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而不華”:凝聚東方品格的藝術陶瓷

2024-04-26 08:58王小舒
讀者欣賞 2024年3期
關鍵詞:元青花白瓷青花瓷

瓷器制作發展至元代,可以說到了一個轉折點。一方面,前人的開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有些地方甚至難以企及;另一方面,元代大一統的局面,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現實,海外市場的巨大需求,新生活與新觀念的出現……一系列因素促使著陶瓷藝人們去進行不同于以往的審美創造。怎樣在繼承前代成果的基礎上創制有元一代的藝術風格,在陶瓷史上留下獨特的一筆,是時代賦予元代瓷器制造業的重大課題。事實上,元代的制瓷業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在唐、宋之外又樹起一種新的審美規范,這種規范深刻地影響了后代的瓷器制造,從而揭開了中國瓷器史上嶄新的一頁。

以白為美的樞府瓷

卵白釉印花“樞府”款番蓮紋碗 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卵白釉印花“樞府”款番蓮紋碗 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統治者很重視瓷器生產,至元十五年(1278年)時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景德鎮當時屬浮梁縣),并設置了大使、副使各一員,負責監制宮廷器皿,這說明瓷器在元代宮廷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由此,景德鎮在元代已上升為瓷器生產的中心。宋代的景德鎮原以生產青白瓷著稱,元代前期,這里仍然燒制這種產品,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能見到青白釉色的瓷器,而且,它也輸出國外。今天,在韓國新安海底新發現的元代沉船中還能看到大量景德鎮的青白瓷。然而與此同時,該鎮窯場又創制出了一個新的瓷種,人稱“卵白瓷”。這種白瓷制成后很快受到元政府的重視,被采入宮廷。由于一些卵白釉器上印有“樞府”字樣,陶瓷史上又稱其為“樞府瓷”。

中國的白瓷制作早在隋代即已成熟,至唐代而普及,宋代又發展出了青白瓷,那么樞府瓷的出現有什么特殊的價值呢?與唐代的白瓷相比,樞府瓷于白色中微微泛青,不是單純地白如霜雪,因其色調近似于鵝蛋,故又稱之為卵白釉。此外,這種瓷釉黏度較大,呈乳濁狀,不同于前代白瓷晶透的玻璃般的光澤,而是給人一種羊脂似的酥潤感。這種瓷的胎壁也比青白瓷厚,給人渾厚的感覺。樞府瓷器的裝飾一般采用印花的形式,有龍、鳳、雁及纏枝花葉等圖案,由于印紋較淺,加上釉面較為渾厚,往往輪廓不清。

此前已有不少人指出,卵白瓷的流行與“元俗尚白”有關。元人喜白,以白為吉,據馬可·波羅記載,每度新年伊始,“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致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蓋其似以白衣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獲?!?。

卵白釉印花“太禧”銘云龍紋盤 元 高2.3cm 口徑17.8cm 足徑11.4cm 故宮博物院藏

樞府瓷高足杯 元

其實稱卵白瓷為樞府瓷并不恰當,因為各地出土的卵白瓷中不具“樞府”字樣的占多數,說明它在民間被更廣泛地使用著,甚至這種瓷器還暢銷海外,目前國外大批元代卵白釉瓷的存留,足以說明問題。這里可借用李肇《國史補》中的話來形容,即“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除上述原因外,我們認為,卵白瓷的流行應該與當時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指出:“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保ā端囆g與現實的審美關系》)根據出土的器物來看,卵白瓷多為餐具和飲具?!皹懈善餍我员P、碗、執壺和高足杯為多見,極少大件器?!边@一點很能說明問題,實際上蒙古族喜食乳制品,他們飲的是馬奶,吃的是奶酪,甚至他們的酒都是用馬乳制作的“忽迷思”,而卵白瓷的乳濁、厚重以及特有的酥潤感恰恰跟他們的食物之間形成一種相仿相近的關系。正如青瓷茶具特別適合于盛綠茶一樣,卵白瓷與乳制品也相得益彰,它們不僅能夠刺激食欲,而且能夠引發人的審美感情。中國人飲食歷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其中“色”一項,不僅是指食品本身,同時也指盛器與食品之間互相映襯所產生的一種美感。在中國這樣一個飲食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度,飲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感的源泉。從此出發來理解元代的卵白瓷,才能真正把握其有別于前代白瓷的特殊的時代內蘊。

白瓷在唐代即已獲得普及,當時的白色是較為單純的,缺乏層次感,至卵白瓷出,白瓷才開始擁有豐富的內蘊,體現出多重的韻味。另外,卵白瓷淡淡的青色也是對宋代青白瓷的一種繼承,同時又是對它的揚棄。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卵白瓷實現了新的突破。其后,明代永樂年間的甜白瓷,還有德化窯生產的“豬油白”瓷,都是對卵白瓷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豬油白,色如象牙,澤如凝脂,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白”,它受到卵白瓷的影響,應是很明顯的。

青釉刻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元

影青釉里紅高足瓷杯 元 杭州市博物館藏

鈞窯天藍釉紫綠斑雞心罐 元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艷麗典雅的青花瓷

景德鎮窯青花果紋盤 元

青花鹿紋盤 元 青州市博物館藏

如果說卵白瓷是元代瓷器較早的工藝文化的代表的話,那么在它之后,約元代中期,景德鎮窯場又推出了對后代制瓷業產生巨大影響、被譽為中國瓷器主流的全新瓷種,它就是青花瓷。青花瓷是指在潔白的底色上繪以藍色圖案的瓷器,簡而言之就是白底藍花。其制作方法,是在白色的瓷胎上用鈷料著色,再施以透明釉,然后于1300℃左右的高溫中一次燒制而成。因為先著彩,后施釉,所以此種制作法稱為“釉下彩”。青花瓷大約成熟于元代中期,這種別具一格的釉下彩瓷其實并非是在短短數年中突然冒出來的。不久前揚州唐城遺址出土了若干唐代青花瓷的碎片,這說明它的存在由來已久。唐代是白瓷成熟的時代,同時又是三彩陶盛行的時代,工匠們把用于三彩陶的鈷料施到白瓷上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唐代的青花純屬草創,其工藝水平還相當幼稚,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技術成熟是一回事,它未引起人們的高度認同,沒能成為一代之審美風尚又是一回事。宋代的青瓷和白瓷都獲得了大踏步的發展,然而青花卻依然如故,甚至還不如唐代的制作。這些都說明,青花瓷在唐代和宋代均沒有受到人們較多的關注。

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 元 通高41cm 口徑15.5cm 足徑18.5cm 故宮博物院藏

然而進入元代,情況就不同了。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青花瓷迅速地崛起,并且高度成熟,脫穎而出,大放異彩,這實在是耐人尋味的。青花瓷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青色,這是一種相當鮮亮艷麗的寶藍色,在潔白的底色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醒目。為什么這種色彩會在元代受到如此的推崇呢?對此,瓷學界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中亞市場對它的喜愛和需求。據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的《中國陶瓷》一書:“隨著元朝政府對外交往的發展,又重新喚起了中東國家對中國青花瓷器的需求(唐代已喚起過一次),而浮梁瓷局所在地的景德鎮,在樞府瓷胎釉制作具有完善條件的基礎上,利用從中東地區進口的鈷土礦,大批生產出口所需青花瓷器,在當時是水到渠成的事。這種開始為外銷而生產的商品,也必然轉而為國內市場所需要,這就是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器大發展的背景?!?/p>

根據目前的收藏情況來看,國外的元青花數量要大于國內,而且波斯等中東地區在9至10世紀就已生產出仿唐代青花的陶瓷制品,看來中、西亞地區對青花瓷確有一種特殊的愛好。但是這樣一來,就把青花瓷的誕生完全歸之于外來文化的影響了,難道青花在當時受歡迎就僅僅出于人們對異國情調的欣賞嗎?尤其當我們考慮到青花瓷在此后70 0年里成為中國瓷器主流的現實,這種說法就更不能令人滿意了。任何一種藝術如果不能使人們從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感受到某種與之相融通的意趣,那么它就不會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時代的潮流。青花瓷最早產生于中國,其成熟和達到頂峰也在中國,它與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之間一定具有某種內在的關聯。

青花花卉紋鼎 元 高11cm 口徑10.1cm 足距7.7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花草蕉葉紋瓶 元

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元 高23.5cm 口徑4.7cm 足徑7.3cm 故宮博物院藏

鮮明、亮麗的寶藍色是一種非常耐人尋味的色彩,它優雅、沉靜,同時又艷麗、熱烈,這一點與唐宋時代流行的青瓷不同。青瓷主要是追求玉的美感,雖然韻味十足,但色調偏于單調,不具備對立的兼容;而寶藍色卻給人以寬廣的聯想,它容易使人想起那無限遼闊的湛藍的天空,或者寧靜幽深的湖泊,這是任何地區都能看到的自然景色,而猶以大漠草原感受更為真切,更為強烈?!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鑲著銀邊的朵斯庫勒湖,湖水中映照著寶藍的天”(李季《柴達木小唱》)。青天白云與青花白瓷之間似有一種潛在的對應。元代是草原民族大量進入中原的時期,青花瓷在當時受到廣泛歡迎一定與此有關。而中東地區就地貌來說與中國的西域及內蒙古地區也十分近似。寶藍色對這一地區的人們來說要比綠色更受歡迎,更有親切感,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與卵白瓷相比,青花瓷的美更具象征性,因而也更普遍。對草原民族來說,它象征著安詳而深邃的天空,象征著人們對生活的某種品味和憧憬;而對農耕民族來說,它又是一種素潔、寧靜和永恒的表征,一種略帶含蓄的生命意志的表達。實際上白色與藍色的搭配迎合了整個東方民族的審美愛好,它以安詳、沉靜為主,卻又洋溢著生氣;它以素雅為主,卻同時透露出熱烈;它并不和某一具體的生活內容發生關系,卻又無處不與人們某種穩定、恒久的心理態勢發生呼應。藍白相間的色彩構成就這樣契合了東方民族普遍的審美心理,成為一種既具個性又具共性,既有時代特點又超出時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恒久的審美典范。如果說,唐代的審美傾向是熱烈而絢爛,宋代的審美傾向是淡雅而內斂,那么元代就是對它們的綜合。只有綜合才可能成為典型,只有綜合才能恒久。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 高43.5cm 揚州博物館藏

青花海水龍紋八方梅瓶 元 高46.1cm 故宮博物院藏

從多元對立走向融通渾一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 高27.5cm 口徑20.4cm 足徑19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地白花雜寶花卉紋大盤 元 震旦博物館藏

青花瓷以前的瓷器裝飾,多取刻花、印花或貼花的形式,所以裝飾圖案顯得簡略。成熟的青花瓷卻將裝飾的重點放在細致的描繪方面,這樣就使得元青花的圖像真實、精細,更加貼近生活,具有高度的寫實性。比如花卉中的牡丹,它是元青花最多見的圖案。唐宋器皿上的牡丹僅僅是粗略勾勒,其姿勢也多是正面和側面兩種。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卻是千姿百態,有仰有俯,有正有背,有靜穆狀,有翻舞狀,有含苞未放者,有漸次舒展者,更有迎風怒放者。其花瓣的刻畫從瓣尖至瓣心,濃淡、紋路、層次各不相同。同一朵牡丹,自內到外,幾十片花瓣兒各具情態,尤其是外瓣,舒張、半卷、內翻、外仰,極盡自然界之神狀,令人嘆為觀止。龍、鳳等動物的繪畫也復如此,凡屬主題圖形,龍的角、須、鱗、爪,鳳的冠、翎、羽、絨,件件齊備,而且姿勢靈動,栩栩如生。它們突破了圖案畫的規范和呆板,具有明顯的即興創造的藝術效果。

元代青花瓷的裝飾題材也要比前代廣泛得多。植物方面,除了以前常見的牡丹、荷花、菊花、牽牛、忍冬、萱草,還增加了松、竹、梅、靈芝、蕉葉、棗花、山茶、梔子花、月季、浮萍、葡萄、薔薇、西瓜等;動物方面,除了魚、雁、鵝、鴛鴦、龍、鳳,還出現了孔雀、白鶴、鷺鷥、麒麟、天馬、獅子、海馬、蟋蟀、螳螂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帶有江南水鄉情調的池荷、芭蕉,以及表現西域風情的葡萄和西瓜,它們表現出了強烈的地方色彩。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元 高44.1cm 南京市博物館藏

青花四愛圖梅瓶之“陶淵明愛菊” 元 高38.7cm 湖北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瓶 元 高42.1cm 口徑5.5cm 足徑14cm 上海博物館藏

青花鴛鴦蓮池紋菱花口盤 元

此外,在元青花的裝飾中還融進了多民族的文化色調,比如前代不見的串珠紋、垂云紋和“八寶”圖形(吉祥結、珊瑚、寶傘、犀角、海螺、法輪、勝利幢、寶瓶、雙魚等,元代時尚未定型,故又稱“雜寶”)等,顯然是受到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又如青花瓷使用最多的纏枝花葉,其講究對稱工整和富有裝飾意味的“S”形紋路,明顯地帶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取材于元代戲劇的人物故事圖像,現在見到的有“周亞夫細柳營”“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蕭何月下追韓信”等。這些圖像往往繪制在梅瓶、玉壺春瓶等大型的器物上,且占據著主題圖案的位置,人物形態逼真,彼此呼應,周圍還配有山川花木作為環境渲染,極富戲劇效果。元代戲劇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至此也可得到印證??傊?,豐富多彩的題材和繪制手法,使元青花的圖飾呈現出一種綜合、融通的美。

青花云龍紋罐?元 高27.9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與唐、宋、明、清相比,元青花瓷的圖案布局也很有意思,絕大多數器物層次繁多,一般都有五六層,最多者可達十余層,致使藍彩紋飾布滿全身。例如這件青花纏枝牡丹紋瓶,上肩部為雜寶圖案,下肩部為纏枝蓮紋,腹部主題紋樣是纏枝牡丹,其下還有一周纖巧的卷枝紋,脛部為變形蓮瓣紋,全器共有五層紋飾。而這件青花鴛鴦蓮紋盤沿口一周為菱形錦紋,盤壁為六朵纏枝蓮花,盤心繪有五組蓮花,構成主題紋飾,蓮池中兩只鴛鴦顧盼追逐,穿行在蓮花之間。雖然全器只有三層圖案,但依然占滿了整個盤面。密布型的圖案裝飾與中亞、西亞地區人們的審美習慣較為貼合,他們的建筑物乃至陶瓷器皿上多是這種密集型的裝飾。由此可見,此種風格與出口需要有關。另一方面,繁盛的圖案裝飾也迎合了民間喜好花團錦簇的普遍心理。我們必須指出,與唐、宋時代相比,元代的文化氣氛是更加趨向于世俗化的,雅文化退居到較為狹小的地區,而俗文化卻在大張旗鼓地發展,這不僅體現在瓷器的紋飾上,也體現在戲曲藝術的普及等各種文化現象上。此種趨勢與元代商業的發達有關,與都市的擴張有關,也與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

青花龍紋食盒 元 河北博物院藏

總之,元青花的圖飾方式是跟時代總的文化氛圍相一致的。但是這種俗的趨勢中又摻有雅的成分。比如具有典型意義的松、竹、梅形象,它們象征著氣節、脫俗和瀟灑,屬于文人雅士的鐘愛之物,元青花采用這類圖形便有一種融雅入俗的意味。青花瓷白底藍花的搭配更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元代人對審美的看法是“質實而不窳(粗劣),藻麗而不華”(馬祖?!杜P雪齋文集序》),這本身就是一種雅俗兼容的觀念。后代有人批評元青花“俗甚”,卻沒有看到它雅俗交融、俗中見雅的特色。在中國古代文化由雅向俗大規模轉化的過程中,元代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青花瓷恰恰典型地體現了這種轉折,它不僅是草原民族與農耕民族交融的代表,也是雅文化與俗文化融合的代表,對此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

元代生產青花瓷的歷史并不長,所以流傳至今的器物也較為少見,目前國內外收藏的元青花總數尚不足300件,且大部分在國外。雖然數量不多,作為一代工藝品,其造型特征還是十分鮮明的。與宋代相比,一方面元青花的胎壁明顯增厚,另一方面形體陡然增高變大,給人魁偉、豐滿的感覺。元青花最常見的器物有盤、罐、梅瓶、玉壺春瓶、葫蘆瓶、扁瓶、執壺、缽、高足碗、匜等。盤是最多見的,大罐也是傳世較多的品種,梅瓶則在國內較為多見。宋代的梅瓶偏瘦,給人亭亭玉立之感,元青花梅瓶則不但高,而且豐滿,頗具偉岸之姿。至于扁瓶、葫蘆瓶、八棱執壺、匜等,顯然帶有西域乃至中東阿拉伯地區的文化色彩,體形也偏向于豐滿、碩大。

青花雙獅戲球紋八棱玉壺春瓶 元 河北博物院藏

青花鳳鳥紋四系扁壺 元 震旦博物館藏

青花鳳首扁壺 元 高18.7cm 首都博物館藏

釉里紅地白花暗刻云龍紋四系扁壺 元 高34cm 故宮博物院藏

元青花的器形與其圖案一樣呈現出多元文化的融合,它雖由于大量出口,迎合外域的口味和風情,但中國自己的民族特點也是十分明顯的。例如傳統的梅瓶和玉壺春瓶,又如大罐往往采用的荷葉狀蓋,以及菱形盤口等。實際上,偏好壯偉、碩大的造型傾向也是元代審美風尚的一種表現。

如果說唐代瓷器的風格是雍容華貴,宋代瓷器的風格是精巧秀麗,那么元青花從色彩、圖案到造型構成的整體風格就是一種多元對立的綜合美。它既雄渾壯偉,又嫵媚艷麗;既具異域情調,又有鮮明的本土特征;既顯北方的氣概豪邁,又呈江南的柔和清秀;既莊重又活潑,既繁茂又有序;既雅致又世俗,這種綜合性的多元對立、兼容的美,正是元代社會主體文化特征的體現。元青花完成了瓷器制作史上的一大轉折,從此景德鎮的青花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而景德鎮也因此成為中國的瓷都。從文化史的意義上說,元青花也完成了另一轉折,這個轉折是它與元代戲曲以及其他藝術種類共同完成的,那就是由雅到俗、雅俗交融的轉折。元代文化的光彩其實就是二者碰撞、融合之后產生出來的,這種融合是中國從古代社會邁向近代社會的一個總趨勢,而在元代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元青花瓷生產的時間并不長,它也不是青花瓷制作的頂峰,然而其文化意義卻異常深遠,耐人尋味。

景德鎮窯釉里紅轉把杯?元 高10cm?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具有代表性的瓷種除了卵白瓷、青花瓷,還有一種釉里紅。釉里紅的制作方法與青花瓷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用氧化銅做著色劑,燒制出來的紋飾不呈青色而呈紅色。它也是由景德鎮窯燒制成功的,釉里紅在元代多取色塊裝飾,尚屬探索階段,遠不如青花達到的精美細致之境界,但它開拓了一種新的方向,尤其是青花釉里紅,將青色與紅色同繪于一器,已經表現出走向艷彩的趨勢,這就為明清五彩瓷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有元一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也留下了眾多耐人尋味的東西。美在這里經受著考驗和磨難,同時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古老的中國文明在醞釀著新的蛻變,這場深刻的蛻變就是由元代開啟的。

(文章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大美中國”叢書《姹紫嫣紅開遍:元明卷》,陳炎主編,王小舒著,2017年11月出版)

景德鎮窯釉里紅云龍紋環耳瓶元 高45.5cm 上海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釉里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元 高20.5cm 故宮博物院藏

猜你喜歡
元青花白瓷青花瓷
煥活青花瓷國風之美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選
郭德綱巧用寓言勸愛徒
最貴“福祿”元青花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拍賣價5681萬元
純凈的青花瓷
王興虎陶瓷藝術作品選
景德鎮早期青白瓷的器型與色度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青花瓷
從考古發現看元青花在海內外的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