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古詩詞演唱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4-04-27 12:34李蕓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24年3期
關鍵詞:陽關三疊靜夜古詩詞

李蕓

隨著《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藝術教學全面進入核心素養新時代,基礎藝術課程整體結構、內容、教學實施、學業評價發生重大變化。大單元教學設計如何將各學段的知識縱向與橫向相聯系進行教學設計,并將學科融合體現在教學設計中。這是音樂老師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筆墨,它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對于推廣中華文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高人們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進行古詩詞歌曲教學時,教師如何在大單元視角下進行教學設計,我談幾點建議。

一、厘清知識脈絡,縱向分析教材

音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任務,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一)清晰認識教材的整體結構

這包括了解教材的主題、章節劃分、知識點分布等。通過對教材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如:湖南文藝出版社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十一課主題是“月夜”人文主題,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需要2個課時。通過縱向梳理一年級、二年級音樂教材中與本課相聯系的內容可知,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歌曲在一年級上冊第七課有《月亮》、《小白船》;一年級下冊有《星光圓舞曲》;二年級上冊第六課有《蒙古小夜曲》、《望月亮》。這些內容為二年級下冊第十一課的單元學習在內容和意境上奠定了基礎。本課單元教學內容分別是簡易二聲部歌曲《月圓曲》、薩克斯獨奏曲《月亮河》、古詩詞歌曲《靜夜思》和童聲合唱《美麗的夏夜》。教師善于縱向分析教材,以厘清上下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可以為本單元的學習鋪墊意境和營造氛圍,也為2課時內容的設計與分配做到有目的、有指向的劃分。第1課時內容可設計為復習演唱一年級上冊第七課《月亮》、《小白船》,新課教學內容為演唱《月圓曲》、欣賞《月亮河》。新舊四首曲子都是四三拍的音樂,在音樂知識上是鞏固,在演唱、欣賞方面是更新和提煉。本單元第2課時內容設計確定為復習二年級上冊第六課歌曲《蒙古小夜曲》、《望月亮》,新課教學為歌曲跟唱《靜夜思》、欣賞《美麗的夏夜》。這樣可將音樂知識四三拍與四四拍進行對比,在音樂情緒與意境方面又起到了層層遞進的思念與感恩的美育情感滲透。新課單元從多個側面描繪了月夜的景,抒發了月夜的情,情景交融。本單元設計為學生鋪設兩個小臺階,歌唱的技術臺階:一是《月圓曲》,出現了填充式的簡易二聲部;二是《靜夜思》,古詩詞歌曲的昆曲風格對學生是種新鮮的體驗和挑戰。情感體驗的臺階:本單元的音樂作品,相比前面單元的內容,更多的是一些對內心情感的細膩刻畫,要讓善于感受并表達情感的孩子,轉向對內心情感世界的關注。

在教學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九單元《文人情致》作品鑒賞《陽關三疊》這首古代歌曲“琴歌”作品時,如何串立起小學至高中的古詩詞歌曲大單元的縱向聯系呢?我們首先需要在作品的人文情懷上構建起文化和歷史的理解。兩首作品的詞作者都是同一時代的詩人,作品的思想情感都表達了對親人、朋友的不舍,是具有家國情懷的作品;其次,在旋律上進行分析,《陽關三疊》是根據王維的詩詞《送元二使安西》而創作的古代琴歌,曲調是民族五聲商調式;湘藝版二年級的《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作詞,現代作曲家黎英海吸取昆曲唱腔的特點創作的民族六聲宮調式歌曲。兩首歌曲都是運用中華民族調式創作而成。在唱腔上,《靜夜思》借助于昆曲的演唱行行腔特點,而《陽關三疊》則是將古代琴歌的唱腔二度演繹再現,兩首歌曲都將中國元素運用到旋律中。云南省大部分地區的小學、初中使用的是湘藝版的教材,高中音樂鑒賞使用的是人音版的教材,教師通過對小學所學歌曲的回顧,串聯了文化層次上的理解,又讓學生通過音樂認識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堅定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審美感知上,通過聽賞與演唱體驗、感悟音樂的美,通過傳承優秀文化,提升人文修養,陶冶情操。在藝術表現上,通過復習聆聽演唱《靜夜思》、學習演唱《陽關三疊》上闕培養學生的情感內涵;再通過學生的自編情景表演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創編活動,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升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分析教材的知識脈絡

在了解了教材的整體結構之后,教師需要進一步分析教材的知識脈絡,從音樂表現要素上引領學生鑒賞歌曲。這包括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知識層次的劃分等。通過對知識脈絡的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音樂知識。在一年級的教材中要求學生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二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認識十六分音符和反復記號;四三拍的強弱關系。在二年級下冊第十一課的學習內容中,引導學生聆聽、體驗童聲二聲部合唱,初步認識了解“合唱”的形式這一音樂知識,以及《靜夜思》這首歌曲中“0”八分音符的演唱停頓,引導學生用“聲斷情不斷、聲斷氣不斷”的方法跟隨老師演唱6 0 2 7 6,感受昆曲行腔有韻的特點。同時,在跟唱歌曲的基礎上用身勢律動感受四四拍的節拍特點。到了高中階段,通過對《陽關三疊》這首歌曲的朗誦、聽賞與演唱,分析旋律的調式、強弱、合唱演唱的和聲色彩、音調起伏的變化感受歌曲的情感表達和形象刻畫。在獲得精神愉悅美感的同時,要對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斷和反思。根據這一目標的達成,可以讓學生在演唱與情景表演的創編實踐中,再以口頭表達、書面評論等形式暢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

厘清與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上下縱向內容、音樂知識之間的聯系,既鞏固了舊知,又為新內容的學習與傳授開闊了思路。通過對知識、內容脈絡的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音樂知識,并進行演唱與聽賞??v向分析教材是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需要不斷反思與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

二、分析學情,橫向設計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知識脈絡,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這包括了解學生的學情,根據學情分析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技能和素質等。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二年級下冊“月夜”這一人文主題的單元中,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為:(一)能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月圓曲》,體驗其美好意境;嘗試采用填充式的方法,進行二聲部合唱,感受和聲的美妙。(二)能認真地聆聽薩克斯獨奏《月亮河》,記住其音樂主題,并用顏色或線條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三)認真聆聽《靜夜思》,感受古詩詞歌曲的風格和行腔韻味,并能隨樂模仿跟唱。(四)認真聆聽《美麗的夏夜》,感受童聲合唱的魅力,能隨樂律動體驗歌曲的愉快情緒。

歌曲《靜夜思》和《美麗的夏夜》安排在第2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為:(一)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對古詩詞歌曲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二)通過欣賞、對比夏夜和秋夜的不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單元主題“月夜”(審美感知);(三)認真聆聽歌曲《美麗的夏夜》,體驗歌曲夏夜和諧、寧靜的美好意境和歡快愉悅的情緒(審美感知);(四)認真聆聽歌曲《靜夜思》,并能隨老師多遍模仿跟唱帶有昆曲音調的歌曲旋律,行腔有戲曲韻味的音調(審美感知、藝術表現);(五)通過調動學生感官帶入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思念的情緒氛圍之中,主動參與演奏、聲勢、律動、即興表演等活動(審美感知、創意實踐);(六)通過聽賞不同曲風的古詩詞歌曲《靜夜思》加深學生的印象,走進學生的內心,發自內心的喜歡古文化、古詩詞歌曲,通過感受和體驗歌曲,從小養成熱愛古詩詞音樂文化的情感,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審美感知、文化理解)。

高中音樂鑒賞《陽關三疊》教學目標設計為:(一)審美感知:聆聽《陽關三疊》,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音樂風格,認識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音樂內容及作品的藝術價值;初步掌握有關中國古代藝術歌曲的基礎知識。(二)藝術表現:通過對歌曲《陽關三疊》的哼唱,探究段落重復的遍數以及音樂情緒的變化,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古代歌曲的韻味。并以戲劇表演的創編方式情景再現表現詞曲。(三)文化理解:通過了解古代歌曲,讓學生知道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

通過兩個學段的教學目標設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音樂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系、審美感知的層次變化、文化理解的深度、藝術表現上的共同特點為歌曲演唱的意韻同歸。

三、學科融合,任務驅動,巧設教學活動

在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需要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這包括選擇教學方法、組織課堂討論、安排實踐活動等。在“月夜”這一人文主題的單元中,可以設計一個充滿詩意樂(月)意的標題,名為“與月對歌”。這個標題旨在激發學生對詩和歌的興趣,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學科融合和設計情景教學活動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任務一:聽一聽,識速度,知情緒。聽老師的范唱,感受歌曲的意境,了解音樂的速度與情緒。任務二:讀一讀,跟節奏,感韻律;音樂與文學相結合。任務三:唱一唱,品韻味,入詩境;在演唱中感受歌曲昆曲戲腔的韻味,體會詩詞的意境,并談談通過演唱你想到了哪些與你關系密切的人。任務四:演一演,延文化,展才情;小組合作用演唱、演奏、舞蹈、拼圖作畫等形式自主練習,匯報表演,激發鍛煉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在備課時,教師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以及任務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音樂鑒賞《陽關三疊》和鑒賞學習中,抓住“歌中有詩,詩中有曲,曲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特點,讓音、詩、畫三者聯結進行教學,通過音樂與詩詞喚起古詩中的畫意,激發學生的聯想。導入環節,可設計為“聽古詩詞歌曲,說詩名”,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任務一:學生自主領讀“中國古代歌曲、古琴”的簡要介紹,了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情況。任務二:賞畫吟詩。教師選一幅與《送元二使安西》意境相合的中國畫,通過賞畫吟詩,體現出學科融合。任務三:吟唱琴歌《陽關三疊》上闕。通過學習體驗琴歌的演唱了解中華民族五聲商調式,了解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中起承轉合之“異曲同工”之妙及琴歌的藝術價值。任務四:以戲劇表演的創編方式情景再現表現詞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分組合作進行歌曲演唱形式的創編、朗誦形式創編、情景戲劇表演、想象繪畫,豐富課堂,激發學生的藝術創編能力。課堂在任務式的學習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最后,師生共同談一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營造師生在平等的語言環境中升華民族情懷,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

將兩個學段的教學內容進行任務驅動設計分析,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任務“音、詩、畫、演”中包含的音樂、歷史、語文、地理、美術、戲劇表演等學科巧妙融于其中。

古詩詞演唱大單元教學增強了學段意識,關注了學段學習中學生思維、能力、知識與情感的前后聯系,基于課程標準將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構,適度進行了教學調整,從一個知識點、一首歌衍生出了更多的音樂要素和學習資料,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中國孕育出了璀璨奪目的傳統文化,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美學價值。古詩詞歌曲就是這樣以它獨有的魅力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它飽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以獨特的韻律節奏熏陶中華兒女,喚起人們的想象,引起共鳴。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詩詞吟唱的傳統,詩詞演唱架起了當代學生與古代文人溝通的橋梁,在藝術實踐中,潤物有聲地感受著歌中有詩,詩中有曲,曲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美學意境。中小學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教學不僅有利于對語文學科詩詞理解、易于記憶,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有著極大的美育教育意義。古詩詞歌曲的美在于它的詩性美和音樂美的有機結合。中國古詩詞講究對仗、平仄,音韻優美,易于吟誦,“詩樂同源”,具有很強的詩性和音樂性。

中國古代歌曲以及古詩的傳承,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的獨特魅力?,F代音樂學者和藝術家們通過對古代文獻的研究復原,以及對民間音樂素材的挖掘整理,不斷嘗試重構古代音樂風貌,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它不僅是對歷史記憶的守護,更是對民族精神家園的堅守和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的重要貢獻。在詩詞的習唱中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對整個國家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堅定文化自信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增強民族自豪感。在現代社會,我們仍需倡導和實踐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這份獨特的藝術瑰寶得以永續傳承,為世界文化藝術多元化的發展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陽關三疊靜夜古詩詞
靜夜思
踏青古詩詞
靜夜
靜夜思
“陽關三疊”怎么唱?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從《陽關三疊》中探析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唱藝術特點
《陽關三疊》曲譜版本研究
古詩詞中的新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