情的地方,是宗法意義的家鄉。那個收獲豐盈人生的地方,是地理意義的他鄉。家鄉用豬血丸子鎖住了我的胃口,他鄉用龍游發糕召喚我的使命。哪里才是真正意義的家呢?只能用“返程”來折中表達。

返鄉十天,每一天都安排得很緊湊:村晚活動,與家鄉文史界幾位前輩見了面,李鵬程不僅是挖掘車塘李氏文化第一人,也是“望星樓”文化的創始人。作為新版《李氏族譜》的主編,他把我爺爺這房的族譜,偷偷拍照發給我看??吹阶约旱拿忠埠杖簧狭俗遄V,內心頓時有了自豪感。我告訴鵬叔,小時候因為偷看族譜,被父親胖揍了一頓,說女娃不允許接觸族譜。鵬叔說,現在李家女娃和男孩一樣,連夫婿和子女都能上族譜??晌业挠洃浝?,女娃不僅不能上族譜,連祭祖都沒有資格參加。我內心被家族排除在外的傷痕,被鵬叔的話慢慢治愈了。

鵬叔是高級工程師,很熱愛文字,退休后,樂此不疲地弘揚本土文化,給我等車塘子弟挖出了不少寶貴的資料。正是他撰寫的車塘鋪傳奇故事,激起了我續寫《梅山令》的靈感。他研究魏源和《海國圖志》,和一群退休鄉賢一起,深挖省級非遺“望星樓通書”?!皩殤c望星樓”公眾號已經推出了八期,一期比一期內容更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首次見面,鵬叔正是我想象中的儒雅模樣。他用職業的理性正告我,“望星樓”是車塘鋪的文化名片,車塘鋪是隆回的東大門,要堅持“寶慶望星樓”公眾號定位:隆回東大門,涵蓋并輻射寶慶府。

我的理解很抽象。三村合并之前,認知還停留在:生在崇富(從付)、車塘鋪讀小學、周旺鋪讀中學??吹揭恢睂懙膫€人簡歷中,出生地由從付村變成車塘鋪,內心很不適應。身在千里外,喜歡靜靜地待在“周旺藝文”群里,看前輩們那種熱火朝天的聊天,一段俏皮的童謠、一句熟悉的方言,分分鐘都會把我從現實世界,拉入童年回憶里,復活了許多已經遺忘的細節。這個工作群好比臍帶,一點點回輸很多耐人尋味的養分滋養我,重塑我對家鄉的認知:原來那個我們出走半生的地方,文化如此厚重。而我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年少時的誤解中。

“綿延千里的梅山崗,盛產諧趣怪誕的民俗文化,每片樹葉上都掛著神秘詭異的奇聞異錄?!边@是我2023年出版小說《梅山風聞錄之陽奉陰為》的腰封語。作為回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陸顯中,送我一本散文集《鄉村印記——陸顯中行走散記》。他另一個身份是,隆回“云上花瑤”景區負責人。行者陸顯中,看上去狂放不羈,可這不妨礙他鐘愛攝影和文字創作,他把鏡頭對準偏遠山鄉的農耕文化,記錄即將消失的少數民族風情。

受困于凍雨封山、景區關閉,我遺憾錯過探尋“云上花瑤”的機會。陸顯中的散文集讓我如獲至寶?!盎ì幧郊癸h逸的影子”“在那神秘的地方”“夢中的家園”“即將消逝的記憶”,每一篇章,都擊在我的審美坎上,填補了我的認知。這位年輕的行者,正在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給家鄉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這樣的行者,需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頭。滾燙的熱愛、純粹的情懷、赤忱的丹心、敏銳的目光、熟練的技巧和嚴謹的態度,缺一樣都成不了事。我更愿意稱這樣的行者為“雅士”,在這個腳步跟不上腦袋的時代,陸顯中的慢節奏彌足珍貴。

從陸顯中的朋友圈看到,春節前夕,他陪著澎湃新聞記者,去探訪了灘頭年畫。那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花綠綠的“老鼠嫁女”“財神爺”等門神,是我們童年美學啟蒙的教材。沿著灘頭年畫印刷、雕刻和造紙三門技藝的足跡,“追尋100天內,如何把一根竹子變成一張紙”。從報道中得知,2003年,隆回攝影家協會主席陸顯中,組織戶外愛好者到灘頭徒步,意外發現在一個大峽谷里面,有個手抄造紙的大本營,200多家造紙坊和遺址,有專門踩料的、抄紙的、焙紙的,場面十分壯觀。

凍雨中,門前的幾株梨樹掛滿了冰晶,這是母親親手種下的。母親住在對面的山里,已經八年了。我招呼家人一起和梨樹合了個影,背景正是母親長眠的山巒,也都被冰晶覆蓋了。按照家鄉習俗,臘月不能上山祭祖,我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遠遠看一眼。我們離開家鄉的最大遺憾,就是對母親虧欠太多,哪怕有一個子女能留在老家照顧她,也許她不會走得那么早。除夕,我帶著家族里的五位后輩,來拜謁百年銀桂,告訴他們,這棵蒼虬有力的桂花樹,是太爺爺親手栽下的風水樹,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你們都是巨傘下綻開的新枝,勿忘根本。

家里三位后輩,對“回哪去”從來都是被動接受。他們出生在深圳,成長在深圳或浙江。家鄉對他們來說,只是連一句方言都不會說的祖籍地,只是有一群親戚要拜年的地方,只是清明要回去祭祖的地方。所以讀初二時,就寫了小作文《吾心安處即故鄉》:放假有同學聚會、可以呼朋引伴的地方,就是心能安放的地方。故鄉即他鄉,他鄉亦故鄉,在后輩們眼里是成立的,這就是他們與70后對家鄉不同的理解。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老叔一生都意氣風發。退休的老叔,對唯一的兒子遠在杭州、無法承歡膝下耿耿于懷,想方設法把兒子哄回長沙。在杭州讀大學和創業十幾載的東弟,在長沙只待了一個月,又連夜逃回了杭州。老叔很生氣,我來調解,發現溫室里長大的東弟,骨子里依然有湖南人吃得起苦、霸得了蠻的韌性。和我當年一樣,只想外出闖蕩,是日趨成熟的新生代導演。90后東弟很忙,無暇顧及“兒行千里父母擔憂”??晌叶鲜宓氖?,年輕時沒能阻止我外出,退休后又沒法拉回兒子。我勸老叔耐心點,靜待花開,葉落歸根,都需要過程。

華夏大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要經歷一次春運“大遷徙”。東奔西走和南轅北轍,都是人生的流動模式?!芭惆槭亲铋L情的告白”,是不切實際的煽情。為了家人的幸福,為了自己的未來,遠赴山河無怨無悔。一莎說,“能不貪心嗎?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p>

【點評】散文注重真情實感。作者行文不矯飾,語言樸實。以自己春節回鄉的經歷為線索,作者簡略地敘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這是一種個人的自敘傳,雖是個人的經歷,但作者傳達了很多關于“鄉土中國”之變遷、現代化進程中人的變化與失落等信息??偟膩碚f,這是一篇有情感、有內容、讓人讀后頗有收獲的非虛構文學作品。

李慧 筆名升子山,湖南隆回人,1973年出生,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政工師。

(責任編輯 丁怡 1596371626@qq.com)

猜你喜歡
老叔金庸家鄉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金庸的財富江湖
漫畫無極
瘋狂編輯部之老叔長高記
夏天的家鄉
老叔做菜
家鄉美等
老叔藏錢記
老叔大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