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2024-04-27 11:17張林玲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王戎精衛司馬光

張林玲

入選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文言文都具有經典的意味,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載著先賢的人生智慧,因而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文言文自身特點,從故事沖突、主題認知、文化常識等層面找尋開展思辨性閱讀的有效抓手,引導學生感知文言文中蘊含的多種智慧,從中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一、抓住沖突對人物品質進行思辨

小學文言文課文中很多屬于故事類文本,故事存在情節發展上的沖突,以體現故事中人物的特點與品質,這就是文本中值得思辨的抓手之一。如《精衛填?!肥且黄澾x的文言文神話故事,故事主要講述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在東海游泳溺亡后化身為精衛鳥,堅持從西山銜木石去填東海。其中,精衛鳥與東海比,精衛鳥所銜的木石與東海比,就帶來了故事情節上的沖突,也是故事中值得思辨的內容。據此,筆者在《精衛填?!方虒W中,針對故事情節上的沖突,引導學生開展如下的思辨活動。

首先是精衛那樣做是一種什么行為。筆者在學生基本掌握文言文故事內容后提出這一問題,讓學生根據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精衛不自量力,有的學生認為精衛敢于斗爭,形成了正反兩方面的看法。對此,筆者充分肯定了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并順勢提出找出支持自己說法的理由,可以從文本中找,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獲得。在學生找到支持自己說法的理由后,筆者先讓有共同觀點的學生自主組合成小組,互相交流與補充支持自己說法的理由,并確定主辯人,然后正反雙方自主組合進行辯論,最后匯報辯論的結果。經過上述思辨活動,學生認識到:課文寫精衛與東海的斗爭不是強調雙方力量的對比,而是突出精衛敢于斗爭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品質。

其次是在拓展中認識精衛的精神品質。學生通過上述思辨活動,看上去是達成了基本的理解與認識;但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深刻地認識到精衛在銜木石填東海這一事件上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筆者進一步拓展: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像精衛這樣的人物還有不少,如夸父、共工、刑天、愚公等;隨即出示上述人物的簡要故事供學生閱讀,之后提出問題:“這些故事中的神話人物與精衛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在明確這一問題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神話故事中有這么多看似很“笨”又被看成英雄的人物呢?學生經過討論認識到:一方面這反映的是遠古神話中人類僅僅憑借自身與自然對抗時普遍顯得很渺小,大自然總是顯得很強勢;另一方面體現出人類在面對自然尤其是在自然災害面前,從來都不退縮,才不斷滋生出戰勝災害的決心和勇氣,形成了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品質,并凝聚在我們的民族魂魄中世代流傳。

二、關注認知對主題思想進行思辨

小學文言文學習盡管處在起步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了解基本的學習方法,同時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這種對文本基本內容的了解,隨著學生年級的遞增相關要求也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對文本主題思想的認識逐漸提升上。文言文中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語言學習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學習文言文就必然要關注文本的主題思想,并以自己的認知對文本的主題思想進行思考。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講述了王戎與同伴游玩時看見大路邊的李子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同伴都搶著去摘,王戎沒有去并解釋說那是苦李,同伴一嘗李子還真是苦的。讀了這樣的故事,學生一般會認為文本表達的是對王戎聰明和智慧的稱贊;但是如果將王戎與司馬光的聰明、智慧比較,再進行拓展閱讀,學生就會在思辨中對王戎的行為有新的認知。教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王戎聰明智慧的獨特之處。學生回顧《司馬光》中司馬光的表現,理解司馬光的聰明智慧體現在鎮定和勇敢上:看到有人掉進大水缸中,小伙伴們都嚇跑了,司馬光留下來想辦法;司馬光盡管力氣小,還是拿起石塊把甕砸破救出了落水的孩子。學生研讀文本中王戎的表現:伙伴們爭相去摘李子,王戎卻在認真觀察,表現出與伙伴不一樣的氣質;他不僅觀察而且還認真思考——李子樹長在路邊,上面還有許多李子,好像沒有被人摘過,肯定是有原因的,李子是大家喜歡吃的水果,這棵樹上的李子沒有人摘,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李子是苦的。盡管通過比較找出了王戎聰明智慧的不同之處,但這到底屬于人物的什么品質,學生還是不明白。于是,筆者適時出示課文的出處《世說新語·雅量》,讓學生思考,王戎的行為符合哪個詞表達的內涵,學生很快明白與司馬光的急中生智比,王戎的聰明和智慧體現在從容淡定和儒雅氣度上。其次,拓展閱讀王戎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王戎的“雅量”。筆者呈現同樣出自《世說新語·雅量》中的《王戎觀虎》,故事說的也是王戎七歲時的事,在與百姓一同觀看斷虎爪牙時,虎攀上欄桿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許多百姓都嚇得跌倒了,王戎卻沒有一點害怕的樣子。學生將兩篇同樣表達發生在王戎七歲時的故事進行比較,能夠加深對王戎具有“雅量”這一個性品質的認知,由此對平常意義上的聰明、智慧類的主題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借助常識對文化價值進行思辨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除了語言的把握和主題的了解,教師還需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隱含在文本中的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當然,思維方式的體會需要建立在讀懂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而體會的方法又體現在提出質疑、解決問題之中。學生閱讀文言文故事,要敢于對傳統的理解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積極進行探索。

如《囊螢夜讀》是一則稱贊車胤勤奮苦讀的故事。教學時,筆者先以“讀完這樣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啟發學生質疑,學生從文本內容出發,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了多個問題,如車胤家貧為什么還能供他讀書呢?車胤家貧,他每天晚上都摸黑做事嗎?車胤捉回來的螢火蟲真的能照明嗎?在冬天夜里,車胤用什么照明呢?在這些質疑中,學生經歷的是與古人進行對話,表達的則是自己對書、權威不盡信的學習理念。面對學生的質疑,筆者并不是要通過一一驗證的方法尋求結果,而是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古人對讀書的一種不懈追求,即在孫康映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談古人刻苦讀書的系列故事中,思考這些故事得以流傳千百年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的深層原因。學生經過探究、思考與討論,發現這些古人表達刻苦讀書的故事實際上都是一種載體,需要傳達讀書人一直以來秉持的對知識的敬畏與崇尚之情,尤其是在讀書條件困難的情況下,讀書人從不畏困難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書讀好;這就是多個記載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能夠代代相傳的原因。有了這樣的深度思考,筆者再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讀書中遇到困難將如何克服,讓古人讀書故事在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文本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思辨性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經典、品味經典,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王戎精衛司馬光
神童王戎
精衛走到我夢中
神童王戎
清官廉吏(二)
——司馬光
我和精衛過一天
司馬光砸缸之謎
精衛的煩惱
王戎識李
王戎識李
司馬光砸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