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研究

2024-04-25 04:36李清娟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紅色資源建設

李清娟,張 旭

(邯鄲學院,河北邯鄲 056000)

鄉村紅色文化資源是河北彌留珍貴的寶貴財富。 開發并傳播鄉村紅色文化資源,是推進革命老區健康發展的基本內容與必然要求。 現階段,在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上應明確文化建設的先導性作用,從根源上整頓鄉村文化開發問題,提高鄉村文化建設的實效性。要堅持“留得住鄉味”的理念與情懷,持之以恒地壯大并發展鄉村文化。 只有鄉村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承,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提供強大的支撐。而開發并傳承河北紅色文化資源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構建文明鄉風、凝聚精神力量,吸引更多鄉村居民、 社會大眾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1 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與價值

1.1 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

紅色文化主要指我黨引領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期間所創造的, 基于中國實情與馬克思主義思想所形成的先進文化, 其歷史底蘊與文化內涵筑牢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蘊”[1]。紅色文化資源具體分為“物質形態”與“非物質形態”兩種。 其中,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軍石刻、紅軍烈士陵園、革命遺跡、革命紀念館等;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樂觀豁達、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團結一心的革命精神, 以及通過媒體類傳播的紅色歌曲、紅色影視作品、紅色文學作品、紅色戲劇等。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紅色文化資源是強化精神指引、思想教育、鄉風建設的不竭動力,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提高農民政治認同、政治意識的重要載體。 開發并傳播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推進河北鄉村文化建設,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

1.2 鄉村振興戰略下紅色文化資源價值

首先是精神指引。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改革、建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綜合體”,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精神、革命抗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精神內涵。加強修復河北革命舊居舊址和整理文獻資料,推進文化建設,加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能夠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其次是經濟索引。紅色文化是革命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 擁有豐富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內涵,同時也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將革命紀念館、歷史遺址、 革命文物納入鄉村旅游產業建設中,構建革命博物館、開發紅色文創產品,創作以紅色文化價值、精神、歷史為主導的紅色文化作品,可以為河北鄉村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撐: 可以通過推進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建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為河北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抓手。

2 鄉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的困境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推動河北鄉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擁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發揮“思想引領”及“經濟牽引”的功能。 近年來,河北省對“發掘并保護紅色文化資源”較為重視,在資源開發中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與嘗試,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經驗,并通過修復舊居、整理文獻、營造文化氛圍、加強基礎建設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為了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融合,河北省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全面推進了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不足。

2.1 基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鄉村規劃的“缺失”

要想全面發掘并傳播紅色文化資源,應圍繞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質,規劃鄉村環境。 但在此過程中, 一些部門卻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缺乏對鄉村環境治理的重視。優美的鄉村環境、濃郁的鄉村氛圍,是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前提保障。但部分鄉村在“發展”與“規劃”中普遍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環境治理”的現象,影響了鄉村紅色文化的廣泛傳播。其次是鄉村定位不明顯。 部分鄉村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然而在發展定位上,卻沒有以文化型鄉村、旅游型鄉村為定位,導致紅色文化資源很難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 最后是缺乏長效機制。 即在鄉村規劃中無法通過制度手段確保鄉村居民享受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傳播的實惠,從而影響到村民參與紅色文化建設及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

2.2 紅色文化資源布局分散與傳播模式簡單

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布局比較分散,距離相對較遠,存在碎片化、區域化的問題,缺乏整合,給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帶來了阻礙,難以充分發揮思想引領、經濟牽引的作用。譬如,冀南革命紀念館、西柏坡舊址、狼牙山遺址等,都存在著紅色產品開發“各自為政”的問題,難以實現“綜合統籌”與“區域合作”的效果,導致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缺乏整體性與全面性,阻礙了紅色文化產業發展[3]。 而在紅色文化產業發展中又存在著資源內涵不深、新媒體化推動不足、傳播能力受限、創新意識不夠等問題。譬如,很多紅色景區只有烈士墓、紀念館、紀念碑,“展品”普遍是以圖片進行展示的,沒有通過新媒體來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缺乏創新意識。

2.3 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人才隊伍薄弱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需要凝聚力量,讓更多人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產業建設的過程中,提高鄉村建設的實效性。 但當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普遍面臨著文化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弱、 學歷低、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難以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究其原因在于鄉村條件艱苦惡劣及福利待遇低,優秀的青年人才不愿意返鄉自覺參與文化建設與傳播工作。 此外,培養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青年人才難以了解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無法認識到紅色文化傳播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導致青年人才不愿意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與紅色文化開發等工作中。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的策略

鄉村紅色文化資源是河北革命老區所特有的精神財富,開發、傳播紅色文化資源是對革命傳統、革命精神、紅色血脈的傳承與弘揚,能夠為相關政府部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力量”與“思想源泉”。 河北省在鄉村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主題小鎮等形式,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與“產品優勢”,使各縣、鄉、村的紅色產品擁有區域性、本土性及多樣性的特點。 為了充分開發并傳播紅色文化資源, 我們還需要從鄉村規劃、資源整合、人才培育等角度出發,形成全新的資源開發格局。

3.1 加強鄉村規劃, 提高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質量

鄉村規劃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內容。完善基礎設施、治理居住環境、推進精神文明對傳承鄉村文化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所以, 地方政府部門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多管齊下、因地制宜,多角度、全方位地推進革命老區的發展與建設。 一是以美麗鄉村規劃為抓手,為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譬如,推行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加強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工作,都能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奠定環境基礎。二是加強對科技、經濟、社會的總體部署, 圍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重塑村莊定位,形成以紅色文化旅游為核心,以紅色傳播、旅游發展為抓手,充滿民俗民風、環境優美的文化新村。三是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到鄉村文化開發與傳播中,以形成市場運作、農民參與、企業實施、政府指引的發展模式,充分激活社會資源參與“文化傳播、傳承”的活力,讓鄉村規劃更具多樣化、多元化[4]。四是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跨區域規劃。例如,根據調查顯示,河北省鄉村文化資源存在著布局分散的特征,所以在文化資源開發與村莊規劃中, 應明確不同村莊的資源特色、特點,從紅色文化精神、紅色文化遺產、紅色文化制度等角度,規劃本村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方向。 以“打造品牌特色”的方式,深化不同村莊在資源開發、傳播上的聯系,提高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質量。 五是構建長效機制。 在鄉村規劃中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推廣,需要建立全面且持續地發展機制,確保建設過程中能夠根據動態信息持續優化和反饋。 這樣的機制應以政府為核心,匯集企業、鄉村和家庭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進, 而核心目的是要讓村民享用文化建設的利益, 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對紅色文化的歸屬感,激勵其主動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建設。

3.2 整合現有資源,促進紅色產業的“建設”與“升級”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河北要想全面推進鄉村文化建設,開發并傳播紅色文化資源,需要健全市場體系與產業體系,優化經營機制,培育全新的文化業態。 一方面,紅色文化產業若要成功實現產業升級,必須致力于優化其產業結構,并努力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的轉型與發展。 例如,通過整合文化資源,開拓發展渠道,形成特色產業鏈等方式,使紅色文化產業成為擁有高附加值的文化產業鏈。即明確文化產業環境、產業結構、產業能力、產業資源、產業關聯、產業效益等要素,強調對紅色物質資源、 紅色非物質資源的整合,從紅色文化博物館、紀念館、紅色舞蹈、紅色歌曲等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入手,促進鄉村紅色文化產業的轉型,使其形成全新的經營、管理、運營、發展態勢。 另一方面是拓寬新媒體渠道,整合網絡資源,發揮網絡平臺在推進產業發展中的優勢與作用。 一是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效果。 譬如,唐縣白求恩紀念館通過短視頻平臺的方式, 吸引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二是通過發展電商平臺, 開發紅色文創產品,讓更多的人感受并體悟到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 例如,打造以紅色文創產品、紅色書籍、紅色影視作品、紅色紀念物為主的電商格局,讓更多人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體悟到鄉村紅色文化的人文魅力。 此外,在文化資源綜合及文化產業發展與建設的過程中,河北省政府部門可以發揮自身的引領功能,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制造業、服務業的融合,打造一個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產業集群,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 總而言之,就是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地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優化紅色文化產業結構,提升紅色文化開發與建設質量[5]。

3.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發揮鄉村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和功能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們應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的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加強鄉村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宣傳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積極創新宣傳方式,運用廣泛而深入的網絡推廣手段,增強河北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通過品牌化建設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 在人才建設方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各種扶持和招聘策略,吸引有激情、有學識、有理想的青年人回歸, 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深入基層與當地優秀青年交流, 傳達紅色文化開發的相關政策和舉措,加強對青年群體的培訓工作,使他們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的價值,繼續傳遞“紅色基因”。 例如,引導鄉村的青年到保定、邯鄲等地參觀紅色史跡,深入了解晉察冀和白洋淀的偉大精神。 此外,政府部門應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鼓勵鄉村中小學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育中,使學生認識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意蘊, 體悟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的人文價值,強化自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自覺參與到紅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

紅色文化擁有較強的教育功能、精神引領價值、經濟索引作用,將其應用到鄉村文化建設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必然需求,是激發鄉村居民、社會大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新契機。紅色文化能夠指引人們領悟“艱苦卓絕”“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讓人不斷努力、積極進取,提高人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同感。因此,要開發并傳播紅色文化資源,從紅色文化建設的維度激活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多路徑的摸索和實踐, 促進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紅色文化品牌的建設,實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傳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

猜你喜歡
紅色資源建設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紅色是什么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紅色在哪里?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資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追憶紅色浪漫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