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好“第一責任人”,辦更優質的教育

2024-04-27 15:42董歡歡
教育家 2024年9期

董歡歡

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學校管理,校長如何當好“第一責任人”?本期線上論壇邀請多位中小學校長,就這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劉曉麗:近年來,成安縣向陽小學以“五實”文化(思想作風扎實、領導班子堅實、教學工作務實、學習風氣踏實、校園文化充實)為引領,秉持“心如花木、向陽而生”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課堂改革,為學生健康成長創設了優美的校園環境,打造了豐富的活動體系和系統的課程體系。

扮靚育人環境。我校依托校園景觀,建設百年榜、百樣榜、百業榜,多角度展示各行各業杰出人才的勵志故事和哲理名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擁有好習慣、好思想、好品行、好品質、好成績、好才藝的新時代好少年。

開展多元活動。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我校實施“三階六樣”學生梯級成長方案,即組織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的學生,參加德智體美勞科六個層面的活動。比如,一到六年級分別開展了“我的姿勢是這樣”“話我眼中的榜樣”“給我樣子畫個像”“展示我的榜樣”“榜樣標準我來辯”“我的樣子最美麗”等活動。此外,我校常態化開展每周一古詩、小組文化建設展、隊列隊形展等活動,引導學生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學習生活。

創編特色課間操。我校教師自編自創邯鄲成語廣播操、校歌啦啦操、花樣跳繩等,既滿足了學生強身健體的需要,又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作業改革。為讓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我校調整作業模式,推出“看一場紅色電影”“每日書法、口算、計算”“每日跳繩”“每日家務”“每周一首革命歌曲”“每周剪紙”等特色作業。開學第一周,我校還會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評選榜樣學生,以此激勵學生“向陽而生”。

提升教師素養。我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家長和學生通過網絡對任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組織同組教師互相評價。在此基礎上,我校及時掌握教師師德師風情況,通過談話溝通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幸福感,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加強家校協作。我校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幫助家長深入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組織教師開展家訪活動,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意見或建議。此外,我校還利用周五下午家長接孩子的時段,舉辦開放式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搭建“心靈驛站”。為切實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不定期舉辦“師生心里話大對白”活動,引導學生分享心事、訴說煩惱,積極尋求教師的幫助;設立“心靈驛站”,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一節課時間,讓學生與校長直接對話,暢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

◎曾海玲:近年來,深圳市福田區福苑小學依托學校文化理念,不斷完善課程建設方案,構建了“知真”(基礎學力課程)、“行真”(融合發展課程)、“美真”(成長德育課程)等三大課程體系,以此更新育人理念、改進評價模式,打造教育教學新生態。

依托“知真”課程,讓評價真實發生。一是以內容設計、教學實施、評價反饋為切入點,構建校本化的學科實踐課程,把教和評融為一體;二是從作業形式、評價方式等七個方面對作業設計進行量化評分,以此了解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程度;三是每學期開展兩次教學質量監測工作,通過綜合分析各年級、各班教學數據,評估學科教學質量;四是在低年段探索實施主題式跨學科綜合評價模式,以嘉年華的形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多維評價標準。

依托“行真”課程,讓評價“張揚個性”。我校要求每一個學科組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師專長,制定本學科特色發展計劃及特色課程建設方案,從課程目標制定、內容開發、課程實施、評價體系建立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統的、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教學評價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此外,為發現更多學生的閃光點,我校設置福苑之星和班級之星獎項,以增值性評價和個性化評價“看見”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激活學生成長的內生動力。

依托“美真”課程,讓評價“回歸到人”。我校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著力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一是開發少先隊入隊課程,注重過程評價。在入隊活動中,我校以“爭章闖關”為主線,考查學生的紀律、學習、禮儀、衛生、勞動、入隊知識,并通過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游戲闖關式評價和投票推選式評價,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二是細化文明班評比流程,凸顯集體評價。我校每周都會評比文明班,考核項目包括儀容儀表、早操、眼保健操、課間紀律、班級衛生、午餐午休等,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評分標準。學期末,我校還會根據班級成績、公物保管、集體活動等相關情況,進行學期、學年文明班的評比活動。

三是開發心理健康課程,重視心理評價。我校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和規律,設置幼小銜接、認知發展、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社會功能、性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多個主題的心理健康課程,以積極的篩查、診斷、評估、調整和干預,悉心呵護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是開發習慣養成課程,強化多元評價。我校圍繞講究衛生、熱愛勞動、舉止文明、誠實守信、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堅持閱讀、認真書寫、守時惜時、積極鍛煉、友好交流和懂得感恩等主題,開設“一月一個好習慣”系列課程。如今,我校通過展示學生作品、制作光榮榜、發放學生評價手冊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好習慣。

◎蔣紅梅: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近年來,我以教學工作管理為核心工作,立足“四力”協同,不斷推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價值引領力。校長的“說”,是一種價值引領和思想闡述。教師會議上,我通過“說”,宣傳教學改革方面的新政策,闡述自身對教學改革的思考;解讀學校的“綠色學業”質量報告,制定揚長補短的教學措施;表揚與激勵“綠色質量”較高的學科與教師,引導全體教師追求減負提質的課堂效果。

課程領導力。在課程內容方面,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重要拓展和有益補充的“活力”課程體系;在課程實施方面,引導教師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運用“長程設計”策略優化課堂結構;在課程評價方面,聚焦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過程性綜合評價的實踐研究,制定校本化評價標準,建立“素養導向、標準前置、關鍵場景、主體多元、激勵疊加、數據診斷、教學改進、素養提升”八步評價流程,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

教學執行力。我校建章立制,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指導教師自覺優化教學行為。一是常規檢查突出重點,比如通過作業檢查引導教師提升作業品質、控制作業量,落實“減負”。二是過程管理提升實效,落實落細“日常巡課制”“教學視導制”“期中檢查制”和“隨堂聽課制”等教學管理機制。三是多元參與全面調控,比如在“期中教學檢查”中,學校不僅安排教研組檢查教師的日常教學情況,還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會,了解各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

隊伍專業力。我校通過配齊配強教研組長、完善校本研修機制等舉措,實施“聚焦主題、多元融合”的校本研修,帶領教師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為提升校本研修的實效,我校采用“組長領銜+項目負責人領銜”的教研模式,研究新基礎教育項目、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和跨學科主題式綜合學習等內容。

◎李克明: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教學管理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領導教學。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為校長對教學的領導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理念和目標塑造學校文化。學校的各項工作是在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的,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北京市日壇中學的辦學理念是“弘揚人文思想,堅持科學精神,奠基陽光人生”,育人目標是“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扎實科學基礎,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陽光學子”。人文、科學和陽光是我校文化理念的三要素。因此,我校在傳承優良傳統的同時,堅持科學施教,把教的創造性交給教師,把學的主動性還給學生,打造了開放民主、積極主動、合作探究的陽光課堂,形成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互融的教學特色。

二是以“雙新”和“雙減”推動教學改革。我校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為契機,聚焦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設計、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作業設計等重點難點問題,全面推進教學方式變革。目前,我校以單元學歷案設計和實施為抓手,一方面重點做好目標設計、活動設計、作業設計和評價設計等工作,突出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另一方面,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為引領,推進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此外,作為十二年制學校,我校積極探索實踐小初高一體化教學改革工作,讓學段有機銜接、課程持續進階。

三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估。校長是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過程性監測和階段性評估,以確保教學工作科學高效開展。為此,我校建立四項制度。一是聽評課制度,要求教師互相聽評課,干部深入課堂聽評課。二是常態課質量定期通報制度,每月召開常態課質量反饋會,對各校區各學段當月的常態課質量進行評估,提出問題,制定改進措施,持續跟蹤監測。三是校區間聯合教學視導制度,針對學校一校多址特點,每學期對各校區各學段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聯合視導。四是階段性教學質量分析制度,每學期期中、期末召開階段性教學質量分析會,總結、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要求。

四是分層分類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一手抓教師梯隊建設,一手抓教師核心素養提升。教師梯隊建設主要以朝陽區第五輪“雙名工程”為契機,以特級教師工作室、名師工程工作室、青藍工程工作室為依托,大力培養高端人才和骨干教師。此外,我校成立青年教師發展學校,通過完善青年教師培養體系等舉措,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師核心素養提升主要包含師德師風、政治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等內容。我校系統設計區、校、組三級有效銜接、互為補充的培訓體系,規范校本研訓和教研組、備課組管理工作,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三種途徑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同時,我校定期開展研究課、示范課,每年舉辦“陽光杯”教學基本功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研。

◎李玉紅:近年來,武漢市新洲區陽邏思源實驗學校以“衍愛”文化(讓愛在社會、家庭、教師、學生之間相互傳遞)為引領,積極推進課程改革、開發校本課程,努力讓學生們享受更優質的教育,獲得更全面的成長。

把準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校首先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學校章程和學校發展規劃,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其次明確育人途徑,以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等,培養學生品德、發展學生特長;最后強化校本培訓,從學校文化出發,引導教職員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文化引領,充分激發教師群體育人智慧。我校將“衍愛”文化融入學科教學,一是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衍愛”教育;二是通過構建生本課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尊重與關愛;三是把情感、態度等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引導教師以愛育愛。此外,我主持了湖北省規劃課題“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以此為依托,圍繞“博愛、博學、博達”三個關鍵詞,開設慈善、禮儀等30多門校本課程,拓寬學生成長之路。

聚焦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校著力打造“衍愛”課堂,引導教師學習相關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育人能力。一方面,我校根據學生學情,實施分層教學、設計分層作業;另一方面,落實“師包生”幫扶制度,要求教師“一助一”幫助學習困難學生重拾信心,“一帶一”關愛留守兒童,“一對一”幫助部分學生結對交友,“一幫一”幫助個別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