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南洋臨委述論

2024-04-24 20:06李德明
紅廣角 2024年1期

【摘 要】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即關注南洋地區(今東南亞)華僑社會情況,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后派遣董鋤平等人赴新加坡開辟革命新陣地。在陳蓋賢、黃昌煒的接續努力下,青年團南洋地委于1926年2月成立,同年10月中共南洋臨委成立。中共南洋臨委和團南洋地委團結帶領華僑工人、學生等開展革命斗爭,不斷發展組織、壯大力量,為南洋地區共產主義運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南洋地區殖民地被壓迫民族革命運動的發展,中共南洋臨委于1930年4月宣告結束,讓位于馬來亞共產黨。

【關鍵詞】中共南洋臨委;團南洋地委;南洋總工會;團南洋臨委

【中圖分類號】K26;D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6644(2024)01-0043-12

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簡稱“中共南洋臨委”)是中共于大革命后期在新加坡成立的海外黨組織。長期以來,由于中國內地文獻資料中相關史料較少且比較零散,中國內地黨史學界對中共南洋臨委鮮有涉及;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史學界也較少述及;中國臺灣地區史學界則涉及稍多,張虎的《早期馬共歷史之分析研究》有不少論述。相比之下,國外史學界用力甚深,謝文慶、楊進發、原不二夫、白安娜、羅武等均有專門論述,研究成果頗豐。但國外研究也有不足,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內地文獻資料尤其是中共南洋臨委前身青年團南洋地委資料,致使團南洋地委這重要的一環在中共南洋臨委整個歷史的敘述中遺憾缺失。本文著眼于還原中共南洋臨委的歷史面貌,主要根據內地文獻資料,同時參考已有研究成果,對1923年中國共產黨開始開拓南洋地區工作到成立團南洋地委、再到成立中共南洋臨委直至臨委結束的整個過程,作出較為系統的敘述,并進行簡要的評論。

一、中共南洋工作的開拓

在新(加坡)馬(來亞)共產主義運動之前,先有無政府主義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無政府主義者胡篤初、范章甫和吳鈍民等人抵達英屬馬來亞殖民地,宣傳無政府主義(又稱無政府共產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贊同中國實行蘇維埃制度。1919年國內五四運動爆發后,胡篤初等3人發動馬來亞華僑開展反日抵制運動,結果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并遭驅逐出境。其他無政府主義者以吉隆坡《益群報》為據點,繼續宣揚無政府主義。由于無政府主義者自身的相對弱小和英國殖民當局的持續壓制,再加上無政府主義固有的局限,馬來亞無政府主義運動未能取得大的成效。

開啟新馬共產主義運動的是中國共產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工人運動上。南洋工作首次納入中共黨代會范疇是在1923年6月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上。此前一年,南洋華僑工界已派代表(可能是海員)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中共三大召開前,南洋華僑社會與國內已有經常的交流互動,中共對南洋情況有相當的了解。中共三大通過的《勞動運動決議案》指出:“南洋華工為數極大,須設法使其與國內工人發生密切關系,但須糾正其省界國界分別之趨向?!?/p>

同年秋,原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的董鋤平(董方城),受中共委派由上海潛赴南洋。12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香港地委原委員長梁鵬萬(中共黨員),也奉派由香港赴南洋開展工作,“此乃國際之主意云”。后梁鵬萬在新加坡停留一年多,擔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第一分部宣傳員。董鋤平到新加坡后,經國民黨左派、同鄉鮑慧僧介紹,擔任育英女校教員。董鋤平全力投入共產主義宣傳教育:聯系報館編輯和學校教員五六人,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辦啟明夜校,拿著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上海支部朱寶庭的介紹信,聯系海員前來上課,還動員附近的貧苦華僑聽課。不久,董鋤平轉任馬來亞吉隆坡中華學校校長,迅即和學校教員彭澤民以及《益群報》編輯四五人辦起一間規模較大的平民夜校,經常聯系華僑鐵路工人,向其宣傳中共的主張,宣傳階級斗爭,宣傳反對英帝國主義及其殖民政策,號召工人團結并組織起來。國民黨右派忌恨董鋤平的活動,便向殖民當局告密。1924年5月5日,董鋤平在平民夜校主持馬克思誕辰紀念大會,殖民當局派暗探監視。董鋤平激于義憤,痛罵英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控訴了僑胞祖先被當豬仔賣的血淚史。不久,董鋤平被驅逐出境,經《益群報》彭澤民介紹去緬甸仰光接替居正擔任《覺民日報》總編輯,董鋤平的工作由中共派來的韓平底(改名韓毓濤)接替。

為加強南洋工作,中共廣東區委于1924年派遣陳蓋賢(陳起賢)等前往新加坡。陳蓋賢為主要負責人(以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名義對外),陳永芹、曹超、馮家朝、黃士英等人為骨干。陳蓋賢與梁鵬萬取得聯系,梁鵬萬返抵上海后仍與其保持通信聯系。陳蓋賢等人以育英學校為據點,開辦工人夜校,傳播馬列主義,宣傳愛國思想,譴責英國殖民統治,號召工人、市民奮起斗爭,解放自己。

1925年7月,中共廣東區委派黃昌煒赴抵新加坡,接替陳蓋賢主持南洋工作,負責“西校一切事務和發展商業的重大責任”。在此前后,王綽余、許俠夫(許聲鵬)、錢有光、許邦鴻等人也從廣州、上海等地到達新加坡。抵新之初,黃昌煒通過上?!秾W生雜志》社楊賢江(黨員)與共青團中央保持通信聯系。黃昌煒將工作重點放在此前工作薄弱點產業工人方面,首先召集骨干座談會,聽取匯報,分析產業工人狀況,爾后走訪新加坡各工廠區、商業區、沿海漁業區和市郊華人居住區,掌握具體情況,并與工人群眾交朋友,建立深厚感情。各骨干則分赴馬來亞的九州府、檳城(檳榔嶼)、馬六甲和各地橡膠園、礦區,聯系工人。黃昌煒利用夜校陣地,一方面常以“工人要解放自己,團結就是力量”為主題,給工人做時事報告,鼓勵工人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為推翻剝削階級而斗爭,借以提高其階級覺悟;一方面教工人寫白話書信和文章、辦墻報和黑板報,星期天則舉辦文娛晚會,教工人唱歌、跳舞、演說,借以提高其文化水平。經過暗中組織,南洋各地革命工會逐步建立。工人先進分子陸續被吸收為團員,團組織漸次成立。南洋團組織每逢紀念日(如列寧逝世兩周年紀念、二七慘案紀念)均努力宣傳,吸收新團員。

二、青年團南洋地委的成立

隨著各項工作的開展,成立南洋地區青年團的領導機構被提上日程。1926年1月,南洋地區有共青團員52人,團廣東區委囑咐組織地方團委。下旬,區委召集會議,討論南洋團組織由區委統屬還是由團中央直轄。2月中旬,團廣東區委派遣的黨員潘先甲(潘云波)、黃聲渠抵達新加坡,參加南洋團組織工作。隨后,潘先甲被派為馬六甲負責人,公開身份是馬六甲華南小學校長。

2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南洋地方委員會(簡稱“團南洋地委”)在新加坡成立。團南洋地委由團中央直接領導,同時與團廣東區委保持密切聯系,地委“每有一次的報告及請求”“二方面均同時報告”。黃昌煒擔任地委書記(由團廣東區委指定),何畏能負責組織(由書記指定),曹俊升負責宣傳(由書記指定)。地委下轄5個支部,69名團員。第一支部(新加坡東陵區),團員28人,書記王綽余;第二支部(新加坡小坡區),團員26人,書記陳少霞;第三支部(吉隆坡),團員8人,書記許邦鴻;第四支部(芙蓉埠),團員4人,書記韓漢三;第五支部即海員支部(花旗輪船),團員3人,書記周經謨。支部書記均由團南洋地委指定。

團南洋地委工作以工人工作為主,“十分之九是做工人運動(海員運動在內)”,學生運動“不過十分之一”。地委領導16間工會,工人超過1240人。其中新加坡4間,即中華海員工會(黨員曹俊升主持),90余人;普愛工會(黃昌煒主持),210余人;同德工會(黃昌煒主持),150余人;育人工會(何畏能主持),130余人。柔佛有同濟工會(間接受地委指揮),50余人。陳厝港有同進工會(何畏能主持),70余人。新野青南道有益群工會(間接受地委指揮),70余人。吉隆坡有南島工會(許邦鴻主持),110余人。萬撓有益僑工會(黃達伍主持),40余人。叻思有育智工會(馮錦群主持),20余人。致和港有益人工會、益生工會(均由韓漢三主持),共150余人。沙叻港有瓊崖青年同志會(間接受地委指揮),40余人。芙蓉安早有益善工會(陳興國主持),50余人。荷屬汕尾港有勵志工會(李家儒主持),40余人。沙撈越咪哩有共濟工會(何萬桂主持),20余人。

團南洋地委下轄19所工人夜校,學生超過1180人。其中新加坡有13所,即樂群夜校(教員黃昌煒),130余人;樂育夜校(教員廖文彬、李洞章、黃昌煒),320人;工余夜校(教員曹俊升),30余人;南溟夜校(教員黃昌煒),40余人;智民夜校(教員王綽余,前教員為許俠夫),70余人;華群夜校(教員陳少霞),50余人;育文夜校(教員黃珍田),50余人;育青夜校(教員潘烈輝),40余人;育民夜校(教員王裕光),40余人;育新夜校(教員何畏能、馮振璠),50余人;捕魚夜校(教員何畏能、馮振璠),10余人;振群夜校,30余人;廖文彬擔任教員的某夜校(校名未詳),20余人。陳厝港有益華夜校(教員何畏能),30余人。馬六甲有僑南夜校(教員王克猷,候補團員),50余人。吉隆坡有平民夜校(教員許邦鴻),100余人。峇株巴轄有慕存夜校(教員黃冠南),50余人。沙撈越咪哩有公民夜校(教員何萬桂),30余人。荷屬汕尾港有僑南夜校(教員李家儒),40余人。團地委重視對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員“充當工人學校教席者,每一小時至少要抽出十分鐘宣傳共產主義的教育”。

團地委還在前期發展國民黨左派力量的基礎上,直接影響和掌握部分國民黨組織,計有:新加坡第三分部,黃昌煒主持;吉隆坡支部(管轄15個區分部),許邦鴻主持;芙蓉安早區分部,陳興國主持。

為便于開展公開工作,南洋團組織發起組織南洋星洲華僑各公團聯合會。聯合會的成立源于日本出兵中國東北。1925年12月,日本出兵東北,干涉郭松齡倒奉。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聯合發出告全國民眾書,全國各地各階層紛起抗爭,要求日軍退出中國。南洋團組織以“南洋星洲華僑各公團反抗日本出兵南滿聯合會”的名義,聯絡新加坡華僑各公團聲援國內同胞,獲得眾多“被壓迫工人之公團”的支持。后因“反日空氣”日趨和緩,聯合會更名為“南洋星洲華僑各公團外交后援聯合會”,又因“名義過狹”,再易名為“南洋星洲華僑各公團聯合會”,“以圖有廣義之組織,而為廣義之愛國救國運動”。1926年2月中旬,團南洋地委召集各公團代表聯席會議,正式成立各公團聯合會,并發表宣言及各項電文。聯合會以“喚醒民眾,從事民族解放運動”為宗旨,下轄70多個團體,10200多名會員。會中重要職務大半由黨、團員擔任。聯合會要求北京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保護該會,要求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通令各商店抵制日貨。但是該總領事“不但無絲毫保護,反以危言恫嚇”。資本家把持的中華總商會不僅置之不理,反而認為要求是“不合法之舉”。各公團聯合會被英國殖民當局視為“馬來亞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因而加緊監視和鎮壓。

2月28日,各公團聯合會在新加坡智民夜校召開紀念孫總理暨反日出兵籌備會,殖民當局派出30多名警察搜查學校,黃昌煒、何畏能、張谷蘭等42人全部被捕。樂群夜校、樂育夜校、南溟夜校、育新夜校等也被搜查,被抄去一批文件、書籍。此次搜捕事件中50多人被拘禁,多所夜校被解散。各團體異常憤激,奔走呼號,但新加坡總領事置之不理,中華總商會噤若寒蟬,殖民當局“備極蠻橫”,禁止各報登載相關消息,致使交涉“皆無效果”。后聯合會致函省港罷工委員會報告情況,又派錢有光為代表回廣州請求國民政府提出抗議。其后,黃昌煒、何畏能等被驅逐出境,廖文彬、李洞章、陳少霞、馮振璠、王裕光、黃珍田等50多人被判處18個月、10個月、4個月不等的苦工監。5月20日左右,入獄者被獄警重毆,何昌林(夜校學生)因傷過重殞命,李洞章、廖文彬重傷吐血,梁日錦傷勢極重轉到廣州后身亡。

搜捕事件發生后,團南洋地委工作骨干嚴重不足,只得一方面將潘先甲調到新加坡,加強團地委領導力量,并由其負責地委、各公團聯合會、南洋總工會、國民黨組織、工人夜校等工作;另一方面多次向團中央和團廣東區委報告,請求團廣東區委派人到新加坡主持團南洋地委工作。4月3日,團廣東區委建議團中央派上海大學許俠夫到南洋主持工作,但許俠夫沒有成行。

盡管團南洋地委力量相對薄弱,但黨、團員不懼困難努力工作,因而成效明顯。5月15日,團南洋地委召集各革命工會會議,成立南洋總工會??偣螺?9間工會,在新加坡設立總部,在廣州設立駐粵辦事處。南洋總工會是南洋革命工會最高領導機關。同時團組織也得到較大發展,到6月,“南洋半島幾至普遍,支部有十四個,特別區域有六個地方”,團員有125人。另在新加坡及各埠新成立10多個團體(工會、夜校),使團南洋地委領導下的新舊團體達到50多個。但僅有十五六個兼任工人夜校教員的黨、團員維持這些團體,工作力量明顯不足。

6月中旬,團廣東區委克服自身干部不足的困難,派遣周澤煊、曾覺然、鄭庭杏3人奔赴新加坡。中共廣東區委和團廣東區委還聯合指定周澤煊為南洋黨的書記,“負責將南洋兩校分化清楚”。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可能是遭到英國殖民當局搜查逮捕),周澤煊3人并未與團南洋地委接上關系。此后中共廣東區委并未放棄,仍繼續派遣干部。

南洋華僑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設在廣州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的重視。7月23日,在委員長蘇兆征的主持下,全總執行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主題之一便是派人赴南洋組織工人問題,但討論沒有結果。

三、中共南洋臨委的成立

1926年10月,中共廣東區委派何炎之、葉博真、廖獨航到新加坡加強領導力量,成立中共南洋臨委。臨委是中國共產黨在南洋的最高領導機關。何炎之任委員長,廖獨航負責組織,葉博真負責宣傳,潘先甲負責青年和工人工作并擔任南洋總工會委員長,后來張玉階、詹行祥也擔任負責人。中共南洋臨委成立后,即把黨、團組織分開,規定23歲以上的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22歲以下的仍為共青團員,并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南洋臨時委員會(簡稱“團南洋臨委”),由潘先甲擔任委員長。凡有黨組織的地方,幾乎都有團組織。中共南洋臨委繼續發展國民黨左派勢力。據英國殖民當局情報,1927年新加坡21個國民黨分部中,國民黨左派掌握16個,其他5個則由商人與社團領袖控制。

1927年3月12日,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二周年,中共南洋臨委發動數千人在新加坡快活谷集會,組織演說,散發反殖與反帝傳單標語,并高喊反英反帝口號游行示威。因隊伍太長,阻礙交通,電車不能通行。游行隊伍到達新加坡大坡區牛車水時,和英警發生沖突,英警開槍鎮壓,死6人傷14人,釀成南洋“三一二慘案”(又稱“星洲慘案”)。這一慘案在新馬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中共南洋臨委組織領導華僑抵制英資新加坡電車公司長達幾個月,抵制活動增強了華僑的政治意識,引發了對遇難者的廣泛同情。就連殖民當局也不得不承認,慘案及電車抵制活動促使越來越多的工人在馬來亞各地(特別是北柔佛、馬六甲和芙蓉)組織工會。

慘案發生后,為抗議殖民當局殺害群眾的暴行,中共南洋臨委發動罷工、罷課、罷市。殖民當局認定“三罷”事件由潘先甲組織而下令通緝。為避開追緝,潘先甲于5月奉派回國,參加在武漢召開的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捌咭晃濉蓖艟l公開叛變后,國內形勢異常嚴峻,潘先甲被迫于9月秘密返回新加坡。1928年1月,潘先甲被逮捕,由于其否認自己是潘先甲,殖民當局在搜不出證據的情況下只好將其先監禁半年再驅逐出境。

中共南洋臨委成立后隸屬關系幾經變化。臨委成立初期隸屬于中共廣東區委。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廣東、廣西、閩南及南洋等地黨的工作。10月23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南方局,中共南洋臨委改由中央直接領導。1928年9月10日,中共廣東省委召開會議,聽取惲代英關于中共六大及中央對廣東工作批評的報告。會議認為,南洋黨務的發展在地理上與廣東關系十分密切。南方局被撤銷后,中共南洋臨委(相當于省委建制)由中央直轄。但因相距遙遠,中央實際不能很好顧及,廣東省委又不好過問。于是,省委決定請求中央將南洋黨務劃歸廣東省委管理。1929年春,中央決定“南洋歸廣東指揮”,同年夏中共南洋臨委改由廣東省委直接領導。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30年4月中共南洋臨委結束。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召開前,中共南洋臨委有800名黨員,其中工人744人,知識分子48人,其他8人。臨委由13名執行委員組成,其中工人8人,知識分子5人。后臨委領導機關及轄下黨組織屢遭英國殖民當局破壞,至11月,臨委所屬工人黨員僅剩400人。同年夏至1930年春,中共南洋臨委負責人情況為:書記,詹行祥、徐天柄(1929年受中央派遣到南洋,化名吳青);組織部部長,林慶聰;宣傳部部長,李六如(1928年冬抵新加坡,1929年3月14日被捕,出獄后轉往香港)、傅大慶;工運書記,黃幕函(黃默涵,被捕后于1929年10月被驅逐出境)。黎光遠、譚耀泰等人也是臨委負責人。

直轄于臨委的各地黨組織有新加坡大坡區委、新加坡小坡區委、柔佛地委、馬六甲地委、檳榔嶼地委、雪蘭莪地委、森美蘭地委、丁加奴區委、吉蘭丹區委、吉隆坡區委,還有中共暹羅特委(1928年7月前成立)、中共荷屬東印度巨港特支(1929年春成立)等。各地委、區委、特支之下為支部、小組。中共緬甸地委(1929年11月成立)也接受中共南洋臨委的領導。

各領導機關由3~6人組成委員會,各委員分工基本是書記、組織、宣傳,有的還設立工人、青年、婦女運動委員。因為是秘密工作,各級黨組織負責人大多由上級領導機關指定。各地委、區委、特支給臨委的請示報告和信件或由內部交通遞送,或密寫后郵寄。密寫件由臨委秘書用藥水洗出,抄清后送臨委負責人閱看。

中共南洋臨委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宣傳部創辦《南洋工人報》(油印的對開報),開始每期只出幾百份,后來增加到2000份。有中文版,還有英文版。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該報結合實際,說明工人的苦難源于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決定了經濟危機的不可避免。工人階級要解放,必須團結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工人當家做主人,才能最終擺脫貧窮和不再受人奴役。這種宣傳教育工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報紙受到工人的歡迎,得到工人的真心擁護。黨、團員和革命工會會員從報紙上學習馬列主義真理,提高了階級覺悟,增強了革命勝利的信心,堅定了革命意志。

臨委的工作嚴格黨員組織生活。黨員均須參加組織生活,大多數支部或小組每兩周開一次會,只有極少數是一兩個月一次。會議內容:1.討論政治形勢、斗爭策略以及馬列主義理論問題,如:中國大革命為什么失???有何教訓?國民黨為什么背叛革命?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是什么?中國革命勝利的條件是什么?2.討論發展黨員工作,重點放在產業工人方面。3.討論建立和發展革命群眾組織。4.交納黨費。5.動員文化水平低的黨員進工人夜校學習。6.討論如何對華僑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臨委的工作經費緊張,經費主要來自黨費。臨委規定,每名黨員按工資收入的20%交納黨費。黨費大部分用于宣傳教育工作;一部分用于支付臨委領導機關房租;一小部分作為領導機關干部生活費。由于經費困難,干部每月只有3元生活費(相當于普通工人工資的五分之一),臨委負責人也不例外。這3元錢僅能維持最低標準的伙食,每天吃兩餐最簡單的飯菜,沒有油沒有肉,更沒有零用錢。穿的、用的只有靠各自的親友接濟。

中共南洋臨委領導下的革命群眾團體有團南洋臨委、南洋總工會、南洋反帝大同盟和南洋婦女協會。這些革命團體均為秘密組織,新成員由老成員介紹后個別吸收。各團體有自己的領導機構,成員均須繳納團費或會費。團員、會員的組織生活嚴格,團和工會組織尤為嚴密。大多數黨、團員都參加工會,在其中起核心作用。

——團南洋臨委。1927年8月,中共南洋臨委在新加坡召開全南洋黨團代表大會,在馬來亞某地慕存學校以庶務工作作掩護的何浚出席會議并當選為臨委委員。1928年6月,因慕存學校被殖民當局封閉、當地黨組織被破壞,何浚留在新加坡,先在小坡區擔任團南洋臨委巡視員,后被選為團南洋臨委常委,擔任組織部部長、書記等職。同年8月,祝菊芬(黨員)經中共廣東省委安排,由香港轉至新加坡,至1930年4月先后擔任團新加坡小坡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團新加坡大坡區委書記等職務。

1928年6月,團南洋臨委(含暹羅、荷屬東印度)下轄738名團員,其中新加坡428人,檳榔嶼35人,馬六甲102人,吉隆坡30人,柔佛84人,暹羅45人,荷屬東印度14人。1929年2月,團南洋臨委(含暹羅、荷屬東印度)有75個支部,其中樹膠19個,小販2個,木廠2個,手工業3個,學校3個,店員6個,機器2個,街坊18個,印務1個,海員2個,洋務(西崽)17個。

1929年2月,團南洋臨委派出常委2人到柔佛、峇株巴轄、麻坡、芙蓉、馬六甲、吉隆坡、檳城等地巡視指導工作,但因時間短促,成效不大。團南洋臨委在新加坡各區區委開會時均派員參加,并曾在廣州起義紀念會前召集各區聯席會議討論紀念工作。暹羅和荷屬東印度則因經費缺乏沒有巡視(荷屬東印度入口稅需百元)。同月26至28日,團南洋臨委召開第八次全體執行委員會議,詳細討論團五大決議案,討論如何在南洋貫徹團中央最新的組織路線、宣傳路線等,并部署相關工作。團南洋臨委及各團委均設經濟斗爭委員會,臨委經委由5人組成,各團委經委由3人組成。南洋各級團組織負責人80%是工人,20%是知識分子。

——南洋總工會(簡稱南總)。南總轄下會員5000余人(多為瓊籍),遍布于各埠,其中以樹膠工人、洋務工人(西崽)、海員、木廠工人為多。南總出版《工人先鋒》。但因失業日多及白色恐怖嚴重,缺乏訓練,南總及屬下工會屢遭殖民當局破壞,會員有減少的跡象。1929年初,南總領導機關被破壞,負責人均遭逮捕,以致一度無人負責,“許多工友以為沒有南總了”。2月,中共南洋臨委收到中共六大決議案,即召開全體執行委員會議進行討論,決定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大會所決定的策略與各種工作方針。會后,中共南洋臨委開始整頓南總。同年5月,符榮鼎(黨員)因海南白色恐怖嚴重從文昌潛赴新馬。其到新加坡后,經臨委書記徐天柄審查和認可,接上組織關系,并被編入牙籠黃梨工人宿舍黨支部。不久,符榮鼎奉派擔任南總秘書,并負責南總機關報《勞動報》周刊的編輯出版工作。

——南洋反帝大同盟。南洋反帝大同盟成立于1928年,政治條件要求稍低,主要在城市建立,旨在團結反對帝國主義的華僑。1929年,福建籍革命青年洪雪邨(洪雪村)赴抵新加坡,后任南洋反帝大同盟常委兼宣傳部部長。1931年,洪雪邨加入馬來亞共產黨。

——南洋婦女協會。協會主要任務是團結、教育華僑女工及華僑家屬。協會會員不少是女工,尤以服務行業女工為多。中共南洋臨委設立婦女部專責婦女工作,主要由許惠清負責,謝瓊香(謝飛)短時間做過此項工作。

四、中共南洋臨委的結束

中共南洋臨委的結束,是在共產國際加快推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革命運動的背景下發生的。1928年7至9月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革命運動列為重要議題,大會通過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運動》決議指出,“幅員遼闊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已變成了無法撲滅的革命群眾運動的策源地”;并把“建立和發展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共產黨,消除在客觀革命形勢和主觀因素薄弱之間的極不相稱的狀態”作為共產國際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與此相關,大會另外通過的《共產國際章程》第2條載明:“加入共產國際的各政黨定名為某某國家的共產黨(共產國際支部)。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并成為它的支部?!?/p>

其后,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的領導和指導下,積極轉變南洋革命的思想和策略。192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常委、中央宣傳部部長李立三在總結南洋工作時指出:南洋黨部成立將近三年,黨員數量已有很大的發展?,F在必須糾正“在南洋‘做中國革命”的觀念,要在廣大群眾中宣傳“在南洋的中國人要得到解放,必須是南洋革命成功,所以我們要回轉頭來做南洋的革命運動”。這是南洋革命走上正軌,南洋黨的路線走向正確的根本出發點。

1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致南洋臨委的信即《“南洋的革命運動及我們的黨在南洋的策略”決議案(草案)》。草案分析了南洋的政治狀況,說明了南洋革命的動力性質及任務;認為南洋的革命運動應當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推倒一切帝國主義在南洋的勢力,建立南洋的共和國??陀^上是爭取南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前途,所以南洋革命乃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權革命。草案提出了南洋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具體政綱。草案還指出,應當為建立一個獨立的、由第三國際直接指導的南洋黨做好準備。

5月26日,團中央根據草案精神致信團南洋臨委。團中央認為,南洋的革命任務是民族解放運動,團的任務是領導南洋各民族青年工人及一般勞苦青年群眾參加南洋民族解放運動。根據草案精神,南洋共產主義青年團應該是南洋各民族聯合的統一組織,不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一部分。依照少共國際的組織路線,南洋團組織應該在少共國際直接指導之下,與中國團組織是兄弟團的關系。過去南洋團的組織屬于中國團領導的一部分,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團與少共國際未解決以前,南洋團仍應保持現在與中國團的關系。但南洋團必須準備聯合并發展各民族團的組織,形成總的組織。

1930年春,時機已趨成熟,設在上海的共產國際遠東局決定成立直接受其領導的馬來亞共產黨,并派阮愛國(胡志明)到新加坡向中共南洋臨委傳達指示,主持馬共成立事宜。4月28日至30日,馬來亞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馬來亞柔佛居鑾火車站附近某膠園工人宿舍召開,宣告成立馬來亞共產黨。原中共南洋臨委負責人出席大會,暹羅共產黨臨時委員會負責人伍治之、中共緬甸地委書記林環島等人參加大會,中共緬甸地委宣傳委員湯道耕(艾蕪)則于赴會途中在檳榔嶼因檢疫被扣留一星期而錯過會期。大會判定馬來亞是資本主義化農業社會,通過反帝反封建的綱領,選舉產生馬共中央委員會,黎光遠任書記,徐天柄任組織部部長,傅大慶任宣傳部部長。中共南洋臨委完成了歷史使命。

5月1日,南洋職工代表大會在同一膠園中開幕,胡志明發表講話。會上成立馬來亞總工會,符榮鼎擔任馬來亞總工會秘書。會后,原南總機關報《勞動報》改為《馬來工人報》,由符榮鼎兼任編輯,照舊出版發行。不久,馬來亞共青團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馬來亞共青團,祝菊芬當選團中央監委書記。

五、結語

中共南洋臨委是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在海外成立的省級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特殊組成部分??疾炱錃v史,可以發現南洋臨委及其活動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對新馬共產主義運動的意義:它開啟了新馬共產主義運動,喚醒了殖民地人民;它團結、教育、組織華僑工人、學生等開展革命斗爭,為馬來亞共產黨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它在幾年的艱辛奮斗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為馬共開展革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二是對中國革命的意義:它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配合了同時期的國內革命斗爭,共同促進革命形勢向前發展;它促使南洋華僑特別是華僑工人、學生更加關注祖國的命運,提高其民族意識,推動其積極投身革命斗爭;它培養了為數眾多的黨、團員和革命群眾,為國內革命斗爭輸送了大批黨員干部(以莊田為代表)和革命群眾,有不少被英國殖民當局驅逐出境的黨員干部回到國內繼續革命。如果放寬歷史的視野,把中共南洋臨委及其活動放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來看的話,可以發現它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南洋華僑開展革命斗爭的先聲或第一階段(抗日戰爭時期的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第二階段,解放戰爭時期的愛國民主運動為第三階段)。從這一點來說,中共南洋臨委及其歷史應該受到國內黨史學界的重視,并作出進一步挖掘和研究。

[李德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一級調研員]

(責任編輯:張麗紅)

Narrative and Discussion on the CPCs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Li Deming

Abstract: Soon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aid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Nanyang (todays Southeast Asia), and after the Third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1923, Dong Chuping and others were sent to Singapore to open up a new revolutionary domain. Under the continuous effort of Chen Gaixian and Huang Changwei, the Nanyang Loc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as established in February 1926, and the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established in October of the same year. The Nanyang Loc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united and led overseas Chinese workers and students to carry out heroic struggles, continuously expand organiz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ir strength, and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Nanya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of the oppressed nations in Nanyang colonies, the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terminated in April 1930 and gave way to Malayan Communist Party.

Keywords: the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Nanyang Loc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Nanyang General Labour Union, the Nanyang Provi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