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自然意趣,弘揚中華國粹

2024-04-25 10:16程果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年齡特征中國山水畫特質

程果

摘 要:中國山水畫氣勢恢宏,意境幽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世界繪畫史上特立獨秀,風采出眾。中學生學習中國山水畫,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提升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中國山水畫質量,弘揚中華國粹,深化素質教育改革,以此為契機激發初中生的愛國熱情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特質;年齡特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174-03

中國山水畫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更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內涵。中國山水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蘇少版八年級上欣賞評述單元第一課《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八年級下造型表現單元第四課《筆墨交融寫青山》都有所涉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并能掌握簡單的筆墨技巧,是新課改下關于中國畫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在現實中,部分學校和美術老師,不僅不重視美術教學,更不重視中國山水畫的教學。出現這種情況,我想原因在于從教者不明白中國山水畫的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

一、中國山水畫的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意義

(一)中國山水畫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中國畫門類齊全,內涵豐富,與中國的古典音樂、戲曲、詩詞等一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的熏陶,感受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不僅提升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也使民族自豪感倍增。正如八年級上《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一課所提到的一幅賞析作品——1959年傅抱石和關山月根據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合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幅畫近60多年來一直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迎賓廳,是所有貴賓們進入大會堂宴會廳的必經之地。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介紹此畫的創作背景——以毛澤東作的《沁園春·雪》的詞意為題材,主題是“江山如此多嬌”,當年陳毅提出:“必須體現江山之嬌,圖中可見長城內外、大河上下、白雪皚皚的西北高原,郁郁蔥蔥的江南大地,還要見東海。地理包括東南西北,季節變化有春夏秋冬?!倍P于畫中“須晴日”的表現,郭沫若認為:“須晴日那是解放前寫的,如今已解放十年了,還不出太陽?我想應在畫上出現大海波濤滾滾,升起一輪紅日?!绷私鈩撟鞅尘昂?,還可以讓學生尋找畫中景物的象征意義,其中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國燦爛的前程,畫中似乎描繪了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嵩山,但仔細看又不完全像五岳,象征祖國江山的雄壯遼闊。學生在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細細品味中能感悟作品的重大歷史和藝術價值,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二)在中國山水畫的教學中給予學生形式美的體驗

對初中生來說,了解中國畫最基本的表現技法(用筆、用墨)也就了解了中國山水畫的外在形式。學生通過體會筆墨中點、線、面的組合和構成,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繪畫中傳遞給欣賞者的流動美感和韻律感。山水畫中點、線、面的構成是“用筆”最重要、最豐富的體現。其中線的造型是基礎,線條的粗細長短、提按頓挫、曲直剛柔等變化塑造了大自然的形態,傳達和表現了畫家的內心情感,如同音樂中的節奏和韻律一樣引領我們到達如癡如醉的優美意境。在中國美術史上有“書畫同源”之說,在歷史上有很多書畫家,既能畫畫,又能寫一手好字,因為最初學習中國畫時練習的線條就是書法中的線條,兩者是融會貫通的。八年級下《筆情墨意抒胸臆》和《筆墨交融寫青山》中介紹了最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筆法包括皴、擦、點、染,用筆方式有中鋒、側鋒、逆鋒等;墨法包括濃、淡、干、濕、枯、焦,用墨方式有濃墨、淡墨、破墨、潑墨等。教師可以用書中元代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向學生講解不同的用筆和用墨方法,讓學生對于抽象的概念有直觀的認識。此圖中的坡石,以側鋒“飛白”筆法繪成,極顯空靈灑脫之意,而疏林的點葉樹、枯枝和竹,包括石根下的小草,則運用了中鋒筆法進行勾畫。竹為新竹矮篁,以濃墨畫竹葉,筆力凝重。坡石用淡墨描繪,線條頓挫轉折。三支枯干,似鹿角形狀,線條圓曲堅挺,有北宋畫風遺韻。圖左邊一株點葉樹,枝干硬曲,用中鋒直點樹葉,含蓄內斂。學生在欣賞學習時,可以通過簡單的臨摹,感受筆法和墨色的運用;還可以談談對用筆、用墨的感受,試著分析書中幾幅繪畫作品的筆墨造型,通過細細欣賞關注用筆用墨的韻味,從宏觀和微觀的構成美欣賞和感受國畫的形式美。

(三)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本質,也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標志。意境指的是觀察者主體與客觀物象碰撞時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就是畫家通過醞釀構思所創作、表達出來的形象化、典型化的山水景象以及蘊含的思想意蘊。學生想要體會到形式美所蘊藏的更深層次的意境,需要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環境,體會畫家自身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意圖及作品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氣息等,也就逐步感悟到作品的意境之美。在八年級下《筆墨交融寫青山》中有一幅石濤的《山水》,學生在欣賞時可由石濤的筆墨入手,他運用線的粗細、剛柔、濃淡、疏密等形態組合的變化,得心應手駕馭“筆墨”構成岸柳板橋,近水遠山,不受客觀世界中光線、色彩、透視的制約。學生再走進自然山川中尋找作者的畫意,體會中國山水畫獨有的透視方法“三遠法”,體會這種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把人的視線導向無限的空間。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遠法”:“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边@個“遠”字很大程度上正體現了中國古代山水畫所追求的意境和創造性。人們所觀察到的美好景物,對其進行“再創造”,成了優秀的山水畫作品,它是一件最直觀、最值得鑒賞的藝術品,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產物。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所見,去感受和認識作品,通過思考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地細致觀察和展開想象。通過感悟美術作品,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審美觀,開發學生心智、潛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不斷地賞析、感知、體驗、感悟中,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得到不斷的提高。

綜上所述,中國山水畫的教學對初中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那么怎么將中國山水畫教學的功效發揮到極致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山水畫的特質。

二、中國山水畫的特質

中國畫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也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審美“語言”,涵蓋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學和哲學等各種文化知識,同時具有獨特的精神境界和魅力。齊白石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边@已成為近代中國畫追求“神似”的一條美學原則,解釋為描繪的對象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畫得太像顯得太俗氣、太直白,沒有品位,不能給觀者以回味和遐想的空間;畫得不像觀者又看不懂、更無法理解畫的意思,這就是欺騙世人。中國畫的精道應在二者之間,齊白石先生的經典繪畫理論,如今重讀,對于初中美術教師指導學生的認知理解、教授國畫欣賞和國畫創作方面都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在思考中以辯證的視角去審視,對文化觀念和審美理想的層面都大有幫助。因此,欣賞和學習中國山水畫的重要作用是由山水畫本身的特質決定的。明白了中國山水畫的特質后,我們就可以好好地思考如何教學了。

三、初中階段中國山水畫的教學

(一)了解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

1.初中生的年齡特征

初中生年齡在13-15歲,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剛好經歷藝術的抑制階段向復蘇階段轉化。在這個時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對中國山水畫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山水畫最佳的時期。在傳統文化藝術被日漸重視的今天,書法已經被許多學校列為必修科目,但是中國畫卻仍是一個“雞肋”的角色。在整個初中階段,中國畫的教學(欣賞評述、造型表現)占總課程不到百分之十,山水畫更是只有百分之五,這對于掌握鑒賞中國山水畫和掌握基本的技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增加中國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比重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傳統繪畫。

2.教學目標的研究和制訂

中國山水畫的主要教學方法有欣賞、臨摹和寫生創作。這三個過程是層層遞進且相輔相成的。當前初中美術教材中關于中國山水畫的欣賞內容較少,能體現中國山水畫的發展過程的代表性作品更是屈指可數,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只能泛泛而談,通過簡單的語言概述相關內容,學生也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知識點和相關圖片才能把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講解、說明;還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教師作為引導者,讓問答型和討論型的方法相互關聯。教師切忌一味講解,陷入知識灌輸型的模式之中。當學生對中國山水畫作品有更深層次的鑒賞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臨摹和創作,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形成一個融會貫通,彼此相連的系統,制訂切實可行又獨具特色的教學目標。

(二)在筆墨練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筆墨練習的類型

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紛繁復雜,尤其講究用筆和用墨,需要長期修煉才能運用自如。通常用筆要沉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用墨方面又有“潑墨、積墨、破墨”等技法。

2.從“小試牛刀”到“摹之再三”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進行山水畫的創作的前提是必須深入學習傳統,通過臨摹,我們可以了解古人是如何感受自然,在感受自然的基礎上又是如何進行提煉概括,將自然形態加工完善成藝術形象的,這對于我們今后的創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借鑒和參照。學生對于自己平時接觸不到的文房四寶非常好奇,這時教師只需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方法指導,讓他們“小試牛刀”,掌握一些筆墨的基本技法(樹法、石法、水法等),然后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范本臨習,做到“摹之再三”,方能初見成效。如何“摹之再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選作品,選擇具有指向性的作品,和學生共同剖析尋找該作品的特色,形成這種特點原因和方法,從而制訂臨摹的步驟:首先要“對臨、背臨、專臨一家”,等到自己有了一定基礎后,再進行“廣臨、變臨、意臨”來達到“博采眾長”之目的。只有做到“專臨一家”和“博采眾長”反復交替練習,臨摹的功效自然會顯現。有了扎實筆墨技巧,山水畫寫生創作就可以順利開展了。

(三)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創作,走進大自然中體會山川之美

1.走進大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

黑格爾說:“只靠學來的熟練決不能產生一種有生命力的作品?!睂W生通過反復臨摹所獲得的純熟技法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創造具有生命的作品,還要行萬里路,用眼睛去發現和感受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美好的風景,做到胸中有丘壑,必然能創作出精彩的作品。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仔細品讀古詩,經常關注中國畫或是書法展覽,嘗試聽一聽中國古典音樂,寒暑假去登山臨水,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可以根據學生所中意的作品特點,向他們推薦相應的詩作、音樂、展覽等。例如畫寫意山水的學生要讀一讀李白和王維,性格靜雅的學生去逛逛蘇州的園林,生性豪邁的學生建議去看看泰山的日出……“行萬里路”其實是真正的中國畫精髓,是中國畫的詩意所在、靈魂所在,對學生們品畫、學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必然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塑造他們優秀的精神品質。

2.“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理論,作為中國美學史上代表性言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山水畫寫生創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學生在山水畫創作中逐步體會力求達到的更高境界?!爸械眯脑础钡摹爸小苯忉尀楫嫾宜鶆撟鞯淖髌?,它來源于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能動反映,也就是外師造化,更得源于對心靈感悟和認識,即藝術家通過深思熟慮后創造出的產物;“中得心源”中的“心”解釋為思,是畫家對自然景物進行選擇,思考整體布局,在作畫中反復推敲,琢磨研究;而“心源”則是指畫家的思想、信念、情感及其藝術修養等。因此,畫者是心源的主體,通過自身對自然的靜悟和關照,充分體驗與自然的交流,養成對物象的敏感心靈,對生活的強烈感受,創造出的作品必然能喚起他人心靈的共鳴。學生應以大自然為師,再結合內心的感悟,才可創作出好的作品。

四、結語

初中國畫教學的方法是值得不斷探究的,作為世界繪畫藝術中的中國畫,代表著東方文化的藝術體系,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藝術語言和精神內涵。教師本身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和修養,掌握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規律,更要與時俱進地了解學生,通過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祖國大好的河山,汲取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走近古人的作品,感悟國畫作品的博大精深??傊?,在初中國畫課程中教師應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去教和學,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愈加豐富,不斷改進中國畫教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劉婷婷)

參考文獻

[1]許薇.基于小學美術教學中中國山水畫意境分析[J].新課程,2022,(08):72-73.

[2]周群.探究初中美術教學模式——以“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為例[J].求知導刊,2021,(46):85-87.

[3]殷秀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教師,2022,(12):90-92.

猜你喜歡
年齡特征中國山水畫特質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素描頭像四分之三、側面正面、年齡特征等畫法解析
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中國山水畫中線條的民族性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中國山水畫留白技巧探討
“留白”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分析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運動技術教學銜接性與年齡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