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母”墳與“漂母”恩

2024-04-25 06:05王軍營
文史知識 2024年1期
關鍵詞:王孫淮陰韓信

王軍營

唐代大詩人李白身處逆境,曾多次以詩寄情,感發懷才不遇,希冀改變命運。在《贈新平少年》詩中,他想起漢初名將韓信的早年經歷,說:“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一遭龍顏君,嘯咤從此興。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言及韓信成名前一些往事。唐代崔輔國作《漂母岸》詩,敘其事云:“秦時有漂母,于此飯王孫,王孫初未遇,寄食何多論。后為淮陰侯,誓欲答母恩。 ”劉長卿曾途經故地,寫《經漂母墓》詩,亦曰:“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渚蘋行客薦,山木杜鵑愁。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 ”大致南宋女詩人朱淑真懷有與李白相似的情感,曾作《韓信》詩:“男兒忍辱志長存,出胯曾無怨一言。漂母人亡石空在,不知還肯念王孫。 ”這些詩文所載述論,皆為年少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時,在極度困難窘迫中,曾得到一位善良“漂母”的幫助與鼓勵,重拾人生信心,終逢明主賞識,最后才走上了人生輝煌的道路。因此,韓信在功成名就后,才有“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的感恩美談。

讀后世文獻,或有將救助韓信的“漂母”神化為異人者,如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漂母》云:

韓信未遇時,識之者惟蕭何及淮陰漂母爾。何之英杰,固足以識信,漂母一市媼,乃亦識之,異哉!故嘗謂子房狙擊祖龍,意氣過于輕銳,故圯上老人抑之。韓信俯出市胯,意氣鄰于消沮,故淮陰漂母揚之。一翁一媼,皆異人也。

唐子西作《淮陰賢母墓銘》曰:“項王喑嗚,范增謀謨,信來不呼,信去不追,坐視信逋,反噬其躬,匹婦區區,而知信乎?吁! ”

羅大經指出,韓信未知名時,被后來的漢初名相蕭何賞識屬于正?,F象,因為蕭何本身即為英雄人物,所謂本英雄者重英雄也。但漂母一普通市井老婦,卻對韓信很重視,真是一件奇怪事兒!最后,他聯想到張良遇到圯上老人,而韓信相逢淮陰漂母。他認為,一個老頭一個老婦,都是奇異之人。類似看法見諸明代王煒《漂母祠記》,其中曰:“吾觀漂母飯信,一念根于天真,觸發無所為……惜其姓名不傳,遂與圯上老人同一自秘,使人嘆服于百世之下,若鬼神然。 ”

關于韓信的史事記載,當以司馬遷所著《史記 ·淮陰侯列傳》最為詳實。韓信少年時,家中窮困,父母也早早相繼離世。在韓信死后七十馀年,司馬遷曾去他出生與成長故地 —淮陰進行實地考察。司馬遷親耳聽當地人說,起初韓信為布衣百姓時,其志向即顯出與眾不同,所謂“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在母親死后,韓信無錢發喪埋葬,但卻將墳址選于一處空曠高地,高地之下以后能營建萬家墓穴,地位卑下,臣服其母。也就是說,他在少年時已有日后想做王侯的非常志向。司馬遷去看那座墳墓,果然所見如所聞。

然而,喪母后的韓信到底內心想什么?為何將母親葬在那么一處特殊地方?旁人無從知曉,僅能依結果去推想。歷史真相是否如此?無人知曉。

在中國傳統社會,人們風水觀念非常濃厚。普遍認為,一個人未來命運的興盛衰落,與家族宅居環境,或先輩的墳塋葬所,或相關事物變化、發展等,許多偶然現象密切相關。先秦、秦漢之際更是如此。所以,當時普通民眾將此種觀念,推及前輩風云傳奇人物 —距離皇帝寶座一度近在咫尺的韓信身上,其實不足為怪。但今天看來,司馬遷與鄉民的諸種說法,只屬于事情發生后人們從結果出發,所進行的一般附會與推測罷了。

客觀上我們不能否認,時至今天,許多普通民眾仍有獵奇八卦的興趣。對一個人現時的興旺發達或艱難困苦,往往喜歡聯系到過往的某件小事,并找出一些想象合理的因果邏輯聯系。對一個誕生在身邊的著名人物,尤其不能放過。這些眾多神秘的“小道消息”產生過程,至今在民間底層社會仍屢見不鮮。至于韓母墳墓位置的這種解讀,或許也應屬于此類情理因素。

韓信少年時,秦朝在全國統治仍非常穩固,權力觸角幾乎延伸至社會最底層。目前,根據湖北云夢睡虎地、湘西里耶等地出土秦簡看,即使秦朝邊郡基層,政權控制力度依然很強大?;搓帉偾爻瘱|部重要地區,卻要說一個當地窮困潦倒的少年,冒著砍頭危險,暢言未來有什么侯霸帝王的志向,純屬一種“事后諸葛”般的主觀臆測。因為,在我們今天的民間社會,仍可習見此類個人隨口即云的、捕風捉影式的街談巷議。即是說,將韓信后來轟轟烈烈的偉大功業,同其母墳墓非常風水聯系起來,或許應屬于當時淮陰民眾一種茶馀飯后、田間地頭的休憩閑談罷了。

《史記 ·屈原列傳》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司馬遷認為,一個人身處極端困境,內心必定回到最初本原,即追念上天與父母,希望獲得同情和幫助。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在非常勞累疲憊時,沒有不呼喊上天的;極度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我們結合史書記載,也可以用常人的基本情感推測秦漢之際韓信的個人遭遇。依據史載諸事推測,韓信家境極度貧窮,他也沒有生存技能。因此,在母親去世后,他這種悲傷情感不僅有常人的親情悲痛,或許更存在著精神和生活上失去依賴的復雜成分。

韓信家境貧窮,但沒有常人的謀生技能,究竟是什么原因?一種推理是,很可能其父母起初并未培養他謀生的基本技能與思想。此又何故?很可能韓信家世即戰國貴族,或者最起碼屬于知識階層,并非單純依靠體力勞動維持生活??上?,各種史料對韓信家世記載甚少。據客觀史事推斷,韓信應該讀過書,甚至受過良好教育。如在劉邦仍是漢王時,人微言輕的他,竟能以非常話語和卓越見識,引起劉邦近臣夏侯嬰、蕭何,以及后來劉邦的充分重視,可見其非常人能比。在以后楚漢戰爭中,他指揮兵馬縱橫捭闔,熟思妙計,取得了眾多戰役勝利。尤其,在以少勝多擊敗趙軍后,他給諸將嫻熟地講述運用

《孫子》“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大道理。這些無不顯示出他良好的知識素養。然而,他當初家境貧窮,不大可能通過外出拜師求學,獲得知識教育,所以很可能是通過家庭培養而來。亦即說,其知識素養或者來自父母。也許,其祖上遷自戰國時的諸侯韓國,抑或為韓國宗室遠屬。因為秦滅六國后,許多列國移民即以自己母國作為姓氏,至于貴族宗屬更是如此。所以,或許韓信祖輩擁有相當不錯的身份與地位,其身上流淌有先世貴族的血液。正因如此,他在漢初朝堂瞧不上許多人,譬如周勃、灌嬰等漢室重臣,所謂“羞與絳、灌等列”,甚至作為劉邦連襟的樊噲也被他放言自嘲:“生乃與噲等為伍! ”這些人可都是跟隨劉邦打江山的鐵桿兒老兄弟,只是他們來自卑微的平民。

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即使韓信以前家境已很貧困,甚至陷入無法養活自己的窘境狀態,但他仍不愿去從事體力勞動或商業經營(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人社會地位較低)。很可能他不愿徹底丟掉自己的貴族身份,降低早已貶值的地位罷了。這個因素,或許形成了他嚴重的心理包袱。因此有一段時間,他只能徹底依靠別人,混吃蹭喝,并不像下層普通民眾一樣從事體力勞動,如放牧、耕種、仆隸等行業,本分地憑借雙手養活自己。雖然經濟貧困,但家族傳承的貴族血統給他深刻影響,太拿自己當回事,所以在父母過世后,他仍白吃飯不干活,甚至淪落到“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的“討厭鬼”境地。

回過頭來說,少年韓信選擇母親葬所的特殊環境,很可能與其人非常身世,而形成強烈、復雜的悲痛情感密切相關。這些與一般民眾的認知自然不同,也難以被當時周圍的鄉民所理解。

最后,韓信參加了反秦隊伍。歷經多次戰斗,叱咤風云,他逐漸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八^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史記 ·淮陰侯列傳》引蒯通語),對于西漢開國,他居功至偉,“將略兵機命世雄”(劉禹錫《韓信廟》),譜寫了一部輝煌的歷史篇章。明代沈珫《漂母》詩曰:“偶然一飯進王孫,答贈千金未足論。 ”被封楚王后,韓信專門回到淮陰故地,重重酬謝曾如母親般、諄諄勸勵自己的漂母,從而履行了當初許下的諾言。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猜你喜歡
王孫淮陰韓信
一飯千金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淮陰:母愛之都
都是自負惹的禍
淮陰:活躍著一支“老兵”調解隊伍
追韓信
作文門診室
小老鼠的煩惱
背水一戰
萋萋芳草憶王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