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溝通的15條法則

2024-04-27 12:34自永軍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24年3期
關鍵詞:共育家校情緒

自永軍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各中小學也都特別重視家校合作,但教師因缺乏溝通的方式與技巧,讓家校共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讓自己在家校溝通中陷入被動的情況卻屢見不鮮。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經驗,結合相關溝通理論,提煉出家校溝通的15條法則,供同行們參考。

1.家校溝通的主動權應掌握在教師手中,有些溝通規則或要求,要事先告之家長,不斷提醒家長。家長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溝通交流習慣,但我們不能被家長牽著鼻子走,我們要教會家長溝通的方式方法、時間場合等。

2.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要隨意通知家長,不要讓學生認為老師找家長就是只會“告狀”。因為學生最討厭隨隨便便通知家長的教師,在學生眼里,通知家長往往是教師無能的表現。

3.與家長溝通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有事實依據,不帶情緒、不帶過多評價,注意用語,注意語氣語調。溝通時先說孩子的優點,不要全盤否定,和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后續工作才好開展。

4.要讓家長產生“老師對我家孩子特別關注”的感覺,而不應讓家長誤會“老師對我家孩子有偏見”。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在溝通中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為了幫助我的孩子,老師是對我家孩子好”最重要,家長有了這個感受后,才能更進一步與老師配合。

5.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要注意選擇溝通時機,一般情況下選擇晚上的時間段進行溝通,家長比較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家長白天要上班,有些甚至手機都不能帶到工作場所,工作原因可能使家長不方便心平氣和地與教師交流。

6.當學生違規違紀時,教師越要暗示自己先消消氣,等情緒平穩后再和家長溝通。在家校溝通中,教師要善于覺察自己的情緒,應該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因為在情緒激動時說的話、做的事,往往冷靜下來會后悔。

7.向家長反饋孩子在校情況時,注意多元評價,比如,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點、孩子的進步之處等,不一定非得是學習方面的。在家長心里首先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在學校學習生活快樂,其次才是學習成績。在家校溝通時,話題可以圍繞孩子的方方面面,多報喜,巧報憂。

8.忌平時不反饋,學生犯錯時找家長。家校合作要多加強過程性溝通,千萬不要平時沒有發現問題,平時不與家長溝通交流,而是等到出大問題了、出大事了才與家長溝通,因為那時家長情緒激動,對結果接受不了,往往不支持、不理解,也不配合。

9.不在家長群里公開批評學生,也不要在家長會上責備家長,切忌搞得家長無地自容、滿腹委屈與怒氣。如果個別家長有問題,應個別處理,家長群中由于信息不對等,負面情緒容易快速傳染,引發更復雜的集體事件。

10.要分析家長的真正需求,是需要方法上的指導,還是有些疑慮想表達,抑或是焦慮需要安撫,對癥下藥才有效果。家長對學校、對老師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在溝通合作中老師要弄清楚家長的真實需求是什么,才能真正識別家長的各種情緒。

11.本著相互尊重、理解的態度進行溝通,忌對家長進行人身攻擊,進行質問或命令,也不要和家長進行爭辯。家長不是學生,學生的問題不能過分責怪家長,有事情、有問題時,教師和家長要一起想辦法來解決,一起幫助孩子成長。

12.越是不聽話的學生,越要減少向家長投訴,更多還是要從學生身上下功夫。孩子不聽話,不認真學習,不遵守學校紀律,很多時候家長也沒有辦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喚醒家長,讓家長不放棄,引導家長改變家庭教育觀念。

13.要把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位,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敬業與負責,而不能讓家長感到老師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家長對敬業、有激情、責任心強、認真工作的教師,絕大多數時候是比較配合、支持的。

14.要讓家長明白或者感受到,我們與家長是合作關系,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家校共育,為愛同行,要在家校共育中反復對家長強調學校、家庭、教師目標的一致性,這樣才能獲得家長最大程度的支持。

15.家校溝通講究方式方法,溝通之前建議先做功課,說什么,怎么說,以及家長的心理都要拿捏到位。其核心是要能與家長共情,理解家長的不易,獲得家長的支持。

家校溝通是一門學問,讓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總結經驗,從他人的故事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煉,相信家校共育會因溝通方式方法的得當而取得更好效果。

猜你喜歡
共育家校情緒
家校距離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情緒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