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進“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24-04-27 12:18劉雪松
教育家 2024年9期
關鍵詞:五育并舉育人評價

劉雪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标兾魇∩衲臼械谑恢袑W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推進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年來進行了以下探索——

立德為先:讓師生在平和喜悅中成長

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如《大學》所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學校要把“明德”“親民”作為教育的主要功能,把人格的不斷完善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高品質育人理念體現大格局

高品質的育人理念要“頂天”,體現學校對教育狀態的追求,而對“人”的品德的塑造,是一所學校精神文化的靈魂。因此,神木市第十一中學將核心育人理念確立為“平和喜悅”,意即讓師生在平和喜悅中成長。

“平和喜悅”外在表現為生態立校、自然育人。學校將文化建設與環境建設融為一體,使“平和喜悅”根植于每一個孩子、每一位教師的心田,融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充分體現在學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中,讓孩子們在四季更替、草木枯榮里,了知自然的規律、平衡的法則;在對一株小草、一顆果實、一只蝸牛的呵護與照顧中,學會對生命的尊重、珍惜與關懷,共同見證和體驗生命的成長;在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中,學會與人相處、接納自我;最終形成百花齊放、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局面,為師生的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

“平和喜悅”內在表現為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其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喜過思齊,悅己達人,即:教師平和地、靜靜地教書,學生平和地、靜靜地學習,就像是靜靜掛在枝頭的海棠果,以平和的心態,隨著季節、追著太陽、向著希望喜悅成長?!捌胶拖矏偂钡耐庠诤蛢仍诒憩F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平和的心態是我們知行合一的情感底色,喜悅的境界是我們事業進步的美好向往。

高品質的育人理念還要“立地”,這意味著學校的育人理念要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首先,學校要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和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質,讓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學校要注重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同時注重與社會的聯系、合作,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適應社會。最后,學校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包括知識、技能、品德、情感等多個方面,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讓他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精細化管理體現大智慧

“讓每一個孩子在平和喜悅中成長”,這是學校對家長和學生的承諾。高品質育人理念引領管理方式的變革。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神木市第十一中學從北京育英學校引進了“矩陣式—扁平化”管理體制,設立了1—3年級、4—6年級、7—9年級三個學部,以及教學、教育、后勤三個服務中心。隨著管理改革持續深入,學校不斷優化、創新管理模式,持續下移決策和管理重心,具體舉措包括:設置年級主任,讓最熟悉教育教學的一線教師去做決策,向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化和重組業務部門,成立學生發展評價中心,促使學生評價更加多元智能;整合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業務,使其對學生和家長的培養更加專業化。由此,制度管理逐步向人性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轉變,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工作氛圍,實現了學校管理中的“平和喜悅”。

高品質課堂體現大視野

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課程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在學校育人方式變革中,課堂變革是教師能夠直接參與的項目,也是決定育人方式能否得到優化的關鍵變量。

為此,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領教師轉變理念。2020年,學校啟動了“從教走向學”的課堂教學改革,促使教師從教過走向教會、學生從學過走向學會最終達到會學。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學科和跨學科實踐活動,從而更好地理解與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需要后退一步,讓學生向前走一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注重運用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力量。

育人為本:將五育并舉貫穿教育全過程

本著“以德為先,育人為本”的理念,學校不斷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具體化,將五育并舉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面,努力做到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強身、美育潤心、勞動活體。

堅持以“德”樹人,著力加強思想引領

學校以制度為引領,以活動為載體,以評價促成長,努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德育制度體系化。學校制定了德育三年規劃、德育實施方案、德育年度常規、學期常規、月常規、周常規、班主任一日流程、學生一日流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德育制度由系統化向體系化過渡。

德育活動系列化。學校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育人,針對不同年級特色、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創造性開展德育系列化活動,實現全員育人,增加育人實效性。

育人目標清晰化。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分階段確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分層次培養目標。1—2年級:根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的特點,以小學生一日行為準則為基礎,以“行為規范”為核心,側重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和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等品質。3—5年級:以進行必要的社會常識和社會公德教育為基礎,以“熱愛學習”為核心,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形成集體觀念、紀律觀念。6—7年級: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為基礎,以“陽光大氣”為核心,側重社會公德教育和道德行為習慣培養,通過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和道德實踐自覺性,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幫助他們進一步形成判斷是非、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8—9年級:以“勇于擔當”為核心,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情操,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對學生進行政治法律常識教育,加強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評價手段多元化。學生評價是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后一環。學校構建了涵蓋學生學習全過程并融合學生生活、成長各個方面的“和·悅少年”評價體系。該體系以學生發展評價中心為主導,服務于各個學部,統籌德育處、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及社會教育資源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評價,結合課堂評價、日常評價、任務評價、社團評價、家庭評價等,形成了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實現了以評價促改革,為學生成長賦能。

堅持以“智”啟人,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杜絕讓學生重復、機械刷題,就要在“減負提質”上下功夫。為此,學校一方面全面推廣作業考試化制度,提高作業效率;持續深入推進“從教走向學”135課改模式,堅持向課堂要效率,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學習生動起來。另一方面立足花園式生態校園,積極探索跨學科項目,實現資源和課程的整合,打造項目式、探究式、實驗式、啟發式的融學科課程;同時不斷優化學段銜接活動,開展幼小銜接、三升四銜接、六升七銜接,實現全學段育人,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

堅持以“體”強人,著力促進身心健康

落實“五育并舉”,體育必須成為普適教育的內核,努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此,學校體育工作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將輪滑、籃球、足球引進校園,增加課堂的專業技術含量與活力。

將輪滑運動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發展。自建校起,學校在速度輪滑之路上不斷探索,全力打造“一校一品”輪滑特色學校。目前,輪滑課已經成為一、二年級的必修課程。此外,學校還開設了面向全體學生的輪滑社團,在輪滑社團的基礎上組建了輪滑訓練隊。訓練隊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賽事,取得了優異成績。后期,學校將籌劃組建教師輪滑興趣小組,努力營造“人人愛輪滑”的氛圍。

以“籃球進校園”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籃球運動,包括:每周開設一次籃球課,組織籃球基本功教學實踐;舉辦“課間打籃球”和“校內籃球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籃球特長生的技術和比賽戰術,建設校園籃球文化。

學校還把足球作為課堂教學的普及性內容,制定了完整的足球特色進課堂方案,分為2—3年級基礎班和提高班、4—5年級基礎班和提高班以及初中參賽校隊五個梯隊,一周訓練一次,一次一小時,以此確保上好每一節足球課,努力打造足球特色學校。

堅持以“美”化人,著力浸潤美好心靈

學校把美育融入校園環境與文化建設,實現由外而內以“美”化人。我們的校園,綠樹成蔭,曲徑通幽,亭臺長廊環繞,鳥語花香,蜂蝶共舞,體現了學?!捌胶拖矏偂钡暮诵睦砟?。教學樓前后的海棠園、山桃園、山杏園春華秋實,為師生創造了一個“美”的世界;“器樂進課堂”“美術特色課堂”不斷創新教學形式,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量身打造特色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依托校園開展“銀杏文化藝術節”、校園攝影節、銀杏手工展、石頭畫、校園才藝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打好學生的“美”的底色,浸潤學生的美好心靈。

堅持以“勞”塑人,著力培養奮斗情懷

通過創建校園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參與到翻土犁田、種瓜點豆、澆水施肥、除草采摘等過程當中,使學生不僅懂得“勞動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更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參與感、成就感、價值感;組建銀杏志愿服務小隊,依托校內外的公益服務崗位,通過開展公益活動、公益課程、研學活動、親子交流、福利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斷培育和完善銀杏志愿服務體系,努力使學生成為行為規范、熱愛學習、陽光大氣、勇于擔當的社會棟梁之材。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人的根本使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十一中人在辛勤耕耘中不斷扎實有效推進五育融合,謀劃創新之舉。學校將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力爭打造百花齊放的美麗圖景。

猜你喜歡
五育并舉育人評價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建設教育強國的鴻篇巨制
“五育并舉”育新人:開啟首都教育新時代
走向“五育并舉”的現代學校管理
蔡元培五育并舉對當今高校人才培養的啟發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