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電視時政新聞更好“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4-04-28 05:58范澤源
視聽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參與感時政觀點

范澤源

時政新聞在當今社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幫助公眾了解國家政治動態、社會變革和政府決策。然而,傳統時政新聞的說教式、灌輸式宣傳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多元化的需要,如何通過改進報道方式,提高宣傳質效、增強互動交流、促進媒體創新,使時政新聞更貼近尋常百姓家,是電視時政新聞工作者的必修課。

一、練內功,讓報道的語言簡練易懂

時政新聞的政治性強,往往涉及的主題比較專業,在一般的宣傳稿件中會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句子結構,容易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為了讓電視時政新聞更好地為百姓所理解和接受,在報道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對百姓來說更容易理解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使新聞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簡潔明了。電視新聞主要以語言的聽覺邏輯為基礎,文字內容轉瞬即逝,因此一定要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詞匯和長句,只有簡單直接的語言才能使觀眾第一時間理解報道要表達的觀點和事實。

用詞準確。時政新聞一定要嚴謹,必須選擇準確的詞匯來描述事件和觀點,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詞語,以確保觀眾能準確理解。

結構清晰。將新聞按照時間順序或事件發展邏輯組織,使用現場和同期來突出重點,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

減少專業術語。盡量減少政治術語和專有名詞的使用,或者在使用時附加解釋,以確保觀眾能夠理解。

引用權威信息源。在確保信息準確可靠的前提下,在新聞報道中引用權威的信息源和專家的觀點,可以增加報道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二、找共鳴,把案例和故事融入報道

簡練語言是讓觀眾能看得懂,而融入生活化案例和故事則可以讓時政新聞更貼近人們的生活。通過舉例和講述故事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可以讓百姓更容易理解政治決策的影響和意義,從而激發觀眾的思考和討論,讓新聞作品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利用真實案例。報道時政新聞時,可以選擇與觀眾生活相關的真實案例來說明事件的影響和意義。通過真實的生活案例,使抽象的時政問題更具體化,更易于觀眾理解。

借助個人故事。通過講述個人的經歷和故事,來闡述時政事件對個人生活的直接影響。這樣可以把抽象的時政新聞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增加受眾的興趣和共鳴。

適度幽默感。報道時政新聞時,適度地運用幽默感可以使新聞更加生動有趣,增強觀眾的參與感。通過幽默的方式講述時政事件,新聞會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名人的言論或觀點,可以給時政新聞增加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故事性,實現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的觀點,為觀眾理解時政事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結合時事熱點。將時政新聞與當前的時事熱點相結合,可以引起受眾的共鳴和關注度,使新聞更具親近感和熱度,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

三、善創新,用多形式豐富報道樣態

解決了觀眾看得懂、能接受的問題,就要在提升節目自身質量下功夫。隨著電視媒體的不斷發展,圖表、數據、三維動畫、虛擬現場等報道手法的相繼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敘述平鋪新聞報道模式,加深了人們對新聞事件的印象和理解,豐富了新聞內涵,使電視新聞節目更直觀、形象。

豐富不同形式的節目。利用訪談節目、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的節目,對時政新聞進行多元化的報道和補充。不同的形式可以為不同類型的觀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信息和觀點。

運用多樣的報道手法。運用直播、現場報道、圖文、視頻等多種手段,以不同的視覺和聽覺形式展示時政新聞。例如,結合記者現場采訪和實地報道,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的真實情況。

引用專家意見和分析。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就重大時政事件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以提供專業的觀點和思考。專家的聲音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時政事件的背景和影響。

采用更多的基層聲音。關注基層民眾對時政事件的看法和反饋,通過采訪普通民眾、弱勢群體、社會組織等,呈現公眾對時政議題的多元觀點和需求。

引入互動注重公平。通過社交媒體、在線直播等方式,與觀眾進行互動和討論,征集并呈現觀眾的觀點和問題,以增加觀眾參與感,讓廣大觀眾參與到時政新聞報道中來;同時,要整合不同來源的新聞素材,確保新聞報道的平衡性和公正性,避免片面偏頗或失實報道。

四、強互動,建立報道與受眾的交流

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交流,不僅可以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還可以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和親和力。媒體可以開設相關互動節目或網頁、公眾號等,通過設立互動環節、利用社交媒體、舉辦現場活動等,實現觀眾和電視時政新聞的雙向互動,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提供更廣泛的信息來源和輿論平臺。

增加互動環節。安排針對時政新聞的互動環節,如電話、短信、社交媒體、在線直播等,讓觀眾能夠參與其中,提問、評論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主持人可以即時回應觀眾的問題和意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開展在線問答。設立在線問答環節,向觀眾提出有關時政的問題,并鼓勵觀眾通過電視節目官方網站、社交媒體或手機應用進行回答。這樣不僅可以測試觀眾對時政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回答得分或選擇正確答案來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舉辦主題活動。利用媒體資源定期組織主題討論和辯論活動,邀請觀眾作為參與者,就時政熱點進行討論和辯論。這樣的活動可以促進觀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可以讓觀眾對時政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活用社交媒體。在節目中積極引導觀眾使用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等,與節目進行互動交流,觀眾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評論、點贊、分享節目內容,主持人和團隊則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回應觀眾的反饋。同時,不定期舉辦現場直播或見面會,邀請觀眾參與節目交流和互動。

關注觀眾意見。在及時關注、收集觀眾意見和及時給予回應的基礎上,要注重將觀眾的合理化建議運用到節目的日常調整和節目改版中去。例如,主持人語態、報道樣式、節目環節設置等,在提高觀眾參與感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受眾黏性。

五、本土化,用地域性新聞鎖定受眾

作為地方媒體,不同于中央級媒體和省級衛視,更應注重地域性報道,讓新聞更貼近地方觀眾的生活和利益,在關注國家新聞熱點的同時,兼顧當地新聞事件和議題的報道,這樣的報道將更有針對性,更容易引起當地百姓的關注和興趣,從而有效地提升受眾黏性和參與度。

增加地方新聞占比。在時政新聞節目中,增加地方性新聞事件和議題的報道,既可以使地方新聞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討論,也可以提高地方觀眾對時政節目的興趣和參與度。

探訪地區政策效果。通過實地探訪,報道地方重點項目的進展情況和政策的實施效果,可以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政府在地方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采訪引入本地觀點。邀請地方專家學者就地方時政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增加本地政府工作人員和民眾的采訪,了解地方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落實情況,反映地方政策對本地群眾生活的影響。在新聞報道中引入本地聲音和觀點,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具實踐性和可信度的信息。

制作地域特色節目。根據不同地方的特色和需求,制作針對當地觀眾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時政節目。例如,探訪當地文化遺產、報道當地環境保護等,讓觀眾更有歸屬感和參與感。

利用好新媒體渠道。在電視節目的基礎上,結合新媒體平臺,包括社交媒體、電視臺官方網站、手機應用程序等,推出針對地域性時政新聞的在線互動內容,以滿足不同地方觀眾的需求。

六、結論

使時政新聞更貼近尋常百姓家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媒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采用簡練易懂的語言、生活化的案例和故事、多元化的報道形式、互動交流平臺和加強地域性報道等措施,時政新聞可以更好地飛進尋常百姓家,增加百姓對時政的關注和理解程度,促進公民的參與和積極性,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猜你喜歡
參與感時政觀點
觀點
新聞報道中的“第一人稱筆法”
時政
淺析信息圖表設計的有效性
時政
時政
時政
業內觀點
培養語文學習成就感的實踐探索與研究
新銳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