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實情境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

2024-04-27 23:34黃靖鈺毛秀英
廣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真實情境問題式教學教學設計

黃靖鈺 毛秀英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將完整呈現問題和相應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和背景,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開學習。為實現基于真實情境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以南寧市江南區揚美村為區域背景,以“揚美村景觀與地域文化”為主題,創設“探村落選址”“識聚落形態”“品民居特色”“尋村落保護”四大探究微主題,設置有關聯的、難度漸進的問題鏈和任務群,引導學生在教學中分析真實的地理情境,主動構建地理知識,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真實情境;核心素養;問題式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98-04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將完整呈現問題和相應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和背景,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開學習。為了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地理教師有必要創建真實的地理情境,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鏈進行問題式教學。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一課教學為例,借助南寧市江南區揚美村區域背景,以“揚美村景觀與地域文化”為主題,創設南寧市揚美村景觀與文化景觀這一真實情境,設置有關聯的、難度漸進的問題鏈和任務群,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地理情境中主動構建地理知識,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真實情境、問題式教學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系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生產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為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真實情境就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地區)內的各種生活、生產等事象相對的或結合的情形、境況[1]。地理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地理中的真實情境是指真實發生在某時間、某區域的生產生活情形與境況?!墩n程標準》指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將完整呈現問題和相應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和背景,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開學習。某個區域的真實地理情境通常承載著該區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及變化,以某個區域的真實情境為依托,結合課程內容探究該區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幫助學生建立區域認知;基于某個區域的真實情境,通過分析該區域人類活動與自然地理環境關系,探索真實情境下復雜的地理問題,實現人地協調觀和綜合思維的培養。教師可基于真實的情境設計有邏輯關聯的問題或任務群,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學生在真實的地理情境中完成某個主題難度漸進的探究任務,激發了探究欲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有效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提出,問題教學中的“問題”設計需要依托情境,圍繞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鏈條,注重地理知識間的內在關聯性。問題式教學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探究真實世界中的地理知識的熱情。問題鏈設計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為起點,難度逐漸增大,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最終達到促進學生思維進階式發展的目的;問題鏈設計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系統探究地理問題,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規律背后的內在邏輯,促進綜合思維進階式發展。問題式教學可以依托某個區域真實地理情境設計的相關問題鏈條,探究該區域自然要素之間的關聯、人類活動與自然、人文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而落實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的培養目標。

二、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本節課教學需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明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中的體現,即以實例為素材要求學生理解地域文化,并在此基礎上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中的體現,從而依托真實地理情境理解城鄉景觀與地理環境、地域文化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觀。本節課教材從景觀層面分析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的關系。教材先闡述地域文化、城鄉景觀的含義;再結合實例,從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風格等方面闡述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的體現。高一學生對民居、城鄉格局等景觀有一定的感知,但對城鄉景觀與地理文化之間的關系認識不足,這需要教師創設真實的地理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诖?,本文依托地理知識創設真實的地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設計思路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四點:通過分析揚美村地理位置及優勢、揚美村選址與中原風水文化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通過分析揚美村聚落空間形態特點,并分析其與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和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通過實地考察,總結揚美村五疊堂民居的特點,并分析其與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結合實例,強調保護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分析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格局等方面的體現。

南寧市揚美村為中國傳統村落,其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有一定的典型性,村落保留有古埠碼頭、多棟明代建筑,以及自古留傳至今的特色民俗活動等。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為例,創設揚美村景觀與文化真實情境,設置有關聯、難度漸進的問題鏈或任務群,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結合課標要求,本節課依據南寧市揚美村區域地理概況,圍繞“揚美村地域文化與景觀”的主題,創設“探村落選址”“識聚落形態”“品民居特色”“尋村落保護”四大微主題,按照“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學科邏輯思維設計問題鏈和任務群,探究揚美村景觀及其與地域文化的關系,最后探究揚美村地域文化保護措施(如圖1所示)。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本節課教學主題

教師利用多媒體導入素材:揚美村聚落形態景觀圖,揚美村五疊堂景觀圖,當地風俗、民俗文化節慶活動圖片等。

師:揚美村特色民居、文化習俗、聚落形態等是在一定自然、社會環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的具體表現。城鄉景觀與地域文化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真實的揚美村景觀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

(二)主題探究,完成知識建構

師:圖中的地理景觀是如何形成的?地域文化內涵怎樣?地域文化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學生探究總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自然和人文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文化傳統;地域文化主要表現形態有歷史遺跡、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景觀圖總結地域文化的內涵及表現形式,對地理概念形成初步認知。

1.探究主題一:探村落選址

教師出示材料如下:

材料一:揚美古鎮,又名揚美村,位于南寧市中心城區以西約38千米,左江下游。沿江而建的揚美村始建于宋代,作為明清時期的古商埠,歷史悠久。

材料二:中原傳統風水觀是我國古代早期的聚落規劃選址理念,主要以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五訣來確定村落選址。覓龍是指在山脈中尋找最佳位置;察砂即一般選擇三面環山、前方仍有遠山的地形,使村落滿足避風、通風和回風的要求;觀水主要考察村落周邊水體流向等;點穴即確定基址的地點,總體上要求為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取向指在住宅位置選定并進行興建前用羅盤測定具體朝向。風水學上認為,水有生氣聚財的功用。

師:根據材料描述揚美村選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優勢,并分析揚美村選址如何體現中原風水文化。

學生根據材料信息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揚美村臨江而建,水運便利、土壤肥沃;揚美村三面環水,臨左江,地勢較平,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具有天然防衛功能,符合觀水、點穴的風水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揚美村的真實情境,以“探村落選址”微主題,設置村落選址及優勢、分析選址與風水文化兩個有關聯性的問題,讓學生理解聚落選址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2.探究主題二:識聚落形態

師:了解了揚美村的選址與地域文化,讓我們繼續走進揚美村,探尋其村落形態特點及其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教師出示材料:

材料三:揚美村多年平均氣溫21.8℃,平均相對濕度79.00%。揚美村有八條古街道,以明清建筑為肌理,形成以池塘濕地為襯托的嶺南風貌。許多大戶人家圍繞風水池而建,營造了優美的景觀。

師:根據圖片(圖略)描述揚美村村落的空間形態特點,分析該村落的空間形態與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和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學生根據材料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揚美村村落以池塘為中心,呈現放射狀分布;揚美村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較為平坦,低洼處水匯集成池塘;揚美村的池塘具有洗滌、消防等多種功用,為風水中的生氣聚財之意。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揚美村真實情境,設置描述村落空間形態、空間形態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三個關聯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究聚落空間格局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培養綜合思維。

3.探究主題三:品民居特色

師:揚美村保留著明清特色建筑群,如五疊堂等。五疊堂特色民居有什么特征?其特征與地理環境、地域文化有什么聯系?

教師出示材料:

材料四:揚美村五疊堂(如圖2所示)為清嘉慶年間所建,整體坐北,北朝南稍偏東,面闊10余米,總進深超過50米。自大門往內看,有五進四天井,此建筑猶如一堂疊著一堂,故曰“五疊堂”,取五福臨門、步步高升之意。

教師引導學生實地考察五疊堂民居,描述并記錄五疊堂民居的特點,如建筑材料、屋頂形狀、房檐長度、墻體厚薄、窗戶大小及朝向、房門朝向、天井形狀及數量等,進一步分析五疊堂民居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氣候、地形、植被等)的關系。

師:根據材料,說出五疊堂“一堂疊著一堂”的文化內涵,并舉出兩例描述窗戶雕花和石雕形象的含義。

學生根據材料提取地理信息,回答地理問題:五疊堂建筑材料以磚木為主,屋頂為人字形,房檐較長,墻體較薄,窗戶較大、朝南,房門朝南,天井四個,呈長方形狀。由于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為豐富,人字形屋頂利于排水;濕度較大,夏季高溫,墻體薄,天井適合通風散熱;屋檐較長,適合遮陽擋雨;窗戶朝南,適宜通風散熱;窗戶雕刻祥云、牡丹,象征富貴吉祥。此建筑猶如一堂疊著一堂,故曰“五疊堂”,取五福臨門、步步高升之意。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實地考察五疊堂民居,分析其特點與自然地理環境、地域文化的關系,體會建筑形態之美、文化之美。

4.探究主題四:尋村落保護

教師出示材料:

材料五:揚美村興盛于明清時代,留下眾多文化遺跡。其中,現存古碑約15座、約200間明清古建筑。揚美村衍生豐富的民俗文化,如稻作文化山歌花炮藝術節、銅鼓灘文化節。2003年,揚美村被評為南寧市十大知名旅游景觀之一。

師:請針對揚美村特色民居的開發、保護提出可行性建議。

學生通過課后調查和查閱相關資料,總結揚美村的開發保護措施。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踐和調查,嘗試提出揚美村地域文化保護措施,樹立人地協調觀。

(三)總結提升,思維進階

師(總結):自然環境及地域文化對揚美村的村落選址、聚落空間結構、特色民居形成等產生重要影響;反過來,這些鄉村景觀也反映了當地環境變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附本課板書設計(如圖3所示):

本節課板書設計主要突出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如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活動,人類的生產生活促進地域文化形成;城鄉景觀是對地理環境的適應和改造;地域文化影響了城鄉景觀的形成,而城鄉景觀是地域文化的具體體現等。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運用揚美村地域文化與景觀這一真實的地理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基于真實情境設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同一個真實情境中完成各項難度漸進的任務,逐漸建立知識框架,促進思維提升。其中,“探村落選址”主題情境主要側重區域認知培養;“品民居特色”主要側重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尋村落保護”主題情境側重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促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是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為更好地使真實情境服務于課堂教學,突出課堂教學的主題,教師需要對真實情境進行選擇和加工,找出其邏輯主線,設置情境微主題。教師可以按照“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學科邏輯思維進行情境主題創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創設的情境微主題要符合生活化、問題化、結構化原則。生活化原則要求情境微主題設計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化原則要求情境微主題濃縮學生探究的主要問題,方便學生明確地理學習任務;結構化原則要求情境微主題突出學科邏輯思維,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螺旋式進階發展。本節課教學以學生身邊的地理——揚美村地域文化與景觀為情境,創設了“探村落選址”“識聚落形態”“品民居特色”“尋村落保護”四大微主題情境,符合地理學科教學邏輯,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二是設置難度漸進的問題鏈。問題式教學不是簡單地呈現地理問題,而是創設有一定邏輯關系、有一定難度梯度的問題鏈。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漸進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設置問題時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并引導學生進行層層探究。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的觀點認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目標的需求分層次提出問題,包括識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運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綜合型問題和評價型問題,前三種為初級認知,后三種為高級認知[2]。教師可以從描述地理事物特點到分析地理事物成因循序漸進地創設問題鏈。例如,“實地考察五疊堂民居,描述并記錄五疊堂民居特點”,引導學生描述五疊堂民居特點,屬于理解型問題;“分析五疊堂民居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氣候、地形、植被等)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民居特點與自然環境關系,屬于分析型問題。這兩個探究問題的設置,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發展。

三是設置適當的地理實踐活動?;谡鎸嵉牡乩砬榫吃O置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知身邊的地理知識,了解家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激發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的情感。如“通過課后調查和查閱相關資料,請針對揚美村特色民居開發保護提出可行性建議”屬于綜合型問題及高級認知問題,這一問題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不過,本節課使用的案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圖文素材,如增加揚美村古建筑分布區、景區分布圖等資料;同時,還應進一步細化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真實情境在核心素養培育中作用[J].文教資料,2019(2):193-195.

[2]王瑞華.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的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106-108.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廣西高考綜合改革專項課題“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體系建構與實踐研究”(2021ZJY1752)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真實情境問題式教學教學設計
試論語文課堂上的問題教學法
淺談初中科學問題化教育模式的開展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問題式教學, 串起化學課堂的精彩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雙重情境學習模式(DSLM)案例介紹及評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探究
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