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工筆花鳥畫中渲染方式詩意性表現研究

2024-04-24 17:04紀文婧
書畫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

紀文婧

內容提要:色彩渲染是繪畫中重要的技法手段,是畫家傳遞思想觀念、抒發情感的重要媒介。詩歌雖與繪畫分屬不同門類,卻有其共性,即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互為補充,中國傳統繪畫已經形成了詩畫藝術高度融合的美學表現形式。到了近現代,隨著藝術表現形式的不斷創新,當代工筆花鳥畫中詩性的展現與之前有所不同,更加貼近當下時代的發展要求,并融合了更多的當代審美符號,從而構成了當代工筆花鳥畫獨特的詩性美。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色彩渲染;詩意性

一、色彩渲染是詩意性表達的載體

詩和畫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詩詞表達情感的載體多為文字語言,而繪畫表達思想感情的媒介是繪畫題材、繪畫技法,但是二者都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對事物進行連續、動態的表述。宋代蔡絳在《西清詩話》中說:“丹青吟詠,妙處相資?!盵1]可見詩和畫雖然分屬不同的藝術范疇,但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詩和畫都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只不過是運用了不同的呈現方式,詩以文字為載體,畫以圖像為媒介,都是用美的方式去再現客觀世界。所以無論是詩還是畫,都需要作者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體悟才能賦予作品以表現力和活力,營造出充滿神韻的藝術情境。清代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說:“故善詩者詩中有畫,善畫者畫中有詩,然則繪事之寄興,與詩人相表里焉?!盵2]5也就是說,詩歌和繪畫可以組合出現、互為補充。題畫詩就是一種詩畫結合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傳統的美學表現形式。如元代畫家、詩人倪瓚的《雨后空林圖》(圖1)就是詩畫結合的典范,整幅畫中以水墨著色為主,山林巖石施以淡赭色,畫中有層層疊疊的山峰,有飛瀑、小溪、小橋、草屋、山林、樹木,將江南的雨后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題詩“雨后空林生白煙,山中處處有流泉”,先描繪風景,大雨過后水霧漸起,一片白茫,山中清泉潺潺,“因尋陸羽幽棲去,獨聽鐘聲思惘然”,作者由景入情想要去探訪陸羽,他突然聽聞寺廟里傳來的鐘聲,猛地意識到陸羽已經去世,心中充滿了悲傷與悵然。在詩中,低沉悠遠的鐘聲讓無人的山林更顯空曠,汩汩的溪流不禁讓人聯想起水霧籠罩的岸邊叢林,讓觀者在品讀詩文的同時由詩如畫,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濃濃惆悵。

當代工筆畫家在創作中極少運用傳統題畫詩的形式,要想將畫中的詩意性表現出來,主要依靠色調的呈現和色彩渲染技法。色彩是人類感官最快捕捉到的信息,它是創作者傳達情緒的一種關鍵信號,而不同的色調能夠帶給觀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能讓人感覺到寒冷或溫暖,快速引起情感體驗上的共鳴。這種色調表現形式不但在繪畫中被大量運用,在詩詞中也有充分的展現。如王維的詩句“日色冷青松”,寥寥幾字充分體現出畫境和詩意,暖洋洋的太陽灑在松林上,卻被翠綠的松林襯托出了幾分涼意。詩意是指作者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體情緒通過對客觀對象的想象實現“天人合一”,這就需要作者有豐富的想象力。中國傳統的工筆繪畫注重“形似”和“無我”的表達,難以適應當代畫家表達內心情緒的需要。在20世紀的西方美術風潮中,受西方抽象派強烈而又跳躍的色彩審美影響,越來越多的當代畫家追求詩意的色彩表現。在繪畫中,色彩更多的是一種表達情緒的媒介,反映的是人的心靈。繪畫藝術歸根結底是以物質為基礎的,作為創作者應以傳達的思想感情為主去選擇適合的創作媒介,從而達到與觀者共情的創作目的。

二、繪畫渲染技法帶來的詩性意境

中國傳統工筆畫有著獨特的色彩渲染表現方法,即“三礬九染”,顧名思義,就是在作畫過程中通過多次渲染創造出層次豐富的畫面效果。常用的渲染技法有分染、罩染、統染、烘染、點染等。工筆畫有自己的繪畫程式,不同的色彩渲染技法是創作者表現詩意的外在形式。渲染著色時用筆要輕柔,要慢慢地一遍遍加深顏色,讓物象呈現得更自然、更具立體感和真實感?,F代工筆繪畫的用色手法不論如何改變和發展,都脫離不了傳統的技巧經驗,是當代畫家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擴展和創新。

分染,屬于工筆畫繪畫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首先需要兩支毛筆,一為色筆二為水筆,先要用色筆順著物象的結構由重到輕進行染色,隨后要趁著顏色未干之時將色痕的邊緣輕輕暈開,營造出由實到虛的效果,這樣可以自然地呈現出物象的結構。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云:“古人用筆,妙有虛實,所謂畫法,即在虛實之間?!盵3]“虛實”實為繪事妙法,不僅繪畫,詩歌也是如此。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四》:“翠華想象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昔年奢華的馬車和精致的殿宇早已隨著時間流逝而煙消云散,此為虛;后人只能對著“空山”和“野寺”回憶往昔的繁華景象,此為實,以實景襯虛景又輔以實情?!疤搶嵪嗌笔且环N美學理念,它既體現了現實主義精神,又體現了想象與表達的辯證關系,使繪畫更富詩意。

罩染和統染,兩種繪畫方式十分相似,都是將顏色均勻地平鋪在畫面上。統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而罩染是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顏色并對局部進行渲染。它們都對畫面整體或局部的色彩傾向及明暗變化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殘陽”即統染,決定了整個場景的色彩明暗關系,而“半江紅”的“紅”則是在整體色調基礎上突出局部,這樣可以加強場景畫面的感染力,引導觀者快速地從色彩畫面進到落日入河的情境之中。在工筆畫中穿插運用統染和罩染,既能統一畫面的整體色調,又能在統一中尋求變化,突出色彩帶來的視覺感受。

烘染,是在所繪的物象周圍淡淡渲染底色,以烘托主體物或者掩映其他物體。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云:“烘暈法,白花白地,則色不顯,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筆暈之,自有以至于無,其用筆甚微,著跡不得,即畫家所謂渲也?!盵2]151這么做既能營造氛圍,又能突出主體。在詩中也常常使用借外物來烘托內心情感,如白居易《贈江客》:“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鴻聲急欲霜天。愁君獨向江頭宿,岸繞蘆花月滿船?!毕冉榻B了河岸風景,用耳邊傳來的塞鴻聲、風中飄搖的蘆花、月夜泛舟江上等來對周圍的荒涼之景進行了渲染,以此來表達作者的哀慟之情和羈旅之苦。清初惲壽平在《孤月群鳩圖》(圖2)中用濃墨重筆勾勒出蒼松,以淡墨描繪出一只斑鳩、一輪明月、錯落的松枝,并在畫中題詩曰:“良夜松花覆翠陰,西山孤月照深深。春寒鳥影驚棲起,唯有鐘聲喚隔林?!币造o景烘托驚起的飛鳥,詩與畫交相呼應,烘染的手法定格夜晚的深邃空靈,完美詮釋了詩畫相融的意境。

點染,即用毛筆取深淺不一的色彩在畫面細節之處點染,屬于一種比較接近寫意的用筆,取靈動之意,常用于畫面細節之處。惲壽平《南田畫跋》中有“‘(蔬果)隨筆點染,生動有致‘隨筆點花葉”[4]等,說的都是點染的特點及作用。山水畫中點苔的作用是“助山之蒼茫,為顯墨之精彩”[5],即使山川盡顯蒼茫。詩歌當中的“點”,突出表現為一個特定的人、事、物,如韋應物詩:“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先點題故園在哪里和思鄉心切的情感,后配以凄涼的景色渲染烘托情境,讓受眾產生代入感,體味到濃濃的思鄉之情。繪畫中的“點染”與詩中的“點”具有同樣的藝術表達效果,可以更好地升華作者的情緒、情感,引發受眾的共情。

傳統工筆畫中的各種繪畫渲染技法營造了作品的詩性意境,當代工筆畫家在色彩表現形式方面汲取傳統工筆畫精髓進行拓展和創新,呈現出了紛繁而新穎的意象。

三、當代工筆花鳥畫藝術表現形式的擴展

宋代蘇軾提出的詩畫通融論是我國詩畫藝術史上重要的理論,追求詩與畫兩種藝術形式的相融相通,一直被后世畫家奉為創作信條和追求的審美境界?,F代詩歌和當代工筆畫的發展是相互映照的?,F代詩歌表現為形式上的自由,情緒豐富,注重藝術意象的運用,例如戴望舒的《雨巷》雖然只用了雨中的小巷、撐著油紙傘的姑娘等具體而簡單的寫實形象,卻實實在在地讓人感受到了那種憂愁、哀婉的情感,文字里和諧的音律之美有節奏地敲動著讀者的心,仿佛自己就是那詩中的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6]。當代工筆畫的詩意表現亦是如此,不僅有著屬于自己的節奏之美,更多了自由精神和作者情緒的帶入。此外,不同于傳統繪畫的觀念和新奇的繪畫材料、技法給當代藝術家帶來了全新的突破口,他們開始用現代的美學觀點來觀察和理解生活,并通過工筆畫這種藝術形式來詮釋自然生活。在現代美學觀念的影響下,藝術家們將現代的生活元素引入工筆畫中。比如畫家陳林,他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將西方景物寫生的元素引入他的創作中,通過對物體的位置及點、線、面的組合和各種顏色的分割來營造出一種空間的感覺,從而使他的作品不僅用色沉穩不俗,還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趣味性。(圖3)新材料、新工具的引入和新技法的拓展,加上新觀念的融入,讓當代工筆花鳥畫家在詩性意境的營造探索中得以實現藝術表現形式的突破。

(一)新材料、新工具的引入

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各種材料不斷革新,畫家可以根據構思的效果選擇合適的新材料。從傳統的紙、絹到今天的各種新畫材,材料日趨多樣。隨著國外畫種進入國內及科技的進步,工筆畫顏料也不只有傳統的礦物色和植物色,水彩、丙烯、油畫等畫種的顏料也被引入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相應的繪畫工具也被引入,大大拓展了工筆畫的工具。當代工筆花鳥畫家為了營造所需要的畫面效果,除了主要使用傳統的毛筆,還會使用油畫筆、水彩筆、板刷、刮刀、噴壺等工具,甚至摒棄工具直接用手指作畫,相比傳統工筆畫創作會更加自由靈活。如孫萬靈的《晨光滿園》(圖4)就是用手指蘸取顏料創作的,因為繪畫工具的差異,所以作品呈現出以點線元素為主的特征,加之手指并不吸收顏料,用色更純更明亮。在進行肌理表現時還會出現一些偶然的效果,使畫面空間充滿活力和張力,生動自然。在工筆花鳥畫創作中巧妙地運用新材料、新工具,可以提升工筆花鳥畫的表達能力,為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開辟出新的途徑和發展角度。

(二)新技法的拓展

受傳統繪畫技法的制約,傳統工筆花鳥畫在表現手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表現出來的寫意性遠不如寫意花鳥畫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水墨淋漓。當代工筆畫家在學習西方繪畫技法的同時,也吸收了寫意花鳥畫的技法,并進行了大膽革新,以拓展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技法。如借鑒西方水彩畫的繪畫技法,與工筆畫大膽融合。在水彩畫中噴濺形成肌理是一種常用的色彩渲染方式,在工筆畫創作中也可以應用,用牙刷蘸取顏料噴濺成眾多微小色滴,如將白粉或者金粉撒在畫紙上,可以營造出水霧感或者光影斑駁的視覺效果。在水彩畫中常用的還有撒鹽的技法,即在畫好顏色后,待顏色半干時撒上一層鹽,鹽會吸收顏料和水分,在鹽粒的四周會有一層淡淡的色彩,待色彩徹底干了,用一把干凈的毛筆將鹽粒擦掉,只要掌握好鹽的數量,以及撒在畫布上的密度,就能營造出一種雨霧朦朧的效果。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繪畫用色手法可以借鑒,多元的色彩渲染手法也逐漸成了一種可以承載當代工筆花鳥畫表現詩性情懷的媒介。畫家莫曉松說:“草木不僅有生命,且有靈性,神交自然,逸情草木,乃人之大樂?!盵7]他將創作與寫生融合,一改以往工筆畫家的用色方式,用純粹的水墨來表現,給人一種“清麗高遠、和潤而遠”的感覺。他的《月影浮波》(圖5)兼工帶寫,色彩淡雅,線條的運用被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墨色的大量運用,有暈寫,有輕潑,充滿了一種寧靜而又詩情畫意的美感。

結語

當代工筆花鳥畫家在創作中使用新材料、新工具來配合新技法的表現,創造出的新的色彩渲染技法將更符合時代的審美要求,也能更好地詮釋當代藝術家是如何看待自我及客觀世界的。當代工筆花鳥畫家通過對工筆花鳥畫藝術表現形式的擴展來構建作品的美學意蘊,這種方式能夠更加準確地傳遞出蘊含其中的詩性意境。

中國人講究“以物為本”,即以自己的人格去要求事物,并根據事物去審視自己,這是詩歌里對內在靈魂的要求,也是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所應有的精神。在不拘泥于傳統畫法的前提下,我們既要傳承前人的美學經驗,又要吸收別國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技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而使當代工筆花鳥畫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吳企明. 詩畫融通論[M]. 北京:中華書局,2018:28.

[2]鄒一桂. 小山畫譜[M]. 王其和,點校纂注.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3]方薰. 山靜居畫論[M]. 楊亮,編譯.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14.

[4]惲壽平. 南田畫跋[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42.

[5]唐岱. 繪事發微[M]. 周遠斌,注釋.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69.

[6]戴望舒. 雨巷:戴望舒詩集[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19.

[7]莫曉松. 當代工筆唯美新視覺:莫曉松工筆花鳥畫賞析[M]. 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5:36.

策劃、組稿、責編:金前文

猜你喜歡
工筆花鳥畫
十二屆美展中花鳥畫創作態勢對今后花鳥畫創作的啟示
當代工筆花鳥畫發展探索
工筆畫中靜物題材的創作感悟
劉新華工筆花鳥畫藝術創作中詩性的解讀
探析“虛靜”觀對工筆花鳥畫創作產生的心理影響
探究裝飾性因素對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淺論于非闇工筆花鳥畫
商業需求對工筆花鳥畫教育理念的影響
蘇百鈞工筆花鳥畫立意研究
論現代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