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北朝民歌《木蘭詩》敘事方法中探尋寫作節點

2024-04-27 15:42李霞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木蘭詩

李霞

摘 要 漢樂府敘事詩《木蘭詩》描繪了奇女子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扣人心弦。以敘事理論為基礎,分析《木蘭詩》中的敘事視角、敘事場景、敘事語言三個方面的特點,連接北朝民歌敘事的關鍵節點,探討如何將北朝民歌的敘事方法應用于寫作實踐中。

關鍵詞 《木蘭詩》? 敘事方法? 寫作節點

“樂府雙璧”其中之一的《木蘭詩》展現了完整的敘事結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及性格鮮明的特色人物。閱讀《木蘭詩》,可以深入探究其敘事視角、敘事場景、敘事語言三個方面的特點,探尋北朝民歌的敘事方法,并應用于寫作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敘事視角的選擇

敘事視角的選擇是寫作支架中一個重要的節點,不同的敘事視角在敘述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賦予故事以獨特的意義和效果。敘事視角從“第一人稱”到“第三人稱”轉變乃至“交替敘事視角”的轉變是北朝民歌敘事方法發展的核心表現。在漢魏六朝之前的抒情式敘事詩歌中,詩人通常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雖然詩中有事件發生和人物出現,但卻沒有注重在事件中展現人物的命運以及對社會和人生的探究,而只集中在抒發主人公的感情。如同樣是敘事詩歌《詩經·衛風·氓》的敘述視角便是第一人稱,在情感的表達上直抒胸臆,貼近主人公的心理,帶有一定的內省性,講述者會對自身的日常行為、生活觀察與感悟進行描述和反思。其中的“事”僅起到引發情感的作用,只能算是敘事詩的雛形。到了漢魏六朝,開始出現“抒情”向“敘事”轉變的新傾向,“事”不再是情感的附著物,詩歌中開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告訴某人某事是什么,而且明確地交代真實地發生了什么?!赌咎m詩》的敘事視角主要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呈現,即通過一個旁觀者或講述者的角度來描繪木蘭的故事。通過第三人稱敘事視角,讀者可以跟隨旁觀者或講述者的敘述,目睹木蘭代父從軍的過程和她所面臨的挑戰,又可以與木蘭建立一種距離感,既能夠理解她的內心體驗,又能夠客觀地了解她的行動表現和心理感受。在北朝敘事詩中,第三人稱視角完善了民歌的敘事性,但第一人稱視角也時有出現,存在“交替敘事視角”的情況,如“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是“木蘭當戶織”的情景,這四句都可理解為第三人稱視角,是詩人以旁觀者的視角注視的結果,但從詩歌的含蓄性來看,這里又有著過渡到第一人稱的思考。詩人借助“雙問”切換到第一人稱,詩歌在增強懸念感的同時,直抒胸臆地問出了讀者的心聲,充滿了主觀敘事的色彩。

對于剛接觸敘事詩歌、散文或者小說體裁的初學者而言,應學習北朝民歌中“交替敘事視角”的敘事方法,以更好地兼容作品的“抒情”與“敘事”?!敖惶鏀⑹乱暯恰钡氖褂糜兄谠鰪姽适碌膶哟胃?、張力和情感沖突,確保每個敘事角色的視角都為故事的發展和主題服務。在使用交替敘事視角時,要明確參與交替的敘事角色,這些角色可以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具有重要影響的次要人物,確保每個角色在故事中有獨特的視角和經歷。在切換敘事視角時,需要提供清晰的過渡以幫助讀者理解角色之間的轉換。此外,每個角色的語言和行為應該與他們的角色性格和經歷相符合,并保持一致性,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感和連貫性。

二、敘事場景的布置

敘事場景的布置是敘事寫作的一個關鍵節點。在敘事詩的描述中,隨著時空的轉變會切換到一個個不同的場景,故事情節會隨場景的轉變而向前推進。北朝民歌中情節的構成通常采用“一幕”式的生活橫斷面結構?!耙荒弧笔侵冈娙藙撟鞯妮^為完整的生活情景,不僅表示時間段落,還能適應空間轉換的需要?!赌咎m詩》便是采用了“一幕”式的生活橫斷面結構。場景之間的切換常常是瞬間完成的,沒有明顯的過渡。這種迅速而流暢的切換方式使讀者感受不到時間的流轉,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感和節奏感?!赌咎m詩》采用了交錯呈現的手法,即在不同場景之間進行反復切換,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種交錯呈現可以增加故事情節的緊張感與復雜性,造成強烈的懸念,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同時,《木蘭詩》的場景布置使用了快速而簡潔的描寫方式,通過迅速勾勒出不同場景的特點和氛圍,使讀者能夠迅速進入不同的場景中,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這是花木蘭勝利歸來、面見可汗的場面,其中“見”“坐”“策”“賞”等動詞交代了主次地位,從“明堂”到“十二轉”“百千強”凸顯了木蘭的軍功卓著,將面見天子的喜慶氛圍渲染了出來。

初學者在學習與采用北朝民歌中“一幕”式的生活橫斷面結構時,應充分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考慮故事的時間、地點和情感氛圍等方面,確保場景布置與故事的發展和主題相契合。在寫作過程中限制“一幕”式場景的數量,尤其是對篇幅較短的作品,過多的場景可能會使故事變得復雜和混亂,難以維持連貫性?!耙荒弧笔綀鼍安贾脩c故事的角色和情節緊密聯系,場景要為角色的沖突、決策和目標提供支持,從而推動故事的發展。在選擇和切換場景時,初學者應注意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確?!耙荒弧笔綀鼍爸g的過渡自然流暢,避免突?;蛱S感。場景之間應該有一個清晰的邏輯和聯系,易于讀者把握。隨著寫作經驗的積累,初學者可以進一步探索獨特的場景布置風格。

三、敘事語言的使用

敘事語言的使用是表現敘事特色的核心節點。北朝民歌對“對話語言”的使用是中國敘事詩豐富敘事語言的體現。如《詩經》中的一些“敘事”類詩歌,《七月》《氓》《生民》《綿》等,這些敘事詩是沒有“對話語言”的,而《孔雀東南飛》《東門行》《木蘭詩》等則采用了“對話語言”,敘事的構成與人物的塑造也更加圓整豐滿。人物的對話方式、詞語選擇和口吻可以反映他們的性格特征,使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內心和行為動機。如《木蘭詩》中“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這里與前文明堂見天子的場景是一致的,木蘭的話語貼切自然,凸顯了木蘭的家國情懷與孝義。作者在此省略掉了可汗的具體問話,直接引入木蘭的話。這是敘事語言上的避輕就重,也是敘事風格的體現。

初學者在學習、吸收北朝民歌的人物塑造或情節構造技巧時,應掌握北朝民歌中“對話語言”的使用與所要關注的要素。如,寫作“你今天吃了什么”這句話時,作者應思考其是否是為展現人物性格特點、傳遞與表達情感、推動劇情發展、反映社會背景或呈現特色文化等內容服務的;是否具有表現力;是否能夠豐富敘事的層次。只有明確其敘事的功能才能夠讓敘事語言變得具體、有效,達到修辭的效果。再根據上述幾個方面的思考,設計出對話畫面,如“平日里穿著像個乞丐的老陳,咧著嘴笑道:‘宮廷玉液酒配群英薈萃”,根據上下文的變化,這句話的意義就會變得綿長,可能是增加文章懸念,可能是老陳的性格表現,也可能是中國春晚文化的一種側面描繪等。

綜上所述,北朝民歌敘事方法對寫作節點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探究分析《木蘭詩》等經典作品,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中汲取靈感,學習、借鑒樂府敘事詩中的敘事視角和語言風格,將其應用于寫作實踐中,創作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引領讀者走進一個飽含情感、引人思考的敘事世界。

猜你喜歡
木蘭詩
由《木蘭詩》教學引發的思考
借助鄉土資源,課內外結合學好《木蘭詩》
賞析《木蘭詩》的修辭美
尊重學生自我體驗的課程設計
《木蘭詩》中的親情解讀
淺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
《木蘭詩》課堂教學實錄及賞析
《木蘭詩》中聲響描寫所體現的女性柔情及英雄氣概
中美《木蘭詩》教學設計個案比較
談《木蘭詩》的修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