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厭學情緒教育策略

2024-04-28 05:38陳桂花
秀江南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業家校情緒

陳桂花

當前,中國小學生面臨不同程度的厭學和不安等學習情緒問題,其中,厭學情緒是當前小學生學習心理障礙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并且存在一定的危害。本文采用了文獻調研、觀察等方式,深入探討了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成因,通過“以知促情”“以意激情”等針對性較強的指導策略協助小學生調節并消除其厭學情緒,并根據成因建議進行心理干預、消除學業障礙、促進家校聯合等,力求幫助厭學的小學生戰勝不良學習情緒。

學習者心態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所學內容、過程和成果能否滿足其自身需求而形成的心態與感受,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難看到,有個別學生上課不專注、不做作業、經常逃課或曠課、學習成績落后,有的學生甚至對老師產生了厭恨心理。有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學生都存在一個問題—厭學。因此,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及其成因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

在我國傳統義務教育中,習慣于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教師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體驗。小學生群體客觀存在水平差異,在學習中不同類型的心理情緒問題已成為限制其學業進展、造成學習被動甚至逃學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小學教師應樹立育人先育心、育智先育情的教育理念,從研究小學生的學習情感問題出發,制定合理有效的情感指導對策,努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情感適應能力,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究其原因,小學生厭學情緒源于以下方面。

學習障礙

厭學的小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可能是因為合理支配注意力的功能不足,注意力的聚集與傳遞也存在一定的障礙。學習障礙形成的心理因素一般是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不足、情感和注意力控制水平較差、學習理解的能力較差等。其中,出現拖延癥的學生學習不積極、精神渙散,自我管理意識也較弱,老師甚至父母每天花好幾個小時陪伴在孩子身旁,并指導、監督其學習,但這種學生仍對學習有厭煩心理,因此,學習沒有效果,更談不上有效率。

學業過重

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前,學校作業任務過重,大量的課外作業占用了小學生的大量業余時間,使小學生在一日之中極少有自由娛樂的時間,過重的學習壓力讓小學生無法適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學生厭學情緒。

興趣淡化

小學生在興趣愛好逐漸淡化、學習情感不足時容易形成厭學情緒。師生、生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情感健康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特別是中低層次的小學生,由于心理發展還不完善,常常會將科任教師看成專業的化身,而他們對專業的態度也常常源于對專業教師的情感。德高望重的教師不論是在樹立威信上,還是在專業能力和專業教學方式上,都更易于受到學生的尊重與喜歡。學生更易被這種老師的授課水平與人格魅力吸引,進而對其所教學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反之,一旦師生之間無法很好地交流,低層次小學生最直觀的反應便是不喜歡這個老師,隨之出現情感的轉化,就會不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課程,長期如此,小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期望過高

有些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值過高,孩子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某些家長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度,對子女高要求,例如要求子女成績拔尖、掌握各項才藝等。老師則往往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的“智”與“愚”。在考試不理想時,學生還會遭遇老師的“冷待”。更嚴重的是,在孩子不能取得進步甚至犯了錯誤時,父母和老師會對孩子進行訓斥甚至處罰。如家長會縮短孩子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長,老師或許會讓孩子過度抄寫。一旦孩子頻頻遭遇這些不科學的“處罰”,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針對以上小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我們應該怎么幫他們解決問題,應該在哪些方面對他們加以疏導,才能調節或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呢?

創設好的環境

教師要創造輕松、活躍、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同時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從根本上遏制小學生負面學習情緒的滋長。例如筆者在教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英語單詞時,有意識地創設有趣的情境,幫助學生緩解對學習英語單詞的陌生感、單調感和畏懼情緒。另外,筆者在英語課堂中創設了積極正面的評價機制,肯定并鼓勵學生,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倡導“多贊揚、少指責、多鼓勵、少打壓”的評價準則,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否定性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以知促情策略

不同的認識會引起不同的感受,正確的認識會帶來積極的心態和感受,相反,錯誤的認識會帶來消極的心態和感受。因此,防止和疏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要從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學業價值觀和學習態度下手。一方面,教師應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使他們知道自己的知識水平應建立在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基礎上。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指導學生逐漸將現在的學業和未來的社會實際需要聯系起來,將社會對學習者的實際需要轉變為學生自身的學業需求,喚醒其內在的學習激情與求知欲,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給予正面、正確的期待。

以意激情策略

小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光靠智力和積極性還不夠,更得靠學生堅持到底的毅力。教育經驗表明,優秀的意志品質可以調整和抑制學生的不良學習心理,使各種情緒達到絕對服從理智的狀態要求。所以,教師要通過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來控制他們消極學習心態的形成。如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倡導獨立學習的學風和班風,鼓勵小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獨立思考,這樣他們才會在學習中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立性。

干預機制

利用心理干預機制可以提高厭學孩子的自信心并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心理學上的“單純曝光效果”可知,如果某個人(事或物)不斷在自己的眼前顯現,自己就有可能喜愛上這些人(事或物)。學校也能利用這一方法來疏導厭學小學生的不良情緒。因此,在課堂上,筆者多次“曝光”厭學類學生的進步,通過課堂提問,給此類學生提供比較簡單、易于解答的題目,在學生解答無誤之后,及時予以表揚與獎勵,同時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和特長以及優秀之舉。教師采用這樣的教育策略能有效協助小學生戰勝困境,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和內驅力,從而激發他們在心靈深處自主向上的意志。

家校合作

家校要相互溝通、加強合作,給厭學小學生創造愉快的校園環境。首先,教師和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厭學情緒,而應積極教育疏導,幫他們確定自己的目標。其次,家長和老師要加強聯系,共同改進不合適的教學手段和做法。比如,筆者以師生交談、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增進家校之間的交流,利用家校協作給有厭學情緒的孩子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建立了標準一致、雙管齊下的管理機制來幫助厭學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未來,出現厭學情緒的小學生不是無可救藥,教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尋找他們出現厭學情緒的根源,對癥下藥,協助他們切實解決問題,并義無反顧地加以實施,從根本上處理好孩子在學習上產生的心理問題,為實現育人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使每個小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成才!

(作者單位:韶關市仁化縣城北小學)

猜你喜歡
學業家校情緒
家校距離
艱苦的學業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情緒認同
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